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87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二)语文试题(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5页,第II卷6至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完美食品——蘑菇

  埃及发表的一份科研报告透露,蘑菇不含胆固醇,其功用可与肉、水果甚至药品相媲美。

埃及农业部食品科研究所科学家拉吉布说,对蘑菇进行的化学分析证实,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蘑菇的营养价值超过绝大部分蔬菜和水果,与肉很接近。

许多科研报告认为,蘑菇可以代替肉。

甚至有人称蘑菇为穷人的肉,因为蘑菇含蛋白质。

鲜蘑菇含50%的蛋白质,干蘑菇含35%~40%的蛋白质。

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因为蘑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成分同肉、奶、蛋的蛋白质成分十分相似。

蘑菇的蛋白质中有20多种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

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而谷物、豆类和蔬菜中的蛋白质只有40%~50%能替代动物蛋白。

因此,蘑菇是肉类和其他

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竞争者。

  此外,蘑菇还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因为蘑菇不仅是蛋白质的来源,而且也是维生素的来源。

经过分析证明,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因为蘑菇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E,蘑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其他植物更高。

尽管蘑菇不含维生素A,但它含有这种维生素的初级物质——胡萝卜素。

科学家指出,蘑菇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几乎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同时,也高于黄瓜、苹果和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蘑菇中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是钾、钠、磷,以及钙、铁、铜等。

  拉吉布博士说,对蘑菇进行的分析表明,尽管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同谷物、马铃薯和苹果等其他植物相比,蘑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只有3.5%~5.2%,而小麦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60%~70%。

蘑菇的脂肪含量只有0.01%~0.2%。

此外,蘑菇还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

一些分析证明,蘑菇中的酶多达24种。

同时,蘑菇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蘑菇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使它成了一种完美的食品,但蘑菇的价值并不仅限于这些。

蘑菇还是一种药,因为蘑菇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和肠炎;蘑菇中所含的叶酸可以保护身体免患贫血;蘑菇所含的胆碱可保护身体,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

此外,科学家已从蘑菇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

蘑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适合糖尿病人和胆固醇偏高者食用。

研究证明,连续数周食用一些蘑菇,胆固醇可以下降45%。

因此可以说,蘑菇也是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其中可人工栽培的只有十多种。

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生产蘑菇,美国居于榜首,年产量约20万吨;其次是法国,产量约18万吨;再次是荷兰和中国。

1.根据文意,对蘑菇是一种完美的食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其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取代动物蛋

    白质。

 B.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它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

   

 C.蘑菇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D.蘑菇是一种药,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所含的叶酸可保护

    身体免患贫血等。

2.从本文看,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碳水化合物含量极

    低。

 B.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高于黄瓜、苹果和

    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

 C.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因而它是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

    竞争者。

 D.蘑菇可以作预防和治疗肿瘤及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的食品。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蘑菇将是糖尿病人、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B.蘑菇是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的强大竞争者,也是水果和蔬菜的强大竞争者。

 C.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可以人工栽培的在不远的将来会远远超过十多种。

 D.鲜蘑菇和干蘑菇同样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众多人的理想产品。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

守孝、服丧)。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恢叹曰: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恢遂饮药死。

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

怜悯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

接受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

称赞    D.以示天下之私           私:

偏爱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永为河东太守       若属今为之虏矣

  B.恢独皦然不污于法   臣诚恐见欺于王

  C.恢以与伦同郡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朝廷称其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恢为人至孝。

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

     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

     被杀,他“独奔丧行服”:

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

      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

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

     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3分)

  译文:

                                                                             

  

(2)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4分)

  译文: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3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8.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

“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

”请问词的

 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按第一题计分)(5分)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2)?

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 

__________?

                                               (韩愈《师说》)

  ‚耶娘妻子走相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小题。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听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他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玉,石之美者。

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他把玉讲出了花来!

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登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玉”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瞧出了几分美艳。

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什么叫“包浆”?

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怎么?

你连什么叫包浆都不知道吗?

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哦,包浆就是包浆了!

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让我怎么说?

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

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

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是包浆。

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厚的包浆。

——明白了吗?

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

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

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温存可人。

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

养玉的过程,称作“盘”。

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

文盘用手摩挲;武盘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

我们轻轻地笑了。

在这“三盘”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我喜欢文盘。

我喜欢想象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

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

那指纹认得了那玉,那玉也认得了那指纹。

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郁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

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那个比方真好——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

爱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

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玉我同化”的过程。

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

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心思总在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

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2007年第10期)

11.“老师讲玉”的内容有哪些?

分别用什么方法讲述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师讲的“包浆”与“我”所体会的“包浆”有什么区别?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喜欢文盘。

”请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我喜欢”的理由。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这句话有何深刻的内涵?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荫凉  硬朗  窨井  饮马长城  应接不暇

   B.挟制  偕同  采撷  亵渎魂灵  扶老携幼

   C.消弭  侈糜  眯缝  靡坚不摧  欲盖弥彰

   D.睥睨  溺爱  亲昵  销声匿迹  逆来顾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库姆塔格沙漠在以每年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古城敦煌首当其冲,正面临

  被库姆塔格沙漠吹来的沙尘吞没的危险。

B.朋友的一次次欺骗和伤害,让他成了一个轻诺寡信的人,他变得消沉、保守、自闭,

  不再信任任何人,哪怕自己的亲兄弟。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

  为许校长这一行为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

  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

   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

   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

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不朽的启迪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⑤③④②①

  C.⑥⑤④③①②            D.①⑥⑤④③②

18.下面文字在语法、标点上存在5处错误,请先写出有错误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①元旦期间,“低碳”系列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②在《我的低碳足迹》科普小游戏里,同学们化身为一粒粒棋子,③组成红黄蓝绿四个小队,争先恐后地跳跃在一个个写有低碳知识的小方格里,学习低碳知识,争当低碳小能手。

④在同学们体验了快乐的低碳游戏之后,还可以参与“低碳小实验”,寻找二氧化碳的足迹。

⑤也可以利用废纸屑,通过简单的操作自制再生纸,充分感受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再利用。

⑥整个活动现场气氛异常激烈,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在讨论着对于活动中的低碳知识。

序号

修改

 

 

 

 

 

 

 

 

 

 

 

 

19.下面是某同学在作文中的错句,请仿照例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

(任选一题,

   不必仿句式)(4分)

(例)错句:

高尔基白天上学和打工挣钱,晚上就在阳光下偷看书……最后,他成为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点评:

不知道晚上的阳光晒不晒人?

(1)错句:

当我被抱出产房时,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喜极而泣的脸,眼泪滴到我的小脸上是热热的。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句:

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国的一些城市,根据该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设立了成人节。

例如:

汕头市为每年的10月8日,武汉市为每年的5月16日。

为提高十八岁成人青年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许多学校在成人节或五四青年节这天都要组织成人宣誓仪式,有的学校直接沿用团中央的《成人宣誓词》,有的学校自己拟写了《成人宣誓词》。

请你根据对一个成人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及道义的理解拟写一份《成人宣誓词》。

(100字以内)(6分)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誓人: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报载,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有很多鹿,但也有很多鹿的劲敌——狼。

为了保护鹿,当地人大量捕杀了狼。

失去劲敌追逐的鹿数量一度有所增加,可是之后不久,鹿的数量又开始下降。

原来,在缺少强敌的生活环境里,鹿群生活安逸,运动量显著减少,体质不断下降,导致大量死亡。

像鹿一样,许多动物都是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

人为地改变动物界的自然法则,受保护的动物反而难以长期生存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1.(3分)D           2.(3分)C              3.(3分)C

二、(32分)

4.(3分)D            5.(3分)C             6.(3分)C

7.(10分)

     

(1)(3分)译文:

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2)(4分)译文: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

        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3)(3分)译文:

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

         的怨恨呢?

8.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

     采,愁上心头。

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

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

     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答出不舍

     之情2分,答出细心、关心2分)  

9.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

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

     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

     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

这两句,

     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

(答出表达特点的得2分,答出“曲折含蓄”即

     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