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883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最新】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人类不缺淡水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蒸馏水是软水D.自来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和生铁都是混合物B.乙醇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

C.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过氧化氢、高锰酸钾都是氧化物

3.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粗盐B.

量取水C.

移走蒸发皿D.

称量氯化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钙、铁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可防止其生锈

C.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转化为氯化钾等物质D.适度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可使燃气充分燃烧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

B.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C.食醋具有酸性,因此可用于减轻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A>B>C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2

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7.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KOH)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B

Al2O3(Al)

稀H2SO4

溶解、过滤

C

CaCl2溶液(HCl)

过量的石灰水

吸附

D

MgCl2溶液(KCl)

①KOH溶液②稀盐酸

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洗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试剂②至固体恰好溶解

A.AB.BC.CD.D

8.向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B.滤液中含Fe2+和Mg2+C.滤渣含有铁和铜D.滤渣的质量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9.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观察木条能否复燃,检验是否为氧气B.图2观察烧杯内壁变浑浊,判断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C.图3观察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图4观察燃烧先后顺序,比较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10.CaSO4固体受热时可分解为CaO,其化学方程式为aCaSO4

bCaO+cSO2↑+dX↑。

取2.72gCaSO4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CaO和NaOH的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1.28g;再通过灼热的铜网,铜网增重0.32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4gB.SO2的质量为1.6gC.X化学式可能是SO3D.方程式中a:

c=1:

1

二、填空题

1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

X、Y、Z、W表示的元素分别为O、Mg、Al、Cl,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单质W2与单质Y的反应中,Y原子______(填“得到“成“失去”)电子,其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②X、Z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③原子序数分别为2和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处于同一族,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

(2)下图为Zn和NaHSO4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际与Zn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②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2.要实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必须保护环境,但导绿色生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皋有文化遗产“元宵花灯”和“提线木偶”等等。

元宵花灯采用塑料亚克力(PMMA)制作,具有经久耐用的特点,PMMA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提线木偶装饰材料有蚕丝和棉花等,鉴别蛋丝和棉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研究发现:

利用硫-----碘循环可分解水制氢气。

其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

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H2↑+I2,Ⅲ、2H2SO4=2SO2↑+O2↑+2H2O

请回答:

循环分解水的过程中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酸雨也是环境问题之一。

①酸雨的pH值________(填“>”、“<”或者“=”)5.6

②若A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通过下列反应得到A:

4FeS2+11O2=2Fe2O3+8A在空气中,A发生以下系列转化,最终形成酸雨:

转化“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

①反应Ⅰ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②上图所示两个转化过程均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改善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3.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

(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高温时硫铁矿烧渣中的Fe2O3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步骤1、步骤Ⅱ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为_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等。

(3)步骤Ⅱ中由(NH4)2CO3生成FeCO3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涤FeCO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5)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4.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Ⅰ探究CO2的制备

(1)实验室通常利用上图1中__(填字母)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杂时应将混合气体从导管____(填“①”或“②”)通入装置中。

Ⅱ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

实验甲:

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如图3)。

(1)若观察到U型左端液面_______(填“升高”成“降低”),则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对静置后左瓶内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一定反应的是__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C,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乙:

在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3)该实验利用的原理是:

___________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丙:

如图4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

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CO2不溶于酒精。

(4)实验时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5)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

与NaOH反应的CO2约为________________(取整数)mL

五、综合应用题

15.某品牌可乐汽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显黑褐色)、磷酸(H3PO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

(1)磷酸中H、P、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定量测定可乐中磷酸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

取可乐样品25mL,加入活性炭,浸泡、过滤、洗涤。

步骤2:

将滤液煮沸10min,冷却,加入适量蒸馏水。

步骤3:

继续往滤液中加几滴某指示剂,再逐滴滴入0.1%的NaOH溶液20g,恰好完全反应。

(测定原理:

H3PO4+NaOH=NaH2PO4+H2O)

①步骤1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中“煮沸10min"能除尽滤液中CO2的原因之一是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计算1L可乐中磷酸的含量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要节约用水,选项A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蒸馏水是纯净物是软水,选项C正确;

D、自来水中存在可溶性的杂质,除了含有水分子外还有其它粒子,选项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生铁是铁碳合金,都是混合物,正确;B、干冰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错误;C、尿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错误;D、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氧化物可简记为:

“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3.B

【解析】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瓶塞没有倒放,试剂会污染,图中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会出现质量误差,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A、食物中的铁属于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错误;B、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可防止其生锈,正确;C、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转化为氯化钾和氧气,正确;D、适度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A、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错误;B、生石灰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错误;C、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减轻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正确;D、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甲醛有毒不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6.C

【解析】

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在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最多溶解25g的A,形成75g的溶液,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25g:

75g=1:

3,错误;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D、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7.D

【解析】

A、K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Al2O3和Al都能与稀H2SO4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石灰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MgCl2溶液能与过量的KOH溶液反应生成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洗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至固体恰好溶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D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镁、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

所以向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定质量铁粉,能发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不能与MgSO4反应,根据“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说明硫酸铜与铁已经完全反应,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正确;B、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存在硫酸亚铁和MgSO4,滤液中一定存在Fe2+和Mg2+,正确;C、根据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使固体的质量增加,所以滤渣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B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观察木条能否复燃可以检验是否为氧气,正确;B、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甲烷中含有碳元素,错误;C、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D、观察燃烧先后顺序可以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着火点低的先燃烧,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72g-1.28g-0.32g=1.12g,错误;

B、碱石灰增重1.28g,增加的是二氧化硫的质量,SO2的质量为1.28g,错误;

C、2.72gCaSO4中硫元素的质量=2.72g×

×100%=0.64g,1.28gSO2中硫元素的质量=1.28g×

×100%=0.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X中不可能存在硫元素,X不可能是SO3,错误;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CaSO4和SO2的质量比为:

126a:

64c=2.72g:

1.28g,可得a:

c=1:

1,正确。

故选D。

11.失去Mg2+三氧化二铝(或填氧化铝)最外层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数都填满)H+Zn+2NaHSO4=ZnSO4+Na2SO4+H2↑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①Y是镁元素,根据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可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离子符号为:

Mg2+;

②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氧元素化合价是-2,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物质的名称是三氧化二铝(或填氧化铝);

③原子序数分别为2和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处于同一族的原因是最外层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数都填满);

(2)①由图中信息可知,发生改变的氢离子和锌原子,其他微粒没有改变,实际与Zn反应的粒子是H+;

②由图中信息可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是Zn和NaHSO4反应生成ZnSO4、Na2SO4和H2,化学方程式是Zn+2NaHSO4=ZnSO4+Na2SO4+H2↑。

12.合成灼烧,闻气味8:

1<

降低化学温室效应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材料的识别和检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1)PMMA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不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鉴别蛋丝和棉花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2)由循环分解水的反应可知,生成的O2和H2的关系是O2~2H2,则生成的O2和H2的质量比是8:

1;

(3)①酸雨的pH值<5.6;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各种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A是SO2;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所以B得化学式是SO3。

转化“A→B"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反应①中缺铁性氧化物[Fe(1-y)O]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降低了铁的质量分数;

②上图所示两个转化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能改善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13.

过滤漏斗复分解反应中和过量的硫酸BaCl2温度控制在40℃以下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高温时Fe2O3与CO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实验室中,步骤1、步骤Ⅱ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3)步骤Ⅱ中碳酸铵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氨水能与硫酸反应。

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中和过量的硫酸;

(4)若洗涤干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没有碳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铵,碳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铵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5)根据题中信息,40℃以上时(NH4)2CO3分解,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温度控制在40℃以下。

14.BCCaCO3+2HCl=CaCl2+H2O+CO2↑①升高C溶剂不能防止CO2气体从导管逸出70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碱、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等,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弄清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Ⅰ探究CO2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CO2,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利用上图1中BC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杂时为了使混合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接触,应将混合气体从导管①通入装置中;

Ⅱ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

(1)根据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了,则U型管的左端的气压减小,从而导致U型管的左端液面升高;

(2)a、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反应,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可。

Na2CO3和NaOH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无论CO2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都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错误;b、如果NaOH溶液过量,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NaOH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应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错误;c、氯化钙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也就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反应,正确。

故选C;

(3)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碳酸钠易溶于水,无明显变化,CO2通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生成的碳酸钠不能溶于乙醇,形成沉淀。

实验乙利用的原理是溶剂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不能溶液乙醇,实验时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5)为了使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实验时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注入注射器中。

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防止CO2气体从导管逸出;

(6)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是5mL,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

可推知与NaOH反应的CO2≈80mL-5mL-5mL=70mL。

15.3:

31:

64吸附色素变小1.96g/L

【详解】

(1)磷酸中H、P、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3):

(1×31):

(16×4)=3:

31:

64;

(2)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步骤1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

②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③20g0.1%的NaOH溶液中的NaOH的质量=20g×0.1%=0.02g;

设25mL可乐中磷酸的质量为x

x=0.049g

可乐中磷酸的含量=

=1.96g/L。

答:

可乐中磷酸的含量为1.96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