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110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docx

八年级物理下的作业

第六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6.1从全球变暖谈起

(一)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银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黑龙江某次测的气温是“-2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

5、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读数。

6、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为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B.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C.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8、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9、某温度计的示数为“—8℃”,下面读法正确的是:

()

A.摄氏零下8度B。

零下8度C.零下8摄氏度D。

零下摄氏8度

10、下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6.1从全球变暖谈起

(二)

1、画出用温度计测量水槽内水的温度的四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2、某同学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

A.36.5℃和38.2℃B。

37.5℃和38.2℃

C.36.5℃和37.5℃D。

37.5℃和37.5℃

3、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4、小江在海滨浴场海水区玩耍,他感到水是凉爽的,突然下起了阵雨,小江玩耍了一会儿感到冷,又把身体浸在水中,这时困为()

A下阵雨时,海水温度升高了,他感到海水温暖

B下阵雨时,海水温度降低了,他感到海水更凉些

C下阵雨时,海水温度没有变化,他应感到海水温度与下阵雨前没有变化

D下阵雨时,海水温度没有变化,但小江在淋雨时皮肤温度下降,他感到海水变得温暖

5、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显示的温度是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6℃,把它插在温水中,示数为20℃,则该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6.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①、②

、③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扬B把盐放入水中水变咸了

C晒衣服时,衣服变干了D卫生球变小了

3、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可以用加以解释。

4、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有斥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5、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内有相当厚的一层变黑,这是一种现象,它说明组成煤的分子在。

6、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会相互渗入对方,这是由于固体分子在的缘故。

液体能聚合在一起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的缘故。

7、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这是现象,表明。

 

6.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一)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_;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蒸发是在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_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在未加盖的烧杯中装上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猛火给水加热,这时水的温度会:

()

A.慢慢升高B。

不变C.迅速升高D。

无法判定

4、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B.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D.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5、下列哪项措施,不能够加快液体的蒸发:

()

A.降低液体的温度B.提高液体的温度

C.增大液体的表面积D.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6、酒精涂在皮肤上,皮肤感觉很凉,这是因为:

()

A.酒精放出了热量B.空气吸收了皮肤的热

C.酒精的温度低D.酒精蒸发时从皮肤上吸收很多热

7、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8、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升高B。

降低C.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人在水中游泳后上到岸来总觉得冷,这是因为:

()

A.岸上温度很低B.水中的温度较高

C.人身上的水珠蒸发吸收热量D.自我感觉,主观认识

6.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

1、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变为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

3、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现象.

(2)冰雪化成水,是________现象.

(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现象.

(4)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现象.

(5)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________现象.

(6)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_______现象。

(7)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气体都可用降低温度方法液化

B.用液化石油气是为了减轻重量

C.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白气”不是小水珠

D.夏天自来水管外表面常常湿漉漉的,这是水管漏水造成的

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热扇扇子觉得凉快些,是因为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B.冬天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被100℃水蒸气烫伤比100℃开水烫伤还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D.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

6、在26℃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将会:

()

A.立即上升B。

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

一直不变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8、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一块冻肉放在台式秤盘中,过一会秤的示数将:

()

A.增大B。

减小C.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

6.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

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

5、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

7、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

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

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

8、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9、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D。

无法确定

 

6.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二)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2、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56

60

64

66

70

76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4、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5、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6.5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

在这两种现象中,________过程吸热。

2、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露是_________

(2)霜是_________(3)雾是____________

3、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放在箱子中的卫生球不见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

汽化C。

升华D。

同时升华和汽化

5、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

()

A.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

C.冰棍熔化成小水珠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6、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这是因为:

()

A.落上了灰尘B.钨丝发生升华现象

C.钨丝发生凝华现象D.发生了升华与凝华现象

7、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B.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

C.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D.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

8、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是放出热量的是:

()

A.熔化、汽化、升华B。

凝固、液化、凝华

C.熔化、液化、凝华D。

凝固、汽化、升华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霜的形成B。

露的形成C.冰化成水D。

水结成冰

10、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

A.干冰熔化变为水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6.6水循环和水资源

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浇花、冲厕、洗澡等,请从节约用水角度,对上述六种用水过程进行统筹安排,提出合理的用水方案。

答: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春天来到,积雪融化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3、水是生命之源!

面对严峻的缺水问题,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下列有关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节水技术  B防治水污染C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大力开发地下水

4、水资源是人类十分珍贵的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那么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5、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是。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不断得到补充。

 

第七章、简单电路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1)

1、把下列电路元件与它对应的作用用直线连接起来:

日期

成绩

电源持续供电

导线连通或切断电源

开关利用电流来工作

用电器连接各元件

2、金属外壳的手电筒里的干电池是电路中的______,小灯泡是电路的______,按钮是电路的______,手电筒的外壳相当于电路的______。

3、在下图各个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

 

 ABCD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

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使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如果使L1,L2并联,就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2、如图2电路中,①当S1,S2都断开时叫路;②当S1,S2都闭合时叫路;③当S1闭合,S2断开时叫路;④当S1断开,S2闭合时叫路;

3、某同学按照下面的电路把图3中的元件连成电路,他所选择的电路图是图4的(  )

图4

图3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3)

1、五光十色的节日彩灯串联在电路中,如果都不亮,这可能是由于电路发生了________路,如果只有一个彩灯不亮,而其它灯亮度稍稍增加了一些,可能是这只彩灯被______路

2、如下图所示,L1与L2属于串联的是()

 

ABCD

3、用铅笔画线将图5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并在右边画出电路图

日期

成绩

图5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4)

1、根据图6中的电路图,把右边图7的实物图连成电路。

 

图6

图7

 

2、有两个电铃,两个开关,一个电源及一些导线,请按下列要求画出电路图。

将两下电铃和开关分别安装在甲、乙两个房间,要求闭合任一房间的开关,该房间的电铃不响而另一房间的电铃响。

 

乙房

甲房

7.2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1)

图8

1、如图8所示,当电流表使用“+”和“0.6”两接线柱时,电流表示数为A,每小格表示A;当使用“+”和“3”两接线柱时,电流表示数为A,每一小格表示A。

2、如图9所示是一个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接入电路的示意图,此时电流表所用的量程、每一小格代表电流数数值、指针所指的示分别是()

A.0.6A、0.02A、0.43AB.3A、0.1A、2.3A

C.0.6A、0.02A、0.46AD.3A、0.02A、2.3A

3、如图10所示,电流表A1示数为0.4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5A,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把右边的实物连接起来。

(导线不要交叉)

L1

L2

图10

 

4、请在图11中标出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日期

成绩

图11

  

7.2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2)

1、如图12所示,合上开关,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情况是()

图12

A.三处电流不相等B.三处电流一样大

C.a处电流最大D.c处电流最小

2、如图13所示,合上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1.4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A,若用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应选用量程。

图13

3、将两个灯泡L1、L2并联,用电流表分别测得通过L1和干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4A和0.7A,则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A,合______mA。

 

7.3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1)

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家庭电路电压是。

2、测量电路的仪表叫电压表,它的电路符号是。

3、有人说,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不允许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你认为()

A.他说得对;B.电流表可以,电压表不可以

C.电流表不可以,电压表可以D.两者都不可以

4、如图14所示的表盘,读数的数值用作单位,所选择的量程是,此时指针的示数为。

改用另一量程,若指针的位置不变,那么读数是,分度值是。

图14

5、在图15所示的—○—中,填上适当的电学仪表,并标出正、负接线柱。

日期

成绩

图15

7.3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2)

1、图16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表示()

A.L1两端的电压B.L2两端的电压

C.电源电压D.L2和电源电压 

2、图17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5V;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那么S1,S2都断开时,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3V和4.5VB.1.5V和4.5V   C.3V和1.5VD.1.5V和3V

图18

图17

图16

3、如图18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从闭合到断开时,则电压表应该是()

A.示数变为0B.有示数,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C.有示数,测量的都是灯两端的电压D.示数将变大,但无法测量

 

7.4电阻滑动变阻器

(1)

1、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______.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粗,电阻______.

2、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根电阻线,已知甲比乙长,但横截面积相等,丙比乙粗,但长度相等,则甲、乙、丙三根电阻线的电阻大小是()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乙最小

3、关于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日期

成绩

A.铜制成的导线,粗的一定比细的电阻小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没有电阻

C.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就没有电阻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压、电流均无关

7.4电阻滑动变阻器

(2)

1、如图19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灯变暗,应使用的接线柱是()

A.A和BB.C和D

C.B和CD.A和D

2、将一根镍铬合金丝对折后并排扭在一起,则扭在一起的合金丝的电阻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判断

3、下图中,A、B、C、D中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

4、图20中,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CD间的电阻值______,BD间的电阻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将图21中的元件连接起来,要求滑动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暗,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7.5探究欧姆定律

(1)

1、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22甲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R=5Ω

电压/V

2.0

4.0

6.0

电流/A

0.4

0.8

1.2

U=6v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

1.2

0.6

0.4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

;由表二可得:

日期

成绩

 

2、某导体两端电压是220V,通过它的电流是0.4A;如将该导体接在110V的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_______A;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

3、某电阻两端接1.5V电压时,它的电阻是5Ω.若将这个电阻两端改接2V电压,它的电阻是_____Ω.

7.5探究欧姆定律

(2)

1、如图23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阻R2=3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2、如图2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1阻值为5Ω,R2阻值为15Ω,求:

(1)电路的总电阻;

(2)电路中的电流.

 

 

7.5欧姆定律的应用

(1)

1、如图5甲所示是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接图.如果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导线的正端应接在变阻器的______接线柱上(填“A”或“B”).若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Ω.

图乙

图5(甲)

2、下表中数据是某同学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前两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情况及指针指示情况如25图所示.请将第三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物理量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1.40

0.30

4.7

2

2.00

0.40

图25

5.0

3

日期

成绩

 

7.5欧姆定律的应用

(2)

1、如图26所示,电源电压为20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