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29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H2SO4

AlCl3

CH3COOH

弱电解质

C2H5OH

BaSO4

HF

HNO3

 

A.AB.BC.CD.D

【答案】C

【解析】C2H5OH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aSO4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AlCl3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F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AlCl3是强电解质、HF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

CH3COOH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HNO3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NO3是强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4.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该反应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该反应的ΔS>

0D.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2CO(g)==2C(s)+O2(g)气体物质的量减少,该反应ΔS<

0,ΔH>

0,

一定大于0,所以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对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多的反应,ΔS>

0;

对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ΔS<

>

0,不能自发进行;

=0达到平衡状态;

<

0能自发进行。

5.用标准HC1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若测定结果偏低,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就装入待测液进行滴定

B.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C.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HCI 

溶液润洗

D.把NaOH 

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时,有少量碱液溅出

【解析】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就装入待测液进行滴定,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B.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

C.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HCl溶液润洗,则标准酸的浓度会变小,导致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

D.把NaOH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时,有少量碱液溅出,导致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本题选D。

6.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地下钢管连接锌块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解析】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说明该装置构成原电池,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

地下钢管连接锌块,Fe、Zn、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失电子能力小于Zn而作正极被保护,所以该保护方法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

金属护拦表面涂漆,阻止Fe与空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属于物理方法,故B错误;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Fe与空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属于物理方法,故C错误;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构成电解池,是外接电流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金属电化学保护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构成原电池,让被保护金属作正极,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二是被保护金属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属于外接电流阴极保护法。

7.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

mol-1,则反应HCl(g)==

H2(g)+

Cl2(g)的ΔH 

A.+184.6kJ·

mol-1B.+92.3 

mol-1

C.-369.2 

mol-1D.-92.3 

【解析】HCl(g)=

H2(g)+

Cl2(g)反应是H2(g)+Cl2(g)=2HCl(g)的逆反应,化学计量数是后者的1/2,反应热随着化学计量数变化而变化,所以ΔH为+92.3kJ·

mol-1,故B正确;

8.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A.1.0×

10-2mol•L-1B.1.0×

10-7mol•L-1

C.1.0×

10-12mol•L-1D.1.0×

10-14mol•L-1

9.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g)+2Y(g)

Z(g)+2W(s)Δ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D.容器中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解析】W是固体,加入少量W,正、逆反应速率几乎不变,故A错误;

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焓变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平衡后加入X,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的ΔH不变,故C错误。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容器中压强是变量,容器中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10.已知:

2Zn(s)+O2(g)==2ZnO(s)ΔH=-701.0 

2Hg(l)+O2(g)==2HgO(s)ΔH=-181.6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ΔH 

A.+519.4kJ·

mol-1B.-259.7kJ·

C.+259.7kJ·

mol-1D.-519.4kJ·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

①2Zn(s)+O2(g)=2ZnO(s);

△H=-701.0kJ·

mol-1;

②2Hg(l)+O2(g)=2HgO(s);

△H=-181.6kJ·

mol-1。

根据盖斯定律:

(①-②)÷

2得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259.7kJ·

mol-1,选B。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

视频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A.若X为Fe,Y为Cu,则铁为正极

B.若x为Fe,Y为Cu,则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

C.若X为Fe,Y为C,则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若X为Cu,Y为Zn,则铜离子在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A.Fe比Cu活泼,Fe作负极,故A错误;

B.Fe比Cu活泼,Fe作负极,电子从Fe流向Cu,故B错误;

C.若X为Fe,Y为C,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正极C上析出Cu,故C正确;

D.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

负极:

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

正极:

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

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

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

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

溶解或减轻的一极;

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12.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亚硝酸(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大于7

C.常温下0.1mol•L-1HNO2溶液的pH约为2

D.常温下pH=3的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4.5

【解析】A.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没有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作对比,无法证明亚硝酸是弱酸;

B.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大于7,说明亚硝酸根离子可以水解生成弱酸亚硝酸;

C.常温下0.1mol/LHNO2溶液的pH约为2,说明亚硝酸没有完全电离(可以计算出其电离度为10%),所以可以证明亚硝酸(HNO2)是弱电解质;

D.常温下pH=3的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没有变成5而是约为4.5,说明亚硝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是弱酸。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3.25℃时,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B.AgCl的溶解度、Ksp均增大

C.AgCl的溶解度增大D.AgCl的Ksp增大

【解析】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25℃时,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溶解度、Ksp均不变,故A正确;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不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2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减小

C.SO2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98%的浓硫酸能使铁片钝化,故A正确;

100mL2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C正确;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15.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的粗氢氧化钾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

B.电解过程中,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阴极区移向阳极区

C.电解过程中,阳极可发生反应:

4OH--4e-==2H2O+O2 

D.纯氢氧化钾溶液从b出口导出

【解析】阴极的电极反应是

,有氢氧根离子生成,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故A正确;

电解过程中,阳离子移向阴极,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故B错误;

电解过程中,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4OH--4e-==2H2O+O2↑,故C正确;

阴极的电极反应是

,阴极放出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钾,纯氢氧化钾溶液从b出口导出,故D正确。

16.常温下,向10mL1mol•L-1HCl溶液中滴加1mol•L-1CH3COONa溶液,所得混合液的pH与加入CH3COONa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祛错误的是

A.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2.0×

10-5

B.随着V的增加,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在不断增加

C.当V=20mL时,混合液中c(Na+)>

c(Cl-)>

c(CH3COO-)>

c(H+)>

c(OH-)

D.当混合液的pH=7时,混合液中c(Cl-)=c(CH3COOH)

【解析】向10mL1mol•L-1HCl溶液中滴加10mL1mol•L-1CH3COONa溶液,溶液变为0.5mol•L-1CH3COOH和NaCl,此时PH=2.5,常温下,CH3COOH 

的电离常数Ka≈

2.0×

10-5,故A正确;

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醋酸钠浓度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大,故B正确;

当V=20mL时,溶液中含有等浓度的CH3COOH、NaCl、CH3COONa,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电离大于醋酸钠水解,所以混合液中c(Na+)>

c(OH-),故C错误;

当混合液的pH=7时,说明醋酸的电离与醋酸钠水解相互抵消,所以混合液中c(Cl-)=c(CH3COOH),故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请根据要求填空: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根据下图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4.0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

PCl5(g),经2 

min 

达到平衡时,PCl5为0.40 

mol。

①在0~2 

内,用Cl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Cl2)=_____mol·

L-l·

min-1;

②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再通入1.0 

Cl2,相同温度下重新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增大B.减小C.不变

【答案】

(1).CO(g)+H2O(g)==CO2(g)+H2(g)ΔH=-41 

mol-1

(2).0.02(3).10%(4).A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1molCO2(g)与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放出41kJ的能量;

(2)利用“三段式”计算。

解析:

根据图示,1molCO2(g)与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放出41kJ的能量,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ΔH=-41 

mol-1;

(2)

内,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Cl2)=

0.02mol·

②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

Cl2,平衡正向移动,PCl5的物质的量增大,选A。

18.请根据要求填空:

(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

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其中的c(OH-)=__________。

②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

前者_____________后者(填“>

”“<

”或“=”);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两种盐溶液,其pH分别为8和10,则HX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

HX_________HY(填“>

”或“<

”)。

(2)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做电化学。

①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则:

该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__(填“Zn”或“Cu”),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氯化物(XCl2)的溶液,当收集到2.24LCl2(标准状况)时,阴极增重6.4g,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

10-11

(2).<

(3).>

(4).Zn(5).Cu2++2e-==Cu(6).64

【解析】

(1)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则其中的c(H+)=1.0×

10-3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c(OH-)=1.0×

10-11mol/L;

②CH3COOH电离的氢离子可以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水解可以促进水的电离。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

前者<

后者;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NaX和NaY两种盐溶液,其pH分别为8和10,说明Y-水解程度较大,则HX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X>

HY;

(2)①由图可知,该原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

19.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CO2和2molH2混合于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

CO(g)+H2O(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0,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

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____,反应

CO2(g)+

H2(g)

CO(g)+

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

(3)已知在1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容器中压强不变b.c(CO2)=c(CO)

c.CO2的生成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000℃下,将3molCO2和2molH2混合于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

CO(g)+H2O(g),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则此时v(正)__________v(逆)(填“>

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1.67(3).0.77(4).吸热(5).c(6).>

(7).40%

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之比是平衡常数;

(2)同温度下,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H2O(g)的平衡常数

(3)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0、1000℃时,K4=1.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4)根据平衡标志分析;

(5)利用“三段式”计算。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同温度下,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700℃时,反应CO2(g)+H2(g)

CO(g)+H2O(g)的平衡常数K1=0.60,则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

1.67;

0.77;

(3)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0、1000℃时,K4=1.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吸热;

(4)a.CO2(g)+H2(g)

CO(g)+H2O(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压强是恒量,所以容器中压强不变不一定平衡,故a错误;

b.c(CO2)=c(CO)时,随时间延长浓度不一定保持不变,所以不一定平衡,故b错误;

c.CO2的生成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CO2(g)+H2(g)

CO(g)+H2O(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气体质量都不变,根据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

mol,

,所以

平衡正向移动,v(正)>

v(逆);

,x=0.6,CO2的转化率为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增大反应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20.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2H2SO4

2PbSO4+2H2O。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图连接电解,则在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后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答案】

(1).PbO2+2e-+4H++SO42-==PbSO4+2H2O

(2).降低(3).48(4).PbSO4+2e-==Pb+SO42-(5).PbSO4+2H2O-2e-==PbO2+4H++SO42-(6).改变

(1)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电池总反应分析H2SO4的浓度变化;

负极电极反应式是Pb-2e-+SO42-==PbSO4,根据电极反应分析负极板的质量变化;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图连接电解,A电极为电解池阴极,阴极PbSO4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Pb,B电极为电解池阳极,阳极PbSO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2。

放电时,正极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PbSO4,电极反应式是PbO2+2e-+4H++SO42-==PbSO4+2H2O;

根据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

2PbSO4+2H2O,反应过程消耗H2SO4,所以硫酸的浓度降低;

负极电极反应式是Pb-2e-+SO42-==PbSO4,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0.5molPb,生成0.5molPbSO4,所以负极板的质量增加48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图连接电解,A电极为电解池阴极,阴极PbSO4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P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PbSO4+2e-==Pb+SO42-;

B电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