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819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XX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敬老院建设项目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aa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项目承建单位

aa人民政府

1.1.3项目编制单位

1.1.4项目拟建地点

aa集镇原敬老院处(供销社北侧、十字街西北角)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

(3)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4)《河南省2006年-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

(6)《aa集镇建设规划》(2010年)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他相关材料

1.3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按照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的建设条件等进行了实地踏勘,编制完成了《aa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要求,并在aa政府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概况、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技术方案、项目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和计算,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1.4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4.1项目建设规模

aa敬老院现用地面积1480平方米,现状已建成房屋4幢,北侧临路的一幢房屋是两层楼房,建设质量较好,规划是要保留的建筑,后面有三幢是瓦房,规划是要拆除的。

总建筑面积1672平方米,计划拆除危房575平方米,新建房屋面积540平方米,其中:

新建1幢“U”形综合楼,维修原有住房525平方米,硬化道路面积174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60平方米。

1.4.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有办公室、居住室、活动室、图书室、洗浴室、厨房、餐厅、锅炉房和厕所等。

1.5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工期七个月,从2012年5月初开始至2012年12月完成,2012年6月初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7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

从2012年8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竣工验收,当月投入适用。

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资金来源,全部建设投资共计150万元,按照政府相关补助办法,由民政局专项经费补助15万元,乡级专项经费补助10万元,其它赞助10万元,共35万元,占全部建设投资的23%;申请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15万元,占全部建设投资的77%。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新建项目规模

M2

1047

综合楼

2

维修改造项目规模

M2

504

原有建筑

3

建设用地

M2

1480

原敬老院所有

4

床位

52

5

接纳人员

52

6

项目建设期

个月

7

7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0

8

资金筹措方式

8.1

上级补助与自筹资金

万元

115

8.2

市、县、乡镇三级各补助23.3万元

万元

35

5

劳动定员

5

其中:

院长

1

医务人员

1

护理人员

1

餐饮管理人员

2

6

项目覆盖面积

平方公里

198

7

项目覆盖人口

14868

1.8研究结论与建议

1.8.1研究结论

1、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满足当地农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的迫切要求。

(2)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于提高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农村文明养老服务社会化,广泛开展农村和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当地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和各村委会积极配合,当地群众拥护并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具备互适性;承建单位具备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初步预测前景良好。

(3)项目选址合理,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备,各种协作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所需土地、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已经落实;建设资金主要由项目承建单位自筹措,项目建设条件具备。

项目建设在规划设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服务管理里体现了前瞻性和先进性,规划建设方案具有可能性,经初步测算,财务评价可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申报立项,开工建设。

1.8.2研究建议

(1)该项目属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议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有关政策精神,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2)该项目承建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工程估算投资额严格控制建设投资;建设中要重点规范好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工作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3)项目设计的水平和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直接关系着今后项目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工程设计中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符合要求起点较高养老服务设施,避免重复和低水平建设现象的发生。

(4)进一步拓宽融资的渠道,确保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

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该项目在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扶持的同时,要通过多种筹资方式,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其他社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投资和捐赠,确保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农村养老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早在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就指出:

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7年岁末,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时对做好老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

“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不断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重要条件,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使农村五保对象在吃、穿、住、医、葬方面有所依靠和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现在,老年人正在成为一个数量日益增多,群体规模庞大、是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76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

2000年至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5000万,平均每年增加500万,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了3.3个百分点,远超1%的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增速。

我国正是基于对人口老龄化的这个判断来制定今后的老年政策。

农村五保户是老年群体当中一个最受关注,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对这个群体的增加趋势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会增加我们做好五保供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认清形势,首先要弄懂认清这样一个形式,就是认清一个老年人口发展的大形势。

当然我们大家在平常的工作中与环保对象接触较多,对五保工作现状都比较清楚。

做好农村五保集中工作,却是保障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对于促进aa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沾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弘扬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具体体现。

使孤寡老人在人生的晚年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使他们在晚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尊重,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又在全社会倡导了尊老爱幼、扶老助残的传统美德,把每个敬老院都建成弘扬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示范窗口,将对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进农村养老观念的变化,促进广大农村生育观念的变化。

农村敬老院是我们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学校,让这些五保老人生活好、居住好,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教育作用会更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区委、区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的要求。

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新建aa敬老院对aa的弱势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

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2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

霞光计划是民政部为了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解决各地农村五保供养设施滞后的问题,民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时期,利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彩票公益金,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

主要内容为,自2006—2010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从本级留用的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一部分资金资助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总投入力争达到50亿元左右。

其中,部本级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1亿元。

霞光计划是以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彩票公益金资助为手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新建、改建、扩建并举,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改善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居住条件,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问题,提高供养服务水平。

  

基本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需求。

建设一批农村乡(镇)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保证愿意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能够集中供养。

  

全面改善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居住条件。

建设一批位于村庄、靠近群众,规模可大可小的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集中居住点,保证每户分散供养对象拥有一间达到当地一般居住条件的住房,并由村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服务。

霞光计划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步骤,也是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对于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切身利益,加快农村老龄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1.3当地农村养老社会发展现状

aa敬老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现状已建成房屋4幢,北侧临路的一幢房屋是两层楼房,规划是要保留的建筑,后面有三幢是瓦房,规划是要拆除的。

总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现状内建筑破旧,老人居住不安全因素多。

因此,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葬”的总体要求,结合aa的实际,对原乡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以集中供养方式解决农村五保供养老人的“衣、食、住、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

解决这部份人的生活问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十分关心,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证制度,确保供养资金”的要求。

各级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要“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的指示时,把关注农村五保老人养老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内容,把五保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行动的切入点来抓,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列》的一项具体工程,符合a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宪法所赋予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重要的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搞好aa敬老院建设,保障和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的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从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着手。

农村五保老人,既无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又无法定的赡养义务人,是农村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我们开展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把解决农村孤寡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切入点,所以说,它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

2、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弘扬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具体体现。

使孤寡老人在人生的晚年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使他们在晚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尊重,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又在全社会倡导了尊老爱幼、扶老助残的传统美德,把每一个敬老院都建成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示范窗口,将对全社会尊老、养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进农村养老观念的变化,促进广大农村生育观念的变化。

农村敬老院是我们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学校,让这些五保老人生活好、居住好,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教育作用会更直接。

3、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是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五保集中供养适应了农村经历社会变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体制上创新了五保供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形成规范的保障制度,从过去低层次的简单保障,转变为现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全面保障,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高。

新的养老、敬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使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为解决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空巢家庭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4、做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农村低保、灾民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敬老院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是夯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之需。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希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快实施。

第三章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选址

3.1.1选址原则

(1)符合aa总体规划的要求,重视节约土地和合理用地。

(2)场址地形、地貌要适合项目特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防洪防涝、防震等条件。

(3)有便利的外部交通条件。

(4)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依托的基础设施和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

(5)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3.1.2项目选址

根据上述原则,综合考虑了项目服务功能的辐射范围,基础设施条件的适应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建设地点。

项目承建单位经过与民政、城建、发展改革、当地乡政府等部门沟通协调,拟定的建设地点位于乡政府所在地aa集镇代销社的北侧、十字街西北角,距乡政府直线180米,为aa敬老院原用地。

本项目用地位于集镇街道旁,用地东面这商业,西为居住用地,用地南面也是居住用地,在用地北侧是商业金融业用地。

项目建设地址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清新,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十分适宜老人居住、修养,是修建养老服务中心的理想地点。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现状用地条件

aa位于南部,西距三门峡市37公里,东接西李村乡、洛宁县河底乡,西邻店子乡、菜园乡,南连洛宁县小界乡,北依硖石乡,全乡总面积198平方公里。

现有省道318和249线横穿全境,北靠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县乡公路(观音堂至宫前、硖石乡至店子乡)纵贯南北,对外交通便利。

3.2.2地形地貌

aa地处山区,地势西高东低。

东西长21.3公里,南北宽17.15公里,aa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势险要。

3.2.3气象条件

aa地处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336m至1309m之间,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24℃,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冬季为西北风,最大风速8m/s,年降雨量736mm,连续大降雨量1396mm,最大积雪深度60cm,年日照时数11.8×365,最长日照数14.8,最短8.8,冰冻深度0.61米,地震级别为4级,地震裂度为7度。

最高洪水位1.55米。

山多地少,属山区集镇。

3.2.3水文地质条件

aa境内有一条永昌河,源于池芦、岳家沟,流经宫前、蔡家湾、农场村、三道院村、杨河村汇入洛河。

3.3基础设施条件

3.3.1交通条件

aa地处东南部,省道318和249线横穿全境,县乡公路(观音堂至宫前、硖石乡至店子乡)纵贯南北,北靠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对外交通便利。

3.3.2给水、排水条件

aa目前没有统一的供水系统,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是自备井水。

集镇没有配套的排水设施,仅靠主干路两侧的几条明沟排洪排污,影响集镇环境卫生。

3.3.3电力条件

目前aa有1座35KVA变电站,位于宫前村,全乡现已实现村村通电,部分村正在进行新一轮电力线路及设备升级改造。

集镇现有邮电所、电信所各1所,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实占容量500门,有移动通讯系统,通讯线路采用架空电缆敷设。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4.1项目建设内容

aa敬老院现用地面积1480平方米,现状已建成房屋4幢,北侧临路的一幢房屋是两层楼房,建设质量较好,规划是要保留的建筑,后面有三幢是瓦房,规划是要拆除的。

总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计划拆除危房575平方米,新建房屋面积540平方米,新建一片户外活动区,种植绿化树和部分草坪。

住房室内布局:

院长办公室1间、院民生活室36间、服务人员生活室8人4间、厨房2间,餐厅2间娱乐中心2间、洗浴中心1间、仓库2间、卫生间2间。

4.2项目建设规模

aa敬老院改扩建项目,计划新建房屋面积1047平方米,其中;其中最新建1幢“U”形2层砖混结构居住用房540平方米。

维修原有住房575平方米,硬化道路面积174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60平方米。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建设项目概况

5.1.1指导思想

(1)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项目的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配套设施应满足项目的使用要求,让入住老人满意,感受家庭温暖,尽享幸福晚年。

(2)适应已选定的场址。

在已选定的场址范围内,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地下管网的位置。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和采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政府部门及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4)经济合理。

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

5.1.2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

以提高五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创造更具人性化空间,主要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运动、康复医疗的需求,力求功能齐全,适用便捷。

(2)平面布局合理

按照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规律和本服务中心的职能,将项目区分为休闲区、居住区和服务区,各区域既要相对分离,又要联系方便。

(3)交通组织便捷

整个项目区的出入口开向市政主要道路,方便人员、车量进出。

内部道路设计要使人行方便,并满足消防要求。

(4)公用配套工程

小区内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公用配套工程的设计要做到流程合理、布置紧凑、管理方便。

(5)环境

注重绿化空间的整体性、均衡性,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共存与融合,营造环境优雅、服务全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养老乐园。

5.1.3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的主要建筑有:

两幢居住楼,一幢综合楼,一幢保留建筑。

整个项目的总图布置采用按功能区集中布置的方式,在原有的建筑队基础上重新布局,以居住的老人为中心,把户外休闲区、居住区和服务区按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即保障院内有一个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事物的管理。

敬老院主体建筑即居住楼都是坐北朝南的,使老人居住具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中间留作绿化和户外休闲区,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尽可能的安排了绿化面积,使其院内环境形成庭院化。

针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特点,设计者可以通过加强楼宇外观与外部环境的差异来提高楼宇外观的识别性,也可通过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强度及采用多彩、大字体的指示性标志来提高识别性。

建筑物的入口台阶和楼梯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坡度放缓、宽度加宽,双侧设置扶手;出入口顶部设置雨棚,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及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居室房门须适当放宽尺度,便于轮椅、担架进出,满足护理、急救需要;卫生间要安装扶手、有暖气,淋浴采用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卫生间的洁具色彩以淡色为佳,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干净的感觉,而且有利于及时观察和发现老人排泄物中的病兆;在居室到卫生间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动地点,应安装多处就近照明用灯,以方便其使用。

在公共设施的配置方面,应考虑不同老年人群的需要,分出不同的档次的配置标准分别提供餐饮,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和行政后勤等用房。

5.2工程建设方案

5.2.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技术规程。

5.2.2总平面布局原则

总平面布局要求整体规划,准确定位,科学分区,建筑创作充分考虑占地面积空间的延续,使各建筑单位分合有序。

依照自然条件、人文特点和场址在环境中的主从地位等确定中心的总体量、尺度和形象,力求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取得和谐统一。

建设条件良好,建设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当,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从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是十分必要的。

1、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设计规范。

2、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本着满足使用要求、保证使用安全、节省投资。

3、布置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具体环境,妥善处理与市政设施的关系。

4、项目满足各功能用房的建筑面积、建设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重在耐用、安全、方便、实用。

设计方案要坚持方便使用的原则,满足敬老院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照明等方面的要求。

5、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6、应根据所需合理的布置周边布置绿化,做好绿化设计。

7、建筑和环境综合考虑防火、抗震等安全措施。

5.2.3平面设计

敬老院总建筑面积为1672m2,一层建筑面积均为852m2,二层建筑面积为层820m2,按楼层分区为:

一层设置居住室、活动室、储藏室、厨房餐厅、洗浴间和锅炉间。

二层设置居住室、活动室、图书室、房顶平台等。

5.2.4立面设计

根据新建建筑平面面特点及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城市位置,确定建筑立面以简洁、大方富有深厚乡村气息的设计原则,正立面保留原有的建筑、局部白色饰面,墙裙部分可使用浅灰磨光花岗岩石材。

顶部屋檐设计要有充满地方特色的气息,使整栋建筑富有动感,房顶平台种植各种花草,整个外装修与周围绿化及环境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5.2.5剖面设计及交通组织

新建敬老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