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159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语言文字运用)和第Ⅱ卷(阅读写作)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首鼠两端,我认为,单纯地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扬汤止沸。

B.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

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D.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有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慷慨悲歌,也有的“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2)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出一曲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旱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3)紫金山又叫钟山,山势险峻,三峰相连形如巨龙。

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A.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气贯长虹

B.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C.气吞山河气贯长虹气势磅礴

D.气贯长虹气吞山河气势磅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B.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

C.泰国现任总理英拉于2013年12月9日上午发表电视讲话,称很多政治团体都说他们代表人民,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人民,让人民用选举来作出自己的抉择。

D.真正的贵族并不是豪宅名车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们真正的最好的礼物。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

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

,,

,。

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①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②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③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④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⑤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⑥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⑥⑤④②③

C.⑤④②⑥③①D.⑤③①⑥④②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

因为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

吝惜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无论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凭借....的身份

第Ⅱ卷阅读与写作

古代诗文阅读(80分)

(一)文言文阅读(63分)

文段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

“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

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

“巡按谁也?

”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

“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

“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6.下列对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

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文段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

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

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

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

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庐墓居,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

“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

”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

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

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

“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

”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无量又上言:

“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

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

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

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

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

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

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

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

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日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

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

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

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无量学问渊博。

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

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

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

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文段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赵葵,字南仲。

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

“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

”葵顿首谢曰:

“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

端平元年,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等。

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未几,北兵南下,渡河,发水闸,兵多溺死,遂溃而归。

赵范上表劾葵,诏与全子才各降一秩。

嘉熙元年,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

二年,以应援安丰捷,奏拜刑部尚书,复兼本路屯田使。

葵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

淳祐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终制,不允。

葵上疏曰:

“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教孝求忠,君父之至仁。

忠孝一原,并行不悖。

故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往岁叨当事任,服在戎行,冒万死而不顾,捐躯戡难,效命守封,是以孝事君之充也。

臣昨于草土,被命起家,勉从权制,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也。

今释位去官,已追服居庐,乞从彝制。

”又不许。

再上疏曰:

“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亲恩未报,浸逾一纪,食稻衣锦,俯仰增愧。

且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负土成坟,倚庐待尽,丧事有进而无退,固不应数月而除也。

”乃命提举洞霄宫,不拜。

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

咸淳元年,加少傅。

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陨如箕。

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

B.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

C.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

D.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

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B.“衰麻”,指丧服,衰衣麻绖。

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所缀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C.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如文、武、康、厉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葵勇于献身。

皇帝赞赏他能身先士卒,敢于舍身报效国家;朝廷议论收复三京,他主动请求出战;他不顾危险平定危难驻守封疆。

B.赵葵忠于朝廷。

赵葵认为自己家世代蒙受国恩,理当报效朝廷;在服丧期间,努力服从临时任命,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为母亲服丧放在后头。

C.赵葵出兵失利遭弹劾。

端平元年,赵葵受命出征。

但因北方的军队渡过黄河打开水闸,造成赵葵兵员大损溃败而回,遭到赵范的上表弹劾。

D.赵葵有孝心。

赵葵先前服丧时受命离家,因母亲的恩德未报,愧疚之情日益加重,后上书请求补行穿麻布睡草垫枕土块为母亲守孝之礼。

文段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

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

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

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或谏奂曰:

“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

”奂曰:

“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

”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

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

赡孤寡。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奂曰:

“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

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

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

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

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

“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

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帝曰:

“即如卿言,谁当居此?

”后主时亦在侧,乃曰:

“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

”奂又奏曰:

“宋

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

”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

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

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

他幼年被叔父收养。

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孔奂为人刚正。

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

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

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

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18.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0分)

文段一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5分)

文段二:

(3)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5分)

(4)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5分)

文段三

(5)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5分)

(6)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陨如箕。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9.清人陈廷焯云:

“‘红纱一点灯’真妙”。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5分)

20.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

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意。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表现作者志趣(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出师表》

(2)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出师表》

(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

《桃花源记》

(4)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

《马说》

(5)描写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

,。

《马说》

(6)《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三峡》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德国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

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

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小二调考试语文答案

第Ⅰ卷语言运用题

1.答案:

B

A首鼠两端: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改为“莫衷一是”

B假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C.博闻强志: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改为“见多识广”

D.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语义不合。

2.答案:

C

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

气贯长虹:

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

3.答案:

A

B.偷换主语,或缺少谓语“是”;C.有歧义,“他们”指代不明;D.主客倒置,应为豪宅名车并不是真正的贵族的代名词。

4.答案:

D

(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

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

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

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

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

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

是紧密联系的。

5.答案:

D因,通过

第Ⅱ卷阅读与写作

古代诗文阅读(80分)

(一)文言文阅读(63分)

选择题答案

文段一

6.B

7.A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8.A“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文段二

9.B

10.B(擢,这里是高中之意)

11.A(“并凭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

文段三

12、A

13、D(厉为恶谥。

14、D(“后上书请求补行穿麻布睡草垫枕土块为母亲守孝”错误,由原文“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可知赵葵补孝在前上书在后。

文段四

15A

16C

17D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

18、翻译句子:

文段一

(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如果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苦难)就更多啊。

(关键点:

贼,残害;去,除去;必:

如果;句意2分。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用杖打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

(关键点:

疾,痛恨;以,因为;杖:

用杖打;职:

称职;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

文段二:

(3)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关键点:

“以”,认为;“副”,符合;“佐”,支持;“格”,被搁置;句意1分)

(4)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

(5分)

(关键点:

“收叙”,录用;“逮”,到;“功臣世绝者”,定语后置句,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虽,即使;“承袭”,继承禄位)

文段三:

(5)当时酷暑天行军,汴河堤坝溃决,洪水泛滥成灾,军粮运送跟不上,所收复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