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759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味中药治好胃病.docx

4味中药治好胃病

4味中药治好胃病

砂仁米10克、元宝贝10克、赤瓜实10克、贡桂10

丸。

药材解读:

砂仁米阳春出产的“春砂仁”,是地道的中国“春砂仁”,属芳香性的南方名贵药材。

《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

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

”春砂仁有甜、酸、苦、辣、咸味,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

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

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以及有关辞书说:

“姜科植物阳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

”春砂仁不仅药效神奇,而且还是调味的良料。

一碟鱼肉,放上一粒半粒砂仁清蒸,芳香之味溢满酒楼。

阳春饮食部门根据砂仁的特点调出的“砂仁肉”、“春砂鸡”、“春砂鱼”、“春砂上汤”等食谱,风味非凡,深受游客赞赏。

云南砂仁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不宜久煎),

0.5-2钱;或入丸、散。

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

上除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

每服一钱,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汤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妙。

《活幼心书》缩砂饮。

《纲目》缩砂酒。

⑶治痰气膈胀:

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

每服

、二钱,食远,沸汤服。

《简便单方》。

⑷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

人参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

水煎服。

《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

⑸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

缩砂仁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

生方》缩砂散。

⑹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

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

厚朴、陈橘皮等分。

为丸。

日二,服四十丸。

《药性论》。

⑺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

缩砂不计多少。

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罗为末。

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而胎已安。

⑻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

缩砂仁、土狗一个,等分。

研,和老酒服之。

《仁斋直指方》。

⑼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

缩砂一两。

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矶丸。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11)牙齿疼痛:

缩砂常嚼之。

《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

缩砂,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2.《纲目》:

按韩矛《医通》云:

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

之辛,以润肾燥。

又云:

缩砂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旨也。

3.《本草经疏》:

缩砂蜜,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

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

辛以润肾,故使气

行,兼温则脾胃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己也。

缩砂蜜,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

4.

《本草汇言》:

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

若上焦之气梗逆而治之,奏效最捷。

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

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沈则施曰:

砂仁温辛香散,止呕通膈,达上气也;安胎消胀,达中气也;止泻痢、定奔豚,达下气也。

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5.《药品化义》:

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

主散结导滞,

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

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6.《本草新编》:

砂仁,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

补药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药,未免过于滋益,反恐难于开胃,入之砂仁,以苏其脾胃之气,则补药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气,

更易之也。

砂仁止入脾,而不入肾,引补肾药入于脾中则可,

 

草》井未言其入肾,不过说主虚劳冷泻耳。

夫冷泻有专属乎脾者,何可谓脾寒俱是肾寒。

7.《玉揪药解》:

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

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

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利下气之秽浊。

清升浊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胎坠肛脱,谷宿水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

泄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

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枢轴回旋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

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调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

8《.本草求真》:

缩砂,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

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

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

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

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

而详察耳。

之气,尤以专治肝肾为特长。

甄权谓温暖肝肾,藏器谓治上气奔豚,盖皆有见于此。

又得肠澼滞下一症,腹痛皆由气滞,必以调气为要务,然须疏通开泄,宜降而不宜升,故芳香辛温,升阳动火之药,皆在禁例。

惟砂仁既能治虚寒之泄泻,似乎亦在升清消滞一边,而《开宝》竟以主治赤白痢疾,此症惟湿热积滞为独多,温升之品,宁非大忌。

不知砂仁气辛,虽似温升,而开泄下降,是其本色。

且能破滞解结,则虽湿热实积,亦不妨藉为引导,直入下焦而通淤滞,不患其升举秽浊,上逆为疟。

故甄权又以为止休息气痢,濒湖引《药性论》,谓治冷滑下痢不禁,则温涩之中,尚有行气消积之作

用在,固不可与肉蔻、益智之一味温涩者同日而语。

石顽谓今人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积欲尽时,良非所宜。

岂不以消滞导淤,是其所长,故适宜于积滞初下之症。

又谓新产忌之,恐其气辛燥而动血,于以知砂仁泄降下气,力量颇专,与其他辛温芳香之药,以气用事,能升而不能降者,显然有别。

10.《药性论》:

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

温暖脾胃。

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

17.《医林纂要》:

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元宝贝贝母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陶弘景谓:

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因来源和产区的不同及其性状的各自特点,商品主要有浙贝、川贝、平贝、生贝四大类。

1、浙贝母

别名:

大贝、珠贝、元宝贝、象贝。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的鄞县、奉化象山等地。

采收加工:

立夏(5月上旬)前后采挖。

洗去泥土,摘除心芽,分成二片呈元宝状(商品“元宝贝”):

个小的,不摘除心芽(商品称“球贝”),分别放入特制的“木闯笼”内,悬空挂起,进行闯动,使贝母相互摩擦约20~30分钟,将表皮擦净。

至贝母有极少的淡黄色液汁外溢滴下时为度。

然后每百斤贝母加石灰粉或贝壳粉3~4斤,使灰粉均匀地粘在贝母之上,以吸上擦出的浆液,再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1)元宝贝:

均为单一的鳞瓣,半圆形,外凸内凹。

高约1.7~2厘米。

直径约3~4厘米,厚约0.6~1厘米。

外表面黄白相兼,显粗糙如泛碱状或被有白色粉末。

内表面凹陷部分黄棕色,质坚实。

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气微,味较苦。

2)珠贝:

鳞茎呈不规则的扁球形。

高约1~1.5厘米,直

径2~3厘米,略如算盘球故称“珠贝”,由于2~4片鳞瓣及芽

 

色,气味同元宝贝。

 

性味:

苦寒。

归经:

人心、肺经。

功能:

清肺热化痰,止嗽,主治:

外感及内热咳嗽,肺痈,肺痿,乳痈,发背及一切疮疡肿毒。

2、川贝类

包括松贝、青贝、炉贝三种。

1)松贝

别名:

尖贝、珍珠贝。

产地: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黑洼、若儿盖、毛儿盖、黑水,理县、马尔康等地。

过去集散于松潘,故称“松贝”。

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昌都以及云南等地亦产。

采集加工:

6~7月积雪融化后采挖。

洗净泥沙,用矾水擦去橡外皮,再用硫黄熏数小时,而后用无烟微火烘干或晒干。

也有不经水洗,先薄摊于烈日之下暴晒,待贝母收干起粉,再筛除泥沙,将贝母放入麻布袋内,轻轻闯动,撞去附着物和表皮。

然后用硫黄熏数小时。

再烘干或晒干。

性状鉴别:

松贝:

是川贝中最小的一种,如豆如球,故又有“珍球贝”之称。

桃形、苡米形或圆椎形,颗粒均匀、完整。

高约0.4~0.8

厘米,直径约0.4~0.1厘米,均由两片鳞瓣合抱而成,一瓣特大略呈马蹄形;一瓣特小呈披针形。

小瓣被大瓣包裹并略凸陷于大瓣之中,俗称“怀中抱月”。

顶端钝尖,均为闭口而无芽孔或开裂,底部略平坦,能放平坐稳。

底部的中心

有残留的褐色根蒂,除根蒂外,全体白色或微带黄色。

质坚

 

瓣。

断面白色显粉性颗粒。

气微,略微苦。

以粒小,均匀,完整,质坚实、色白而有光泽者为佳。

2)青贝

产地:

主产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

 

等地。

加工方法:

同松贝。

 

0.6~1.8厘米。

外层两鳞大小几乎相等,相对合抱。

顶端钝尖而多偏斜,多为开口呈孔状或微开裂,残茎及幼小的鳞瓣多吐露于孔口。

底部略平坦,一般多能放平坐稳,根蒂略凹陷,残留有黄褐色根痕。

全体淡黄色,较光洁,显粉性质坚实但不及松贝。

剥开两瓣可见幼鳞瓣一二枚及茎芽一枚。

断面白色。

气微、味苦。

以鳞茎均匀完整,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3)炉贝

别名:

知贝。

产地:

主产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那曲

 

加工方法:

同松贝。

 

0.8~1.8厘米。

外层两瓣几乎相等,单鳞瓣形如马牙或白贝

齿。

顶端较瘦尖,均呈开裂或开口状。

底部偏斜,钝尖或钝

圆,根蒂亦向外突出,不能放平坐稳。

全体淡黄白色或黄褐两瓣可见幼鳞瓣二三枚及残留的茎芽一枚。

断面白色,粗糙,亦显粉性。

气微,味甘苦不一。

以鳞茎完整。

均匀,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3、平贝

产地:

主是于黑龙江五常、尚志、吉林大华甸、抚松、以及辽宁等地。

采集加工:

6月上旬,地上部枯萎时,挖取3~4年生的鳞茎,炕干;将炕烧至温热(最高40C)于炕上薄铺一层柴草灰(为

吸收水分),把贝母均匀地排列在炕上,不可重叠,再盖层柴草灰,约炕一昼夜,即可干燥。

干后筛云柴草灰,再炕或晒一日即可。

性状鉴别:

鳞茎呈扁圆形。

高0.5~0.8厘米,直径1~2厘米。

外层两鳞茎较肥厚,大小相似,相对合抱。

顶端平坦,中心略凹陷,呈敞口状,可见内层鳞茎一二枚合抱而生。

底部根蒂褐色,亦略凹陷。

全体白色或黄白色。

质颇坚实而显光润。

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酸,味微苦。

以鳞茎均匀,皮细坚实,粉质者为佳。

4、生贝

产地:

主产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城,水定及博乐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等地。

采收加工:

在6~7月间挖取,洗净晒干即成;亦有洗净用盐水浸泡后再晒干,色较白。

性状鉴别:

鳞茎呈扁圆球形,大小不一。

高约0.8~1.5厘米,直径1~2厘米。

外层两鳞瓣大小相似,相对合抱。

顶端呈开口状、孔形或开裂,孔口多含有残留的茎杆。

底部略平坦,根蒂多平凹,亦有微外突者,一般能放平坐稳。

表皮粗糙,黄白色或黄褐色。

质略疏松。

断面白色或黄白色,亦显粉性。

剥为两瓣可见幼鳞一二枚及残留的茎杆一枚。

气微、味苦。

以鳞片肥厚,色白,坚实,有粉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生物硷主要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另有次要

 

有贝母醇。

 

2)阿托品样作用。

低浓度下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又有

使实验动物瞳孔扩大;促进肠蠕动。

3)升压。

有一定降血压作用。

4)兴奋子宫。

贝母素甲对家兔子宫有较强大的兴奋作用,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更敏感。

炮制:

磨粉或捣碎,生用。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

入心、肺经。

功能:

润肺化痰,清肺热,除肺燥。

主治:

阴虚肺燥的虚症咳嗽,吐血及虚劳咳嗽等症。

临床应用:

1、治热咳,急性者较适宜,如风热感冒、急性

呼吸道炎、肺炎之咳嗽,有口于喉痒,痰稠色黄者,可用

 

2、治瘰疬(颈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配玄参、牡蛎,

方如玄参牡贝汤(见玄参项下),或配玄参、牡蛎、夏枯草、生地,方如颈淋巴结炎方。

前人认为浙贝有散结作用,但其

原理尚等进一步研究。

治疗原理参考贼骨项下。

4、治痈肿,尤其乳房炎,作辅助药用,配银花、菊花、蒲

公英等。

附:

1、浙贝与川贝比较:

浙贝药性较燥烈,而川贝药性较

缓和,气味不浓,小儿用之颇合适。

浙贝清热散结作用较强,多用于急性风热咳嗽,川贝润肺化痰作用较好,多用于慢性虚劳咳嗽。

2、前人认为贝母反乌头,现代一些实验初步证

明贝母和乌头混合给药后,实验动物并无严生反应。

用量:

一般9~15g,治瘰疬可用至18~30g。

蒡子9g,

处方举例:

1、蒌贝汤:

瓜蒌皮9g,浙贝9g,牛護

连翘9g,山梔皮6g,桑叶6g,花粉9g,薄荷5.5g(后下),水煎服。

2、颈淋巴结炎方:

浙贝18g,夏枯草15g,生地15g,玄参

15g,生牡蛎30g(先煎),水煎服。

注:

1、川贝类在商品上习惯认为松贝、青松最好;炉贝较

好;平贝亦好;生贝较次。

2、除上述的贝母外,甘肃省产一种岷贝形太与松贝相似,

有的小鳞瓣不生于合抱的中心,而生于大鳞瓣的前后,前面呈“怀中抱月”形,后面有一浅纵沟为小鳞瓣脱落的痕迹,亦有的两个鳞瓣基本相等,开口较大合抱而生。

还有陕西的太白贝、浙江的东贝、湖北的板贝等多种贝母,但产量较少,

3、贝母因富粉性,在加工烘干时,温度不宜超过40C,否

则容易湖化,堆积过厚会自行发热产生阴碴,晒晾时,翻运过勤及反复揉擦也会使贝母“熟熥”,干后均会形成油子或僵瓣,使贝母品质降低。

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斯贝母Fritillatia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鳞茎。

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作用。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

野生于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

在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其他地区也有示范栽培。

药方选录

1、治感冒咳嗽:

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9g紫苏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瘰疬:

大贝母、香白芷(不可炒)各五钱.研末.每

服二钱用陈酒与白糖调和食后服之.若溃烂者非此药之治

也.(《吉仁集验方》瘰疬内消神效方)

 

服醉盖取汗.

4、治乳痈乳疖:

炒白芷、乳香、没药(各制净)、浙贝、归身等分为末.每服五钱酒送.(《外科全生集》)

5、治痈毒肿痛:

浙贝母、连翘各9g金银花18g蒲公英

24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6、治风火喉闭锁喉风:

苏子、前胡、赤芍、甘草、桔梗各

 

(去

7、浙贝母治咽喉十八症:

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

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

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片少许,贮瓷瓶内。

临用吹患处,

任其呕出痰涎。

(《经验广集》吹喉散)

8、浙贝母治对口:

象贝母研末敷之。

(《杨春涯经验方》)

作用

[3]浙贝母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浙贝母有清热化痰[4],散结解毒的功效,浙贝母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赤瓜实

山楂是北方秋冬季常见的水果,又名山果红、红果、胭脂果、里认为山楂开胃消食,健脾益气,消脂去水。

山楂营养丰富,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强心的作用;可以开

胃消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的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但山楂不宜与人参等补药同时服用,一次也不宜食用过多,脾胃虚弱者慎食。

不宜于海鲜、猪肝、山楂与柠檬同食会影

响消化贡桂8药用价值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叶

龙眼叶

拼音】

LONGYANYE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

功效】

泻火解毒

主治】

性味归经】

甘淡、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

味香甜,性温。

②广

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

6-9克,煎汤。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全年可采。

拉丁名】

Euphorialongan(Lour.)Steud.

考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甙,表无羁萜醇

(Epifriedelinol)、16-卅-烷醇、槲皮素、槲皮甙。

龙眼肉

龙眼肉

拼音】

LONGYANROU

英文名】

DriedLonganPrlp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功效】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主治】

 

性味归经】

 

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用药忌宜】

 

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

又非所宜。

”②《药品化义》:

“甘甜助火,亦能作痛,

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药物配伍】

配酸枣仁,补益心脾;配石菖蒲,养心醒神;配柏仁子,

补心宁神;配生姜,健胃益胃,养血益胃;配鸭胆子,驱邪扶正;配莲肉、芡实,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别名】

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品果实呈球状,形似龙眼状。

又名:

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

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

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

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处方名】

龙眼肉、元肉、桂圆肉、桂元肉、龙眼等

商品名】

龙眼肉、桂圆肉。

以肉厚片大、色棕黄、甘味浓、干燥

洁净者为佳。

药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龙眼根)、树皮(龙眼树皮)、叶或嫩芽

(龙眼叶)、花(龙眼花)、果皮(龙眼壳)、种子(龙眼核)亦供药

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药材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拉丁名】

药材ArillusLongan原植物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炮制方法】

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

或将果实入开水

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考证】

眼正圆,《别录》、苏恭比之槟榔,殊不类也。

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干成朵,干者名龙眼锦。

按范成大

桂海志》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欤?

生药材鉴定】

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

宽1.5〜3.5厘米,厚不及1毫米。

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

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

气香,味浓甜而特殊。

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本品以肉厚、质柔润、色棕褐、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果肉(干)含水分0.85%,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

质19.39%,灰分3.36%。

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含氮物(其中含腺

嘌呤和胆碱)6.309%等。

其他尚含有蛋白质5.6%和脂肪0.5%

等。

假种皮含葡萄糖26.91%,酒石酸1.26%及少量蔗糖;

另含维生素B1、B2、P、C。

龙眼壳龙眼壳

拼音】

LONGYANKE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果皮。

功效】

散风邪风

主治】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拉丁名】

Euphorialongan(Lour.)Steud.

考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

“龙眼壳本黧黄色,

闽人恐其易蛀,辄用姜黄末拌之令黄,且易悦目也。

入药用壳,须洗去外色黄者。

龙眼花

拼音】

LONGYANHUA

来源】

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花。

功效】

温肾利尿

主治】

治淋症。

性味归经】泉州本草》:

“味涩。

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

30克,煎汤。

拉丁名】

Euphorialongan(Lour.)Steud.

考证】

出自《泉州本草》。

龙眼子

拼音】

LONGYANHE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种子。

功效】

主治】

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性味归经】泉州本草》:

“味涩。

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或研末。

别名】

桂圆核仁(《纲目拾遗》)

拉丁名】

Euphorialongan(Lour.)Steud.

考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

“张觐斋云,桂圆

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痕;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中药化学成分】

核合肥皂草素及脂肪。

11食疗价值无患子科乔木植

物龙眼的假种皮(果肉)。

龙眼又称龙目、亚荔枝、桂圆。

有虎眼、石硖龙眼等三十多个品种。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果皮,鲜用,或将果实干燥后,剥取假种皮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脾益胃,补心长智,养血安神。

[参考]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C,

磷、钙、铁、酒石酸、腺嘌呤、胆碱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

力;心脾血虚,失眠健忘,惊悸不安。

[用法]生食,煎汤,熬膏,或浸酒服。

[注意]痰火郁结,咳嗽痰粘者不宜。

[附方]1,代参膏:

龙眼肉30g,放碗内,加白糖少许,

蒸至稠膏状。

分2次用沸水冲服。

源于《随息居饮食谱》,谓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用

于“衰羸老弱”,“产妇临盘,服之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