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116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一单元精编版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坝、汉”等生字,会写“晨、绒”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了解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感受各民族的大团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感、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作用,培养体会句子含义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

教学课件,如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等。

2.学生:

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学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有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在这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

在我国云南省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来自各民族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一看究竟吧。

(板书: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

同学们,这篇课文有下面一些生字词,它们就像一个个好朋友,在向我们招手呢,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PPT出示:

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读书、摔跤、凤尾竹、洁白。

  (生自由读,抽读,“开火车”读。

注意纠正:

“坪”读作píng。

“热闹”读作rènao。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快速读课文,把握课文脉络。

师: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分别有几句话,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师:

说说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然后思考,同桌交流后回答。

这篇课文先写了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然后描写了同学们上课学习的情景和下课游戏的场面。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以读代讲,读懂课文。

师:

首先,我们跟随着孩子们一起去上学吧!

老师现在要请四位同学读读第1自然段,每个同学读一句话。

(这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读的过程中有漏字的、添字的要随时注意纠正,同学们也会随时注意提醒,及时表扬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师:

从刚才同学的读书中,你们都听懂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听出了同学们都非常高兴!

师: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高兴吗?

(学生回答:

因为这里有“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这里有“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的同学,这里还有“鲜艳的服装、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高高飘扬的国旗”,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师:

你们都说得很对,老师在读的时候,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很多小学生,穿着鲜艳的服装,走在阳光下,走在校园里。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幅画面,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再读第1自然段吧。

(生读第1自然段。

2.抓住典型,训练语言。

师:

同学们请看这句话——“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能说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吗?

(课件出示这句话。

(学生回答:

都有一个“有……的”。

师: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

这种句式就是:

PPT出示: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回答:

我们班上,有的姓刘,有的姓王,有的姓唐,还有的姓赵。

师:

再仔细看看,“的”字是放在后边的,谁能帮他改改。

(学生改为:

我们班上,有姓刘的,有姓王的,有姓唐的,还有姓赵的。

师:

这就符合要求了,谁再说说?

(路边的野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紫的。

师:

你说的句子符合要求,但是,老师还能把你这句话改得更美,你听听:

路边的野花,有鲜红的,有雪白的,有淡黄的,还有深蓝的。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复述这句话。

(全班复述。

师:

我们再回到课文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

(生齐读,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

大家再看这句话: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课件出示这句话。

)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说:

都有一个“向”。

师:

(故作惊讶)啊,同学们,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个句子的特点,真棒!

动动手,在课文中画出来吧。

(生勾勾画画。

师:

同学们,你们看课件:

(教室窗外有一株高大的洋槐树,树上有一只小鸟)如果我们想和小鸟打个招呼应该怎么说呢?

(学生:

“我们向小鸟打个招呼,说:

‘小鸟,你好!

’”)

师:

你想和敬爱的老师问个好,怎么说?

(学生:

“我们向敬爱的老师问好:

‘老师,您好!

’”)

师:

请你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学生望着课件上的国旗,举起自己的小手,行标准的队礼。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出示“晨、汉”等生字,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

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几个是形声字,如“晨、装、枝、静”等,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

这节课继续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理解

1.“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师:

“钟声”展现出这所小学独特的“美丽”,在文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板书:

钟声)

2.学习第3自然段。

(1)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出示: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教室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

师:

注意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思考带“!

”这句话的作用。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

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

(2)教师读“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你感受到了什么?

——动物们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住了。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小动物?

(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突出了这所小学的特色,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二是突出了学生们读书的认真、有声有色,连小动物们都心生羡慕之情,前来看热闹。

(3)师:

怎么读呢?

练习读读。

(要小声读,读出小动物此时的心情。

学生试读,教师示范读。

(师生齐读: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师:

真美啊!

就连小动物都来听同学们读课文呢,如果要让你来写一写教室窗外安静的情景,你能写吗?

例如:

我看到一只小蜻蜓在窗外,我就说: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小蜻蜓飞来停在我们的窗台上,安静地听我们读课文!

师:

那大家把你想到的安静的情景,写出来吧。

(生写,师巡视,注意辅导写作比较差的学生。

示例: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小柳树绿绿的长辫子也不摇了。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小蜜蜂也不嗡嗡嗡地叫了。

(4)师:

下课啦,同学们要出来玩儿啦!

他们会玩儿些什么呢?

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读: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师:

这次,老师听懂了,老师听出了喜悦,下课了,开始热闹起来,就像你们下课出去玩儿一样。

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师生齐读:

下课了……)

小结:

同学们,以上内容写了上课时孩子们读课文,窗外的安静;下课了孩子们在玩耍,小动物看热闹。

(生齐读,读出了本段一波三折的特点。

3.我们一起研读最后一段。

PPT出示: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美丽的学校、欢乐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师:

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欢乐的小学吗?

你愿意赞美它吗?

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课文。

师:

课文在结尾处为什么要写“古老的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

(学生答:

这些事物都带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可以从中体会这个小学的特点。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举办“民族风情”展示会。

师: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就依据我们收集的有关资料,举办一次“民族风情”展示会,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可爱的小学【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不足之处] 课文读的遍数少。

三年级的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目标之一,但是课堂上什么时候读,老师指导的时间多少,我还没有把握好,而且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很肤浅。

[再教设计] 我将采取补充相关的资料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所学校的特点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笛、罚”等生字,会写“落、荒”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的意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我们通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认识了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可是你们知道吗?

不但我们各民族的孩子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

那么,这个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舞、狂、够、猜。

2.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本课的内容。

第一部分: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三、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

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

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

常——裳。

2.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湿润、突然、荒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

潮湿而润泽的。

荒野:

荒凉的野外。

狂欢:

纵情欢乐。

急急忙忙:

急速匆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

齐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本课讲的是什么?

二、理解优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精妙。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

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湿润。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

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3.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4.你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6.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7.“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8.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9.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10.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11.“那儿”是指哪儿?

12.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13.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想象。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整堂课,我没有提出什么琐碎的问题,有的只是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

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生与生、师与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使课堂充满了情感的魅力。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掌握得不够好,在交流词语意思时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最后的写字教学匆匆结束。

由于对学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课堂上怕他们讲不出,有时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再教设计]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一次次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背、诵”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与价值

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孙中山语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

(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孙中山小时候上学是没有学校的,只能去私塾,私塾一般只有一个教师,没有教材,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但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却引领了不懂就要问的先河。

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1.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

(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2.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

画出有关词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3.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

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照例、流利。

“照例”是什么意思?

(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中指每天都是这样。

)“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

画出有关句子。

5.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6.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

7.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戒尺:

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先生拿着戒尺,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

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

8.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

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

画出有关语句。

(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大家讲解书中的内容。

9.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要问”?

(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10.讨论:

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

为什么?

四、巩固识字

1.形声字识记:

诵、例。

2.对比识记:

保—呆、段—设、厉—历。

3.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

五、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这篇课文的对话极多,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再指导学生读,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文本内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没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有所思、有所悟。

[再教设计] 教学中,如果利用文本中留有的空白点,利用文本信息,凭借生活积累,通过让学生亲手做一做等形式,将语言文字转换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抓取这种感受,体验情感会更好。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交际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借助交际素材表达自己的见闻或独特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过程与方法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暑期带给大家的回味。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说,注意拓宽思路,尽量做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交际指导】

通过回忆,打开思路,重新审视自己的假期生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作为交际素材。

说事情的时候,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涉及的人物,同时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说收获和感受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的事情,讲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交际内容】

1.暑假做了哪些事。

2.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3.评一评哪位同学的暑假生活更有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设置情境,引出话题

暑假生活刚刚过去,也许你还沉浸在玩游戏的快乐之中,也许还在回味着和妈妈一起劳动的情景,也许你因为爸爸的误解至今心里都感觉很委屈,也许你会因为想起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而不禁笑出声来……暑假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相信你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令我们感受最深的经历中,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所得

1.回忆暑假生活,精心选择话题。

一个暑假,我们经历的事情一定很多,想一想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比如,读书、游戏、参观游览、锻炼身体;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比如,懂得了怎样使自己的暑假生活更有意义、学会了如何安排暑假生活、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等。

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说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段好话题。

2.如何说好这次的话题呢?

(1)可以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按时间的顺序来说,这样更清晰。

(2)如果是游记类的话题,要把景物详细地说出来,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3)讲述事情的话题要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整,突出重点。

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此次交际话题是“我的暑假生活”。

对于假期生活,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往往内容空泛,感情空洞。

我比较重视取材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对所讲述话题的过程、细节、情感等方面加以具体介绍。

[不足之处] 受学情基础限制,个别学生虽然把素材的思路打开了,但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较为薄弱,表达不够清楚、具体,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现场指导。

[再教设计] 口语交际指导时,要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而不是从一些理性写法上过早要求,反而给学生造成重重束缚,不利于自由、个性的表达。

习作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和爱好,并相互交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和爱好等特点。

【教学准备】

选择一个同学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听声音,请你猜猜他是谁?

(两位同学躲在屏风后面,让学生听声音猜猜是谁。

)观看PPT——出示一张学生侧面照片,猜猜他是谁?

我们通过声音和图片能够猜出熟悉的同学,那么,通过文字,你能不能猜出来呢?

下面,我们就各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最熟悉的人,然后大家来猜猜看。

二、点评例文,领悟写作方法

1.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2.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

3.描写人物的角度: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描写人物要抓住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4.有组织地练习。

三、实际观察,进行习作练习

1.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请写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

猜猜他是谁?

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

是依据哪一点猜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

写人物一定抓住他(她)的突出特点,学会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和爱好。

第二、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

俗话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叶圣陶先生说: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