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858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附图一:

XX小学现状图

附图二:

校园总平面图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XX小学异地搬迁建设工程

1.1.2项目建设性质

建设性质:

改扩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

建设单位:

XX小学

法人:

李XX

1.1.4项目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1.1.5项目建设地点

XX街道办事处XX居委会以西

1.2编制指导思想

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思想是:

紧密结合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结合XX小学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特点,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科研规划,推进和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创新,整合和优化科研力量,发展和强化优势特色,探索和开拓学术新增长点,指导科研平台的规范管理和建设实施,促进学校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1.3编制的原则

该项目的建设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精神和建设内容,以及土地规划、城建、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把项目建成具有现代气息及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工程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外形美观大方,突出时代气息和民族文化底蕴特色。

配套工程如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交通、通讯、环保、消防等按有关规范和要求办理。

其主要遵守如下原则:

1、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建设投资。

2、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符合规范,各项基础设施要充分满足教学功能需要,做到规模适宜,分区明确,功能齐全,实用方便,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教学、生活高效有序。

4、环境幽雅,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环境优美、舒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并延续XX小学的历史文脉,空间景观和主体建筑要突出现代气息和民族文化底蕴特色。

5、投资经济,节能省地,建筑物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注意节约土地和节约能源,使建设投资经济有效,并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要求。

6、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建设规模和标准适当的原则。

7、对学校功能布局、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人防、智能化、环保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8、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1.4项目研究范围目的及编制依据

1.4.1项目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XX县龙街镇XX小学的委托,对XX县XX小学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规模、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4.2项目研究目的

通过对“XX县XX小学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在对项目发展前景预测和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可能性等编制可研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4.3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云政发[2001]161号)。

3、《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玉政发[2002]41号)。

4、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澂发[2003]30号)。

5、《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2000年2月)。

6、《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

7、《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

8、《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

9、《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标准》。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J50189—2005)。

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13、《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1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4223—2008)。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4011—2001)(2008年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

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计字[1986]002号)。

19、《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几点意见》(国环[1993]015号)。

2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1990)。

1.5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单位

备注

校园占地面积

XXm2

m2

总建筑面积

XX

m2

1.6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节能减排措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项目的实施是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发展XX县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第二章业主单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XX小学基本现状分析

XX小学位于XX坝子西部山脚,率属于龙街镇大村村委会。

村委会下辖1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居民主要以汉族为主,杂居回族,主要分布于XX、XX、XX三个村,辖区总人口XX人。

XX小学东临XX,西与XX华乐毗邻;南接XX,北连XX,是一所半山区完小,距离县城约XX公里。

其东、南面有公路通XX、XX,交通较为便利,人口集中,是该地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2.1.1发展简史。

XX小学创建于二十世纪,1950年开始分解级办学(一至三年级)。

最早在XX,后搬至本村XX。

1960年办学至村完小,建土木结构校舍于现址,一直沿用至1995年。

95年各级政府投资40万元,建盖现使用的教学楼,总面积XX平方米,1993年建盖教师宿舍楼,总面积XX平方米。

2005年11月,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26万元新建了一幢建筑面积XX平方米的教学楼,完善了办学条件。

在近十年中,多次进行校园建设,绿化、美化、更新、改建,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办学规模,现有在校学生286人,来自于村委会所辖11个自然村,分为8个教学班,一个学前办。

其中,寄宿制学生23人。

校园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包括两幢教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校门东开,四面围墙,中间是操场。

详见附图一

2.1.2教师整体素质;

XX小学全校共有教职工18人,其中大专学历11人,中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1人,教师合格率为93%。

2.1.3学校管理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在办学水平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学校改革的全面发展。

长期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强化内部管理。

2、创新办学机制,整合现有教育和社会资源;

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聘任制度。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整和现有教育资源,激励内部活力,广泛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职业风范,狠抓教师职业道德,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

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明确职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教学科研工作,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4、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学习、了解教育信息、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提高办学质量;

5、认真落实省寄宿制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三免”政策,解决山区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有效的防止辍学。

规范寄宿制学生的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6、巩固“两基”成果,加大攻坚力度,坚持“两基”重中之重不动摇,加快推进“两基”工作,抓好巩固、完善和提高工作确保“两基”成果,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严格控制辍学学生,千方百计,多方协调,力争不使一名学生失学;

7、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后勤管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学校规定每学期第一周为学校安全教育周,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水、防电、防雷、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及时检查、排除隐患,对校舍、电路、宿舍、水源等设施经常进行检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加强后勤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后勤工作管理制度,专人负责。

经常对学校及周边小卖铺进行检查,严防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出售。

2.2存在的问题

1、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室和实训场地严重不足;

2、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不断扩大,现有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职员工的工作需要;

3、学校生源部分要来自农村、流动人员子女,需要住校学习,而学校没有没有学生宿舍,不能满足住宿需求;

4、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

5、现有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后勤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规模扩大所提出的要求,且难以扩建;

6、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7、校舍使用的安全存在隐患(部分已破损)。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背景

3.1.1拉动内需经济背景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重创,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总投资达4万亿元。

其中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赫然列入十项政策之中,并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投资达400亿之多。

可见,国家对此次教育事业的投资在扩大内需的作用上非常的重视。

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基本建设,包括新建和扩建等,这对于拉动当地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教育部2008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关于中央扩大内需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中指出,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为教育事业总共安排的是44亿元,占4.4%,中西部地区在整个安排支持的学校中占的比例是80%左右。

由此可见,此次国家对教育事业大力的财政支持,给教育事业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教育事业的大力投资可以带动若干产业的发展,其中工程建设能拉动对土木砖瓦和钢铁的需求,带动建筑业的发展。

而教学仪器、实验器材、体育器械和图书等物资的生产及采购也同时给相关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本项目的投资建设符合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3.1.2宏观政策背景

1.国家政策的扶持

乡镇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特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

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

随着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推进,“两基”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乡镇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城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乡镇教育发展显得滞后,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

我国乡镇学校教育的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注与解决农村学校教育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国家,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文件、政策和各项规定。

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要求,2009年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下提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要求。

2.云南省政策的扶持

根据云南教育工作总体要求以及《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逐步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实现省域教育竞争力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整体素质及学生创新能力较大幅度提高,各级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3.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XX县人民政府已将城市学校建设纳入政府总体规划,XX县人民政府多次讨论研究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同意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配套建设资金。

3.1.3学校教学设施现状背景

XX小学现在校学生286人,校园占地面积4002㎡(校门东开,四面围墙,中间是操场),生均占地面积14.00㎡,与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29㎡/生相比(以办学规模为12个班计算),相差15㎡;校舍建筑面积1980㎡,生均6.92㎡,与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以办学规模为12个班计算合格,以办学规模为6个班计算不合格(生均7.85㎡).学校现有两幢教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一间门卫室、一间简易厕所(男、女)及一块运动场地。

学校校舍面积不足、各功能用房及用地紧缺制约了XX小学的教育发展,向周围无法扩建,现有校舍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及人民群众子女求学的需求。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XX县的教育事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小学、初中教育已跻身全市教育先进行列,质量稳步提高,全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随着XX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给广大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场所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给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前途光明。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3.2.1学校规模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

XX小学现有占地面积XX㎡,现有教学楼二幢、厕所一间、门卫室一间,校舍建筑面积XX㎡,共286名在校生,教职工18人。

各生均占地面积及生均建筑面积均达不到相关标准,制约了XX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进程。

因此,XX小学建设项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XX小学占地面积不足、功能用房紧缺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XX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进程,改善XX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促进XX县城教育资源向公平、合理的途径上发展。

3.2.2对教育资源整合规划的推动作用

2012年XX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大教育投入,科学稳妥推进县城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县城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通过资源整合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对促进XX教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XX小学建设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3.2.3项目的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标志之一。

小学教育在人生的教育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养成自我学习、自我进取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是知识框架体系从无到有的构建阶段,其在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以来,XX县全县基础教育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逐年提高。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XX小学的教育环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项目的建设顺应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将为XX县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项目区域概况

4.1区域环境概况

4.1.1地形、地貌

XX县位于XX省中部,XX市东南面。

地理坐标为北纬XX、东经XX。

东隔XX江与XX、XX县相望,西与XX、XX县接壤,南跨XX与XX、XX两县为邻,北衔XX与XX毗连。

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素有“XX之乡”、“XX之乡”的美誉。

全县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

XX属XX中高原丘陵地带。

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梁王山(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XX、XX两个坝子。

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XX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XX坝和XX,北为XX坝和XX,总体地貌呈“H”形。

最高海拔XX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XX与XX交汇处1328米。

4.1.2水文

XX主要河流有XX,属XX流域XX水系和XX流域XX水系。

境内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XXX交汇处为最低海拔1327米。

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

全县辖6个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回、彝、苗等少数民族杂居。

境内水能资源丰沛,磷矿资源较为丰富。

河流短小,以湖泊为主,南拥XX,北含XX,东贯XX,过境流程25.4公里。

XX是XX湖泊,容量206.2亿立方米,蓄水量居国内淡水湖泊第三位,占全省湖泊蓄水总量的65.7%,湖水澂碧清澈,透明度达7.8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平均水温17.3℃,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鱼、金线鱼等24种土著鱼种。

水资源总量年均2.7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有水量36.89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资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两湖一江过流量217.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9.12万千瓦。

4.1.3气象、气候

项目所在地,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冬季受印度北部大陆干暖西风所控制,夏季受印度洋暖湿季风所影响,呈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

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均气温17.4℃,7月最热,日均气温28℃,1月最冷,日均气温5-7℃。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900mm。

全年有霜期70至80天,年平均日照量2047小时。

4.1.4地质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以强度大、频度高、灾害重、分布广而著称,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

XX县属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高原丘陵地貌。

4.2社会经济概况

XX县国土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下辖凤麓、龙街、阳宗、右所等六镇,政府驻地位于凤麓镇。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5.4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6374元,增长13.8%,全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14.1%。

完成10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收购烟叶665.97万公斤,实现交售收入9650万元。

粮食产值9923万元,增长5.5%;蔬菜产值3.98亿元,增长41.6%;畜牧业产值2.1亿元,增长11.6%。

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7.9%。

2011年,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173万人次,增长11.4%,旅游总收入6.5亿元,增长27.1%。

县粮食储备中心库区、生猪屠宰场和广龙集贸市场投入运营,揽秀社区环城南路家俱城主体完工。

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685万元。

17个农家店、1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通过市级验收,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2亿元,增长15.3%。

2011年,全县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19.2平方公里,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2.3万亩。

2011年,全县全年完工项目30个,在建项目23个,其中:

各级财政投入项目26个、总投资5.4亿元,社会资金投入项目27个、总投资18.8亿元;生产性项目15个、总投资4.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3.9亿元,其他项目30个、总投资16.1亿元。

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个,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9.03亿元,增长27.2%,利用外资385.6万美元,完成出口总额4108万美元。

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实现再就业910人,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800万元。

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实施了14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6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项目,完成22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50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177户村村通工程。

4.3教育事业概况

多年来,XX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XX县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通过国家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6年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并荣获全国“中华扫盲奖”、全国“两基”先进县的光荣称号;2000年获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的殊荣。

2011年末,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61所,其中:

普通中学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9所,幼儿园16所。

全县在校中小学生共25782人(含职业中学,不含幼儿园),在园幼儿4348人(学前班1226人)。

全县共有教职工1816人,教学班735个。

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5%,初中阶段毕业生入学率40.18%,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11.77%,升学率40.18%。

“三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76817人次,免补资金1963万元。

按市、县的规划和要求,要逐步提高素质教育,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扩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XX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及建设规模

5.1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位于XX县XX街道办事处XX居委会以西,校园总占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