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77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docx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讲解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2015/2016

(1)

 

实验题目地址转换协议

学生姓名傅攀、陈泽川、陆佳峰

学生班级计算机+自动化1402

任课教师杨旭华

提交日期2015年11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实验目的】

1.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

2.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3.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实验环境配置】

A、B、C、D、E、F主机按下图配置IP地址

图1主机与IP地址

【实验原理】

一、使用IP协议的以太网中ARP报文格式

硬件类型(值为1)

协议类型(值为0800H)

硬件长度(值为6)

协议长度(值为4)

操作:

请求1,响应2

发送MAC地址(6字节)

发送IP地址(4字节)

目标端MAC地址(6字节)(并未包含在请求报文中)

目标端IP地址(4字节)

 

字段说明:

  硬件类型:

表示硬件类型,例如:

1表示以太网。

  协议类型:

表示要映射的协议类型,例如0x0800表示IP地址。

    硬件长度:

指明硬件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MAC是48位,长度是6个字节。

    协议长度:

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对于IP地址,长度是4个字节。

   操作字段:

共有二种操作类型,1表示ARP请求,2表示ARP应答。

  发送方MAC:

6个字节的发送方MAC地址。

   发送方IP:

4个字节的发送方IP地址。

   目的MAC:

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

   目的IP:

4个字节的目的IP地址。

 

二、ARP地址解析过程

图2ARP地址解析过程

【实验步骤】

主机B启动静态路由服务(方法:

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

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练习一:

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1.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表,并回答以下问题:

∙ARP高速缓存表由哪几项组成?

答:

ARP高速缓存表由Internet地址(InternetAddress)、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类型(Type)组成。

2.主机A、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3.主机A、B、C、D在命令行下运行“arp-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4.主机Aping主机D(172.16.1.4)。

5.主机A、B、C、D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结合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简述ARP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

①ARP请求

源地址

00E04C-614C32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1.4告诉172.16.1.2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8:

21:

26.702065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0E04C-614C32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4

②ARP应答

源地址

ECA86B-C444C6

目标地址

00E04C-614C32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1.4在ECA86B-C444C6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8:

21:

26.702231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0E04C-614C32

源MAC地址=ECA86B-C444C6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ECA86B-C444C6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4

目的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2

(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

InternetAddressPhysicalAddressType

172.16.1.4ec-a8-6b-c4-44-c6dynamic

图3A主机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条目

答:

ARP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

1)A主机运行ARP进程在本局域网内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ARP请求分组主要内容:

“谁是172.16.1.4告诉172.16.1.2,我的硬件地址是00E04C-614C32。

2)在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上运行的ARP进程都收到此ARP请求分组。

3)D主机的IP地址与ARP请求分组中要查询的IP地址一致,就收下了这个ARP请求,并向主机A发送ARP响应分组,并将这个ARP响应分组中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

由于其与的所有主机的IP地址都与ARP请求分组中要查询的不一样,因此不理睬这个请求。

ARP主要响应内容:

“172.16.1.4在ECA86B-C444C6”。

4)主机A收到D的响应分组后,在其ARP高速缓存红写入主机D的IP得知到硬件地址的映射。

而D主机在收到A的ARP请求时就把A的地址映射写到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

练习二:

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

1.在主机E上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

0806。

  ARP层:

“发送端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发送端IP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目的端MAC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端IP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172.16.0.3)。

2.主机B、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协议)。

3.主机E、B、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4.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

5.主机E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6.主机B、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E主机ARP高速缓存新增条目

InternetAddressPhysicalAddressType

172.16.0.3ec-a8-6b-c4-46-92dynamic

图4E主机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条目

(二)B主机捕获的报文

①ARP请求

源地址

ECA86B-C4472F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0.3告诉172.16.0.2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8:

57:

24.8414430

时间间隔:

6.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ECA86B-C4472F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ECA86B-C4472F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3

(三)F主机捕获的报文

ARP请求

源地址

060708-090A0B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0.3告诉172.16.0.2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8:

57:

08.8074810

时间间隔:

2.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60708-090A0B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60708-090A0B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3

②ARP应答

源地址

ECA86B-C44692

目标地址

060708-090A0B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0.3在ECA86B-C44692

帧长:

42字节

时间:

08:

57:

08.807493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60708-090A0B

源MAC地址=ECA86B-C44692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ECA86B-C44692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3

目的端硬件地址=060708-090A0B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2

结果分析:

由于ARP请求分组是广播发送的,所以MAC层“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全1地址)。

而应答报文的目标地址确唯一。

在B主机只捕获了E主机的ARP请求,因为ARP请求分组是广播发送的,但是ARP响应分组是普通的单播,从一个源地址发送到一个目的地址,所以B主机没有捕获ARP响应。

练习三:

跨路由地址解析(不同子网)

1.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2.主机A、B、C、D、E、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3.主机Aping主机E(172.16.0.2)。

4.主机A、B、C、D、E、F停止数据捕获,察看协议分析器中采集到的ARP报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单一ARP请求报文是否能够跨越子网进行地址解析?

为什么?

∙ARP地址解析在跨越子网的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A主机捕获的请求与应答

源地址

00E04C-614C32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1.1告诉172.16.1.2

帧长:

42字节

时间:

09:

10:

29.340370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0E04C-614C32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1

源地址

00E04C-C51880

目标地址

00E04C-614C32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1.1在00E04C-C51880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9:

10:

29.340449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0E04C-614C32

源MAC地址=00E04C-C51880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00E04C-C51880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2

(二)B主机捕获的请求与应答

序号:

2

源地址

00E04C-614C32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1.1告诉172.16.1.2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9:

18:

13.1413120

时间间隔:

29.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0E04C-614C32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1

序号:

3

源地址

00E04C-C51880

目标地址

00E04C-614C32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1.1在00E04C-C51880

帧长:

42字节

时间:

09:

18:

13.141323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0E04C-614C32

源MAC地址=00E04C-C51880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00E04C-C51880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E04C-614C32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2

序号:

5

源地址

002564-9630FF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0.2告诉172.16.0.1

帧长:

42字节

时间:

09:

18:

13.141408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02564-9630FF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02564-9630FF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2

序号:

6

源地址

ECA86B-C4472F

目标地址

002564-9630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0.2在ECA86B-C4472F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9:

18:

13.141619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02564-9630FF

源MAC地址=ECA86B-C4472F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ECA86B-C4472F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2564-9630FF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1

(三)E主机捕获的请求与应答

序号:

0

源地址

002564-9630FF

目标地址

FFFFFF-FFFF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

谁是172.16.0.2告诉172.16.0.1

帧长:

60字节

时间:

09:

04:

28.1986010

时间间隔: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002564-9630FF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1(请求)

发送端硬件地址=002564-9630FF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2

序号:

1

源地址

ECA86B-C4472F

目标地址

002564-9630FF

概要描述

ARP(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172.16.0.2在ECA86B-C4472F

帧长:

42字节

时间:

09:

04:

28.1986090

时间间隔:

0.0000000

Ethernet802.3

目的MAC地址=002564-9630FF

源MAC地址=ECA86B-C4472F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操作码=2(应答)

发送端硬件地址=ECA86B-C4472F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2564-9630FF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1

结果分析:

比较A、B、E主机捕获的报文发现在跨路由地址解析时,由于A主机发现E主机与其不在同一子网,所以A主机把发送的数据转发到网关(172.16.1.1)即B主机,A主机广播ARP请求,B主机响应。

再由B主机向E主机所在子网发送ARP请求,获得E主机的响应。

1)答:

单一的ARP请求报文无法跨越子网进行地址解析,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且ARP请求是广播发送的,广播不能跨越子网。

实验捕获的报文中未发现“谁是172.16.0.2告诉172.16.1.2”的ARP请求。

2)答:

ARP地址解析在跨越子网的通信中解析网关的物理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