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20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docx

届广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一

2022届高考冲刺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 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 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 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 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

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 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 500多件。

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

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

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

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

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 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 340多个。

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

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

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

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

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

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

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

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

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

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形体的简化、规范化以及形声化趋势,是汉字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

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C.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

D.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

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

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

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

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

“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

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

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

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

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

“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

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

“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

“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

折扇男人堆着笑脸:

“我们这就去排队。

”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

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

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

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

“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

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

“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

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

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

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

“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

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8.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分)

9.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

“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

“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脏私,忠贤暨共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

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

大力整肃吏治。

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

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

他与人弹劾魏忠贤。

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

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

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

救助成功没有?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

②春官:

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

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16.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               ,                ”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                ,                ”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和我的父辈》上映后广受好评。

电影由四个故事汇集而成——《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以家庭关系观察父辈人生这一特殊视角,讲述各个阶层群体为祖国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从而反映时代变迁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      、传承弘扬。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      的建设岁月;从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到朝气蓬勃、      的新时代……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聚焦身边的人,我们也能看到父辈们的努力。

他们是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是建设新中国的楷模,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开拓者,他们的奋斗故事同样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绵不绝   筚路蓝缕   神采飞扬   可歌可泣

B.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   意气风发   可歌可泣

C.连绵不绝   风餐露宿   神采飞扬   如泣如歌

D.生生不息   风餐露宿   意气风发   如泣如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

B.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C.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

D.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电动自行车成了很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①      ,无论城市乡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使用电动自行车。

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上升,②      ——充电、停车“老大难”,电瓶起火“太吓人”,在人行道上超速、逆行太危险……为此,相关部门制定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具有电驱动或电助动功能;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功率、电压的行为等等,使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百姓③      。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健身去哪儿?

除了健身房、操场等地,全民健身新载体——体育公园也悄然走红。

许多老人、儿童及上班族乐此不疲地到体育公园“打卡”。

B.滚滚长江,巍巍三峡,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船过西陵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

”这就是被称作千古绝唱的《船工号子》。

C.梁生宝、高增福、梁三老汉——都是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出的中国文学史上重要艺术形象,是他一生辛劳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D.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22.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

A项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B项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

C项缩小范围,“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字和金文。

故选D。

2.C【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

C项弄错时间,“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

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

故选C。

3.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

D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A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B项和C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而D项“武则天造一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

故选D。

4.【答案】①可以解释古代汉字;

②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发轫之作;

④促使汉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每点1分,满分4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将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最后概括要点,形成答案。

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

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括即可。

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

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

5.【答案】①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

②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

(每点2分,满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