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124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docx

理正深基坑设计原理

 

4砼截面配筋及钢构件截面验算

结构内力设计值

截面弯矩设计值M

截面剪力设计值Q

式中:

M截面弯矩设计值(kN-m);

Q——截面剪力设计值(kN);

M截面弯矩计算值(kN-m);

Q0——截面剪力计算值(kN);

Yf――荷载分项系数,规范取,由用户交互;

建筑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对应基坑安全等级一、二、三级分别取、

用户交互;

注意:

截面计算的内力取值与工况无关。

无论结构计算中是否开挖到最后工况,终取最后工况下的包络图中最大内力值作为配筋内力。

排桩配筋计算

规范依据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E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20-2012)附录A。

配筋计算

圆桩纵筋配筋

均匀配筋

式中:

M截面弯矩设计值(kN-m);

N――截面轴力设计值(kN),以受压为正,注意:

仅双排桩可选择是否考虑轴力,“不考虑轴力”时N=0;

A――圆形截面面积(mm2);

As――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2);

r――圆形截面的半径(m);

rs――纵向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m);

t――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at=Xa,当a>时,取at=0;

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i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ai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1.当纵筋级别为HRB0O、RRB00时,pmin=%;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pmin=%;

3.计算配筋面积为全截面纵筋配筋;

4.用户交互选筋级别时,钢筋的计算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Al――程序按桩配筋计算界面交互的钢筋级别(对应强度为fy1)自动选筋结果;

A2――根据桩选筋界面用户交互的钢筋级别(对应的钢筋强度为fy2)计算的选

筋结果。

局部均匀配筋

计算简图:

式中:

M截面弯矩设计值(kN-m);

N――截面轴力设计值(kN),以受压为正,

注意:

仅双排桩可选择是否考虑轴力,“不考虑轴力”时N=0;

对应于周边均匀受拉钢筋的圆心角(rad)与2n的比值;

as'

对应于周边均匀受压钢筋的圆心角(rad)与2n的比值,程序取as'=x

a;

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n的比值;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1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a1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注意:

1.系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n的比

值a符合下面条件:

a>1/;

2•满足受拉区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方桩纵筋配筋

均匀配筋

式中:

M――受压钢筋As'和受拉钢筋A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

As――受拉钢筋面积(mm2);

As'――受压钢筋面积(mm2);

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截面边缘的距离(mm);

fy――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E相对受压区咼度;

Eb界限相对受压区咼度;

a1——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1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a1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卩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卩1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卩1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N――轴向压力设计值(kN),程序默认取值为0;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普通受拉钢筋和预应力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

(mm);

pmin――受拉或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Max{,45ft/fy}(%);

pmax――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Min{ba1fc/fy};其中为建议值,仅供参考;

b――截面宽度(mm);

门截面有效高度(mr);hO=h-as:

其中钢筋as=c+10mm(c为纵筋混10

凝土保护层厚度(mm));h――截面高度(mm)。

式中:

M――受压钢筋As'和受拉钢筋A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

Mc——混凝土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

M1――受压钢筋As'与受拉钢筋压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As——受拉钢筋面积(mm2);

As'——受压钢筋面积(mm2);

As1——与受压区混凝土压力对应的受拉钢筋面积(mm2);

As2——与As'对应的受拉钢筋面积(mm2);

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截面边缘的距离(mm);

as——截面抵抗矩系数;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i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C80时,ai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压钢筋面积(mm2);

受拉或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Max{,45ft/fy}(%);

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Min{,Ebaifc/fy};其中为建议值,仅供参考;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按第节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取值;根据是否抗震,分别取抗震与非抗震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

1.其他参数解释参见节;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Eb参见公式;

3.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m2/m)。

式中:

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

As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A=nxAvi,此处,n为在

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i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

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b——以代替(m);

h0——以代替(m);

r——圆形截面半径(m)。

 

1.系统对纵向钢筋配筋计算不提供自动选筋功能,对箍筋提供自动选筋功能;

2.箍筋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m2/m)。

加强箍筋由用户录入,并在施工图中绘出。

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m2/m)。

双排桩

双排桩的前、后排桩用户可在界面通过按钮【桩配筋是否考虑轴力】来选择是按一般受弯构件配筋或按偏心受压(拉)构件配筋。

选择“否”按一般受弯构件,箍筋计算参照节。

选择“是”按偏心受压(拉)构件,分为压剪和拉剪按下式计算。

式中:

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以受压为正,当大于时,取,此

N——处A为构件的截面积;

入——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截面的剪跨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条入取;

A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Av=nxAvi,此处,n为在

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vi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b——矩形截面的宽,或圆形截面以代替(m);

h0——矩形截面的有效高度,圆形截面以代替(m);

若右端的数值小于fyvAvh0/s,则取fyvAvh0/s,且满足fyvAvh°/s>ftbb式中:

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轴向拉力设计值,以受压为正;

入一一偏心受拉构件计算截面的剪跨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第条入取;

连续墙配筋计算

规范依据

依据《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节,按单位宽度(每米)矩形梁计算配筋。

配筋计算

纵筋配筋

基本公式

式中:

M――截面作用弯矩设计值(),由用户交互;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ai――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1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ai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A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2);As'――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2);as'――受压钢筋的重心到截面受拉区外边缘的距离(mm);

x——截面受压区高度(mm);

b截面宽度(mm;

h0——截面有效高度(mm);

h截面高度(mm,ho=h-as:

其中钢筋as=c+10mm(c为纵筋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mm));

as——受拉钢筋的重心到截面受拉区外边缘的距离(mm);

c――受拉纵筋混凝土保护层(mm,由用户交互。

非均匀配筋

非均匀抗弯配筋方式分为两种:

单筋:

asWasmax;双筋:

as>asmax°

式中:

 

E――相对受压区高度;

Eb――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E――钢筋弹性模量(N/mrn);

卩i――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卩i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卩i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果计算的

&cu值大于,取为;

cu

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时,按公式()计算,如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r2)。

注意:

其他参数解释参见节。

式中:

M—

—受压钢筋A'和受拉钢筋A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

kN-m);

Mc―

—混凝土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

Msi―

—受压钢筋A'与受拉钢筋A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

kN-m);

As―

—受拉钢筋面积(mm;

As'―

—受压钢筋面积(mm;

Asi―

—与受压区砼压力对应的受拉钢筋面积(mm);

As2

―与As'对应的受拉钢筋面积(mm2);

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截面边缘的距离(mm;截面抵抗矩系数;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i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ai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y'――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A'smin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压钢筋面积(mm);

Amin――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拉钢筋面积(mrn);

Amax――按最大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拉钢筋面积(mrm);

pmin――受拉或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MaX,45ft/fy}(%);

pmax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Min{,Eba1fc/fy};其中为建议值,仅供参考;

'min――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按第节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取值;根据是否抗震,

分别取抗震与非抗震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

1.其他参数解释参见节;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Eb参见公式;

3.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rf/m)。

式中:

M――受压钢筋A和受拉钢筋A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As――受拉钢筋面积(mrb;

As'――受压钢筋面积(口命;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截面边缘的距离(mm;

fy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Amin――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拉钢筋面积(mrm);

Amax――按最大配筋率计算得到的受拉钢筋面积(mrm);

pmin――受拉或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Max,45ft/fy}(%);

pmax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Min{,Eba1fc/fy};其中为建议值,仅供参考;

b截面宽度(mr);

ho——截面有效高度(mr);

h截面高度(mr),ho=h-as:

其中钢筋as=c+10mm(c为纵筋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mr));

注意:

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m)。

水平筋和拉结筋

由用户录入,并在施工图中绘出。

配筋取每延米结果,单位(mr^/m)。

双排桩连梁配筋计算

规范依据

配筋计算

纵筋配筋

当lo/h》5(h为截面高度,Io为梁的计算跨度,可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和两者中的小值,ln为梁的净跨)时配筋计算同节,按双筋配筋方式计算。

当lo/h<5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照深受弯构件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M——截面作用弯矩设计值();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As——纵向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Io深梁的计算跨度(mr)取Min(,轴线跨度);

x——截面受压区高度(mm)。

箍筋配筋

当lo/h》5(h为截面高度,Io为梁的计算跨度,可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和两者中的小值,In为梁的净跨)时配筋计算同节,按双筋配筋方式计算。

当lo/h<5时斜截面承载力按照深受弯构件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V——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剪力值(kN);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fyv——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Asv——竖向分布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sh——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mm);fyh——水平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Ash——水平分布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sv——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mm);

Io/h——跨高比,当Io/h小于2时,取;

选筋计算

规定

系统对选筋规定如下(见表)

计算

纵筋选筋

式中:

2m2m

mm

As——全部纵筋面积计算值(As1——单根纵筋面积计算值(n——纵筋根数;

选筋结果可能存在小的差

H型钢后,默认,

N);

箍筋选筋

箍筋选筋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别。

钢构件截面验算

正应力验算式中:

M——全桩最大弯矩处弯矩设计值();

W——除钢管桩外,对x轴的净截面抗弯模量(mm3);

A——截面面积(mm2);

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nm),由用户交互;

Y――截面塑性发展系数,用户选普通工字钢、轻型工字钢、当用户选择钢管桩时,默认,用户可在界面自行修改;剪应力验算

式中:

V――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选全桩最大剪力(Sx――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m

I――毛截面惯性矩(mm4);

tw——腹板厚度(mm,由用户交互;

f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界面交互(N/mm2)。

注意:

钢管桩不进行抗剪验算。

5锚杆计算

锚杆(索)的截面面积计算

1.普通钢筋截面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2.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As、Ap――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杆体截面面积(mm2);

N――土层锚杆(索)的水平向拉力设计值(kN);

Nk――土层锚杆(索)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

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a――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

YQ――荷载分项系数,可取,由用户输入;

锚杆(索)的锚固段长度计算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

Kt——锚杆抗拔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Kt分别不

应小于、、,由用户输入;

qsk,i——锚固体与第i土层之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应根据工程经验并

结合表取值;

Rk——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

Fh——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kN);

s——锚杆水平间距(m);

bs——挡土结构计算宽度(m);

li——锚杆的锚固段在第i土层中的长度(m);锚固段长度为锚杆在理论直线滑

动面以外的长度,理论直线滑动面按节规定确定;

la——锚杆的总锚固段长度(m),不宜小于6m

d——锚杆的锚固体直径(m)。

锚杆(索)的自由段长度计算

锚杆的自由段长度应按下式确定,且不应小于(图:

式中:

lf——锚杆自由段长度(m);

a――锚杆的倾角(°);

a1——锚杆的锚头中点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a2――基坑底面至挡土构件嵌固段上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强度与基坑内侧被动

土压力强度等值点0的距离(m);对多层土地层,当存在多个等值点时应按其中最深处的等值点计算;

d――挡土构件的水平尺寸(m);

0m――0点以上各土层按厚度加权的等效内摩擦角平均值(°)。

锚杆(索)刚度计算

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T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A――杆体实际配筋面积(mm2);

Es——杆体弹性模量(N/mm),锚杆取Es=2X105N/mrn,锚索时取Es=x105N/mnm;

Ec――锚固体组合弹性模量(N/mm),由用户交互;

式中:

Ac――锚固体截面面积(mm2);lf――锚杆自由段长度(mm);la――锚杆锚固段长度(mm);

e――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度);

Em——注浆体的弹性模量(MPa)。

锚杆(索)选筋计算

1.锚杆选筋计算

2.锚索选筋计算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钢绞线尺寸表,查得有效截面积Ap进行选筋,见表、表。

各种支护结构锚杆计算

排桩、连续墙和水泥土墙的锚杆计算参见第〜节;土钉墙不做抗拉承载力计算,只考虑

对整体稳定验算的作用。

6稳定验算

整体稳定验算系统提供了瑞典条分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三种方法计算整体稳定。

滑动圆弧处土条重力计算方法有两种:

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

瑞典条分法

计算简图:

总应力法

式中:

K――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M抗滑力矩(kN-m;

M——滑动力矩(kN-m;

Ck、0ik——最危险滑动面上第i土条滑动面上土的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标准值(°);系统按水位以上、水位以下分别取值;

li――第i土条的滑裂面弧长(m);

bi――第i土条的宽度(m);

wi――作用于滑裂面上第i土条的重量,水位以上按上覆土层的天然土重计算,水位以下按上覆土层的饱和土重计算(kN/m);

ei――第i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

q0――作用于基坑面上的荷载(kPa)。

有效应力法

整体稳定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图)

式中

Ks――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锚拉式支挡结构,圆弧滑动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不应小于、、;

,i——第i个滑动圆弧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的比值;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

比的最小值宜通过搜索不同圆心及半径的所有潜在滑动圆弧确定;

 

1.排桩、连续墙、水泥土墙和双排桩整体稳定验算时,选择“瑞典条分法”和“有效

应力法”并不勾选时,对应《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中和条规定;

2.程序中,在土层信息中,如果用户选择“水土合算”,则认为是黏性土。

考虑支锚及花管的整体稳定计算

计算简图:

瑞典条分法

总应力法式中:

n——滑动体分条数;

m——滑动体内支锚数;

Ck、©ik

最危险滑动面上第i土条滑动面上土的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力(kPa)、内摩擦角标准值(°);

li——第i土条的滑裂面弧长(m);sx——计算滑动体单元厚度(m);bi——第i土条的宽度(m);

wi——作用于滑裂面上第i土条的重量,按上覆土层的天然土重计算(kN/m);

0i――第i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

q0——作用于基坑面上的荷载(kPa);

Tnj――第j根支锚在圆弧滑裂面外锚固体与土体的极限抗拉力(kN);

aj――支锚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ej――第j根支锚与滑弧交点的切线与水平线夹角(°);

dnj――第j根支锚锚固体直径(m);

qsik――支锚穿越第i层土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规程表取值,(kPa);

lni――第j根支锚在圆弧滑裂面外穿越第i层稳定土体内的长度(m);

nk――设置竖向花管的种类数;坡顶面、坡面、基坑底面分别按三种花管计算;

m――第k种花管类型中的花管个数;

Tukj1――第k种花管类型中,第j1根花管的滑移面外部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N);

kj1

第k种花管类型中,第j1根花管与水平面夹角(

eki――滑面中点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0ki——第kj1花管处的土体固结快剪内摩角(°);

skj1――第k种花管类型中,第j1根花管的水平间距(m)。

1.瑞典条分有效应力法稳定计算中支锚及的处理,参见公式(),其中计算土条重量时,wi替换为w'i。

2.锚杆(索)参与稳定计算的取值取锚杆抗拉力和滑弧外锚固段与土体摩擦阻力两者之中较小值;

3.花管参与稳定计算的取值取花管抗拉力和滑弧外花管与土体摩擦阻力两者之中较小值;

4.内支撑作用可以选择不考虑,如图,在图中计算界面里“稳定计算是否考虑内支撑”处选“X”。

抗倾覆验算

单排桩和连续墙支护形式

式中:

Ks――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时应不小于、、;

MEa――支护结构底部以上主动侧水平荷载对支护结构最底部点的弯矩标准值

MEp

(kN-m);

支护结构底部以上被动侧水平荷载对支护结构最底部点的弯矩标准值

(kN-m;

kN-m;

MT——锚杆(索)的拉力标准值对支护结构最底部点的弯矩(

Tki――第i个支点反力标准值(kN),对于内撑,由用户输入;对于锚杆,根据

式()计算;

Tkki――第i排锚杆材料抗力(kN);

Tmki――第i排锚杆锚固力(kN);

di――第i个支点距支护结构最底部点的距离(m);

si――第i个支点的水平间距(m);

材料抗力调整系数,由用户输入;锚杆锚固力调整系数,由用户输入;

As――锚杆实配钢筋或钢绞线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