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945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docx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精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指导老师: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四、注意事项

五、原始记录数据表六、整理计算数据表

七、数据整理计算过程举例八、实验结论

九、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掌握空气在普通和强化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2、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n

BRe

=

Nu形势的准数方程,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行比较。

3、了解温度、加热功率、空气流量的自动控制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

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由蒸汽发生器、孔板流量变送器、变频器、套管换热器及温度传感器、智能显示仪表等构成。

图1竖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

表1竖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符号说明表

气进行换热交换,冷凝水经排出阀排入盛水装置。

空气由风机提供,流量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空气经孔板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热交换后从风机出口排出。

注意:

本实验中,普通和强化实验通过管路上的切换阀门进行切换。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

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之间有一固体壁面,两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动,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

本装置主要研究汽—气综合换热,包括普通管和加强管。

其中,水蒸汽和空气通过紫铜管间接换热,空气走紫铜管内,水蒸汽走紫铜管外,采用逆流换热。

所谓加强管,是在紫铜管内加了弹簧,增大了绝对粗糙度,进而增大了空气流动的湍流程度,使换热效果更明显。

1、空气在传热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如图2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T

t

图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

图2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

间壁式传热元件,在传热过程达到稳态后,有

((((111222211122(1

ppWWMM

mQmcTTmcttATTAttKAtαα=-=-=-=-=∆⋅⋅⋅⋅⋅⋅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2式计算:

(((112211

22

(2lnWWWm

WWTTTTTTTT----=-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3式计算:

(((3(ln

2

21

1

2211ttttttttWWWWmW----=-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4式计算:

4(ln

((1

22

11221tTtTtTtTtm-----=

冷流体(空气的质量流量可由(5式计算:

5('02ρVm=

注意:

空气在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与空气流过孔板时的密度有关,考虑到实际过程中,空气的进口温度不是定值,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是将孔板处的空气密度ρ0当作1kg/m3时的读数,因此,如果空气实际密度不等于该值,则空气的实际体积流量应按下式进行校正:

6('0

ρV

V=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较薄时,可认为同一截面处换热管二侧壁温近

似相等,即TW2≈tW1,TW1≈tW2,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由式(1可得:

7(((1221222mWpttAttcm-=-α

即:

22212((8(pWm

mcttAttα-=

-

一般情况下,直接测量固体壁面温度,尤其是管内壁温度,实验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工程上也常采用通过测量相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推算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下面介绍其他两种测定对流传热系数α2的实验方法。

(1近似法求算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α2。

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间的关系为:

9(111

12121222ddddRdbdRKsmsαλα++++=

总传热系数K可由式(1求得:

10((1222m

pmtAttcmtAQK∆-=∆=

用本装置进行实验室时,换热管外侧、管壁,内侧污垢热阻均忽略不急,则可由式(9近似得出:

11(2K≈α

由此可见,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此法所求得的结果准确性越高。

2、准数方程式

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传热准数经验式为:

14(PrRe023.08.0nNu=

式中:

Nu—努塞尔数,22'

dNuαλ=,无因次;

Re—雷诺数,2Reduρμ

=,无因次;

Pr—普兰特数,2'

Prpcμ

λ

=

无因次;

上式适用范围为:

Re=1.0×104~1.2×105,Pr=0.7~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60。

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故可由实验获取的数据点拟合出相关准数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即可作出Nu~Re直线,确定Nu=BRen的拟合方程,并与公认的经验公式进行对比,以验证实验效果。

通过普通管和强化传热管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四、注意事项

(1开始加热功率可以很大,但当温度达到100℃左右,有大量不凝气体排出时,加热电压一般控制在250V左右。

(2实际实验管路要和仪表柜上选择开关及计算机上的显示一致,否则实验失败。

(3实验中不凝气体阀门和冷凝水阀门要一直开启,防止积水,影响实验效果。

(4测定各参数时,必须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

一般传热稳定时间都至少需保证8分钟以上,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第一组数据的测定至少稳定15分钟。

(5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蒸汽发生器内水位不能低于警戒水位。

五、原始记录数据表

六、整理计算数据表

普通管

定性温度t/℃48.3049.2049.8550.3051.0051.25密度ρ/(kg/m31.1001.0951.0931.0921.0911.091比热Cp/J/(kg•℃1.0051.0051.0051.0051.0051.005黏度µ/10-5Pa•s1.9501.9551.9601.9651.9701.973普兰特准数Pr0.6980.6980.6980.6980.6980.698导热系数λ0.02810.02820.02830.02830.02840.0285雷诺数Re0.2360.1850.1450.1140.0890.071校正流量质量流率平均流速-3310V'/(m/s103m/(kg/su/(m/s对数平均温度(tW-t)m51.2253.1252.7752.5852.0051.93α2/W/(m2•K103.0981.8567.1155.0044.2035.80努赛尔准数Nu58.7046.4437.9431.1024.9020.105.255.7726.124.144.5320.593.263.5616.222.572.8112.812.022.2110.071.601.757.97以Re为x轴,Nu为y轴作图如下:

直线方程:

lgNu=-2.07617+0.87869lgReR=0.99978即有n=0.87869B=0.0084Nu=0.0084Re0.87869强化管

定性温度t/℃56.4556.6556.6556.80密度ρ/(kg/m31.0731.0731.0731.073比热Cp/J/(kg•℃1.0051.0051.0051.005黏度µ/10-5Pa•s1.991.991.991.99普兰特准数Pr0.6970.6970.6970.697导热系数λ0.02870.02870.02870.0287雷诺数Re0.1610.1220.0920.070校正流量质量流率平均流速-3310V'/(m/s103m/(kg/su/(m/s3.762.842.141.624.033.042.291.7418.7014.1110.638.07对数平均温度(tW-t)m36.4736.8337.0837.23α2W/(m2•K138.82104.3678.6459.72努赛尔准数Nu77.3958.1843.8433.29以Re为x轴,Nu为y轴作图如下:

直线方程:

lgNu=-2.33326+1.00325lgReR=0.99999即有n=1.00325B=0.0046Nu=0.0046Re1.00325七、数据整理计算过程举例以普通管的第一组为例

定性温度:

−t=0.5*(t1+t2=48.298查表得:

密度:

ρ0=1.100kg/m3比热容:

cp=1.005kJ/kg⋅K粘度:

µ=1.95×10−5Pa⋅s普兰特常数:

Pr=0.698导热系数:

λ=0.0281W/m⋅K

(2)、空气的质量流速和其在管内流速体积流率V'=Vρ0=5.25×10−3m3/s质量流率m=V'ρ0=5.774×10−3kg/s平均流速u=4V'=26.11m/sπd2(3)、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固体壁面与冷液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度:

(tW−tm=(tW1−t1−(tW2−t2=51.217lntW1−t1tW2−t2(4)α2的计算(以内表面为基准)、用壁面温度与冷流体之间传热求得:

α2=Nu=m2cp2(t2−t1A2(tw−t1=103.09W/m2⋅kα2d=58.70λ八、实验结论1、普通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冷流体流量的增加,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α2逐渐增大,Nu与Re的关系式为:

Nu=0.0084Re0.878692、强化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冷流体流量的增加,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α2

逐渐增大,Nu与Re的关系式为:

Nu=0.0046Re1.00325由普通管和强化管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强化管的α2值增大很多,即是强化管的传热效果比普通管好。

在实验中可以看出,当用强化管时,其流速明显低于用普通管,因为在管内增加弹簧,虽然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是却降低了管路的效率,增加传热时功率的消耗。

九、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

1.实验中冷流体的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答:

逆流传热优于并流传热,主要是△tm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可近似无影响,因为在本次实验中近似认为热蒸汽的温度是不变的,则不管是逆流还是并流,△tm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2.在计算冷流体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是否一致?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位置的密度,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计算?

答:

不一致,计算冷流体质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是冷流体进入管道的温度下的密度,而计算雷诺数时用到的密度值,是流体传热后温度下的密度值。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及时排走冷凝水?

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答:

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形成一层深液膜,使热阻增大,降低了传热速率。

通过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采用不同压强下的蒸汽,基本无影响。

因为α∝(ρ2gλ3r/μd0△t1/4,当蒸汽压强增231/4加时,r和△t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ρgλr/μd0△t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对α关联式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