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95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docx

南京翠屏山小学少儿礼仪校本课程

礼仪之花绽放校园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一、背景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主要精髓之一就是“礼”。

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礼”的元素剔糟粕、取精华,结合时代要求,积极实施“礼”的教育。

目前小学礼仪教育处在“三缺”状态:

缺专用的礼仪教材,缺专业的礼仪指导教师,缺相对独立的礼仪课程设置,这“三缺”是阻碍当前小学礼仪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

“三缺”一方面导致小学生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也导致小学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标准无法统一,教育内容零散,随意性强,严重阻碍了小学礼仪教育在强化小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要解决“三缺”状态,必然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编制通用礼仪教材,以加快礼仪教育走进课堂。

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直接显现。

当前小学德育常常以知识化的形态存在,向学生传输的是道德知识,被人称为“应试德育”。

这些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解决,与儿童实际道德行为的养成,往往难以等同。

而礼仪教育主要发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侧重于人们的外在行为规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大多浅显易懂,更具有很强的可练习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持续践行礼的规范,有助于德育从“知识”灌输转向“行为”养成,必然能够大幅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创建于2001年,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

从2006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现有学生1400多人,共41个教学班。

学校地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社区文教资源,学校与周边的科研机构、师范院校关系紧密,为学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教师队伍朝气蓬勃、爱生敬业、乐于进修、勤于钻研,团队合作意识强,且教师专业化发展势态良好,是学校办学成功的一项重要推力。

学生素质、家长素质持续提高,拥有巨大潜力,且广泛认同学校。

学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育人从讲文明、懂礼貌开始。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以开发《少儿礼仪读本》教材为抓手,努力建设少儿礼仪校本课程。

二、课程意义与目标

小学教育有明确的“礼”的基本要求。

2004年发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此后,紧接着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其中有3条涉及到礼的要求,《小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具体指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共有20条,准确切合了《若干意见》的要求,其中有12条显然属于礼的规范。

一言以蔽之,《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出的绝大多数具体的行为要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礼的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在新时代的具体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

简言之,小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是儿童树立人际关系准则的起点,是由生物人发展成社会人的必修课,是培养公民素质、落实行为规范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礼的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内容。

课程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一些礼仪知识,懂得一些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礼、懂礼、守礼。

学生方面: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严于律己   

◆有理、自信、文明、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在学校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掌握自己在家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掌握自己在公共场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掌握自己在传统节日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

2.提高科研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学校方面: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2.全面落实“尚礼”的办学思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基础。

三、课程内容

课程紧密契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少年儿童应知应行的礼仪常规进行系统安排,内容分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公共生活礼仪、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等4大类,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课程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校本教材以故事、名人名言、儿童画、三字歌为主要呈现形式,引导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礼、体验礼,寓教于乐。

四、课程实施

(一)教材保障

由学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少儿礼仪读本》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此教材为礼仪课的专用教材。

(二)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三)学科渗透

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四)课堂延伸

调查走访:

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竞赛展览:

举行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角色体验: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工作生活,如“校园小导游”、“今天我当家”、“小小市容队”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五)实施原则

校本教材紧紧把握这样几个原则:

有序(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征、年级特点)、有别(学校、家庭、社会各有侧重)、有利(贴近生活、尚礼者得礼)、有评(评比常规化)、有奖(争当礼仪之星,是当选“三好学生”的必备条件)。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设立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张继安

成员:

邵世龙王强潘秋霞杨猛李兆慧

(二)师资管理

1.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

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2.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

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如,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居美馨文化教育中心组织的礼仪培训,派礼仪教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礼仪教育研讨会等。

以此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提高业务能力。

培训方式包括:

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3.加强教科研

在礼育课题的引领下,教研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必须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

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礼仪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进行考核检查,并作出分析。

由德育处负责课程相关延伸、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时间、保证质量。

(四)课程管理

1.课堂教学

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礼仪课程,各年级均每周安排一课时,并排入学校课表。

教师依据规定的课时进行教学活动。

2.拓展教学

利用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注重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3.营造“尚礼”的教育氛围

营造尚礼的教育氛围,是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氛围的感染和感召下,自然形成行动的约束力。

为此,学校组织报告会,讲解“礼仪教育要点”提出教育要求;学校统一有关礼仪语言和礼节,作为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学生统一使用和行为的标准;推选礼仪好少年当升旗手,并在国旗下演讲;广泛开展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设立文明礼仪督查岗,通过文明小标兵的评选,通过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的评选办法,通过学校各种媒体,积极倡导文明礼仪,用文明礼仪之风气进一步烘托礼仪氛围。

这种教育氛围的创设,无疑对学生形成礼仪认知和行为具有很强的推动力,也为教师利用晨会、班队课、品德课实施礼的校本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4.注重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以礼育礼,以礼育德,用师德去影响生德,杜绝强迫性的、压制性的的道德说教和灌输,将儿童被动、被迫接受德育的状态逐步扭转为主动地、潜移默化地有效学习礼仪规范,提升了礼仪课程的实效。

5.强化礼仪教育实效

实践证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成效显露较快,但是稳定性不够,容易迁移,需要采取必要的监督激励措施,对学生反复进行教育。

因此,只有持续开展礼仪教育,才能巩固成效,并取得新的进展。

反复宣传。

利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橱窗、校刊等媒体,进行礼仪教育方面的宣传,突出目的性,形成系统性,采取不同形式组织“礼仪”行为展示和评议,反复宣传,不断加深全体师生对礼仪教育的认可程度,并自觉养成尚礼的行为习惯。

反复强化行为训练。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多种教育途径,多种教育因素都可以对其发挥作用。

通过强化训练,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

上下课前后起立动作及用语、上下楼梯右行慢走、排路队出校门说再见等。

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来不断强化礼仪教育的成果,例如设立校级礼仪监督岗,学生竞争上岗,但上岗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礼仪规范化训练;再例如学校推进“八星伴我成长”活动,其中专门设计了“礼仪之星”一项,将礼仪之星作为入选“三好学生”的必备条件。

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进行监督,每周都给讲礼仪的同学颁发“礼仪之星”,并将这种争星活动延伸到家庭,利用“家校通”平台,请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家的礼仪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激励使学生们逐步养成尚礼的好习惯。

6.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有突出成绩的,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六、课程评价

评价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这两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型态礼仪、交往礼仪等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可以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覆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份“学习档案”。

学习过程档案不仅是一种持续的、自然的评价形式,而且他也可以鼓励学生成为一个能意识自己学习与个人发展的主动学习者。

3.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包括“量化的分数”与“质性的评论”。

礼仪学习小档案

()周

班级

姓名

我学会了

(礼仪知识)

我的行动

同学对我说

家长对我说

老师的话

我的收获

我的“礼仪星”颗数

☆☆☆☆☆☆

《评价方案细目表》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家长评价

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

观察、访问

同伴互评

对孩子在家中的礼仪行为、特别的事例记录下来

访谈

自我反思

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测验量表

同伴评价

参加班级或全校的会议

情景模拟、编导表演

自我反思

电话联系

学期礼仪成绩单

课程评价

书面的评论

七、成果与经验

1.和谐校园、家校人际

随着礼仪课程的实施,讲究文明礼仪的观念在全体师生中深入人心,礼仪也已经成为了翠小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学礼、知礼、守礼,教育秩序优良,同事关系和谐;教师彬彬有礼,恭敬上课,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待生如出。

当你走进翠小的校园,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孩子们举止文明,衣着整洁大方;一声声“老师您好!

”、“您早!

”、“谢谢您!

”,还是在餐厅一声声“您慢用!

”、“您慢走”无不给人一种清新儒雅之感。

热爱集体,顾全大局,注意形象,克己礼让,已然蔚然成风。

我们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经常发现5﹤2,即学生在校学习的5天的学习,不及在家放假2天的影响。

我们在进行礼仪教育中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创造礼仪的氛围,礼仪才能成为习惯。

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却形成了5+2的模式,我们不仅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行礼仪教育,更将这种教育放大到家庭、社会,让学生们将这礼仪的“种子”带给了家长,带进了家庭,带到了社会,正如许多家长在校园论坛留言,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懂礼,家长都该向孩子学习了不少生活礼仪……。

我们相信这样长此以往,礼仪教育一定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2.促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学习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倡导实施校本课程。

能否开发好校本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的指导及实践的运用,更注重教学的实效,赋予礼的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精心设计方案,反复论证,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并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礼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否成功,关键看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生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礼仪教育以来,学生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们能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注重礼仪,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直接对学习质量的提升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小学生学业水平综合测试中,学生整体成绩稳步快速上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提升小公民的综合素质

“礼”有效提高了师生交往、合作的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

“礼”是交往、合作的基础,“礼”有效促进了交往、合作的质量提升,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成长,也全面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有效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礼仪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成为了学校的特色。

2009年3月10日,学校的德育课题《新时期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立为“十一五科研规划单位资助经费规划课题”。

2009年4月16日,全国著名德育专家鲁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潘慧芳副所长在江宁区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的指导礼育工作。

并聆听了许祥能、熊进华两位老师执教的校本教材《少儿礼仪读本》中的《校园集会礼仪》、《用餐礼仪》两课。

鲁洁教授、潘慧芳副所长等专家领导对两节礼仪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她们对学校以校本礼仪教材为载体,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她们认为以礼仪教育为德育的突破口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她们对如何进一步的建设好校本教材《礼》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2010年1月,《礼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荣获“南京市学校德育创新奖”优秀奖。

2010年1月,德育校本教材《少儿礼仪读本》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4年5月,承办江宁区“成长仪式”现场会。

2014年6月,省文明办组织的“八礼四仪”现场活动,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南京少儿频道等十多家媒体对我校进行报道。

2014年8月,我校“成长礼”教育案例获南京市文明礼仪教育案例评比一等奖。

2014年8月,我校“入学仪式”教育案例获南京市文明礼仪教育案例评比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