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4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时间》说课稿2文档格式.docx

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知道1时=60分;

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⑷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

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

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

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

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

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

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

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

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

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

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

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

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

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

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

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

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

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

什么时间播放?

(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

师:

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课题:

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

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

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

时针、分针。

②数:

12个数。

③格:

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

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

(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

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

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

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

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

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

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

(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

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

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

(图片:

早读课,钟面:

8时)

  ②几时半怎样认读?

老师上班,钟面:

7时半)

  小结:

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

(整5分、整10分)

  ①9:

05(出示图片:

课间活动,钟面:

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

这是几时几分?

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

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

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

05这一时间。

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

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

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11:

40(出示图片:

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3:

35(出示图片:

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

9:

05是从左往右,11:

40是从上往下,而3:

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

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

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9:

0511:

403:

35

同学们真能干!

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

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

几分,怎么看?

)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③师小结:

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

(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

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

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

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③动态生成。

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

如4:

06。

  ④练习。

10:

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

是10:

40。

生2:

41。

生3:

39。

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

为什么?

(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

  生2:

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

  (四)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

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

(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

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

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

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2、小结。

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

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

(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

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

  设计意图渗透思想教育:

遵守时间。

  2、车票上的时间(11:

50)。

钟面(10:

  ①师:

可以开车了吗?

  ②争。

5011:

50。

  ③拨。

00~11:

00。

  学生拨钟,观察:

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④小结:

  ⑤猜。

让学生猜“9:

55、10:

55、11:

05,时针*近几?

”,

  ⑥辨。

哪个钟面是6:

出示“7:

00、7:

05、6:

55”。

  设计意图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

因此,要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

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接受与发现并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辨别、认读中来。

  (六)总结

  1、建立40分的时间观念,并在40分的基础上建立1时的时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构时间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本课采用多层次呈现的方法进行。

使学生逐步建立1分和1时的观念。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