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77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

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

改扩建项目

项目法人:

项目编写单位:

编写单位法人:

编写人:

校对:

项目审定:

 

附件:

仁和中心卫生院现状图

仁和中心卫生院规划图

仁和中心卫生院平面布置图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某县卫生局

项目负责人:

主管单位:

某县卫生局

建设性质:

扩建、改建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位于某县仁和镇,距某县城19公里,仁和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65年,是一所以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事业单位,该院占地面积6486平方米,建筑面积3236.2平方米(含职工简易住房及危房),全院现有职工25人,卫生专业人员22人,其他人员3人。

卫生院内设有院办、门诊部、住院部、防保科、辅助科等科室,共有病床25张。

2007年该院年门诊量22347人次,年住院1017人次,年业务收入92.08万元,该院现承担着辖区及周边5万多人口的医疗、防疫、保健工作任务和公里沿线车祸抢救工作。

1.3项目所处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某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东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

是一个边疆农业县,同时是国家“十五”扶贫开发重点县。

某县仁和中心卫生院位于某县仁和镇,仁和镇总人口33496人,8078户,有13个村委会,128个行政村,184个自然村。

仁和镇交通便利,马客路(某至客田)穿境而过,是通往红河州河口县的主要通道。

仁和镇地理条件优越。

全镇地形大致呈葫芦形,北窄南宽。

中部和北部多属山区,地势较高,东南边缘属河谷区。

海拔在458米至1761.4米之间。

自然条件和农业分布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

仁和镇全镇以农业为主,粮食主产稻谷、玉米、小麦。

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茶叶、蔬菜等,其中烤烟是全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镇林业用地共计6068.2公顷,有林地面积3560.5公顷,未成林地188.6公顷,宜林荒山地218.3公顷,森林覆盖率22.4%。

为进一步发展仁和经济,镇党委、政府确定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为:

以粮、路、水为基础,烟、畜为支柱,三七、经济林果为补充,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推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

1.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仁和镇中心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1129平方米,其中危房450平方米,仁和乡中心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始建于1963年,为砖混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墙体四面及屋顶多处出现大面积裂缝,(2003年2月20日,经某县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鉴定为危房等级),逢雨即漏。

该院现承担着辖区及周边5万多人口的医疗、防疫、保健工作任务和公里沿线车祸抢救工作。

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就医,影响全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保证农村人民群众得优良的医疗服务,为提高全镇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该院急需扩建门诊楼500平方米,改造业务用房450平方米。

1.5项目建设依据

(1)《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2)《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

(3)《文山州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某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6)《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4版;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49-88);

(8)《建设场地土地使用证》。

1.6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根据某县仁和镇总体规划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扩建门诊综合楼500平方米、改造业务用房450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病床达40张,全院功能科室(急诊室、药房、消毒室、内科、外科、治疗室、手术室、住院部、各行政办公室等科室)不同程度得到增加和完善。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基础建设共需经费56万元,其中:

扩建业务用房5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800元,需资金40万元,改造业务用房450平方米,需资金16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1万元。

1.8效益分析及结论

中心卫生院改扩建投入使用后,就医治疗床位达到40张,解决了卫生院业务用房狭窄、设备简陋或缺陷的问题,能有效地搞好全镇的各类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对辖区及周边居住的50000多人发生疾病时能有效地诊断治疗;减轻了患病进城医疗不必要支付的经济负担(食、宿、行造成的负担);有利确保患病者及时治疗、早日康复,促进该地区和农村劳力身体健康,加快经济建设,发家致富增收入;真正体现国家、各级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的关心,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爱护;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巨大成就和优越性。

因此,社会医疗服务效益十分明显。

中心卫生院在未改扩建前的2007年,毛收入共计92.08万元,改扩建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会更好,年收入预计达123万元。

项目改扩建后,将使卫生院达到实行统一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功能完善,满足基本要求。

在房屋的设备配置上满足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功能要求。

做到统一技术规范、规模适宜、功能适用,为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基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广大农村群众看病环境和就医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的工作条件提到较大的改善,有得于提高当地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较好。

结论和建议:

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仁和中心卫生院为片区群众服务的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覆盖面广,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批准实施。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

万元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总平面布置规划指标

 

 

 

1

规划用地占地面积

m2

6484

 

2

住院、门诊、综合区占地面积

m2

1460

 

3

扩建建筑面积

m2

500

扩建规划建设规模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197

扩建规划建设规模

5

场地及道路占地面积

m2

3010

 

6

绿化面积

m2

1630

 

7

绿化率

%

25

 

本期建设

 

 

 

1

住院、门诊综合楼

m2

950

改、扩建

2

新增病床数

15

 

3

结构工程投资

万元

43.65

 

4

建筑安装工程费

万元

7.25

 

5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3.46

 

6

预备费用

万元

1.64

 

7

建设周期

1

 

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6

 

9

国家

万元

45

 

10

地方配套

万元

11

 

11

效益分析

 

 

可服务人口达5万多人。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未来二十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国家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关注“三农”问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6年,国家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卫生建设的发展方向,开展爱滋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控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印发了《关于2004年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通知》、《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与此同时,云南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好、实施好,提高乡镇卫生院为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

根据这一要求,在抓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按照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的要求,通过农村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州农村卫生院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全县农村乡镇卫生院布局,完善功能,达到统一技术规范、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经济合理,建成与覆盖人口相适应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

为此,仁和中心卫生院扩建、改建符合国家、省、州、县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加快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

项目实施地处周边乡镇中心地带,建设条件良好。

项目建成后,对加大本地卫生资源的开发力度,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脱贫步伐起到积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仁和中心卫生院是1965年成立的一所以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事业单位。

卫生院内设有院办,门诊部,住院部,防保科,辅助科等科室,共有病床25张。

该院承担着全镇13个村委会和相邻乡镇人口的疾病预防,保健及医疗等卫生工作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该中心卫生院现在开展的医疗业务所提供的环境,技术,设施已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有:

(1)、某县地处边疆,为国家级贫困县,属少、边、穷地区,100%是山区。

地方财政收入极为困难,无法解决该院建设资金,卫生院现有的1129平方米业务房又有450平方米是危房,该院业务用房狭窄陈旧、紧张、卫生环境差、制约医疗扩展,不能够满足当地群众就医治疗要求。

急需扩建门诊综合楼500平方米,改造门诊楼450平方米。

(2)、医疗设备简陋老化,影响就诊就疗,影响业务扩展。

卫生院多数设备由于使用年代久或因质量问题,诊断、检查精度达到要求,导致医技人员对病情判断失误率增多,影响群众就医积极性。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农村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和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为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患病就地就诊就疗,早日康复的要求,仁和中心卫生院改扩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三章就医市场分析

3.1就医市场分析

根据统计,仁和乡中心卫生院2005年就医门诊人次为14172人次,入院人数为236人,病床使用率24.73%;2006年就医门诊人次为16217人次,入院人数为302人,病床使用率32.8%;2007年就医门诊人次为22347人次,入院人数为1017人,病床使用率41.9%。

仁和乡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数逐年递增,年均增幅较大。

这主要是镇中心卫生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关注“三农”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上,从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针对农村应住院而处于经济困难,非贫困户由于医疗花费而落人贫困线、低收入群体因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实际,将加大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大病统筹医疗等措施,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分析,仁和乡中心卫生院辐射片区人口5万多人,除重大、疑难病情到州、县医院治疗外,患者一般就地就诊,看病人数按20%-40%计算,看病人次按看病人数每年2—3次计,2010年区域及周边看病人次将达到43750人次。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位置

仁和中心卫生院在原来的位置上扩建和改建门诊综合楼(祥见仁和中心卫生院现状、项目建设规划和平面布置图)、

4.2项目建设条件

(1)供电:

项目实施地点属电网覆盖范围,项目施工用电有保障。

(2)供水:

乡镇给水管网可覆盖到建设场地。

本项目的用水可以从乡镇供水管线引入。

给水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采用乡镇自来水。

(3)通信:

目前仁和镇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业务,开展了国际互联网业务,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4)雨、污水排放:

项目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

项目设有城镇下水道,屋面及地面雨水则由雨水系统收集后,排入高政下水道。

医院废水经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

4.3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

4.3.1工程地质条件

目前项目建设场址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探,根据土壤、质地及周边建筑物情况看,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4.3.2气候条件

仁和镇属低纬度亚热带东部型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特点,日照充足,局部地区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温:

16.9℃,

年平均降雨量:

1345㎜

年均相对温度:

83%

年均无霜期:

333天

年均日照数:

1804小时

主导风向:

西南风

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是土建工程施工的最好时机。

4.4项目施工条件

项目实施地处仁和镇政府所在地,建筑材料可直接运到施工现场,施工场地宽敞,施工砂、石等建材可就近购买,运距较短,项目施工条件较好。

第五章总平面功能布局

5.1总平面功能布局原则

由于门诊综合楼是在及原门诊楼原址上改扩建的,因此,结合整个院区进行总平面调整规划。

(1)总平面设计规划,其布局应功能公区分布合理,医疗、生活区分开,消防通道、院区线路要畅通,洁污线路清楚,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

(2)医疗、医技区应置于平面的主要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交通干道;

(3)不同部门的交通路线应避免混杂交叉,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设备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4)后勤供应区用房应位于医院基地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或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应为医疗、医技区服务,联系方便,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风减少管道能耗;晒衣场与晒中药场地均应不被烟尘污染;停尸房宜设在基地下风向的隐蔽处,并避免干扰住院病人,有方便的路通院外;

(5)医院职工宿舍等生活用房,应与医院功能区分开布置。

5.2项目改扩建布局及规模

仁和中心卫生院改扩建规模内容按照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的建设内容的标准要求,结合卫生院地形实际,门诊、住院综合楼必须设有合理的功能室。

改扩建规模为:

扩建门诊综合楼500平方米,改造门诊楼450平方米。

5.3主体建筑及功能

(1)扩建门诊综合楼

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及国家有关建设规范所提出的一般原则,结合当地实际,仁和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层数为3层,室内净高3.2--3.5米,室外走廊宽度不小于1.6米,方便于担架车或担架的回转、各功能室开间尺寸要符合设计及卫生要求。

主要楼梯须符合防火、防震要求,宽度不宜小于1.8米,楼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8米。

楼内卫生间布置楼梯平台上。

(附平面布置方案图)

根据仁和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和特点,扩建的门诊综合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功能划分为:

一层:

建筑面积152平方米,布置为注射室、诊室、药房及收费室、挂号大厅、急诊室、餐厅、厨房、消毒及卫生间等。

二层:

建筑面积174平方米,布置为手术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住院病房、消毒室及卫生间等。

三层:

建筑面积174平方米,布置为化验室、X光室、B超室、心电图室、医护办公室、及卫生间等。

(2)改建门诊楼

门诊综合楼外的其余功能室布置在改建的450平方米门诊楼及原住院楼内。

第六章给排水、供电

6.1主要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

6.2给排水

(1)给水:

总水源为镇自来水,由镇卫生院内原给水干管引入一条DN50给水管进入扩建的门诊综合楼。

为确保用水量需要,原院内所设的水池应与城镇供水管相连。

(2)排水:

室内排水系统集中统一设置。

室外排水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或排水沟。

屋面雨水经天沟、雨水斗收集,阳台由地漏收集,再经雨水立管,排至首层,最后引至室外集中排入镇街道雨污水接口井。

(3)污水、费水:

医院污水、费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

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

如任其排放,必然污染水源,传播疾病,对病区污水拟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法进行处理。

6.3供电、供气

本项目供配电由电源由医院配电房引入。

低压配电线路设过电流,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动力照明配电采用干线式配。

走道采用节能灯,楼梯间、卫生间采用吸顶灯,办公室、病房采用节能荧光灯、病房、走道、治疗室,手术室设紫外线消毒灯。

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护士站、治疗室设应急疏散指示灯。

病房内设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办公室设电话系统,医护、护士值班室设电话系统、电视系统。

第七章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7.1组织结构设置

仁和乡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后,由于多种业务工作的开展及病床数的增加,组织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内设机构。

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充实业务科室卫生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达到运转协调、高调、高效。

组织机构如下:

7.2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按病床数的1:

1.4-1.6配备,按1:

1.4计算,人员编制定员为56人左右。

目前,仁和中心卫生院有职工25人,其中正式编制22人,临时编制3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8%。

在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需增加配备医务及管理人员31人左右。

第八章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

8.1环境保护

本项目主要产生废水、固体废物、放射线等。

(1)废水、污水主要有:

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及探视家属的冲厕、盥洗、沐浴等排水和楼内卫生排水;门诊病人、陪同家属及医护人员清洗、冲厕等排水;化验、手术等医疗科室的排水及污物间排水;营养厨房和各类人员就餐产生的含油污水。

参照国家规定每张病床每于可排放废水量为50公斤,按照40张病床计算,每年排放病原体废水量为:

40床×50公斤/床/天×360天=720000公斤。

(2)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生要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棉签、纱布等,按国家规定每床年固体污染物排放量为:

一次性注射排放量18.75㎏、一次性输液器排放量20.8㎏、棉纤排放量94.8㎏、沙布排放量132.6㎏。

年固体废物总量为10678㎏。

(3)放射线及噪声污染等

8.2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

采用消毒处理,参照国家卫生部及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进行三级处理,即:

沉淀、过滤、消毒。

采用目前较为成熟、可靠的二氧化碳消毒法,采用的处理方法达到国家允许的病原体废水排放标准,细菌总数最多100个/ML,大肠菌群最多达3个/L。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如下图)

(2)固体废物采取焚和填埋的方法处理;

(3)放射科的布置,要求与其它部门有隔离保护措施和防护设备,放放射线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4)设置兼职环保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随时了解质情况,定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8.3消防

建设地四周均有主干道、次干道、消防通道,消防水池设于室外。

室外消防用水由镇管网直接按供给,乡镇给水干管引入二根DN50进水管,在主体建筑周围均匀布置室外消防栓,在室内全理布置消防设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心卫生院定为二级防火,各楼层均有安全通道和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高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各房间内设置烟感报警器。

防火分区、产房、手术室、精密贵重医疗设备用房等,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份隔开。

室外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

消防栓用水为25升/秒,每次火灾次数为一次,消防栓用水量为20升/秒,每次火灾用水量为180立方米,在1至3层楼内设15具3㎏干粉灭火器。

8.4安全卫生

卫生院应坚持安全卫生思想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设有一名专职安全员,并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中心卫生院医院的设计应参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BJ49-88的要求;

(2)给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

(3)污水按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4)放射室的设计布局

应符合《放射卫生基本标准》B4792-84的要求;

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节能与节水

9.1节能措施

(1)、对项目使用的所有带电设备、仪器的选择以节能为主,各科室的用灯种类及瓦数由医院总务处明文核定;

(2)、做好各功能区的电表分装,核定消耗定额,进行量化管理,计入各功能区费用成本,注意节约用电;

(3)、除公共路灯外,对走廊、楼梯间、厕所等的照明用灯全部安装声光控制开关装置,处处节能降耗。

9.2节水措施

(1)、在房顶设置屋缘集水槽,收集雨水,蓄入地面水池,作为绿化、洗车和消防补助用水;

(2)、对各用水区分设水表,核定消耗定额,计入各区成本;

(3)、加强供水管、闸管理,避免跑、冒、漏。

9.3节能、节水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水、电管理制度,由总务处和水电管理工负责,进行量化管理,严格成本,照章收费,从源头上控制水、电浪费,达到节能节水目的。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0.1建设工期

本项目结合建设项目预定工期,综合考虑资金落实等因素,项目建设期拟定为1年。

10.2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包括项目前期和建设期。

2009年6月至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初步设计报批;

2009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作;

2009年9月开始工程建设

2010年5月竣工验收

2010年5月办理完各项手续正式投入使用。

10.3项目实施进度表

根据工程实施各阶段工作量和所需时间,对时序作出大体安排,并使各个阶段工作相互衔接。

第十一章工程组织管理

11.1组织机构

项目的组织机构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设由某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组织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设置。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5人,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员2人。

组长由某县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某县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某县卫生局项目管理人员及仁和卫生院院长担任。

11.2项目实施管理

抓好工程招招标,实行公告,组织公开招标和投标。

项目实行建设单位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质量监督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理,严把质量关,严格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

11.3工程建设管理

(1)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实行法人制,对项目的建设负总责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2)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招标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承担。

(3)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理制,严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关。

(4)严格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

11.4项目财务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