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533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docx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

“读杜甫《羌村三首》”及评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授课对象]:

2003级高一(6)班[授课地点]:

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一个较为大型的专题“李白与杜甫”的研究性学习,它离不开对一篇篇作品的具体分析或探究,而一篇作品应该怎样去分析或探究,这两节课就是网络环境下单篇作品学习形式的一种探索。

课前,师生共同阅读过“杜甫生平和个性”等6篇文章,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铺垫。

第一课时:

2004年4月30日第六节1、出示要求:

(5分钟)①先阅读杜甫《羌村三首》,对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对不明白的句意或内容也可提出质疑,或上网查寻,或共同讨论,看能否解决问题。

②再阅读“评析”,看名家对此诗的理解和赏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注意:

您写好的评价文字,请上传到“杜甫《羌村三首》评析”后的“发表评论”栏。

(学生评价习作35分钟,教师或巡视,或参加小组讨论,或在主控机浏览或评价学生评语。

最后5分钟教师总结。

)2、师生讨论过程节录如下:

(注:

稍作整理)灌水无敌组----小泓发表于:

2004-4-30日15:

38请问这几个字怎样读----?

欷,倾?

灌水无敌组----维、阿&斯发表于:

2004-4-30日15:

39请问“?

欷”是什么意思?

wh发表于:

2004-4-30日15:

43读xuxi,都是第一声。

----提问从读音、释义开始,读准字音、释对词义是理解诗歌文意的基础,师生可网上查寻,教师也可直接回复。

灌水无敌组----小吉发表于:

2004-4-30日15:

44这三首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区别,“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比陶渊明的好,更有情趣。

----此问虽对诗意理解不够到位,但能与陶渊明田园诗进行对比,难能可贵;另,能引发同学们对这句诗的意思进行思考或理解。

灌水无敌组----倾听发表于:

2004-4-30日15:

45请问诗之

(一)不是指杜甫被罢官了吗?

怎么会发出“哎呀!

我还活着啊!

”的感慨呢?

红楼发表于:

2004-4-30日15:

46“儿童尽东征”的儿童是指什么年龄的人?

为什么要用“儿童”去东征?

壮丁都死了吗?

灌水无敌组----FM发表于:

2004-4-30日15:

47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峥嵘应该是写高大的山而不是写云像山。

----学生提问刚开始时并不一定正确或者深刻,但提出问题就会引发思考,再说,谁的思考或思想不是由谬误到正确、由肤浅到深刻的?

走向正确、深刻有一个过程,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

灌水无敌组----维、阿&斯发表于:

2004-4-30日15:

50由于连年战争造成了太多的壮丁伤亡,所以儿童都要去东征。

麻烦死啦发表于:

2004-4-30日15:

50有人评价:

“第1首诗以叙事白描来抒情,语言质朴凝练。

诗人抓住具有典型性的生活场景,来传达夫妻团聚时的种种心理活动,在客观的真实叙写中,包含着强烈的主观抒情因素,二者合为一体,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境界。

”我觉得夫妻团聚时悲喜交集的场面写得挺好!

星火发表于:

2004-4-30日15:

51回答“倾听”的问题,我认为其感慨的是: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学生的讨论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又有网上搜索的“他人评价”,引领着课堂群体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反映出学生由诗句意义的理解过渡到对诗歌表现形式的评价。

维她奶发表于:

2004-4-30日15:

52①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五月,作者刚任左拾遗,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

而触怒肃宗,险些丧命。

八月,被放还?

州羌村(今陕西省富县西)探望家小,《羌村三首》即作于此时。

此诗为第一首。

②峥嵘,山高峻貌,此处形容天空中赤云的重叠。

赤云,被夕阳映得鲜红的暮云。

西,向西移动。

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的光线。

古人不知地球旋转,见日光移动,以为是太阳在走,故有日脚之说。

③柴门,贫苦人家简陋之门,指诗人在羌村的家门。

归客,诗人自指。

④妻孥,妻子和子女。

这里是复词偏义,单指妻子。

怪,与下句的惊同义。

还,又,接着。

⑤遂,如愿。

⑥满墙头,在农村,屋舍四周的围墙很矮,故邻人可隔墙观望。

?

欷,叹息之声。

⑦夜阑,夜深。

更,又。

秉,拿着。

秉烛,即掌灯之意。

----这一资源(时代背景和生字生词)的查找和上传,体现了网络学习极具优势的特点:

知识的多向度,思维的非线性,需求的多元化。

老师定点、适度的点评,可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天?

发表于:

2004-4-30日15:

52请问“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流星发表于:

2004-4-30日15:

52儿童去打战,没什么可能,应该是夸张手法?

城市的街心发表于:

2004-4-30日15:

53我觉得这句“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并不是真的有情趣,而是因为第二首诗中的“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作了强调的作用,说明他居定之后,即时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

水中月发表于:

2004-4-30日15:

54我觉得读杜甫的诗犹如回到过去的年代,各种情景如历历在目。

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杜甫很好地将“情”与“景”相结合,组合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尘埃发表于:

2004-4-30日15:

55最喜欢第一首,尤其是“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这句,妙!

一个“怪”字,把妻子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点出了这个动乱的时代,“拭泪”写出了妻子悲喜交集的表现。

好!

只有霸王发表于:

2004-4-30日15:

55“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如今足?

自斟自酌,且用?

安慰我?

?

的晚景吧!

星火发表于:

2004-4-30日15:

57我认为“峥嵘”是形容云的。

评注有说: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

苹果+牛奶发表于:

2004-4-30日15:

57妻孥,妻子和子女。

这里是复词偏义,单指妻子。

城市的街心发表于:

2004-4-30日15:

58我认为诗中“儿童”是指14~XX岁的青少年,不是真的指8,9岁的儿童。

灌水无敌组----小吉发表于:

2004-4-30日15:

58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带有悲慨的感情基调。

他的诗歌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涵着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使诗歌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小达发表于:

2004-4-30日15:

59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怎么理解?

灌水无敌组----维、阿&斯发表于:

2004-4-30日16:

0邻人看见我回来了为什么会?

欷呢?

----学生学习至此,既有回复置疑,也有继续提问,师生、生生网上共时浏览、即时交流,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体现了网络学习省时高效的优越性。

维她奶发表于:

2004-4-30日16:

0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句式、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如《羌村》中“妻孥怪我在”,读起来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它刻画出妻子见丈夫仍在人世刹那间竟感奇怪的神情,是惊心动魄的一笔。

只有霸王发表于:

2004-4-30日16:

0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虽然时至深夜,我与家人秉烛相对,有如在梦中相会。

wh发表于:

2004-4-30日16:

0儿童去打战,怎么没可能?

《石壕吏》中连老人也不放过!

流星发表于:

2004-4-30日16:

0以前14岁就成家立室,是成年人,不是儿童了!

罗马发表于:

2004-4-30日16:

1经历那血与火的战乱,杜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看到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残酷的斗争,现在回到自己的故园,他看到的已经不是人在斗,是鸡在叫。

群鸡正乱叫,这个画面最精到的表达了杜甫对和平生活的那一种神往,他已经享受到了和平生活的一种温馨,像这句诗表面看着好象没有多少意思,但是如果你放到原诗里边去,又把原诗放到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中去加以解读,我们就会解读出许许多多东西来。

崖边草发表于:

2004-4-30日16:

1我最喜欢第二首,特别是那句“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真令人悲伤!

wh发表于:

2004-4-30日16:

3诗中呈现一幅戏剧性的异常感人的场面。

在那一场突发的大战乱中,家破人亡是寻常事情,骨肉重聚反而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了。

杜甫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他们一家人重新相见时,彼此如在梦中、亦惊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清晰地呈现出来,可谓感人至深。

千百年来,它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

城市的街心发表于:

2004-4-30日16:

4回“灌水无敌组----维、阿&斯”的问题“邻人看见我回来了为什么会?

欷呢?

”当别人的丈夫生死未卜,突然回来了,自己的亲人去还没有回来。

怎么不?

欷呢?

动感N人组发表于:

2004-4-30日16:

5“晚岁”,那时他很老吗?

红楼发表于:

2004-4-30日16:

5按照“流星”说的14岁成家,那么儿童也就10左右,起码没到14岁,那么还能说是夸张吗?

只有霸王发表于:

2004-4-30日16:

5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这几句话体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心理?

他是因为觉得不能为百姓解脱苦难而感到内疚和愤恨吗?

表现了他的无奈。

星火发表于:

2004-4-30日16:

5我觉得第一首较好。

读完第一首给我四幅画面:

夕阳西下;妻孥怪我在;邻人?

欷;夜阑秉烛。

277505发表于:

2004-4-30日16:

5儿童有战斗力么?

飞天巫婆发表于:

2004-4-30日16:

6可能那个时候打仗打得没有人了,所以见人就抓,儿童应该是小孩之中比较强壮的。

灌水无敌组-小吉发表于:

2004-4-30日16:

7关于儿童去打战,我想是壮丁没了才让儿童去。

灌水无敌组----维、阿&斯发表于:

2004-4-30日16:

7儿童只是充数的并无什么作用啊!

----学生思考问题逐渐深入,答疑正确率逐步上升,查寻并上传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厚重,种种学习形态或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网络学习的信息多向和同步交互的特点,这既适合于每位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又有利于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多元智能。

3、教师总结(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

及时教会学生如何评判自己的理解、评价或上传的信息,让他们知道思维的正误,思想的高下。

第二课时:

2004年5月8日第七节请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写一段自己对这三首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文字,不少于200字,上传栏目同上。

节录如下:

(注:

稍作整理)灌水无敌组----维、阿&斯发表于:

2004-5-8日17:

30第一首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自己饱经战乱才和家人团聚不仅让家人惊叹也让邻居叹息,从而体现了平常生活中的一幅感人的画面。

第二首诗写出了杜甫尽管回家后和妻儿团聚但仍然不开心,原因是自己在官场上遭到冷遇,最后只好借酒解忧。

第三首诗作者开头写出一幅热闹的场面,群鸡乱叫迎客,父老携酒前来看望尽管只是一分心意但已令杜甫感动不已,此时杜甫更加感慨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全诗体现了作者由悲喜交集到疚愧的感情发展过程。

城市的街心发表于:

2004-5-8日17:

29诗人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迎接他的是落日,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灿烂的景色是多么让他熟悉,却又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在第一首诗中,与妻儿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我也比较喜欢第一首诗,在悲伤中有欢笑,多让人感动。

而第二首诗,诗人在矛盾之中徘徊不定,巧妙诗句也把人牵连,使之深切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

第三首诗中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

尘埃发表于:

2004-5-8日17:

27杜甫的诗歌主导风格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羌村三首》真实地描绘了战争阻隔了亲人相见,战乱给唐代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反映出作者对时事的忧虑,诗人心系国事的情怀。

杜甫的诗具有历史纪实性,由描述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渗透了他个人的辛酸血泪。

灌水无敌组--小泓(原创)发表于:

2004-5-8日17:

26纵观羌村三首,可以发现诗歌的一个脉络:

诗人能回到家的惊喜和庆幸----对战争的忧虑----对战争的痛心。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这两句诗写的是非常寂静的一个大环境,使人不由得感到悲凉。

接着写“柴门鸟雀噪”就更加使人感到悲伤,回到家连人声也不能听到,听到的只是鸟雀的叫声,这样也为后文写的“儿童尽东征”留下了伏笔。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无法阻止战争的痛苦与无奈。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从侧面写作者自己的心情,使诗歌更加有感情上的感染力。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这里写的是热闹的情景,但是后面的“驱鸡上树木”就更加体现作者心情的烦躁。

“手中各有携,倾?

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这里可以看出连年的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写出作者无比痛心无奈的感情,使三首诗浑然一体,激昂的感情一下子就提到了最高点!

哈哈恋々西瓜发表于:

2004-5-8日17:

26《羌村三首》将亲情置入大乱年代里人人苟活的处境之中,不仅强烈地透显出一己生命幸存之可贵,一家亲人相聚之不易,更强烈地透显出在极端非人性的背景之中,人性的高度与生命相依相连的美。

这种诗不是跟一般人的想象力与美感的交流对话,而是直抵人性的深处,直抵每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根亥。

诗里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

惊定→拭泪→感叹→秉烛。

描写乱世心理最为令人叫绝的是末尾:

在“惊定”、感叹之后的半夜,“惊”其实还没有“定”,还在怀疑此刻的相逢是否为做梦!

必胜客发表于:

2004-5-8日17:

18李白虽然看起来身材高大,风流倜傥,应该算是时代的英雄,但他最终没有成为英雄;杜甫虽然身材瘦小,受尽战争折磨,但他却有着伟大的灵魂,他不但有情有义,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分两方面,在《羌村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的情况之下,他对妻儿不离不弃,这表现为: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另一方面,从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能够看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这说明诗人最大的心事还是未平的战乱,“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表明了杜甫一种无能为力、无奈的悲痛心情,这是如何的撕心裂肺之痛。

是时代造就了杜甫,也只有杜甫才能写出这样生动的史诗。

红楼发表于:

2004-5-8日17:

17杜甫的诗歌是围绕现实描写的,朴实而不乏文采,拥有过人之处,这首《羌村三首》就描绘了当时混战所带来的灾难,没有正面诉说战争的恐怖,却在婉转的苦诉和训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后果,让人深思,李白相对而言就显得太“浪漫”,不顾国家安危冷暖,毕竟自古名士自风流!

十河发表于:

2004-5-8日17:

15第一首诗是表现乱离中与家人久别重逢情景最感人的一首。

诗首先渲染到家时乡村黄昏的景色,其次写妻儿见面时惊怪的反应,最妙的还是夜深之后依然秉烛相对。

第二首诗写他在团聚之初的感情激动过去之后,从梦寐回到现实的忧虑。

第三首诗写诗人最大的心事还是未平的战乱。

这三首诗从侧面展示了杜甫由悲喜交集到忧愧交并的感情发展过程。

即使在平常的乡居生活中,他也能将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转化为诗的感受,这是一种真“伟大”!

向右走发表于:

2004-5-8日17:

9李白诗飘逸,杜甫诗沉郁。

李白写出了人类应有的生活,杜甫记载了人类现实生活的苦难。

杜甫诗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有机统一,重大的社会生活与精工顿挫的诗法完美结合。

在“玩文学”的年代,在流行风花雪月的年代,在作家普遍漠视社会责任感的年代,在“躲避崇高”的年代……杜甫的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或警示?

学习反思:

尽管学生的探究、写作等有不尽人意之处,然而,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形式给人的震撼仍是多方面的:

一、它完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专题网站、上网搜索、网络交流等,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的信息来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空间,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的自主权;二、它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

阅读、搜索、筛选、甄别、交流、写作种种学习方法共时交互的特点,给予每一位学生思考、表达、评价的机会都是公正平等的。

一句话,它引发的诸如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学习形态和方法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给语文学习带来无穷魅力无限生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