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583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广东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B11N14O16P31K39Fe56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来自于酯B.甲烷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糖类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D.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来自于酯,故A正确;

B.甲烷通过石油分馏得到,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故B错误;

C.单糖不水解,故C错误;

D.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A。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2NA

B.16.8g铁粉与足量高温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8NA

C.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D.18gD2O和H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9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二氧化硅的结构可知,1mol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4NA,故A错误;

B.铁粉与足量高温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4H2,16.8g铁的物质的量为0.3mol,转移电子数为0.8NA,故B正确;

C.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离子的个数,故C错误;

D.D2O和H2O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g/mol和18g/mol,D2O中有10个中子,H2O中有8个中子,用极值法推算,如果18g都是D2O,含有的中子数为9NA;如果18g都是H2O,含有的中子数为8NA,故18gD2O和H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在8NA~9NA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有NO2和CO2产生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

溶液褪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水层几乎无色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D

向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Fe3+被还原为Fe2+,白色沉淀为BaSO3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碳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不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故A错误;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醇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是因为溴水中的Br2转移到苯中,发生了萃取,故C错误;

D.向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Fe3+与其发生反应,产生SO42-,SO42-再与Ba2+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产生白色沉淀,Fe3+被还原为Fe2+,白色沉淀为BaSO4,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是因为发生了萃取,苯与液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这两个要注意区分。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X<Y<Z

B.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Z的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D.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是气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可推出W、X、Y、Z分别为O、Na、S、Cl。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

W<Z<Y<X,故A错误;

B.Cl的非金属性强于S,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Z的,故B错误;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硫的单质是固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过氧化钠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

5.用CuCl2·2H2O晶体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入HCl抑制Cu2+水解,故A正确;

B.先滴入浓硫酸,促使HCl挥发出来,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B正确;

C.硬质玻璃管内部HCl遇水蒸气出现白雾,故C正确;

D.若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装置d中会倒吸,应上层为NaOH溶液,下层为CCl4,故D错误;

故选D。

6.下图为某二次电池充电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过程可实现盐溶液的淡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a为电源正极

B.充电时,Cl-向Bi电极移动,Na+向NaTi2(PO4)3电极移动

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BiOCl+2H++3e-=Bi+Cl-+H2O

D.充电时,新增入电极中的物质:

n(Na+):

n(Cl-)=1:

3

【答案】D

【解析】

【详解】A.Bi→BiOCl,失电子,所以Bi电极为阳极,充电时,a为电源正极,故A正确;

B.充电时,Bi电极为阳极,NaTi2(PO4)3电极为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故B正确;

C.放电时,作为原电池,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BiOCl+2H++3e-=Bi+Cl-+H2O,故C正确;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i+Cl-+H2O-3e-=BiOCl+2H+,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Na+):

n(Cl-)=3:

1,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电池,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D项为易错点,注意结合充电时阴极和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判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试题难度中等。

7.室温下,将尿酸钠(NaUr)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通入HCl,溶液中尿酸的浓度c(HUr)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Ksp(NaUr)=4.9×10-5,Ka(HUr)=2.0×1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c(Ur-)=7.0×10-2mol·L-1

B.在M→N的变化过程中,c(Na+)c(Ur-)的值将逐渐减小

C.当c(HUr)=c(Ur-)时,c(Cl-)>c(Ur-)

D.当pH=7时,2c(Na+)=c(Ur-)+c(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Ksp(NaUr)=c(Na+)c(Ur-)=4.9×10-5,求出c(Ur-)=

=7.0×10-3mol·L-1,故A错误;

B.在M→N的变化过程中,因温度不变,Ksp不变,则c(Na+)c(Ur-)不变,故B错误;

C.当c(HUr)=c(Ur-)时,根据Ka(HUr)=2.0×10-6可以求出pH=5.7,溶液显酸性,c(H+)>c(OH-),根据NaUr+HCl=HUr+NaCl,可知氯化钠的浓度等于尿酸的浓度,因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盐酸、尿酸,尿酸为弱酸,则c(Ur-)<c(Cl-),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Ur-)+c(Cl-)+c(OH-),当pH=7时,c(H+)=c(OH-),所以c(Na+)=c(Ur-)+c(Cl-),故D错误;

故选C。

8.室温下,某同学进行CO2与Na2O2反应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下图装置制备纯净的CO2

①丙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乙、丙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CO2中混有HCl,则HCl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按照下面的装置图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①先组装仪器,然后_____________,再用注射器1抽取100mL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玻璃珠。

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为达到相同目的,还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体体积为65mL,则C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答案】

(1).球形干燥管

(2).饱和NaHCO3溶液(3).CaCl2或P2O5(4).2Na2O2+4HCl=4NaCl+2H2O+O2↑(5).检查装置气密性(6).U形管中的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浅,注射器2的活塞向右移动(7).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8).多次往返推动注射器1和2的活塞(9).70%

【解析】

【分析】

(1)①丙装置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乙中装的是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丙装置中盛装的是CaCl2或P2O5,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②若CO2中混有HCl,则HCl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①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用注射器1抽取100mL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玻璃珠。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U形管中的过氧化钠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浅,生成的氧气进入注射器2中,所以注射器2的活塞向右移动。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为达到相同目的,还可进行的操作是多次往返推动注射器1和2的活塞。

(3)2Na2O2+2CO2=2Na2CO3+O2,△V(减小)

211

70mL35mL

CO2的转化率是(70mL/100mL)×100%=70%。

【详解】

(1)①丙装置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乙中装的是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丙装置中盛装的是CaCl2或P2O5,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

球形干燥管;饱和NaHCO3溶液;CaCl2或P2O5。

②若CO2中混有HCl,则HCl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故答案为:

2Na2O2+4HCl=4NaCl+2H2O+O2↑。

(2)①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用注射器1抽取100mL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玻璃珠,故答案为: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U形管中的过氧化钠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浅,生成的氧气进入注射器2中,所以注射器2的活塞向右移动,故答案为:

U形管中的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浅,注射器2的活塞向右移动。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为达到相同目的,还可进行的操作是多次往返推动注射器1和2的活塞,故答案为:

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多次往返推动注射器1和2的活塞。

(3)2Na2O2+2CO2=2Na2CO3+O2,△V(减小)

211

70mL35mL

CO2的转化率是(70mL/100mL)×100%=70%,故答案为:

70%。

9.磷酸二氢钾在工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工业上制备磷酸二氢钾的两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I.直接法

(1)气体X为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转化”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滤液①中加入甲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操作I为__________。

II.电解法

电解法制取KH2PO4的原理如图所示,一定条件下,还可得到NaClO3

(5)在_____室(填标号)可得到KH2PO4;写出产生ClO3-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

III.纯度分析

测定产品纯度的反应原理为KH2PO4+NaOH=KNaHPO4+H2O

(6)取产品3.00g,加入15mL蒸馏水溶解,加入指示剂,用0.5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40.00mL,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HCl

(2).Ca3(PO4)2+4H++3SO42-=2H2PO4-+3CaSO4(3).促进KH2PO4析出(4).蒸馏(5).C(6).Cl-+6OH--6e-=ClO3-+3H2O(7).90.7%

【解析】

【详解】

(1)KCl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HCl气体,故答案为:

HCl。

(2)KHSO4溶液和Ca3(P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3(PO4)2+4H++3SO42-=2H2PO4-+3CaSO4,故答案为:

Ca3(PO4)2+4H++3SO42-=2H2PO4-+3CaSO4。

(3)滤液①是KH2PO4和K2SO4溶液,加入甲醇的作用是促进KH2PO4析出,故答案为:

促进KH2PO4析出。

(4)滤液②是甲醇和K2SO4的混合液,分离它们采用蒸馏操作,故答案为:

蒸馏。

(5)在C室可得到KH2PO4;产生ClO3-的电极反应式为:

Cl-+6OH-―6e-=ClO3-+3H2O,故答案为:

C;Cl-+6OH-―6e-=ClO3-+3H2O。

(6)KH2PO4+NaOH=KNaHPO4+H2O,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反应的KH2PO4为0.02mol,质量为0.02mol×136g/mol=2.72g,产品的纯度为(2.72g/3g)×100%≈90.7%,故答案为:

90.7%。

10.CO还原脱硝技术可有效降低烟气中的NOx的排放量。

回答下列问题:

I.CO还原NO的脱硝反应:

2CO(g)+2NO(g)⇌2CO2(g)+N2(g)△H

(1)已知:

CO(g)+NO2(g)⇌CO2(g)+NO(g)△H1=-226kJ·mol-1

N2(g)+2O2(g)⇌2NO2(g)△H2=+68kJ·mol-1

N2(g)+O2(g)⇌2NO(g)△H3=+183kJ·mol-1

脱硝反应△H=____________,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以Mn3O4为脱硝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者提出如下反应历程,将历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3MnO2+2CO=Mn3O4+2CO2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NO混合气体,加入Mn3O4发生脱硝反应,t0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过程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比较大小:

a处v正________b处v逆(填“>”、“<”或“=”)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II.T℃时,在刚性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g)+NO2(g)⇌CO2(g)+NO(g),化学反应速率v=kPm(CO)Pn(NO2),k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研究表明,该温度下反应物的分压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4)若反应初始时P(CO)=P(NO2)=akPa,反应tmin时达到平衡,测得体系中P(NO)=bkPa,则此时v=___________kPa·s-1(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下同),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Kp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答案】

(1).-750kJ·mol-1

(2).该反应为放热量大的反应(3).降温、升压、增大CO和NO的投料比等(4).Mn3O4+2NO=3MnO2+N2(5).>(6).80%(7).9×10-5(a-b)2(8).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反应相加即可得到2CO+2NO⇌2CO2+N2,故第一步反应为Mn3O4+2NO=3MnO2+N2。

(3)①t0时达到平衡,b处v逆=v正,这个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的,故a处v正>b处v逆。

②根据平衡三段式法计算;

(4)根据平衡三段式法结合题中信息计算。

【详解】

(1)根据盖斯定律①×2-[③×2-②]可得2CO(g)+2NO(g)⇌2CO2(g)+N2(g)△H=-750kJ·mol-1,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量很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很大,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降温和升压都可以使平衡右移,有利于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故答案为:

-750kJ·mol-1;该反应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温、升压。

(2)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反应相加即可得到2CO+2NO⇌2CO2+N2,故第一步反应为Mn3O4+2NO=3MnO2+N2,故答案为:

Mn3O4+2NO=3MnO2+N2。

(3)①t0时达到平衡,b处v逆=v正,这个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的,故a处v正>b处v逆,故答案为:

>。

②2CO+2NO⇌2CO2+N2

起始(mol)1100

转化(mol)XXX0.5X

平衡(mol)(1-X)(1-X)X0.5X

X/(1-X)+(1-X)+X+0.5X=0.5,X=0.8mol,所以NO的平衡转化率为80%,故答案为:

80%。

(4)CO(g)+NO2(g)⇌CO2(g)+NO(g)

起始(kPa)aa00

转化(kPa)XXXX

平衡(kPa)(a-b)(a-b)X=bX=b

Kp=

,根据表格中数据,带入此式,v=kPm(CO)Pn(NO2),可求出k=v/Pm(CO)Pn(NO2)=0.009/(10×10)=9×10-5,所以tmin时v=9×10-5(a-b)2,故答案为:

9×10-5(a-b)2;

11.碳元素是形成单质及其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碳能与氢、氮、氧三种元素构成化合物CO(NH2)2,该分子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CO是碳元素的常见氧化物,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则CO的结构式为_______;CO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写出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

(3)碳的某种晶体为层状结构,可与熔融金属钾作用。

钾原子填充在各层之间,形成间隙化合物,其常见结构的平面投影如图①所示,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4)图②为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60分子,每个C60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5)图③为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C为(1/2,1/2,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6)立方氮化硼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

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____g·㎝-3(列出计算式即可,阿伏加徳罗常数为NA)。

【答案】

(1).O>N>C>H

(2).sp2(3).CO(NH2)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4).

(5).1s22s22p63s23p63d84s2(6).KC8(7).90(8).

(9).

【解析】

【详解】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O>N>C>H,CO(NH2)2中C原子成2个C-N键,1个C=O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C原子采取sp2杂化,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CO(NH2)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故答案为:

O>N>C>H;sp2;CO(NH2)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2)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N2的结构式为N三N,故CO的结构式为

,Ni是28号元素,基态时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故答案为:

;1s22s22p63s23p63d84s2。

(3)根据图①所示可知如果取3个钾原子构成的三角形,则三角形中碳原子是4个,而钾原子的个数是3×1/6=1/2,因此化学式可表示为KC8,故答案为:

KC8。

(4)1个C60分子中每个C形成3个C-C键,且每个键为2个C共用,则每个碳原子含有的σ键个数为1.5,所以1个 C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1.5×60=90,故每个C60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90,答案为:

90。

(5)由图示可知,与D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且D位于正四面体的体内。

由B在x轴的坐标为1/2知,D在x轴的坐标为1/4。

同理得出D在y、z轴的坐标均为1/4,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故答案为:

(6)因为金刚石属于面心立方晶胞,即C原子处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6个面心,体内有4个,故根据均摊法及BN的化学式可推知,一个晶胞中各含有4个B原子、4个N原子,又因为一个BN的质量是M/NA,而一个晶胞的体积是(361.5×10-10)3cm3,故密度=质量÷体积=

g·cm-3,故答案为

12.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高血脂的新药I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所需试剂、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F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4)化合物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大14,且满足下列条件,W的可能结构有__种。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③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

2:

2:

1:

1,写出符合要求的W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5)设计用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____________。

【答案】

(1).Cl2、光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