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305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docx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案

专题0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多为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古代科技特点,近代落后的原因。

具体考查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的题目较少。

1.考察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2.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4.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5.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

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唐朝出现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西欧。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造纸术和印刷术传人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得到普遍使用,欧洲人借鉴中国的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劝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四大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 纤维纸。

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

②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 ,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新教的工具”。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

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 丹经 》,称做硫磺伏火法 。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

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①发明及应用:

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

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即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农书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地位

汜胜之

西汉

混合选种和人工杂交

最早见于《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魏

人工选种。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农书》

王桢

元代

书中的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后世的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也大多以它为范本。

《农桑辑要》

元朝

指导农业生产

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国的科技有以下特点: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

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3)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

(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二、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领先世界的原因

(1)了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航海相关知识。

数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春秋

战国

十进位值制,“人类最美妙的发明”。

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

西汉

《周髀算经》最早提出勾股定理

 记录圆周率

比西方早约500年

魏晋

刘徽

首创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1416

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天文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是中国

战国

石申

《石氏星表》

120多个恒星位置,世界是最早的星表

西汉

武帝时期:

浑天仪

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元朝

郭守敬

革新浑仪为简仪

农学、医学

类别

成就

中医学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五禽戏——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药学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建筑: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砖瓦木料。

有万里长城、赵州桥、明清皇宫和陵墓等古代建筑奇观。

辽代山西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航海:

商代能造木板船;明朝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那时已使用牵星术导航,代表着当时利用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三、汉字、书法、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

1.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汉字的发展演变:

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朝)(秦朝)(汉朝)(魏晋)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唐朝时盛行楷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盛行于唐朝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张旭、怀素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3.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

时代特点

代表作品

 政治、经济背景

起源:

新石器时代

彩陶《鹳鱼石斧图》(岩画、壁画…)

战国时期:

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

帛画《人物龙凤图》

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宫廷画)

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士族兴起,“以形写神”

隋唐

山水画

人物画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雕塑……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商品兴盛、市民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

郑板桥《墨竹图》

强调士大夫个性

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中国画:

⑴地位:

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

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

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文人画

⑴地位:

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山水画:

⑴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人物画、社会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四、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1)《诗经》:

收录西周-春秋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

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地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2)楚辞:

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亦称“骚体”。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屈原《离骚》的地位:

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3)汉赋:

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以诗赋为主。

唐诗成就:

初唐:

王勃、陈子昂;山水诗:

孟浩然、王维。

盛唐代表:

李白、杜甫;边塞诗:

高适、岑参。

中唐:

白居易。

晚唐:

杜牧、李商隐。

(5)宋词:

宋代词繁盛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②适应市民生活需要;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代表人物: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6)元曲:

特点:

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比词更为生动活泼。

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散曲:

《秋思》)。

(7)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

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唐朝——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适合市民欣赏;宋代——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基础;明清——空前繁荣。

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

①封建专制越来越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明清小说成就:

元末明初: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

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

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注意理解好代表作品、特点和经济背景。

五、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中国戏曲的发展:

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春秋战国:

出现优伶。

两宋:

南戏。

元朝:

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

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

京剧形成、发展。

形成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等著名艺人)。

2.元杂剧繁荣与衰落的原因:

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②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带的精华。

衰落原因:

①科举制的恢复②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

本专题考点重点把握几个方面,一是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二是清朝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剧的繁荣时期。

三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戏剧文化。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传统戏剧被拍摄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C正确。

A项中“全面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的是医学成就,排除A。

B项中的“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出康熙关注西方,排除B。

D项中的“成功解决了”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排除D。

【变式探究】(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

”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答案】A

【变式探究】(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解析】①中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②中的政事堂出现于唐,③中的土司出现于元,④中的三司使出现于宋,由此判断B正确。

【答案】B

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例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答案】B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等。

“书同文”,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达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在小篆之后,并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故A项、C项和D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图3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秦始皇时已经统一了全国的文字,A错。

《三体石经》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

汉朝的时候,隶书盛行,先秦古文和小篆在此时已经并不流行,并不符合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C错。

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举一反三】(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

“(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答案】B

考点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例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变式探究】(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此作品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再结合图片中各个封国的名称可以判断出来是西周时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A项,因为A项出自于《诗经》,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本题答案选A项。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指的是东晋时期,B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说明是汉代,C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说的是秦朝的史实,D错误。

【变式探究】(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急需要发展经济,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其他经验可借鉴,向苏联学习成为重要的时代需要,为此国家大力倡导学习俄文,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说明当时的“俄语热”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选D项。

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刚刚形成,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

当时还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

当时的文化教育制度还处在探索、建设时期,还未建成,没有改革的对象,C项错误。

【答案】D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1.(2017年江苏卷文综历史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

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解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

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

,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

它是主要因素。

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无关项。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C项。

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繁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排除D。

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答案】A

【解析】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