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13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

雷媛

77岁的樊锦诗,已经在敦煌待了52年,和她的前辈还有很多同事一样,从满头青丝待到了一头白发。

就像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是中国石窟保护研究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樊锦诗是“莫高窟人”的杰出代表。

懂得樊锦诗的人都清楚,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护敦煌,保护文物,把莫高窟完完整整地传下去。

有人说,樊锦诗要把莫高窟藏在保险柜里才放心。

她苦笑,“我是要保,保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但我更要扬,敦煌是人类的敦煌,要让人类了解。

敦煌历史文化只有为人们欣赏,才能让人们热爱敦煌文化艺术,自觉地保护敦煌石窟”。

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

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敦煌的52年,保护是她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

在她的带领下一,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先后公布实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单单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不复存在。

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洞窟中的供养人题记、碑铭和敦煌文献,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等论文。

这些敦煌石窟分期断代的学术成果,不仅确定了洞窟本身的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的各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和采纳。

她主持的《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第一卷的出版,将敦煌石窟考古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学大师、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称此考古报告“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佩服之至”。

实现“数字敦煌”之前,坚持走国际合作之路的樊锦诗也曾体味了“孤立”。

从20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物界首开国际合作先河,先后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一些文物保护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为此,有人说她崇洋媚外,也有人告她的状,说在和日本人合作中让日本人把我们的东西拿走了……时间证明,这种国际合作之路使敦煌研究院与世界平等对话成为现实。

正如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所言,如今的我们与国外文物研究机构在思想、技术、研究方面的差别在缩小,“这说明我们在进步,大家已经能够在一个思路、语境下工作。

不像过去,人家说什么,我们就只能做什么”。

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多年的国际合作保护,使敦煌研究院吸取了国际上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建起了一流的保护实验室,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青年业务骨干,学到了国外先进的保护科学技术和工艺。

国际合作保护使敦煌研究院逐步与国际接轨,达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成功典型。

陈寅恪先生曾痛心疾首地悲叹: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看到今天的敦煌,老先生若九泉之下有知,当转悲为喜。

(摘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4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守护国宝41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

但却用41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②“数字敦煌”概念由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就是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石窟保护,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汇集成电子档案,以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思路。

利用敦煌数字档案开发出数字电影,数字电影能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做到使游客在窟外看窟。

这还有利于减轻漏窟的开放压力和增加洞窟的承载量。

事实已证明,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史无前例的。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锦诗带头参与科研,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B.作为“莫高窟人”的杰出代表,樊锦诗把敦煌文物保护作为永恒的任务,觉得遗产保护更重于敦煌文化,因为弘扬文化只是手段,遗产保护才是最终目的。

C.樊锦诗当年“数字敦煌”的构想和坚持走国际合作之路都遭到了“孤立”,但最终时间证明,樊锦诗是成功的。

D.“数字敦煌”就是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石窟保护,具有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特点。

5.文章题为“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敦煌做出了哪些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文章最后一段话语意丰厚,如何理解当年陈寅恪先生的悲和“看到今天敦煌”的转悲为喜?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武生

张国平

剧团虽属三流,演员们待遇也不高,但有它在毕竟是个寄托,现在突然散了,便仿佛一座靠山蓦然坍塌了。

出门时拿走了一把刀,侯三演的是武生,那把道具刀已陪伴他多年。

侯三的老婆是一家超市的财务主管,自从她从收银员升为财务主管后,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对侯三指桑骂槐,剧团解散的事让她知道了,准又一阵狗血喷头。

得尽快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堵住她的嘴。

理清了思路,侯三提刀回家。

哟,长出息了?

想杀人呀?

老婆看到侯三手里那把明闪闪的刀,口气里满是不屑。

我的祖奶奶,借八个胆我也不敢动你一指头啊。

侯三说,刚接了一个新角色,拿回家练练。

练个屁!

你看看你,有蹬三轮的挣钱多不?

侯三被老婆一下噎住了。

每提到钱,侯三便像撒气的皮球,再没舞台上那份豪情了。

去招聘市场,侯三看到一块牌子,顿时兴奋了,牌子上写:

招聘保安。

可人家不要侯三,说是专解决下岗职工的。

侯三的剧团虽不算草班儿,但也未正式纳编,侯三没有下岗证。

侯三灵机一动说,我是唱武生的,会翻跟头。

侯三便一阵前空翻又一阵后空翻,将跟头翻得如旋风。

人家还是摇头,上面有政策,我们说了不算呀。

侯三没辙了,一脸惆怅。

这时被人拍了一掌,侯三回头看到一个很阔的人正对他微笑。

那人问,找工作?

侯三点头。

那人说,除了跟头你还会什么?

侯三说,会武功。

那人说,耍一套看看。

侯三便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

那人便说,就跟我干吧。

不过是试用,试用期内这个数。

那人伸两个指头。

二百元?

太少了。

侯三说。

那人说,不是二百,是两千。

那人见侯三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就说,过了试用期,就是这个数。

那人伸出一个巴掌。

侯三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

于是那人便成了侯三的老板。

有天老板让侯三坐他的车办事,还没到地方便被人截住,侯三迷迷糊糊被几个彪形大汉绑架了。

侯三虽有些功夫,但恶虎难抵群狼,侯三被推进黑乎乎的地窖。

说,你们老板住哪里?

怎么联系?

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遭人盘问。

侯三的嘴上像沾了封条,一个字也不说。

反复多次,侯三死去活来,愣是没吐一个字。

那帮人恼羞成怒,将侯三关在地窖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

地窖里阴冷潮湿,侯三昏死过去。

侯三看到地窖口闪进一道亮光,朦胧中下来一个人。

侯三吃惊,下来的是老板。

侯三胆怯地说,你也被抓了?

不是我说出去的。

老板笑了,说,你小子够意思,安心养伤吧。

侯三问,你怎么知道我被藏在这儿?

老板说,以后你就明白了。

那天侯三突然看到一个绑架他的人,才明白,原来是老板考验他。

妈的!

侯三咽了口吐沫。

一天老板问,你表现很好,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

侯三便说,家有老母一人独居。

老板说,请来嘛。

侯三苦笑,老婆不孝顺,不让老人来。

老板脸一沉说,休了她。

侯三说,我哪敢啊。

看你那点出息。

老板说,这好办,等你试用期满,安排套房子,把老人接来住。

侯三没想到老板这么仁慈,感激得差点跪下。

这天侯三陪老板出门,老板一脚踏坏了一卖艺瞎子的二胡。

瞎子死抱老板的腿不放,非让老板赔。

老板很没面子,对侯三吼,踢翻他!

侯三见瞎子可怜,便掏钱,却被老板打在地上。

老板说,我是随便赔钱的人?

踢翻他!

一分钱也不给。

三犹豫着不肯动手。

老板失望地过来拍侯三的肩膀,又掏出一沓钱说,你可以走了。

为什么?

侯三吃惊。

老板说,你考试不合格。

这就让我走?

侯三不肯。

老板把钱一塞说,拿钱走人。

妈的。

侯三接过钱朝瞎子走去。

侯三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拍他肩膀说,伙计,拿着。

侯三转身离去,头仰的老高。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侯三所在的剧团只是三流,他在剧团的收入也不高,剧团的突然散了,使他失去的生活的寄托,如果不尽快地找到新的职业,肯定会被老婆骂个狗血喷头。

B.侯三因为惧怕老婆,剧团解散自己下岗的事瞒着老婆;去招聘市场找工作也只能背着老婆;即使被老板高薪试用的好消息也不敢告诉老婆。

C.侯三生性懦弱,老婆骂他,他只能笑脸相迎;老婆不孝顺老母,他也不敢说什么;瞎子找老板赔钱,老板让他踢翻瞎子,他也犹豫着不动手。

D.老板是个黑社会的头目,他心狠手辣,为了考验侯三对他的忠诚,把侯三打得遍体鳞伤;还让侯三殴打一个向自己索赔二胡的无辜的卖艺瞎子。

8.侯三从剧团出来时拿走了一把刀,这把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分)

9.侯三在老板对他的两次考验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不同表现”的看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

馀级_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

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

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

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

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

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

数教敕玄佐尽臣节。

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

“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

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

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

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

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

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

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

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

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

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

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5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2.本文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的语句是:

.

3.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4.《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至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场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手段的革命。

B.如果能够回收天然气锅炉房烟囱排放的水气,我们不仅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利用热循环原理提高整修锅炉房的效率。

C.武侠小说到底是一种经过夸张的精神,是对超凡脱俗的硬派人格的高度褒扬,也可作为带有超现实倾向的半神文化。

D.在20世纪上半期“革命与战争”的语境下,聚焦这一时期中小学历史、社会教科书,你会发现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叙述是如此意趣盎然。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方式让血重新流回历史的血管,历史恢复了心跳。

 ① 为什么后来那些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却不能有这样栩栩如生的效果呢?

这就要提到《太史公书》中另一独特东西:

细节。

 ② 个体复活,历史 ③ 会复活

; ④ 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

 ⑤ ,司马迁那么关注细节,他云游天下,就是要在史料之外搜罗活生生的细节,寻找生命的原始形态,他 ⑥ 不惜动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细节的不足,恢复生命的血肉。

A但只要就而然而因而B但只有才而所以甚至

C/只有才但然而因而D/只要就但

所以甚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①,不提更远的传说,只凭史籍记载,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书”是识字,当然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念、规范写在经

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也是高级语文。

当时的宫廷教育分文武两科,  ②  ;但是,“射御”在“礼乐”的覆盖下,也是要阅读和理解文本的。

所以,  ③  。

西周至今3000余年,不可谓不早。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都是帝制,虽然固化,但上古、中古到近古,内在的变化也很复杂。

社会变,语文不能不变;但是,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体式,保留着太多的传统,也形成了太多的习惯。

21.右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图中总结出两条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