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68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规律。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会利用

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感受和体会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

1、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f=μFn解决具体问题;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教学课时】2课时

【实验器材准备】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测力计、、玻璃板、毛刷、身边的物体(例如:

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长木板(带滑轮),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实验]:

(边做边讲)将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压好,提起一本书的书脊,另一本书也随之被提起,下面这本书并没有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下来,而是静止在空中。

[ 师]:

这是因为什么?

[ 师]:

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也就是课本中第三节内容。

[板书]:

板书:

第三节摩擦力

. 

1.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陶冶情操。

2.学生观察、回顾、思考。

回答:

摩擦力

3.明确课堂所要研究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一、静摩擦力

[师]:

摩擦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同学们在初中学过摩擦力,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摩擦力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

 [板书]: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师]:

在刚才的实验中,下面的书保持静止,根据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的知识,一定有个力与重力平衡。

这个力就是书页纸张之间的摩擦力。

[演示]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

再用力推,还是没动。

师:

用力推桌子时,课桌为什么没用动?

师:

这种摩擦力发生在什么物体之间?

师:

对,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板书] 2、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个相对与另一个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设疑]:

是不是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就会产生静摩擦力,根据前面做过的实验请思考一下,什么条件下会产生静摩擦力?

[板书]3、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教师提问

[板书]

(1)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板书]

(2)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追问]:

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会产生静摩擦力?

师:

这里有两双筷子(一双光滑、一双粗糙)和两个砝码,分别做搬砝码的实验,结果会如何呢?

[板书]:

(3)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师:

(鼓励)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会产生摩擦力。

那么,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4、静摩擦力的方向

师: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边做边讲)把毛刷放到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的上部稍稍移动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摩擦仍静止,使的刷毛发生了弯曲。

师: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

大家说的很正确!

(表扬)(板书)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强调]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

(板书)5、静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

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研究:

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拉力F

物体运动状态

静摩擦力大小

注意:

当物体开始运动后,就不再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补充总结: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拉力的大小相等。

当物体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此时:

F静=F拉

教师:

如果我们逐渐增大拉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

当木块运动后所产生的摩擦力是还是静摩擦力吗?

教师:

这就说明木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这就说明木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即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

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

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

强调: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将动未动时摩擦力)。

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

[总结]: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

板书:

0<F≤Fmax

4.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62[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1.学生回顾、思考、举例:

[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

都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缘故。

 

生:

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阻碍课桌的运动。

生:

课桌没动,与地面相对静止,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学生倾听、思考、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1:

手推桌子,没有动,桌子与地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故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生2:

用手压桌子,桌子压地面。

故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学生讨论没有回答的)

生:

依据生活常识思考得出:

光滑不能搬砝码,粗糙能搬砝码。

总结:

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刷毛弯曲,表明刷毛与桌面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刷毛下部有随上部移动的趋势,但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没有动而发生了弯曲。

说明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弹簧称的示数,完成所要求的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结论: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拉力的大小相等。

即当物体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此时:

F静=F拉

 

5.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探究的一些定性的理论分析拓展。

回答:

木块会由静止变为运动。

回答:

不是,是滑动摩擦力。

学生回顾、思考、总结,发言。

 

7.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清楚分析问题的过程。

8.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求解,重在体验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不同。

理解“静”的深层含义。

9.物理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活学活用。

1.培养学生从简单事例中判断得出简单结论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已有知识,需要加强指导,培养深入分析归纳能力。

2.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学生对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为下面的探究打基础。

 

5.能从实际的情形中得出具体的结论,达到进一步研究的目的。

 

6.有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来实现的思想。

明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的真实含义。

 

7.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的理解,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6.探究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

 

8.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滑动摩擦力的应用

二、滑动摩擦力

[教师]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现在我们继续做前面的实验,用力去拉木块,当力F>Fmax时,我们会发现木块在木板上开始滑动,此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滑动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滑动摩擦力

[师]:

阅读教材,结合上面的实验,回答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板书]1、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请思考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怎样的?

[板书]2、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教师提问、补充、总结

[板书]

(1)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2)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3)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一只手放在桌子上向前推动,手和桌子之间会不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追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又如何呢?

[板书]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老师引导总结

[板书]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强调]

(1)“相反”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2)所谓“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照物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而不是相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运动。

[分析]观察A在B上滑动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来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

在刚才研究静摩擦力的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木块相对于木板滑动后拉力突然减小,此时,木块所受的什么是摩擦力   

 [ 追问]:

那么这个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大小关系呢?

[师]:

回答的很好!

两个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

那么根据桌面上的器材怎样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教师巡回指导,使的后进生能完成实验进展。

教师提高、评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①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②保持接触面不变,改变压力,再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③保持压力不变,用毛巾包住木板,拉动木板在毛巾上滑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师]: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比较多,在探究某一因素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请同学们注意掌握和使用。

怎样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

应怎样拉动木块?

 [师]:

木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如何测出?

          

师:

怎样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

       

师:

为了操作和读数方便,可采用图2装置。

(匀速地从木块下抽出木板,滑动摩擦力可以直接由弹簧秤读出。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及钩码的重力。

 (实验中需测出几组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

压力FN

摩擦力Ff

 .

  [师]: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什么关系?

  [师]:

怎样证明二者成正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①比值F/FN为定值。

②作出F-FN图象,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师]:

不同小组的比值F/FN是否相同?

这说明什么?

 [ 板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μFN

其中μ叫做动摩擦因数,无单位,跟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对μ的认识:

μ是比例常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板书),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加深对μ的理解。

【例题分析】

例题:

P63页。

教师简析物理情景,进行分析、板书过程体验。

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

阅读教材

回答: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学生观察、笔记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进行对比学习,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探究过程,并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4.学生观察、思考、笔记。

学生边做边思考

回答:

会产生摩擦力

学生根据初中的有关知识结合刚才的事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得出结果

学生倾听、思考、笔记

6鼓励学生在学习完静摩擦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更深层探究。

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理解“相对运动”的确切含义

 

学生回忆回答

生:

滑动摩擦力。

生:

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学生倾听、笔记

学生依据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思考、猜想——接触面上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速度大小……

学生以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回答,倾听、思考;

论证后形成结论: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有关。

生:

由二力平衡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的示数。

生:

匀速拉动

生: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可直接用弹簧秤称出

生: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学生分组探究,列出数据并分析它们的关系

 

形成结果:

滑动摩擦力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二者成正比。

学生根据数据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分组验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生:

不同,说明这个比值跟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倾听、笔记

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

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学生完成解析。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6.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能从中了解到解决问题的规范和过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

 

使学生了解对物理规律探究的科学流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会根据数据的分析形成结论,培养总结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图象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受力分析的能力,为以后复杂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滚动摩擦

[师]:

在实际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接触面来增大或减小摩擦。

除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外,还有滚动摩擦。

[板书]三、滚动摩擦

板书]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师]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

[板书]2、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应用滚动摩擦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1.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

2.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学问题。

 

【阅读】“科学漫步”――液体的阻力

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

2.方法总结:

       ①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

实践→科学猜想→实验探索→归纳总结→结论→实践。

       ②实验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③数学推理方法:

图像法的应用。

1. 学生自己总结

1.掌握一些判别方法。

2.了解一些物理的研究方法。

 

及时总结复习,让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2、高一物理配餐------()。

3、.设计一个测量纸跟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并实际操作一下。

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拓展。

 

【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概念;

(2)产生条件;(3)大小:

0<F≤Fmax;(4)方向;(5)作用效果。

2.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产生条件;(3)大小:

F=μFN;(4)方向;(5)作用效果。

3.滚动摩擦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感悟颇多,总结几点如下:

 1、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②注重学生物理多种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

③突出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究,

④重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物理源自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要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①探究任务重,时间紧,使得本节课的各个环节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探究,显得有些紧迫。

 ②对生活、社会的实际问题体现的还不够充裕,

因为摩擦力在高中阶段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力,比如摩擦力的应用,所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加以理解和巩固,所以设想建议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

[例题:

]课本59页例题

教师简析物理情景,学生完成解析。

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受力分析的能力,为以后复杂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习]课本61页2、3题

反馈练习

摩擦力应用

1.重2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50N,动摩擦因数是0.5,物体的一端连一根轻质弹簧.求:

 

(1)当弹簧拉力为F=80N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2)当弹簧拉力为F=160N时,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深化理解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

 

学科交*

 

回扣知识,引导学生再对生活中摩擦不仅学会利用,而且知道怎么利用,为什么这样利用,使其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和谐辩证关系;

 

引导列举分析具体实例,如:

泥鳅为什么身上那样滑?

不易被抓住?

分别从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应用。

培养推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4.通过适当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就感,达成情感价值目标。

2.会根据数据的分析形成结论,培养总结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软件工具等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对物理规律探究的科学流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

1.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

 

2.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合作的精神,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从启示性演示实验中总结简单结论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极表达。

 

2.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习惯和发现物理规律的敏感性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逻辑辨别的思维能力。

 

 

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要点,突破理解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