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892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八单元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法常识

——初中不教,高中不学,高考必考!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使用汉语,避免出现语病。

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由五级组成:

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一、词

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语法

功能

实词

含有实际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

虚词

大多只有语法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

二、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加上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可以独立成句。

按照结构特点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

结构

特点

(1)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或数量词等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互不修饰限制(但不少并列短语中的词有先后顺序),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词连接。

如:

报纸、杂志、网络/调查研究/继承与发扬/万紫千红/四面八方/风和日丽。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中心语是名词或动词、形容词,名词前的修饰语是定语,之间可用“的”字连接,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是状语,之间大多可用“地”字连接。

如:

荷塘月色/写作提纲/经典作品/七根火柴/倾情奉献/再三叮嘱/对天发誓。

(3)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处所等,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如:

放下包袱/告诉他们/敬畏生命/谋求发展。

(4)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之间大多常用“得”字连接。

如:

气得跺脚/红得发紫/踢了两脚/垂涎三尺。

(5)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由表示被陈述和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

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或代词,谓语则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

如:

老师讲课/斗志昂扬/我们取胜。

三、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1.句子成分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这个句子里,“一切反动派”是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内容。

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在这个句子里,“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是陈述主语的内容,是谓语。

宾语

宾语是动词所支配、影响或所涉及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

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动词“赞美”所涉及的对象,回答“赞美什么”的问题,是宾语。

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分。

通常位于主语前或宾语前。

一般用“的”作标志。

(美丽)的花朵

(那个)地方

“美丽”修饰名词“花朵”,是定语;“那个”限制名词“地方”,是定语。

状语

状语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修饰、限制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的成分。

一般位于主语后谓语前,用“地”作标志。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沙滩……

这个任务[必须]完成。

“轻轻”修饰后面的动词性短语,是状语。

“必须”限制后面的动词,是状语。

补语

补语是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成分。

位于谓语后、宾语前,一般用“得”作标志。

一个个都笑〈弯了腰〉。

字写得〈好〉。

“弯了腰”补充说明“笑”,是补语。

“好”补充说明“写”的程度,是补语。

与定语、状语、补语相对应的成分。

我爱伟大祖国。

(与定语相对应)

我一定去。

(与状语相对应)

他好得很。

(与补语相对应)

  划分句子成分时一般要用“符号图示法”:

符号图示法的主要符号

分析举例

主语符号:

    

谓语符号:

________

宾语符号:

    

定语符号:

(    )

状语符号:

[    ]

补语符号:

〈    〉

①(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②(乌鸦)的翅膀‖[绝]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③(这)土地‖[真]肥沃。

④我‖请他吃饭。

⑤(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即最基本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如:

马克思‖[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

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

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

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

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

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

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

抽主干:

表叔是弟弟。

这就错了。

[练一练]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9)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10)我的弟弟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答案:

(1)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9)(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10)(我)的弟弟‖[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2.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1)地主阶级这样残酷地剥削所造成的农民极端的劳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原因。

答:

 

(2)某些口里天天讲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教条来看的同志却忘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的理论必须结合实际的根本原则。

答:

 

(3)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们有在现在努力培养自己优秀的品德、学好各种知识并在下个世纪建设中努力作出贡献、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

答:

 

答案:

(1)劳苦和落后是……原因。

(2)同志忘掉……原则。

(3)建设者们有……决心。

3.运用抽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检查下列句子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的毛病。

(1)湖南省锑钨矿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

答:

 

(2)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

答:

 

(3)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答:

 

答案:

(1)蕴藏量是地区。

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2)我们扩大和加快速度。

“扩大”与“速度”搭配不当。

(3)总产量发展。

主谓搭配不当。

(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例如:

单句:

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

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

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

也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

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虽说不是学习的重点,但是,在辨析病句时,所选的句子绝大部分是复句,因为当句子结构复杂、细密起来,最容易出现语病,所以,在复句上花点工夫是很有必要的。

〈一〉常见复句类型

类型

说明

举例

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

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事物,或者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对比说明几种事物。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分先后、轻重。

①小张走了,小王又来了。

②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既……又……

又……又……

有时……有时……

不是……而是……

是……不是……

承接

复句

几个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

分句间有先后的顺序。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首先……然后……

刚……就……

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递进

复句

后面分句表达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一般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由易到难。

①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②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不但……而且……

不但不……反而……

尚且……何况……

选择

复句

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

分句之间的关系具有排他性,只要求选择一项。

①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②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③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转折

复句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①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②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虽然……但是……

可是,只是,然而,却

续表

假设

复句

前面的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①如果不浇水,种子就不会发芽。

②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

如果……就……

即使……也……

哪怕……也……

万一……就……

条件

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

①只有充分地发扬先进的东西去克服落后的东西,才能使社会前进。

②无论山多高,他都上得去。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因果

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推断出结果。

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关系。

①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会议没能按时召开。

②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因而,以致

[练一练]

4.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类型。

(1)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答:

    

(2)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答:

    

(3)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答:

    

(4)只要你能上班,就应当上班。

答:

    

(5)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答:

    

(6)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答:

    

(7)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

答:

    

(8)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答:

    

答案:

(1)因果 

(2)顺承 (3)并列 (4)条件 (5)假设 (6)转折 (7)选择 (8)递进

5.复句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分句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强加因果等),结构混乱(分句间语序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漏用、错用、滥用关联词,关联词位置不当。

试分析下列句子在复句运用方面的错误。

(1)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一下12个月来的学习经验,因为我们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

答:

 

(2)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也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答:

 

(3)在抢险防洪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答:

 

(4)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答:

 

(5)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答:

 

(6)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答:

 

答案:

(1)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

(2)后边两个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弄颠倒了,应该把次序调整一下,使意思由轻而重,构成递进关系,即改为“不但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本复句是顺承关系,但是次序混乱,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重新调整,可以修改为:

“在抢险防洪的战斗中,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经过四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坝。

(4)“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

原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应把“反而”改成“所以”。

(5)本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后一分句缺少同“不仅”相照应的关联词语“而且”,因而表达得不明确,应补上。

(6)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个位置问题。

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连词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连词一般在主语前。

至于后一分句,不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是连词都在主语前,是副词则在主语后。

句中的“不但”应在本句主语“中药”后。

〈二〉单复句辨析

单复句的区别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看:

(1)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只有一个谓语(除连动式、兼语式外);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每一个分句都各有谓语。

(2)复句中每一个分句都不作另一个分句的句子成分。

它们之间没有包含和被包含的语法关系,这与单句中主谓短语和复句形式作成分的现象不同。

(3)单句句末一般用句号、问号、感叹号,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用逗号、分号、冒号表示停顿。

(4)复句的分句间常用关联词表示相互间的意义关系;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即或用到也是对词语起组合或强调作用,而不是表示分句间的关系。

[练一练]

6.将下列句子按单句、复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他原来从书中了解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祖国的天文事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

(2)是妥协退让,还是团结斗争?

(3)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4)你先做作业,然后再去门房取牛奶。

(5)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选项

(1)

(2)

(3)

(4)

(5)

A

单句

选择复句

单句

承接复句

转折复句

B

转折复句

选择复句

单句

承接复句

转折复句

C

单句

条件复句

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

转折复句

D

单句

选择复句

单句

并列复句

单句

解析:

(1)句虽然较长,又有转折连词“但是”,但本句不是复句,因为这个转折复句已作了“了解到”的宾语,是一个单句,是复句形式短语作宾语。

(2)句“是”与“还是”表选择关系,是选择复句。

(3)句是主谓短语作主语,“是”作谓语,“可歌可泣的”作宾语,是单句。

(4)句“然后”表示承接顺序,是承接复句。

(5)句“在我看来”是独立成分,不作句子成分,后面句子“然而”表转折,是转折复句。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