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064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7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 水处理参考资料.docx

污水水处理参考资料

第一章污水水质与污染指标

污水: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降雨

一、污水的物理性指标

1感官性状指标

(1)温度:

工业废水厂引起水体热污染。

危害

1水中的化学反应

2生化反应

3

温度升高,饱和溶解氧浓度越低,亏氧量越低,大气复氧

速率越低,溶解氧含量减少。

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

4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度

5溶解氧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6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越高,耗氧量越高,溶解氧含量减少。

可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度

7水体自净及其速率

8细菌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各地生活污水平均水温为10~20℃。

(2)色度:

主要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所含杂质不同,色度不同。

危害:

色度升高,透光性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水体自净作用减弱。

(3)嗅与味:

主要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

2固体含量

危害:

产生色度,堵塞鱼腮,消耗溶解氧,恶化水质,吸附其他物质随水流迁移。

性质:

有机、无机、生物

水中各种固体物的形态:

水样蒸发总固体(TS)

TS:

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

水样沉降可沉降固体

二、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1无机污染物指标

(1)酸碱度,无机盐及指标:

一般要求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

氮氧化合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2)植物性营养元素:

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植物尤其是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影响鱼类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含氮化合物:

氮是有机物中除碳以外的一种主要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它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形成水花、赤潮,引起鱼类死亡,水质迅速恶化。

关于氮的几个指标:

有机氮:

主要指蛋白质和尿素

总氮(TN)一切含氮化合物以氮计的总称

TKN:

总氮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不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氨氮: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或直接来自含氮工业废水

NOX-N:

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含磷化合物:

磷也是有机物中的一种主要元素,是仅次于氮的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主要来自于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牲畜饲养及含磷工业废水。

它易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破坏水体耗氧和复氧平衡,使水质迅速恶化,危害水产资源。

(3)重金属:

微量金属元素

危害:

生物毒性,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蛋白质凝固;逐级富集至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2有机污染物指标

按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有机物可分为2类4种: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包括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的无毒害及抑制作用,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或抑制作用,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

(1)BOD(生化需氧量):

在水温为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天-100天完成。

实际中,常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COD(化学需氧量):

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BOD/COD:

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3)TOD:

(4)ThOD:

(5)TOC:

※对于同一种污水来说,ThOD﹥TOD﹥CODCr﹥BOD5﹥TOC

3污水的生物性质指标

(1)来源及危害:

生活污水:

肠道传染病、肝炎病毒、SARS、寄生虫卵等

制革、屠宰等工业废水:

炭疽杆菌、钩端螺旋体等

医院污水:

各种病原体

危害:

传播疾病、影响卫生、导致水体缺氧

(2)细菌总数:

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程度和受细菌污染的程度。

常以:

细菌个数/mL计。

如:

饮用水小于100个/mL,医院排水小于500个/mL

(3)大肠菌群:

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常以:

大肠菌群数/L计

如:

饮用水小于3个/L,城市排水小于10000个/L,游泳池小于1000个/L。

※从几个水质标准看水处理工程的任务

水质标准中主要指标浓度值(mg/L)

主要指标

CODCr

BOD5

SS

NH3-N

TP

一般污水

250~300

100~150

150~200

30(TKN=40)

4~5

国家排放标准GB18918

一A

50

10

10

5(8)

1

一B

60

20

20

8(15)

1.5

二级

100

30

30

25(30)

3

三级

120

60

50

5

中水回用(冲厕)

10

5

10

地表水

Ⅰ类

小于15

小于3

无漂浮沉积物

0.5

0.02

Ⅱ类

小于15

3

0.5

0.1(0.25)

Ⅲ类

15

4

1

0.1(0.05)

Ⅳ类

20

6

2

0.2

Ⅴ类

25

10

2

0.2

一般景观用水

CODMn

8

透明度大于0.5m

0.5

0.05

生活饮用水

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反射性指标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作用。

按照净化机理可分为3类:

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生物化学净化

1物理净化作用

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稀释、混合、沉淀与挥发,使浓度降低,但总量不减。

(1)稀释:

污水排入水体后,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和水体水相混合,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降低的过程。

稀释效果受两种运动形式的影响,即对流与扩散。

(2)混合:

1)竖向混合阶段:

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因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作用逐步向河水中分散,由于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阶段称为竖向混合阶段,同时也存在横向混合作用。

2)横向混合阶段:

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在横向上还存在混合过程。

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这一过程称为横向混合阶段。

3)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在横向混合阶段后,污染物浓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

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的浓度将不在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

(3)沉淀与挥发:

污染物中的可沉物质,可通过沉淀去除,使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但易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

2化学净化作用

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合成、吸附凝聚等过程,使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及浓度降低,但总量不减。

(1)氧化还原:

水体化学净化的主要作用。

(2)酸碱反应:

水体中存在的地表矿物质以及游离二氧化碳、碳酸系碱度等,对排入的酸、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使水体的pH值维持稳定。

(3)吸附与凝聚:

胶体微粒的存在

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以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为例介绍

有机氮NH4+NO2—NO3—N2

二、河流氧垂曲线方程

1氧垂曲线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2氧垂曲线方程——菲里普斯方程的建立

(1)有机物耗氧动力学

(2)溶解氧变化过程动力学

某点处的氧不足量变化速率是该处耗氧速率和复氧速率之和:

求解得某点的亏氧量:

某点的溶解氧ρc=ρcs-ρD

到达缺氧点时间dρD/dt=0

第三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沉淀理论,理解各种沉淀类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并学会分析沉淀池的影响因素。

2)了解各种沉淀池的适用范围,掌握其相关的工程设计,并结合流体力学理解其设计要求。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漂浮物与悬浮物,其进入水处理构筑物会沉入水底或浮于水面,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必须予以去除。

物理处理的去除对象:

漂浮物、悬浮物。

物理处理方法:

1)筛滤:

筛网、格栅(去除漂浮物、纤维状物质和大块悬浮物),滤池、微滤机(去除中细颗粒悬浮物)。

2)重力分离:

沉砂池、沉淀池(去除不同密度、不同粒径悬浮物)、隔油池与气浮池(去除密度小于1或接近1的悬浮物)。

3)离心分离:

离心机、旋流分离器(去除比重大、刚性颗粒)。

本章主要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的格栅、沉砂池、沉淀池进行讲授。

第一节格栅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带钩的塑料栅条或金属筛网组成。

安装在污水沟渠、泵房集水井进口、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及沉砂池前。

根据栅条间距,截留不同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被截留的污染物称为栅渣,其含水率70~80%,容重750kg/m3。

一、格栅分类

平面格栅:

按形状分为

曲面格栅:

粗格栅:

大于40mm

按栅条间距分为细格栅:

10~30mm

密格栅:

小于10mm

栅条间隙e:

10、15、20、25、30、40mm(细格栅);50、60、70………150mm(中或粗格栅)。

人工清渣:

小型污水处理厂

按清渣方式分为

机械清渣:

栅渣量大于0.2m3/d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格栅的设计计算实际上主要是栅室、栅槽的设计计算,包括栅槽断面、水力计算、栅渣量计算机清渣机械的选用。

1注意的问题

1)B、L、e和b的相关尺寸见p55表3-1。

2)长度L:

取决于水深,以200mm为一级增长值。

当L>1000mm时,框架应加横向肋条。

栅条材质为A3钢制,栅条偏差≦1/1000,总偏差≦2mm。

3)水泵前:

人工清渣e≦20mm;对大中型泵站,采用机械清渣,e=20~150mm。

4)污水处理系统前:

人工清渣e=25~40mm,机械清渣e=15~25mm。

污水处理厂前可设粗细二道格栅,粗格栅e=50~150mm,细格栅e=15~40mm;当提升泵站前格栅e≦25mm时,泵后可不设格栅。

5)格栅数量:

当每日渣量>0.2m3时,一般采用机械清渣,格栅台组数不宜少于2台。

若仅为1台时,应另设一条人工清渣格栅备用。

6)格栅安装角度:

一般45~75°,对人工清渣,为省力一般角度≦60°;对机械清渣,角度一般60~75°,特殊时为90°;对回转式一般60~90°。

7)流速:

栅前渠道流速V=0.4~0.9m/s,过栅流速0.6~1.0m/s,通过格栅水头损失宜采用0.08~0.15m。

流速过大不仅过栅水头损失增加,还可能将已截流在格栅上的栅渣冲过格栅;流速过小栅槽内将发生沉淀。

8)高度:

设水深h,格栅水头损失h1,栅前渠道超高h2(一般采用0.3m),则后槽总高度H=h1+h2+h。

9)格栅工作台高度:

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10)工作台宽度:

人工清渣≧1.2m,机械清渣≧1.5m。

11)栅条断面形状、尺寸:

正方形20×20mm;圆形ø=20;长方形10×50mm,迎水面半圆矩形10×50mm。

2设计计算

(1)栅槽宽度:

已知B或Qmax、水深h、流速V,则栅条间隙数:

n=Qmax(sinα)0.5/ehv

B=en+(n-1)s

其中:

n-1为栅条数,s为栅条宽度。

(2)格栅的水头损失:

h1=kh0

其中:

k为倍数,一般取3。

h0=ζ·V·sinα/2g

ζ为阻力系数:

ζ=β(s/e)4/3

圆形β=1.79,矩形β=2.42,迎面半园β=1.83,迎背面半园β=1.67。

(3)栅槽总高度:

H=h1+h2+h,h2为超高。

(3)栅槽总长度:

L=L1+L2+1.0+0.5+H1/tgα,

L1=(B-B1)/2tgα1

L2=L1/2

H1=h2+h

其中:

L1为进水渠渐宽部分长度;L2为渠出水渐窄处长度;α1为渠道展开角,一般20°;B1为进水渠宽度;0.5与1.0为格栅前后的过渡段长度。

(4)每日栅渣量:

W=QmaxW1×86400/K总×1000(m3/d)。

其中:

W1为栅渣量(m3/103m3污水),一般取0.01~0.1。

粗格栅取小值,中格栅取中值,细格栅取大值;K总为生活污水变化系数,见p59表3-3。

例题:

见p59例3-1。

第二节沉淀理论

污水中许多悬浮固体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在水中他们可以自然地下沉,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废水固液分离过程称为沉淀。

一、沉淀分类

沉淀是实现固液分离或泥水分离的重要环节,由于沉淀的对象和空间不同,其沉淀形式也各异,根据固体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物理现象将沉淀过程分为4类。

1自由沉淀

当SS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颗粒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如沉砂池和初沉池中的沉淀。

2絮凝沉淀

水深

当SS浓度较高(50~500mg/L)时,沉淀过程中颗粒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加快。

如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

3区域沉淀

时间

因SS过大,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颗粒群以整体向下速度沉降,并与上清液形成清晰的固液界面。

如二沉池中下部的沉淀。

4压缩沉淀

颗粒间相互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压下层颗粒间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如二沉池泥斗和浓缩池的过程。

二、沉淀类型分析

1自由沉淀

(1)颗粒在水中自由沉淀现象分析

当固体颗粒静止处于水中时,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一是它本身的重力,向下;一是水对它的阻力,向上。

如果固体颗粒密度比水大,那么它所受的重力将比水大,由于这一外力的推动,颗粒就会自然的向下运动,开始沉淀时,颗粒加速下沉,但颗粒一经开始运动,它就会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该阻力由运动速度产生,且与运动速度正相关,即速度增加,阻力增大,当颗粒下沉速度加速到某一值,使颗粒所受阻力与重力相等时,颗粒便会以此时的下沉速度匀速下沉,直到完成整个自由沉淀过程。

(2)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速度

为研究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速度,需要做出如下规定:

a颗粒形状为球形;b颗粒处于无限液体中,即其他颗粒和容器壁对其下沉不产生影响;c自由沉淀速度是指匀速时的最终沉淀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du/dt=F1-F2-F3。

F1为重力:

F1=Vgρg

F2为浮力

F2=Vgρy

F3为下沉摩擦阻力

F3=CAρyu2/2

代入整理得:

u=(ρg-ρy)gd2/18μ,即斯托克斯公式。

讨论:

1)颗粒沉速u的决定因素是ρy-ρy。

这是颗粒在静水中能够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原始推动力。

ρg大于ρy,u大于0,颗粒下沉;ρy小于ρy,u小于0,颗粒上浮;ρg=ρy,颗粒随机,不沉不浮。

2)u反比于水的粘滞度,所以同一颗粒在不同水质和水温条件下有不同的值,如水温升高,μ下降,u会增大

3)u与颗粒本身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颗粒沉淀过程中进行适当搅拌或投加絮凝剂,促使颗粒互相碰撞,絮凝而使粒径增大,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推导上述公式时,均假定颗粒为球形,直径为d,但实际上废水中的悬浮固体不可能是球形,一般地说,非球形颗粒比同体积球形颗粒表面积大,因此在沉降过程中将受到大的阻力,使沉降速度比球形颗粒小。

(3)沉淀试验与沉淀曲线

在废水处理实践中,常常需要做沉淀试验,来求定达到某指定悬浮物固体所相应的沉淀速度。

a试验方案:

φ80~100mm高度H=1500~2000mm取样1200mm

1#

2#

3#

4#

5#

6#

t0

C0

C0

C0

C0

C0

C0

t1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

ti

Ci1

Ci2

Ci3

Ci4

Ci5

Ci6

……

tn

Cn1

Cn2

Cn3

Cn4

Cn5

Cn6

1#~6#为平行样。

b讨论:

去除率为ηi

ηi=[(C0-Ci)/C0]•100%

沉速为ui

ui=H/ti

1)在沉淀试验中取样高度是确定的,根据取样时间ti可计算出相应的沉淀速度,因此可得u-η曲线。

2)根据沉淀试验,同样可以求得沉淀速度和相应的剩余悬浮固体百分数Pi=(Ci/ti)•100%的曲线u-P,根据斯托克斯公式任意ui都可计算出相应的颗粒粒径di,因此从u-P曲线可直接得出d-P曲线,即废水中悬浮颗粒的粒度分布曲线。

3)根据沉淀历时ti,从图上查得的ηi并不是真正可能的悬浮固体去除率,因为在沉淀过程中历时ti取的是取样口以上少量的水样,这样,所以测得的悬浮物浓度Ci代表全部小于di颗粒的总浓度,因而所得的沉淀百分数[(C0-Ci)/C0]•100%只代表大于和等于di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然而从悬浮固体去除百分数角度考虑,有些小于ηi在历时ti时间内也会沉到取样口以下。

c沉降柱修正试验法:

试验方法同前,在每根沉降柱上开多个取样口,取H以上所有取样口的水样。

设水样中的SS浓度为Ci,则出水中的剩余SS的比例为Pi=Ci/C0,SS实际在ti时的去除率为1-Pi,作P0~ut曲线,凡沉速ut≧u0=H/t的所有颗粒都可能去除,其去除率为1-P0;而沉速ut

所以η%=(100-P0)+100/u0∫utdp。

2絮凝沉淀

试验思路同前,柱略高略粗,取样口间距500mm,取样时间间隔5或10min,则SS在ti时的去除率为η=(1-Ci/C0)×100%。

记算去除率,并记录于表中(见表3-6)。

具体计算见例3-3,首先计算临界沉速,后在图上作中间曲线,找出其与t时刻的交点,计算对应沉速,后计算去除率,η=η1+u1/u0(η1-η2)+u2/u0(η2-η3)+….

三、理想沉淀池原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沉淀理论与实际沉淀池的运动规律有所差距,为合理表征实际沉淀状态,提出了“理想沉淀池”概念。

假设条件:

1)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速度为v。

2)在流入区颗粒沿AB断面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其水平分速等于v。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

1平流式理想沉淀池

平流式理想沉淀池分流入区、流出区、沉淀区和底部的污泥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必存在一种从A点进入、以流速为u0的颗粒,最后刚好在出水口D点沉入池底污泥区。

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则u0/v=H/L,即u0=vH/L。

1)ut大于u0沉入池底(代表I轨迹的颗粒);

2)ut小于u0、且在对角线AD以上不能被去除(代表Ⅱ轨迹的颗粒);

3)ut小于u0、且在对角线AD以下仍可以被去除(代表虚线Ⅱ轨迹的颗粒)。

设沉速ut

讨论:

(1)将实际数据Q、L、B、H带入,则颗粒在池内最长沉淀时间为:

t=L/v=H/u0

沉淀池容积

V=Qt=HLB,

Q=HBL/t=HA/t=Au0

所以

Q/A=u0=q。

Q/A的物理意义: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即表面负荷率或溢流率,用q表示(m3/m2s或m3/m2h)。

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u0。

(2)沉速ut的颗粒去除率

L/v=h/ut,h=utL/v

则沉速ut为的颗粒去除率为:

η=h/H=utL/vH=ut/vH/L=ut/vHB/LB=ut/Q/A=ut/q=ut/u0。

重要结论:

平流式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取决于表面负荷及颗粒沉速ut,而与t无关。

2竖流式理想沉淀池

自学

3实际沉淀池与理想沉淀池的差距

自学

1)深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对去除率没有影响。

2)宽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不均匀是降低沉淀池去除率的主要原因。

3)紊流对去除率的影响:

减慢沉速,降低去除率;扰动底部沉淀物,降低去除率。

第三节沉砂池

1)功能和任务:

去除比重比较大的无机颗粒(ρ≧2.65,d≧0.21mm,或65目的砂),以减轻对设备的磨损,降低或减轻构筑物(沉淀池)的负荷。

2)设置位置:

泵站、倒虹管和初沉池前。

3)常见类型:

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多尔沉砂池等。

4)设计规范要求:

①组数不少于2组,一备一用;②设计流量:

自流按最大设计流量设计,提升泵站按工作水泵最大组合流量设计,合流制系统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设计;③沉砂量15~30m3/106m3污水,含水率60%;④砂斗容积≤2日沉砂量,斗壁与水平面倾角≧55°。

一、平流沉砂池

优缺点:

构造简单、处理效果好,但重力排砂时构筑物需高架。

1构造

入流渠、出流渠、闸板、砂斗组成。

2设计参数

1)vmax≤0.3m/s,vmin≤0.15m/s。

2)水力停留时间最大流量时不少于30s,一般30~60s。

3)有效水深h≤1.2m,一般采用0.25~1.0m;池宽≧0.6m。

4)进水头部应采取消能和整流措施。

5)池底底坡一般为0.01~0.02。

6)沉砂池超高不宜小于0.3m。

7)排砂方式:

重力排砂,排砂管d≧200mm。

对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机械排砂。

3计算公式

池长

L=vt

v为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

水流断面面积

A=Qmax/v;

池总宽

B=A/h2

h2为设计有效水深;

沉砂斗容积

V=86400Qmaxtx1/105K总

x1为城市污水沉砂量,取3m3/105m3污水;

沉砂池总高度

H=h1+h2+h3

h1为超高,取0.3m,h3为砂斗高度;

检验:

按最小流速>0.15m/s进行验算,保证沉掉0.21mm的砂,而不去除有机物。

vmin=Qmin/nω

ω为单池过水断面面积。

二、曝气沉砂池

1)使粘在砂粒上的污泥及有机物更好分离(通过摩擦作用实现),避免泥沙沉于初沉池而影响污泥的处理。

2)送入空气,使无机颗粒甩向外侧而沉淀。

3)预曝气,改善污水水质,减轻散发气味。

1构造

横断面呈矩形

,底坡i=0.1~0.5,坡向砂槽;砂槽上方设曝气器,器安装高度距池底0.6~0.9m。

2设计参数

1)旋流速度:

0.25~0.3m/s;

2)水平流速:

0.06~0.12m/s;

3)水力停留时间:

1~3min;

4)池深2~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