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543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docx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设计研究及应用报告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信国彦2012-12-09

——此项目2004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前言

高效立体种植即在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和其他经济资源,通过间作套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单位面积上年收获三季以上的作物产品,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

它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从空间上争取时间,从时间上充分利用空间,通过科学技术实施,力争把收获作物产品安排在较好的价值时段内,又不影响上、下茬作物生产的种植模式。

立体种植最早开始于一般的间作套种。

早在汉代已开始间作套种,不过当时只不过是简单的 间作混种。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间作套种历经各代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了立体种植,间作套种方式的研究。

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把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不同的温度变化,年无霜期日数,土地状况,肥力条件,水利资源,不断创造出很多新型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各地所采取的不同立体种植模式,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效之目的。

目前,立体种植的模式多样,有粮粮、粮油、粮菜、油菜、林粮、林药、粮瓜、瓜菜、瓜药等多种模式。

二、项目研究的背景

平顶山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无霜期在220天左右,最长达253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持续320天以上,活动积温5500℃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持续时间220天以上,活动积温4860℃以上,年平均气温14.5-14.9℃;年平均降雨733.7-76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小时,日照率为47%。

适宜作物生长,使作物的立体种植有了较好的光、热、气、水等自然资源、条件。

过去我区立体种植主要有粮菜、粮瓜等模式,产量较低,品质不高,效益偏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瓜菜等经济作物产品的需求量及质量大大提高。

因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搞好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产品,对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城乡人民的菜蓝子,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区位于城市近郊,搞好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意义重大。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对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十分重视。

提出了“扩经,增菜、强牧”的城郊经济发展战略,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及奖励政策,要求做好扩经、增菜的大文章。

为此,我区上下狠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走白色农业之路,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强力发展立体高效种植面积,增强以瓜、菜等为主的市场供应能力,发展了农村经济,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此过程中,为更好的做好技术服务,在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开展了经济作物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区及市郊经济作物立体高效种植面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使全区粮经种植面积比例迅猛提高到60:

40。

因此,我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比例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区)。

三、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高效立体种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城郊的有限土地面积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通过立体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和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应用推广了更适合城郊以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生产出了更多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城镇瓜菜等经济作物产品供应能力,加快了农民致富速度,对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证明,实施以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立体高效种植新模式,无论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城市建设,以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致富能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选用新的瓜菜为主的种植模式,配套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和最佳套种时间、最佳套种密度,实施了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促使瓜菜丰产优质,进而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优化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瓜菜为主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配置研究。

〈二〉适宜立体高效种植品种研究。

〈三〉瓜菜为主立体高效种植最佳间作套种时间研究。

〈四〉立体高效种植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五〉立体高效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该项目已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五年来,我们遵循边试验、边研究、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

累计推广经济作物立体种植面积1800余亩次。

由于狠抓经济作物新技术推广,达到了头茬西瓜提高产量、促进早熟,力争高产高效;中茬经济作物架豆角产量高,生产出的产品恰 在淡季,使架豆角上市填补了豆角供应市场淡季,使之高产高效;后茬萝卜优质高产;再下茬作物充分利用冬季生长为来年创造效益。

经过研究推广,西瓜亩产在3250公斤左右,上市时间6月17日-25日,每公斤平均0.7元,头茬亩产值2275元;中茬架豆角亩产2500公斤,上市时间正值早春豆角过后的市场淡季,平均每公斤单价1元以上,亩产值2500元,下茬萝卜适播偏晚,品质好,亩产5000公斤左右,每公斤0.3元,亩产值1500元,(萝卜收后,再种适宜越冬的经济作物,为来年创造效益。

)立体高效种植一年三茬亩产值6275元,扣除三茬作物各项投入每亩700元,亩净效益5575元,比过去的间套方法亩净增值2410多元,该项目五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1800余亩。

计增效益434万元。

〈二〉项目的社会效益

1、该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技术推广后年供应市场瓜菜1100万公斤,大大提高了我市瓜菜市场供应能力和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尤其中茬架豆角上市时,早春地膜豆角采收恰 过,市场架豆角基本已成淡季,此茬豆角销售价格看好,既解决了淡季城乡居民对豆角蔬菜品种的需求,又节约了从外地调运蔬菜的运输费用。

致使豆角淡季不淡,城乡人民倍受其益。

2、该项目实施五年来,经济作物立体高效种植技术培训达10多场次,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近600人次,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印发有关技术资料2000多份,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致富能力。

3、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示范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区过去西瓜供应市场偏晚、价格低,豆角供应市场少,并与众多豆角同时上市的状况,从而提高了市场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了全区粮经比例的提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推动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达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三〉生态效益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增施有机肥,在病虫害防治中,使用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及生物菌剂,采用综合农业防治技术,减少了各个环节对环境和土壤的药物和产品的药物残留,使农产品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要求,实现了食品的无公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六、经济作物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了改变我区经济作物种植产量低,供应市场不适时,效益不高的状况,1998年我们开始对此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种植历史到立体栽培模式,从产量结构、品种利用到供应市场时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及时给上级领导以及科技主管部门作了汇报,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人力、物力开始了经济作物瓜菜为主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经过五年潜心研究示范,总结出适宜城郊以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技术。

〈一〉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研究

在该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中,首先抓好头茬西瓜种植的间套带配置研究和品种选用研究,适时育苗,育壮苗;配方施肥,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努力提高产量的同时,力争早熟早上市,提高效益。

在抓中茬架豆角生产中,做好品种利用、最佳套种时间、套种最佳密度的研究,狠抓科学管理,努力提高产量,使产品上市时段恰在豆角市场淡季,以利提高经济效益;三茬作物在不影响上茬豆角后期生长的同时,适时套种萝卜或其它叶菜作物,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争取十一月上中旬收获。

前三茬经济作物收获后,抓紧做好施肥深耕整地,种植越冬蔬菜,如黄心菜、越冬甘兰,使冬季土地得到进一步利用,增加效益,如调茬可栽植育苗油菜或种植春性小麦品种。

1、立体种植间套模式带宽配置研究

我们在调查瓜农西瓜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于1999在曹镇乡邢铺村安排了高效立体种植间套模式带宽配置试验。

拟定1.3米、1.5米、1.7米三种带宽配置,小区面积66.7米2,重复三次,品种选用郑杂五号,株距0.55米,带宽1.3米小区栽植密度93株,折每亩930株;带宽1.5米小区栽植81株,折每亩810株;带宽1.7米小区栽植71株,折每亩710株。

西瓜四月二十日定植,架豆角五月十日套种。

西瓜产量(见附表一):

1.3米带宽的平均小区西瓜产量303.6公斤,折亩产3036公斤,居试第二位;1.5米带宽的平均小区产量307.8公斤,折亩产3078公斤,居试验第一位;1.7米带宽的平均小区产量276.9公斤,折亩产2769公斤,居末位。

采用1.5米带宽 的亩株数比1.3米带宽的每亩少120株,产量比1.3米带宽的亩增产42公斤,增产1.4%,比1.7米带宽的亩多栽100株,产量比1.7米带宽的增产209公斤,增产9.7%。

从商品性(瓜个大小)看,采用1.3米带宽,亩株数多,瓜个比1.5米带宽和1.7米带宽平均瓜重分别小0.5公斤和0.6公斤;从市场销售来看,1.5米带宽、1.7米带宽的瓜个大、受欢迎,1.3米带宽的瓜销售价格不及大的价格高。

1.5米带宽瓜重与1.7米带宽瓜重相差甚小,销售价格一样,但1.5米带宽亩产比1.7米带宽亩产增产明显。

经过试验证明:

以1.5米带宽种西瓜,在套种豆角的情况下,比1.3米和1.7米带宽平均单瓜重高,商品性好,进一步证明种植早熟品种采用1.5米带宽,每亩以800株左右为好,既不浪费土地,也能获得好的产量效益。

2、高效立体种植西瓜品种选用研究

该立体种植技术中,第一茬作物西瓜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早熟、丰产、抗病,还要受第二茬作物影响小,同时还要利于第二茬作物的生长。

因此项目一开始就展开了西瓜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

1999年在北渡村安排了西瓜早熟品种试验。

参试品种有郑杂九号、开杂二号、早抗二号、兴城8221,郑杂五号(ck)。

采用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米2,长14.8米,宽4.5米,株行距0.54×1.5米,每小区种三行82株。

3月15日育

苗,苗龄35天(5叶一心),4月20日定植,豆角5月10日在西瓜行中间套种,行距0.5米,株距0.35米,每亩2500穴左右。

(1)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产量在2803.3-3590.0公斤(见附表二),早抗二号为河南农大选育,亩产3590公斤,比对照郑杂五号2875公斤亩增产715公斤,增24.9%,居第一位;开杂二号为开封蔬菜所选育,亩产3254公斤,比对照亩增产379公斤,增13.2%,居第二位;郑杂九号,郑州果树所选育,亩产3036公斤,比对照增产161公斤,增5.6%,居第三位,对照郑杂五号亩产2875公斤,居试验第四位;兴城8221亩产2803公斤,比对照郑杂五号减产72公斤,减产2.5%。

从产量看早抗二号、开杂二号、郑杂九号可在我区推广。

(2)早熟性及性状表现:

各品种均属早熟品种,生育期在87-90天,开花授粉——成熟在28-30天,均适合春植早熟栽培。

抗病性:

早抗二号,生长势强,抗 性强;郑杂九号,生长势强,抗 性较强;兴城8221、郑杂五号,生长势一般,抗性一般,其中郑杂五号有蔓枯病株(见表三)。

商品性:

除兴城8221为高圆球形,其它品种均为椭圆形。

郑杂五号瓜色淡绿,深色宽带。

兴城8221黄绿,绿色宽条。

其它品种色绿,有细网纹。

单瓜重:

早抗二号5-6公斤、开杂二号4-5公斤,郑杂九号单瓜重4公斤居多,郑杂五号,兴城82213—4公斤居多。

从品质看均为红瓤脆沙,品质较好,甜度口感基本一样,各个品种均易座瓜。

经过该品种比较试验,在套种豆角情况下,早抗二号、开杂二号、郑杂九号产量表现较好,初步认为这三个品种适应性强、抗性好,适合高效立体种植。

3、高效立体种植架豆角品种试验研究

高效立体种植中,架豆角生产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其品种选用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在做好西瓜品种的试验过程中,我们引进豆角新品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选出适合与西瓜高效立体种植配套的架豆角新品种,以达到立体种植中第二茬架豆角高产高效之目的。

我们于1999年,在北渡村西瓜品种试验地中进行架豆角品种试验。

参试品种有:

高产四号、特选张塘、良繁二号、头王二号、之豇28(ck),采用随机排列,三次重复。

在西瓜两行中间套种,行距0.5米,穴距0.35米,每穴播三粒,每亩2500穴左右。

5月10日播种,5月17日出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每穴留两株壮苗,6月1日插杆搭架。

7月5日-8日进行第一次采摘,终采摘期为8月30日-9月13日(见附表四)。

(1)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亩产在2639-2896公斤(见附表四)。

头王二号小区平均产量289.6公斤,折亩产2896公斤,比对照之豇28亩增产257公斤,增幅9.7%,居试验第一位。

特选张塘平均小区产量288.4公斤,折亩产2884公斤,比对照之豇28亩增产245公斤,增幅9.3%,居试验二位。

良繁二号平均小区产量283.4公斤,折亩产2834公斤。

比对照之豇28亩增产195公斤,增幅7.4%,居参试品种第三位。

高产四号平均小区产量276.8公斤,折亩产2678公斤,比对照之豇28亩增产129.3公斤,增幅4.9%,居试验第四位。

对照之豇28小区产量263.9公斤,折亩产2639公斤,居参试品种末位。

(2)性状表现:

参试五个品种,从出苗到第一次采摘豆角50-53天,高产四号、头王二号与对照之豇28相同,为50天。

特选张塘、良繁二号,从出苗到第一次采摘豆角53天,比对照晚3天。

最后一次采摘高产四号与对照之豇28相同,为8月30日。

头王二号最后一次采摘期为9月4日,比对照延长4天。

良繁二号最后一次采摘时间为9月6日,比对照之豇28延长6天。

特选张塘最后一次采摘时间为9月13日,延长13天。

豆角采摘时间的延长,标志着抗性的增强。

荚色均为淡绿色。

特选张塘、良繁二号荚长75-80厘米。

头王二号、高产四号荚长73-78厘米。

对照之豇28荚长70-75厘米。

特选张塘、良繁二号豆荚粗于其它品种。

从抗性看,对照之豇28不及其他参试品种,有早衰现象。

高效立体种植从第二茬作物架豆角的生产目的看,应选结荚时间长,适宜延秋生产的品种。

通过试验证明:

头王二号、特选张塘、良繁二号在同样的生产条件,管理水平、采摘时间长于对照,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抗性也好于对照,适宜该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生产需要,可作为主栽品种。

4、高效立体种植豆角密度试验

高效立体套种模式,作物种植密度不同,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影响,产量表现明显差异。

在第二茬架豆角生产中,种植密度不同对上茬及本茬的产量影响甚大,为寻找第二茬架豆角生产最佳密度,2000年我们进行了密度试验研究。

试验地点在邢铺村,选用品种为特选张塘。

在早春西瓜地套种(西瓜品种为早抗2号,行距1.5米,每亩800株左右)。

豆角小区面积66.7米2,长14.8米,宽4.5米,每区种6行,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0.5米,宽行1米。

穴距分别为0.46、0.4、0.35、0.32、0.28米,分别折合密度每亩1932、2222、2539、2778、3175穴。

该试验与5月10日统一播种,每穴三粒,定苗时每穴留2株。

蔓长40-50厘米时插杆搭架。

6月23日第一次采收,8月13日拉秧。

产量产值:

不同密度豆角产量2156-2863公斤,西瓜折亩产量3326-3665公斤(见附表五)。

穴距0.35米,每亩2539穴的亩产豆角2863公斤,西瓜折亩产3624公斤,两茬合计产量6487公斤,产值5399.8元,居试验一位;穴距0.32米,每亩2778穴,亩产豆角2857公斤,西瓜折亩产3567公斤,两 茬合计产量6424公斤,产值5353.9元,居试验二位;穴距0.4米,每亩2222穴,豆角折亩产2774公斤,西瓜折亩产3631公斤,两茬产量6405公斤,产值5319.9元,居试验三位;穴距0.28米,每亩3175穴,豆角折亩产2714公斤,西瓜折亩产3326公斤,两茬产量6040公斤,产值5042.2元,居试验四位;穴距0.46米,每亩1932穴,豆角折亩产2156公斤,西瓜折亩产3665公斤,两茬产量5821公斤,产值4721元,居试验末位。

通过试验证明,豆角套种密度小的有利西瓜生产,豆角产量低,西瓜产量高。

豆角套种密度大的,由于豆角行间密蔽,豆角产量不高,且对西瓜生长影响大。

西瓜地套种豆角每亩以2200穴-2800穴较好,豆角对西瓜生长影响小,豆角产量和西瓜产量均较好。

其中,豆角每亩套种2500穴最好,相互影响最小,产量产值最高。

5、架豆角套种时间与西瓜产量影响试验。

高效立体种植技术中,架豆角套种时间不同时对西瓜生长有着不同影响。

在适宜播期内套种时间早,对西瓜生长影响大,套种时间晚,豆角对西瓜影响虽小,但西瓜生长对豆角造成了影响。

为寻找适时套种,使西瓜、豆角相互间影响最小,提高整体产量和效益,我们安排了该试验。

此试验于2000年进行,地点在北渡镇北渡村试验,小区面积66.7米2,重复三次,小区长14.8米,宽4.5米,每区栽种三行西瓜。

西瓜行距1.5米,株距0.55米,品种早抗二号,每小区81株,折合810株,西瓜于4月20日栽种,西瓜苗龄4-5叶,栽后当天覆地膜。

即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在西瓜各小区行间套种架豆角,品种特选张塘,同为三次重复,每两行西瓜中间套种2行架豆角,豆角每区6行,豆角窄行距0.5米,宽行1米,穴距0.35米,每小区2539穴。

经过试验,基本掌握了架豆角不同套种时间豆角产量与西瓜产量的不同表现和相互的影响关系。

(1)产量表现:

西瓜4月20日栽种后,不同时间套种豆角产量在2126-2921公斤,西瓜产量3220-3751公斤(见附表六)。

5月10日套种的平均小区豆角产量287.1公斤,折亩产2871公斤,西瓜平均小区产量362.2公斤,折亩产3622公斤,豆角和西瓜亩效益5406.4元,居试验一位;5月15日套种的豆角平均小区产量257公斤,折亩产2570公斤,西瓜平均小区产量368.3公斤,折亩产3683公斤,豆角和西瓜亩效益5148.1元,居试验二位;5月5日套种的豆角平均小区产量289.1公斤,折亩产2891公斤,西瓜平均小区产量351.7公斤,折亩产3517公斤,豆角西瓜亩效益5062.9元,居试验三位;5月20日套种的豆角平均小区产量212.6公斤,折亩产2126公斤,西瓜平均小区产量375.1公斤,折亩产3751公斤,豆角西瓜亩效益4751.7元,居试验四位;4月30日套种的豆角平均小区产量292.1公斤,折亩产2921公斤,西瓜平均小区产量322公斤,折亩产3220公斤,豆角西瓜亩效益4590.8元,居试验末位。

(2)豆角套种时期与西瓜的相互关系

从试验结果看(附表6),4月30日套种豆角,到西瓜成熟共生期51天,随着豆角、西瓜的生长,二者相互影响也增大,由于豆角播种早,插竿上架也早,虽然豆角产量最高,但对西瓜影响较大,西瓜产量最低,而豆角采收初期也与早春豆角交叉上市,产值也低;5月5日套种,与西瓜共生期45天,由于共生期的缩短,对西瓜影响也减少,西瓜产量高于4月30日套种豆角的西瓜产量,但产值高于前者;5月10日套种豆角,共生期39天,相互影响较小,豆角采摘期正好为春豆角拉秧期,豆角售价高,产值也高;5月15日套种豆角,共生期24天,西瓜对豆角生长有影响,豆角产量较低;5月20日套种豆角,共生期19天,西瓜对豆角生长影响较大,豆角产量最低,但豆角对西瓜影响较小,西瓜产量最高,但总产值较低,影响效益。

从试验结果分析,5月5日-5月15日套种豆角,为适宜期,其中以5月10日套种最适宜,采收期为早春豆角拉秧期,正是豆角供应淡季,且西瓜与豆角的相互影响也较小,产量水平也较好,总产量、总产值高,效益好。

〈二〉示范应用情况

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历时五年,我们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办法,在立体种植模式配置、适宜该模式西瓜、架豆角等主导品种筛选和豆角最佳套种时间、套种密度、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基本探索和筛选出了一套适合市郊应用的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和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及适宜高效立体种植的新品种,为经济作物高效立体种植奠定了科学基础。

在1999-2000二年内,我们先后在曹镇乡邢铺村,北渡镇北渡村分别安排了套种模式配置、西瓜品种筛选、架豆角品种筛选、立体种植豆角套种密度、豆角套种适期等试验,试点五个,每点面积1.5-2亩。

并于8月20日(豆角拉秧前)及时整地种植萝卜,既不影响豆角后期采收,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

该立体种植模式,带宽以1.5米最好,产量最高。

西瓜品种以早熟丰产抗病的早抗二号、开杂二号产量最高,适宜立体种植。

架豆角品种以头王二号,特选 张塘为好,产量高、商品性好,且延收时间长,豆角套种密度,以每亩2500穴最宜,西瓜豆角亩总产值达5399.8元,效益最高。

豆角不同套种时间对西瓜产量影响试验证明以5月10日套种豆角相互间影响最小,亩产值5406.4元。

综上所述,西瓜、豆角高效立体种植,西瓜栽植时间为4月20日,选早熟丰产抗病品种早抗二号、开杂二号,栽植密度以每亩800株左右为宜;豆角套种时间5月10日左右,品种为特选张塘、头王二号,套种密度以每亩2500穴左右为好。

此配置模式,达到了西瓜、豆角相互影响较小、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显著。

2001年在试验的基础上,在北渡镇北渡村,莲花盆村、曹镇乡秦庄村等地进行示范,面积27亩,西瓜品种选用早抗二号,开杂二号,架豆角品种选用头王二号、特选张塘,收获期测产和市场调查,西瓜亩产2947-3516公斤,平均亩产3297公斤,产值2307.9元;豆角亩产2568-2759公斤,平均亩产2631公斤,产值2631元,萝卜亩产4316-5087公斤,平均亩产4957公斤,产值1487.1元,合计亩产值6426元,扣除亩投入694元,亩净效益5732元,示范面积累计效益15.48万元,比过去单作西瓜收获后种萝卜亩效益2950元,增2782元,年总增效益7.5万元。

2002年示范面积达到了374亩,分布两乡镇及周边村,据调查西瓜亩产2851-3628公斤,平均亩产3316公斤,西瓜总产1240万公斤,产值868万元。

豆角亩产2634-2783公斤,平均亩产2709公斤,总产豆角101.3万公斤,产值101.3万元。

萝卜亩产4761-5314公斤,平均亩产5018公斤,萝卜总产205.7万公斤,产值61.71万元。

三茬示范面积总产值1031.01万元,扣除投入26万元,立体种植收获三茬总效益1005.01万元,较瓜菜一年两作亩增效益2687元,示范面积计增效益100.5万元。

2003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并辐射扩大到市郊其它乡村和临近区、乡村,面积达1400多亩,收获前抽户调查西瓜品种选用早抗二号面积1103亩,选用开杂二号的面积312亩,架豆角选用头王二号面积416亩,选用特选张塘面积689亩,选用良繁二号面积310亩。

经调查西瓜亩产2924-3416公斤,平均亩产3213公斤,产值2249元。

豆角亩产2371-2609公斤,平均亩产2478公斤,(因后期多雨影响生长,产量偏低)产值2973元。

萝卜产量因播种时连续阴雨,影响播种,出苗后部分受渍害,造成重播,或改种菠菜,目前萝卜生长不及正常年份。

据调查,田间单株萝卜重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