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39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读图、对比、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展示一盆巴西木,让学生欣赏,说出它的名称,由此而引导学生猜猜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国家。

然后教师介绍巴西木也叫红木,是一种名贵木材。

“巴西”国家名称就是由巴西木而得来的。

方法2:

在世界球类比赛中,让中国人骄傲的“国球”是什么?

(学生:

乒乓球)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王国”又是指哪个国家?

(学生:

巴西)对,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跳起了粗犷、急促的桑巴舞,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巴西。

板书:

第二节巴西

[讲授新课]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教学活动设计

1.读图分析:

展示课本P89图9.17“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和P90图9.18“巴西的地形”,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下列问题,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1)指点南美洲,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

(南美洲)

(2)指点拉丁美洲,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地区。

(拉丁美洲地区)

(3)指点巴西,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

(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欧亚大陆的距离,(很远)点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4)指点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5)依次指点出巴西的邻国,让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

(不必全记,知道主要邻国即可)

2.列表比较,展示下列统计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1)点出世界大国的领土面积,让学生填报出面积比巴西大的4个国家名称。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

利亚

印度

阿根廷

哈萨克斯坦

苏丹

面积

(万km2)

1707

997

960

937

854

769

328

276

271

250

(2)点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2000年),让学生填报出人口比巴西多的4个国家的名称。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巴基斯坦

俄罗斯

孟加

拉国

日本

尼日

利亚

人口

(亿)

12.77

10.13

2.78

2.12

1.70

1.56

1.46

1.29

1.26

1.15

(3)出示下表,让学生填报出巴西的国土面积、人口在世界各国中的名次。

巴西

占拉丁美洲的百分比(%)

在世界各国中的名次

面积

854万km2

43

5

人口

1.7亿

33

5

(4)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板书:

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大国

3.质疑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巴西古今人种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及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环境对民俗的重要影响。

(1)让学生阅读课本P90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明”和P91图9.19“古代印第安人金字塔”,并让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作一些介绍,使学生知道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以及古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

并让一名学生扮演卞卡,介绍课本P91图9.20“卞卡一家”的血统情况。

提出疑问:

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人,祖母是欧洲白人,他们怎么会生活在拉丁美洲?

(3)展示课本P92图9.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鼠标依次点击出A、B、C三张图,让学生分别总结图中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

并说出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儿?

A.在花车上欢跳桑巴舞,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

B.巴西的狂欢节,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

C.巴西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足球发源于英国

提出疑问:

为什么其他大洲的文体活动会出现在巴西?

(4)让学生在上述阅读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第2、3、4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对比古今巴西的人种和社会文化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评价点拨:

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财富或货币资金。

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

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

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

最早掳掠、贩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

19世纪以后,殖民统治者又以招工的形式使亚洲的华人、日本人、印度人来此谋生。

数百年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通婚生育,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

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等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等地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美文化。

(6)让学生归纳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得出结论:

现代巴西的人种、文化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

同时让学生明确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的缩影。

在此了解的不仅是巴西,而实际上也间接地了解了拉丁美洲复杂的种族构成和文化特色。

板书: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4.小结承转: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西的古代是单一的黄种人,即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他们创造的玛雅文化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了世界独特的艺术文化。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入扩张、掠卖黑奴,以及不同种族间的相互通婚。

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又形成了现在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因而不论是巴西的种族构成还是社会文化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巴西不仅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还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板书: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活动设计

1.列表对比:

电脑展示,通过对巴西经济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巴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的。

因此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成为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

这样就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认识巴西的经济。

即从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国内以单一经济为主,且完全受外国殖民者的控制,经济十分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通过建立全国内的经济结构,巴西已经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通过以上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殖民统治前后的巴西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说明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面目和本性,深刻反映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富裕、强大。

2.指导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P93提供的资料,找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巴西的主要经济部门(殖民初期出口木材,1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1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确认巴西经济为单一经济。

3.图示分析:

展示下列示意图。

教师介绍单一经济的实质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剥削过程,这样使得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夺走,因而使巴西国内日益贫困,经济十分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西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

巴西开始改变单一的经济形式,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经济取得飞速发展。

在这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人、压迫人的本质,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4.读图思考:

展示课本P93图9.22“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

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

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

你还有哪些建议?

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

分布在何处?

(3)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

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5.讨论汇总:

指导学生读图读文,并以学习小组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下列示意图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和建议,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追求完整,教师要多给予鼓励、适当启发和补充。

如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保护节约现有能源矿产,开发探研新能源等。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板书:

2.主要矿产与工业

在此也可补充以下资料,一方面说明巴西的电子、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说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

阅读材料: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于1999年10月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其研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01星的使用寿命为两年,目前正超期服役。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不仅显示了中巴两国空间技术的实力,也结束了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依赖外国卫星提供图像的历史。

地球资源卫星为中巴共同使用,两国各自利用本土的地面站对遥感和DCS系统数据进行接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将在2003年下半年由长征四号乙Y4火箭“一箭双星”发射升空。

按照中巴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将在巴西进行总装和测试,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03、04星的综合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即将正式立项。

(3)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板书:

3.农业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6.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和工业中心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7.读图探讨:

展示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和P97图9.2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教师启发学生从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去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巴西工农业分布的影响。

在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价点拨,使学生明确巴西的工农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这样既探究总结出了影响工农业分布的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一种地理学思想:

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农业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它是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人类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社会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讨,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

巴西这个拉美主要国家的各项发展自始至终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无论是人种构成、社会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反馈练习]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A.阿根廷B.巴西C.秘鲁D.墨西哥

2.下列关于巴西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巴西是西半球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B.巴西大部分国土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C.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D.巴西在美洲的东部,大西洋的西岸

3.巴西陆上除哪两个国家外,与南美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接壤()

A.厄瓜多尔和智利B.巴拉圭和秘鲁C.阿根廷和乌拉圭D.苏里南和智利

4.巴西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是()

A.混血人种B.黄色人种C.白色人种D.黑色人种

5.创造世界著名的玛雅文化的是()

A.埃及人B.印第安人C.印度人D.巴比伦人

6.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A.锰矿B.铁矿C.煤矿D.钨矿

7.巴西全国90%的电力是依靠()

A.水能发电B.火力发电C.核能发电D.风能发电

8.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的是()

A.橘汁B.可可C.咖啡D.甘蔗

9.巴西现代工业方面,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行列的部门是()

①纺织②石油③钢铁④造船⑤汽车⑥飞机⑦化学⑧食品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⑦⑧D.③④⑤⑥

10.与巴西共同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的国家是()

A.乌拉圭B.圭亚那C.巴拉圭D.阿根廷

1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的国家是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地区。

(2)按图中序号填注地理名称:

大洋: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河流: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纬线:

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3)该国二战前的经济特点是__________,主要农作物和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A4.C5.B6.B7.A8.C9.D10.C

11.

(1)巴西拉丁美洲

(2)大西洋太平洋亚马孙河巴拉那河赤道南回归线

(3)单一经济东南沿海地带

板书设计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巴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主要矿产和工业

3.农业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活动与探究

阅读材料:

咖啡对巴西经济的影响

目前,巴西咖啡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全国约有1000人(占人口总数约7%)从事与咖啡有关的经济活动,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左右,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2/3;咖啡产量占世界的1/4以上,出口量占世界的1/5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从而使巴西成为当之无愧的“咖啡王国”。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咖啡为巴西创造了大量财富,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咖啡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

(3)19世纪初,巴西就开始大量种植咖啡,被世人誉为“咖啡王国”。

(4)巴西的农产品丰富,除咖啡外,产量占世界首位的还有甘蔗、柑橘;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是咖啡豆、蔗糖、橘汁。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请同学们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及现状(没有条件可以展示一些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

然后强调这一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热带雨林正在不断缩小。

方法2:

同学们,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在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上,奔腾着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河,在亚马孙河流域又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资源,但是,目前这一片森林正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

板书: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讲授新课]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教学活动设计

1.设疑比较:

被称为“河流之王”的是哪一条河流?

(学生议论:

亚马孙河)为什么被称为“河流之王”?

展示下面资料,引导学生与世界其他大河比较得出结论: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阅读材料:

世界四大河流的比较

亚马孙河

尼罗河

长江

密西西比河

河口平均流量(万m3/秒)

12

0.23

3.2

1.9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622

288

181

322

长度(千米)

6400

6600

6300

6200

板书:

一、世界上最大河流——亚马孙河

2.读图设问: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了解亚马孙河的源流概况。

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

宛如绿色的海洋。

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为什么?

3.读图分析:

展示课本P95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下面的数据与示意图。

阅读材料:

森林作用的数据

①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②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③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④有林地比无林地每亩多蓄水20立方米。

⑤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看图上护田林带是怎样降低大风和沙尘暴的危害的。

看图上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止水土流失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让学生总结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

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

教师要强调森林对保护改善环境作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这片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4.阅读资料:

教师介绍下面资料(或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进一步认识热带雨林的价值。

阅读材料: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

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

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是人类非常珍贵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

许多林区至今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

还有更多的物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5.阅读分析:

展示课本P95图9.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并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进一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

如有外国的掠夺、无序采矿、修路的毁林、国家的贫困、环保意识的淡薄等。

使学生明确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

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6.讨论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6所设计的活动。

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

(2)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通过组织学生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使学生初步树立人、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7.点拨小结:

在学生探讨后,小黑板展示下面的示意图。

教师边引导、边点拨、边说明:

板书:

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8.承转过渡:

巴西在摆脱殖民统治以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仅遇到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

四、城市化问题

四、城市化问题教学活动设计

1.读图分析:

展示课本P97图9.28“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

让学生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找出巴西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总结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

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

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

板书:

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组讨论: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以学习小组探讨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开发困难。

巴西国土的2/3为巴西高原,其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综合归纳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资源丰富;加之欧洲殖民者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从非洲劫掠黑人首先到达这里种植甘蔗、咖啡、开矿、杂居通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而人口稀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为山地高原和热带密林,自然条件均很差,只有印第安人散布其间,人口少,甚至无人。

3.读图思考:

展示课本P97图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

引导学生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的原因都有何不同。

(1)指出第一阶段——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2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

(2指出第二阶段——咖啡繁荣阶段,主要是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商人。

使不同的人种汇集于此达24万人之多。

(3)指出第三阶段——工业化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1600万人。

(4)引导学生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

(工业化阶段)

(5)请学生思考:

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何种状况?

(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4.提问列举:

巴西总人口的3/4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而出现了哪些“城市病”?

请学生观察课本P97图9.29中的图片,并联系所生活的城市以及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

如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5.实例分析: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课本P98阅读材料“巴西利亚——新型首都”。

并以巴西迁都为例,了解巴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