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893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docx

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训练项目:

比及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课时分配:

5课时

 

课时计划

课题

比的意义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出事书中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

(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示书中题,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算式:

42252÷90)

B、教师总结:

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

教学过程

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学生试说,教师总结: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生观察例子,汇报,师总结: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小结:

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

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37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

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

8=(6×2)∶(8×2)=12:

16

6:

8=(6÷2)∶(8÷2)=3:

4

……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教学过程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1)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2)指生汇报,交流。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作业:

P47—1、3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课件展示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38

课题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加强练习,会化简比。

重点难点

化简比

教学过程

复习比的知识

(一)你对比的知识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点:

1、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比和除法的关系?

怎样求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有什么用?

3、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复习和练习

1、复习比的意义。

(1)什么是比?

(出示: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

(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把比写成除式)商怎样表示?

(写成分数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前项后项比值)

2、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表格:

教学过程

 

联系

区别

前项

后项

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是一个数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提问:

分数和除法都有各自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呢?

(出示: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谁来举例说明。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提问:

学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吗?

(板书:

化简比。

三、综合练习:

1、P47—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7—3指生板演,其他齐练,集体订正

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

P48—4、5

 

课时计划39

课题

比的应用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

(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

题目中要分配什么?

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

4进行分配。

(3)问: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

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

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1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

教学过程

2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

3浓缩液的体积:

500×=100(ml)

答:

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

4

(6)学生试做:

练习:

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例2: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

②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

③浓缩液的体积:

500×=100(ml)

答:

稀释液100ml,水400ml。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40

课题

比和比的应用

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有什么用?

2、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导入:

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复习:

1、P50-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

78。

660m3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1)学生默读题,列式计算

(2)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P50-4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

3:

5。

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3、P51-5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

2:

1。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学生自读题,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

考考你:

1、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2米。

(1)写出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

(2)写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长的比。

2、学校举行数学竞赛,男、女生参赛人数分别是168人和164人。

(1)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

(2)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3)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3、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4:

160.007:

1.43.2:

2.4

4、把一根长3米的木料按4:

5:

6的长度比锯成三段,各段长分别是多少米?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所学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训练重点: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教具:

课件、卡片。

课时分配:

10课时

 

 

课时计划41

课题

圆的认识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

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1、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r

d

0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

圆上是什么意思?

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

过圆心是什么意思?

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指生汇报,师总结:

d=2r

在同一个圆里,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思考题: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小节:

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六、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里,d=2rr=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42

课题

轴对称图形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重点难点

圆的对称轴。

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

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

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

3、小结: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画出来。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

你能画出几条?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43

课题

圆的认识

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锻炼操作的能力。

2、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正确理解、掌握各种图形的对称轴情形

教学过程

复习:

圆有几条对称轴?

你能画一画或折一折展示给同学们吗?

导入:

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练习:

P60-1、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r=3cm

(2)d=5cm

(3)r=3.5

P60-2、看图填空。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填空,师巡视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1-5、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对称轴?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教学过程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0-3、投影出示题

(1)学生操作,师巡视

(2)指生汇报,订正

P61-7、画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思考题:

P60-4、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完成

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

P61-8

课时计划44

课题

圆的周长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

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怎样计算?

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

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教学过程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投影示教学例1

(1)生自渎题,尝试计算

(2)指生汇报,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P—64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作业。

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例1:

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

花坛的周长是62.8m,车轮大约转动40周。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45

课题

圆的周长

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指导练习: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

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五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一做:

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教学过程

2、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经过45分钟呢?

(1)想:

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2)想:

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

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5厘米

P66第10题思考题。

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

五、作业:

P65-66第3、6、7、9题

课时计划46

课题

圆的周长

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的?

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练习:

P65-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P65-3、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1)指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5-4、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经过45分钟呢?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尝试练习,指生板演,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P66-6、看图填空(单位:

厘米)

(1)课件展示,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3)集体订正

P66-7、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

四、作业:

P66-9

课时计划47

课题

圆的面积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

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