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429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B.英、法、德C.法、美、德D.英、美、德

2.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革命任务转化为推翻封建王朝

B.革命的重要目标是驱除外国侵略者

C.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3.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5世纪制定

B.是罗马平等反对贵族的结果

C.是罗马较早的习惯法

D.规定了严格的债务奴隶制

4.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

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

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5.《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权B.等级关系森严C.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政治色彩

6.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

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

”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B.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C.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D.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8.古希腊农业城邦斯巴达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工商业城邦雅典奉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斯巴达和雅典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雅典失败,奴隶主民主政治遭到削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相同B.斯巴达政治制度优于雅典

C.制度的不同源于彼此隔绝D.战败使雅典民主弊端丛生

9.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写道:

“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这段话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避免了多数暴政

B.民主政治没有能与时俱进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公民参政具有自发性

10.“同志们!

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

……打倒战争!

打倒沙皇专制政府!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B.巴黎公社期间

C.二月革命期间D.十月革命期间

11.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

“希腊的城邦很像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个团体中正式的分子,决定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B.外邦人不享有城邦的公民权

C.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D.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

12.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

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

13.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

14.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

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丞相制度被废除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15.《汉书》载:

“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郡国并行制B.强化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解决土地兼并

16.《荀子·儒效》中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

A.世袭制B.分封制C.奴隶制D.禅让制

17.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

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吏部

1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

“它没有争取到儒士和反满秘密会社的支持,因而不可能完成传统式的改朝换代的革命。

另一方面,它的宗教太浅薄,它的社会和经济主张太不充分,不足以取代儒家思想。

”“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

19.中国某事件发生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过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美国报纸所指的“该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

这体现出罗马法

分类

标准

调整

对象

表现

形式

适用

范围

立法

方式

权利

主体

公法

私法

成文法

不成

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博采众长B.体系完备C.影响长远D.崇尚公平

21.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

”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A.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2.清朝前期的君主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但同时也明确规定:

这些王公须在京城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满洲贵族参政议政

B.消除君主制的潜在威胁

C.尊重少数民族原有传统

D.A,方便满洲贵族参政议政

2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规定:

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议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议席。

该规定的最大影响是()

A.使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

C.削弱了保守贵族势力

D.使广大工农和妇女获得民主权利

24.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

这说明宋代()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25.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

此机构的设置()

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

C.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

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

谜面为“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

结果争议很大,出现了六种答案:

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四曰毛遂,五曰华佗(指“拖”),六曰共工,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请指出上述六个历史人名喻指的含义。

(2)请任选三种谜底,指出猜谜者各自可能所持的立场。

(3)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7.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上推行哪两种制度?

两种制度的最主要差别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代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在位期间,奏折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通过扩大具折言事官员的范围,大批地方官可以向皇帝直接报告,使得进一步抛弃满族早期民主共议制成为可能。

雍正七年(1729年),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军政事务。

同时,创建朱批密折制度,一切都由皇帝“乾纲独断”,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所,虽然名义上继续存在,但实际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出巡、旗务及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

——鲍家树《议政王大臣会议起与落》

材料二他(罗伯特·皮尔)不仅是保守党的第一任领袖和首相,在1834年发表了第一个党派竞选宣言——《塔姆沃斯宣言》,还保证一旦掌权,将执行明智审慎的改革政策,兼顾社会多方面利益。

由此扩大了保守党的社会基础。

皮尔在宪政史上的重大建树,是于1841年6月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

——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9.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候,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洲、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郴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所以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英、法、德。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答案选C,AB两项表述过于片面,D项说法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才开始。

3.C

【解析】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但还保留着某些野蛮的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A、B、D符合史实,故选C。

4.B

【解析】联系史实分析,“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句话中,马克思认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

故此题应选B项。

5.B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表明:

“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各个等级之间存在臣属关系,贵贱尊卑,等级森严,故选B。

6.C

【解析】英国、日本式道路指的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遭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都由清政府主持,沦为骗局,故A正确;美国式道路为民主共和,代表事件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理性化、社会习俗文明化等巨变,故B正确;俄国式道路为无产阶级“城市中心”,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已出现,故C错误,符合题干要求;中国式为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古代雅典注重通过法律规范和维护民主政治,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公民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C项结论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混乱”一词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

题干材料介绍了古代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政治制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斯巴达和雅典都处于奴隶社会,斯巴达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二者的本质一样,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两种制度都是各自国情的产物,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B项错误;“彼此隔绝”的说法本身不准确,制度不同的根源是经济形态的不同,排除C;雅典民主制度本身存在弊端,且在后期愈加严重,不是战败的结果,排除D。

故选A。

9.C

【解析】从“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等字眼即可看出雅典公民是参政信号简洁,公民普遍离会场近,这体现了雅典的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故选C;雅典原始落后的直接民无法避免多数暴政,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要以“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为信号,故排除D。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不存在“向沙皇政府报仇”的信息点,排除;C项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正确;D项推翻的是临时政府,不是沙皇的统治,排除。

11.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公民权的问题,没有反映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故A项错误;决定雅典城邦公民权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这说明外邦人是无公民权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的相关表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故D项错误。

12.C

【解析】中共在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照搬照抄了苏联的,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则符合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所以其原因应该是C,故选C。

13.B

【解析】B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位于元朝首都大都一带,属于京畿地区,是元朝中书省的管辖范围,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等京畿地区。

AC图中①位于元朝首都大都一带,属于京畿地区,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故AC错误。

D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而不是管辖图中①的机构,故D错误。

所以答案是B。

14.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废丞相、设内阁、给予司礼监大权、设立厂卫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几乎天下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也正因如此,即使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也可以事事操控于手中,皇帝表面不在朝堂之上,但几乎王朝的所有事态都有皇权的影子,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奇迹”,故A项正确。

封建统治黑暗腐朽的一般结果应为王朝迅速灭亡,这无法解释材料现象,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的主旨,排除。

明朝的宦官“专权”都是皇帝所赋予和默认的,宦官专权背后实质上是皇权的扩张,宦官依附于皇权而存在,说宦官“控制朝政”属于夸大其词、一叶障目,故D项错误。

15.C

【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主要讨论的是“推恩令”,其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

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6.B

【解析】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7.C

【解析】根据题干和材料可知,清代的圣旨应出自于军机处,C正确。

中书省是隋唐和元朝时期的中央机构;内阁形成于明朝;吏部是执行机构,不负责撰拟圣旨,排除ABD。

18.A

【解析】材料“宗教太浅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用宗教来号召群众的,即拜上帝教,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19.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说明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故答案为B项。

A项属于戊戌变法,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最大影响”,排除。

20.B

【解析】根据材料“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B项说法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21.A

【解析】A据材料“领事裁判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深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领事裁判权促使中国司法改革,使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A项正确;

B领事裁判权是一种侵犯中国主权的“治外法权”,不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故B项错误;

C材料主旨是说明领事裁判权对中国的客观积极影响,不是破坏性,故C项错误;

D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是鸦片战争,不是领事裁判权,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是A。

22.B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王公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故A项错误;

B材料意思是对于开国功臣表面上给予优厚待遇,实则是怕他们威胁到君主地位,所以由国家统一管理,故B项正确;

C如果说尊重少数民族原有传统,忽视了君主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

D并不能减少清政府财政开支,反而增加了,主要是为了减少政治上的风险,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是B。

23.B

【解析】工业城市得到的议席多,最大影响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不是选民人数大大增加而是工业城市选民人数大大增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是影响但不是最大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广大工农和妇女仍然未获得民主权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为B。

24.D

【解析】在君主专制的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不是君民共治,而是指君主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由于宋代重文轻武,才会有“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种现象,据此可以排除BC,而选择D。

A不符合宋代的史实,故排除。

所以答案是D。

25.A

【解析】根据材料“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

A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

CD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C、D项错误。

所以答案是A。

26.

(1)喻指:

屈原:

日本屈服于美国原子弹;苏武: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蒋干: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抗日;毛遂:

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华佗:

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共工:

国共统一战线共同努力结果(另:

所有因素叠加,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立场:

屈原:

国民党,亲美;苏武:

亲苏,中国共产党;蒋干:

国民党;毛遂:

中国共产党;华佗:

客观、公正的立场。

共工:

客观、公正的立场。

(3)原因:

中国抗战的胜利首先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结果。

抗日战争是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战争,面对强敌人侵,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相互支持配合缺一不可,因此,抗战的胜利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彻底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的军心,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所有因素叠加,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7.

(1)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差别在于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制度:

实行行省制度;意义: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8.

(1)变化:

中国:

由满族早期民主共议制到皇帝独揽大权,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英国:

王权的衰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政党政治的形成。

(2)影响:

中国: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形成了文化专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英国:

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

29.

(1)原因:

王室衰微; 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