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490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docx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学案

一、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分类

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单质是指由_____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____组成的物质。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形式存在:

一种是____,一种是____。

2、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_____和_____。

(3)、胶体

二、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胶体的特征:

粒子大小在1nm到100nm之间

胶体的鉴别:

丁达尔现象

胶体与溶液的分离:

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

过滤(滤纸)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聚沉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什么叫分散系?

_____________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

散质分别是什么?

______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分散系的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的制备

Fe(OH)3胶体的制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胶体的提纯基本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2布朗运动:

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的现象

3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4胶体的聚沉:

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集沉降的方法

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也称盐析):

如盐卤点豆腐。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如煮鸡蛋。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通过滤纸

举例

浊液

>100nm

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泥浆水

溶液

<1nm

均一、稳定

盐酸

胶体

1~100nm

均一、介稳定

不能

蛋清

【例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一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例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例3】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解析:

HI为电解质,刚加入时因中和了Fe(OH)3胶体中胶粒所带电荷,使其发生聚沉,所以产生沉淀;又因HI为强酸,继续加入后酸性增强,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而使其溶解;随溶液中Fe3+浓度增大,I-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若用稀盐酸,由于Cl-与Fe3+不发生反应故只会发生

(1)、

(2)两种现象。

答案:

(1)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

(2)Fe(OH)3+3H+==Fe3++3H2O(3)有单质I2生成;2Fe3++2I-==2Fe3++I2(4)

(1)

(2)

【例4】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原因是。

⑵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

原因是。

⑶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答案:

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⑵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⑶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概念

导电条件: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物质类别:

化合物——纯净物

ØBaSO4、AgCl等盐虽然不可溶,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ØHCl、H2SO4、HNO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也属于电解质;

Ø金属虽然能导电,但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

盐酸、稀硫酸、NaCl溶液是混合物,只能说是电解质溶液,不能说是电解质。

【例5】下列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③O2④H2SO4⑤盐酸⑥酒精水溶液⑦HCl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⑩SO2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

2、电离方程式

书写方法:

等号左侧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侧书写电离产生的离子的符号,注意配平。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酸:

电离时,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碱:

电离时,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能生成___________的化合物。

【例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______________;

(2)NaN03:

_____________;

(3)Ba(OH)2:

____________;(4)CH3COOH:

____________;

(5)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哪些物质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哪些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1)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溶于水中后写成离子形式。

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虽然易溶于水且易电离,但反应是在干态条件下或浓H2SO4溶液中进行,则也应写成分子形式。

如: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2)酸式盐中“HSO4-”可写成“H+”与“SO42-”,但HCO3-、HS-、HSO3-、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分开写。

(3)不能写离子的有:

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水、弱酸(CH3COOH)弱碱(NH3·H2O和难溶碱)

【例7】写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3、铝片与硫酸汞溶液反应: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钠与水反应:

6、铝与盐酸溶液反应:

7、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氧化钠与水反应:

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10、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11、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3、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4、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15、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1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7、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18、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

1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22、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3、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24、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5、铜与浓硝酸溶液

26、铜与稀硝酸溶液

27、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28、二氧化氮通入水中

29、二氧化硫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30、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4、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S0、S2-、HCO、HSO、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Ag+等不能与SO、CO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Ag与I-等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C1O-、A1O、Si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HSO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NO、ClO-与S2-、HS-、S0、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5)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例8】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共存吗

A.Na+、AlO2-、K+、NO3-B.K+、SO42-、HCO3-、Na+

C.Fe2+、H+、NO3-、SO42-D.NH4+、K+、SO42-、Na+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就是________。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

(4)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_____失去电子被_____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__性)—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3、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

元素处于_______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____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____又有___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根据规律判断。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9】完成下列方程式,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C高温2Cu+CO2↑

2、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3、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Na2O2

4、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6、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7、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8、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3O4+4H2↑

9、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0、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2FeCl3+Fe=3FeCl2

11、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

2FeCl2+Cl2=2FeCl3

12、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1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

2Fe+3Cl2点燃2FeCl3

14、氯气与金属铜反应:

Cu+Cl2点燃CuCl2

15、氯气与金属钠反应:

2Na+Cl2点燃2NaCl

16、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17、次氯酸光照分解:

2HClO光照2HCl+O2↑

18、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

N2+O2放电2NO

19、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20、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21、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

2SO2+O2催化剂2SO3

22、浓硫酸与铜反应:

Cu+2H2SO4(浓)△CuSO4+2H2O+SO2↑

23、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24、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25、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例10】已知2Fe3++2I-=2Fe2++I2,2Fe2++Cl2=2Fe3++2Cl-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Cl->Fe2+>I- B.Fe2+>I->Cl-   C.I->Fe2+>Cl-D.Fe2+>Cl->I-

【例11】X2O72-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在溶液中1L0.2mol·L-1K2X2O7溶液恰好能使0.6molNa2SO3溶液完全氧化成Na2SO4,则X2O72-离子被还原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2  C、+1 D、0

【例12】下列物质在潮湿空气中露置易被氧化而变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eSO4溶液②Na2O2③Fe(OH)2④Na⑤Na2SO3⑥NaOH⑦漂白粉

【例13】加入还原剂能够实现的是()

A.Fe2+→Fe3+B.MnO2→Mn2+C.S→SO42—D.Cl2→NaClO

【例14】已知镁和稀硝酸反应时,每有1molHNO3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A.NO2B.N2OC.NH4NO3D.NO

【例15】下列各级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可归为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①Cl2+H2O ②NO2+H2O③Na2O2+H2O④CO2+C⑤Na+H2O

Na2O2+CO2

H2S+SO2

C+Si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科目

高一化学

主备

时间

课题

化学能与电能

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

个人主页

一、课前预习

1、分析火力发电的利弊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本质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讨】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进行转换的?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在火力发电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

 

【问题探讨】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由于转换环节多,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极度浪费。

那么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

问题1:

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

那么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

(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问题2:

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那么,怎样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同时形成电流?

问题3:

怎样知道所架设的桥梁中有电子流过?

如何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组成课题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步骤,建立科学探究模型,并试着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学生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小组成员交流探讨】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步骤

在小烧杯(50ml)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块锌片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1:

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

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

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的?

问题3:

怎样想办法使Zn和H+分开,不让H+直接在Zn表面得电子?

列出你对问题3的看法

 

实验序号

实验2

实验步骤

在实验1再插入铜片,观察一段时间,使铜片与锌片接触,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1:

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

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

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的?

问题3:

H+得到的电子是Cu失去的吗?

Cu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4:

怎样想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

列出你对问题4的看法

实验序号

实验3

实验步骤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1:

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

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

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种途径?

问题3:

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4:

你怎样才能知道导线中有电子流过?

怎样才能知道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实验序号

实验4

实验步骤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1:

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

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

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种途径?

问题3:

电流计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学生通过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交流,得出结论】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必须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时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形成电流,这样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学生活动】分析在Zn-Cu原电池中锌片和两个区域得失电子情况,并试着用式子表示出来。

锌片:

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2H+=Zn2++H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共同得出结论】

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负极:

电子流出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锌片);

正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铜片);

电极反应式:

表示负极、正极得失电子的情况的式子。

【过渡】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了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式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即: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科学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原电池装置,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主要用品:

铜片、锌片各两块,稀硫酸、导线、电流计。

【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

问题1:

如果两极材料相同和不相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

问题2:

如果两个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

【归纳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有两个用导线相连的活动性不同的电极;

3、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4、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思考交流】在铜锌原电池中,如果用的是纯锌,则在锌片表面几乎观察不到气泡,而在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是粗锌(含有碳),在锌片和铜片表面多有气泡产生,你现在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课堂练习】

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

2、下列烧杯中盛有的都是稀硫酸,其中在铜电极能产生气泡的是()

3、把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a>c>d>bC、c>a>d>bD、b>d>c>a

【作业布置】导学练P241~8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负极:

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

四、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有两个用导线相连的活动性不同的电极;

3、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4、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