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61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下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李秀珍

参与者:

李秀艳、吴清华、刘玉玉、邱文玉、李霞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走近科技世界为主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

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

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烛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

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

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4、多动脑,动手,善于观察思考。

四、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                2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                2课时

恐龙的灭绝                   2课时

阿德的梦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2课时

口语交际2课时

写字2课时

 

课题29、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21个生字,学会写要求写的前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

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

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

“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二、读通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

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

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

自学前7个生字:

勺、斗、玉、组、珍珠、数。

在书上画出由这7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数星星、数星星、北斗星、饭勺、铁勺、烟斗、珍珠、组织、玉器、亭亭玉立、宝玉。

 2.检查。

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

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

查字组词。

 3.教写生字。

勺、斗、玉、组、珍珠、数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看插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图上画的谁和谁?

(2)他们正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间?

  (4)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轻声自读。

思考:

 1、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

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

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

(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

画出来。

(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

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

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讨论。

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师范读。

生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3)指名读。

(4)师生评议

五、课堂练习。

1、用卡片指读生字二类字组词词语。

2、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21个生字,学会写要求写的后5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4、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有关天文知识比较难懂。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

数星星、北斗星、饭勺、铁勺、烟斗、珍珠、组织、玉器、亭亭玉立、宝玉。

 2.朗读。

朗读第一自然段。

 3.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和句子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轻声自读。

思考:

 

(1)“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

(“奶奶”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的,张衡一颗一颗地数是白费劲。

 

(2)“奶奶”的话里,哪些词语是讲星星是数不清的原因的?

(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

(3)“奶奶”说的“又在数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

(说明张衡非常热爱天文,经常数星星,有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4)“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张衡认为“能数得清”。

(5)张衡为什么说能数得清?

(“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说明张衡热爱天文,观察星星的决心大,不怕困难,不怕麻烦;“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通过长时间的多次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进一步说明“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不只是在观察星星,而是在研究星星的运行规律。

张衡小时候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讨论:

(先想后说,让全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讨论。

 3.朗读训练。

(1)轻声自练

(2)指名读

(3)分角色练读   (4)分角色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轻声练读。

 2.学习生字。

自学后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指导学生写“之、名、睡、楚”。

强调“之”是3画,强调“睡”的笔顺。

 3.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1)“爷爷”同意谁的意见?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爷爷”同意张衡的意见,从“爷爷”的前三句话可以看出来)“爷爷”都说了些什么?

(“爷爷”前后说了6句话,包括三点:

一是肯定了张衡观察得很仔细;二是说星星是分成一组一组的,每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进一步说明,使张衡又获得了新的天文知识。

 4.教师讲授北斗星知识。

让学生看书上插图,看北斗星和北极星,还可用挂图或幻灯片讲解。

 提问:

(1)北斗星和北极星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是”是什么意思?

(2)“爷爷”的后三句话和前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后三句话是举例具体说明前三句话的)

 5.复述练习。

指导、训练学生口述“爷爷”讲的天文知识,用“爷爷告诉张衡……爷爷还告诉张衡……”的句式练说,人人练说,同桌互说。

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严禁背诵课文的语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轻声自读。

思考:

(1)“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张衡的想法,说明他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很感兴趣。

(2)张衡为什么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说明张衡从小就肯动脑筋,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不肯轻信,非自己观察,自己验证不可。

也说明张衡观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认真态度。

(3)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张衡相信了“爷爷”的话?

(果然)

 2.讨论。

先想后说,人人练说。

 3.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

(2),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认识北斗星,认识比喻句。

4.朗读指导。

(1)范读。

(2)人人练读。

(3)指名读。

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张衡对学习知识的刻苦、认真态度。

五、指导写字:

“睡距离钻研”5个生字

1、师范写“睡”。

2、生观察、练习写

六、作业。

 1.抄写9个生字。

 2.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

小时候

数星星的孩子

长大后

 

课题30.爱迪生救妈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二类生字和9个生字,会生字组词、并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准备1.教师:

小黑板,生词卡片。

2.学生:

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3、课前学生在家用镜子做聚光实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板书:

爱迪生)

谁有办法记住“迪”这个生字。

2.谁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爱迪生的资料。

3.师总结: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

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000多项,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渡语: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

救妈妈)

4.齐读课题。

思考: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

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

妈妈有没有得救?

过渡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听清老师要求:

(1)字音要读准,不读破句子,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生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3.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读书的情况:

(1)字:

小黑板出示带拼音小黑板。

(齐读,指名读)

(2)词:

出示词语卡片

检查急性斥责委屈亮堂

明晃晃阑尾炎恍然大悟一溜烟似的

1、同桌互读2、开火车检查3、教师点拨指导

明晃晃亮堂一溜烟似的读音了解什么是阑尾炎,阑尾炎的危害

(3)句:

1、小黑板出示: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2、指名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师生共同正音。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学生汇报,师指导总结)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过渡语:

大家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解决大家的第一个问题。

(一)学习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

2.生自读后回答:

因为妈妈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妈妈得了阑尾炎。

3.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知道的。

生答:

(1)妈妈病得很严重,我是从“直打滚中知道的”

(2)妈妈得的是阑尾炎,要马上动手术。

我是从“原来妈妈得的是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

”中知道的。

(3)妈妈不能等到去医院做手术。

我是从“爸爸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时,医生终于来了,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等词句中知道的。

(二)学习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

过渡语:

妈妈的病情是多么的严重呀!

大家都盼着医生快点动手术呢,可是,在这个时候,医生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2—4自然段。

1.指名读2—4自然段,其余生边听边思考:

(1)医生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2)是谁想出来的办法解决的难题,想出了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相机板书(板书:

镜子—聚光—亮堂)

3.多么聪明的爱迪生呀,可是爱迪生这样做,一开始,爸爸理解吗?

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爸爸一看,又气又急,斥责道:

“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

过渡语:

就是啊,妈妈生命危在旦夕,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

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斥责爱迪生?

读出严厉的语气。

(1)指名读。

(2)评议。

(评议标准:

读得正确吗?

有没有,添字漏字现象;读音是否响亮,语速和节奏怎样;有没有读出爸爸的严厉语气。

(3)根据评议结果,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4.师:

面对这样又气又急的爸爸爱迪生怎么说的?

爱迪生委屈地说:

“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

不信您瞧!

过渡语:

是呀,他用镜子聚光的办法使屋子亮堂了。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第四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5.朗读感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展示。

(3)评评,议议。

(4)根据评议结果,自由练习朗读。

过渡语:

大家的表演的真投入,把爸爸的愤怒,爱迪生的委屈,还有最后大家的惊喜都表现了出来。

6.学到这里,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呢?

生:

爱迪生你真聪明。

爱迪生你太棒了。

(三)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吗

过渡语:

不光你们在夸奖爱迪生聪明,医生也在夸奖爱迪生聪明呢!

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1.自读后,回答。

2.你从这个段落中,除了知道爱迪生很聪明之外,还知道了什么?

生:

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3.是啊,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想出办法救妈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爱迪生很聪明。

4.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聪明吗?

请大家读一读第1自然段。

5.生答后师总结:

他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动手做做看,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争做小小爱迪生。

三、集体读课文。

四、动手实践:

完成课后“我会填”

A、生自主完成,指名汇报。

B、师生评价、订正。

五、板书

总爱迪生救了妈妈的命

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

30.爱迪生救妈妈分光线太暗,无法手术遇事多动脑

找来镜子,光线明亮,可以手术

总:

手术成功,妈妈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11个二类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

可以用下面的句式:

爱迪生七岁的时候,妈妈_____,爱迪生_________救了妈妈的命。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

下面的一段话

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睡懒觉,爸爸斥责道:

“你赶快起床去叫医生,让医生看看你哥哥是怎么了。

”我一溜烟冲出家门找来了医生,经过医生的检查,我哥哥得了急性阑尾炎,爸爸、妈妈急忙送哥哥去医院治疗。

过了一星期哥哥的病好了。

我们又能在一起玩了。

(1)学生自己试读。

(2)教师指名读。

(3)同桌互读。

二、学习我会写中生字

指导书写:

“油、团、炎”三个字和“检查、斥责、夸奖”三个词语。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

“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

“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②重点指导、范写

斥:

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

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

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

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

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三、布置作业

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板书:

30.爱迪生救妈妈

 

“油、团、炎、检查、斥责、夸奖”

 

31、恐龙的灭绝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难点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

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

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

识记“恐”。

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3、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

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

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

“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2)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3)教师引读,读好问句。

“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

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请一名学生:

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

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

另一种说法是什么?

请一组学生读:

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

长句:

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

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请全体学生读:

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

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

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

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

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

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

(词语:

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

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

“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

(如“类”:

“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

(如:

“类”书写时要注意:

米的最后一笔。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六、板书:

(自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词语。

会用词说话。

3、说说恐龙的灭绝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利用生字卡片再次识字

2、借助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一、二两种说法。

二、其他说法

1、自由读读第4小节,说说介绍了几种说法。

2、根据学生回答,再次认识“分号”。

3、分别请3位学生读读三种说法。

4、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龙灭绝的说法。

(1)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

(2)突然流行传染病

(3)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4)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课文中有关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三、拓展知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号”知道还有很多说法。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了解到的知识。

 3、教师提供四种其他说法(详见资料袋),请学生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这几种说法。

 4、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采访:

XX博士,听说您对恐龙很有研究,请您谈谈,目前,人类对恐龙灭绝之谜都有哪些说法?

您认为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您打算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吗?

 5、介绍相关网站、资料。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灭绝的知识;条件不允许的班级,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这方面的科普书籍,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四、指导写生字。

“谜、传染、严寒”等五个字(师板书,生观察后再书写)

五、板书31、恐龙的灭绝

 

谜、传、染、严、寒

资料袋

一、恐龙灭绝的其他说法:

 1、恐龙放出的屁造成恐龙的灭绝。

恐龙种类众多、体形庞大,每天不断放屁,污染空气,最后使自己灭绝。

 2、恐龙食用的植物有毒。

庞大的恐龙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终于被毒死了。

 3、有一段时间,可能下过酸雨,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亡。

 4、海底火山爆发,使地球气温发生变化,造成恐龙的灭绝。

二、恐龙能复活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活动越来越深入,有些人就幻想让恐龙复活。

这可能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并非绝无可能,但希望只能寄托于珍贵的琥珀。

我们知道,有些生物,它们在生活过程中落入了松树一类植物所分泌的树脂中,这些树脂包裹着它们经历了几百万几千万年的变化后,形成了琥珀。

由于生物被密封后产生了脱水,而树脂具有很强的抗生素作用,因此,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保存生物的一部分结构组成。

这就是恐龙复活的希望所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它刚刚吸完恐龙身上的血液,就恰巧被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