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48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硫氮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标准解读】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学习二氧化硫、硫酸等重要的含硫化合物性质,能使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本单元教学中应利用二氧化硫、硫酸的应用及酸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⑵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⑵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形成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止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⑵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的处理:

【基本要求】⑴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⑵认识酸雨对环境的破坏,了解酸雨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⑶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过程及浓硫酸的特性

⑷初步了解几种重要硫酸盐的用途

⑸通过对二氧化硫及硫酸性质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起S、SO2、H2SO4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网络体系

【弹性要求】

⑴了解硫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方法

⑶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发展要求】

从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浓硫酸是重要的氧化剂、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课时安排: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1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1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课时

3.实验安排:

建议至少安排以下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⑴演示实验。

教材(苏教版)P88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关于SO2的性质实验

⑵分组实验。

教材(苏教版)P91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关于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4.教法参考:

⑴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报纸、录象等音像资料,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⑵在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构建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络体系。

⑶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的教学中,可运用实验比较、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例如,将SO2与CO2的性质进行比较,将SO2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将浓硫酸跟铁、铜的反应与稀硫酸与铁、铜的作用进行比较等。

四、参考资料

1.酸雨

在正常状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约为5.6~5.7。

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

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我国的酸雨具有以下特点:

⑴酸雨分布面广;据对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调查表明,已有20多个出现酸雨。

⑵酸雨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并且有从北到南逐渐加重的趋势。

⑶不少地区的酸雨已相当严重,而且逐年加重。

⑷酸雨的发展速度很快。

⑸酸雨主要是由硫酸及硫酸盐引起的。

要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的污染物排放。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高硫煤(煤中一般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3%~5%)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是大力进行煤炭洗选加工,综合开发煤、硫资源;对于高硫煤和低硫煤实行分产分运,合理使用;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采取排烟脱硫技术,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酸;发展脱硫煤、成型煤供民用;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煤气化等。

2.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SO2溶解于水成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的有机物质直接结合而成无色化合物。

例如,把SO2通入微酸性的品红溶液里,溶液颜色就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亚硫酸直接跟有色物质结合的结果。

这个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品红的结构里有一个发色团,该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改变了发色团的结构。

这种无色化合物不稳定,遇热时,又分解为发色团。

3.历史上硫酸是如何被发现的

据我国科学家考证,在公元650~683年(唐高宗时),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而获得硫酸。

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

CuSO4·5H2O

CuSO4+5H2O;CuSO4

CuO+SO3;SO3+H2O

H2SO4

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五六百年。

  孤刚子不仅用这种硫酸分解过金矿,而且还发现了硫酸参与的许多惊奇的变化,如他知道稀硫酸对铜不能腐蚀的性质。

  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贾比尔发现,将硝石和绿矾一起蒸馏,所得气体溶于水得硫酸。

后来人们还发现某些矿泉中有浓厚的硫磺味道,可治疗皮肤病,这是因为河水长期接触硫铁矿(FeS2)等,被缓慢氧化成微量H2SO4,使河水味道发酸。

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2FeS2+7O2+2H2O

2H2SO4+2FeSO4

至于用硫磺燃烧(通过铅室法)制硫酸,则是17世纪以后的事,而用接触法制硫酸则更是19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4.铜与浓硫酸作用时,为何溶液变黑

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常产生黑色沉淀,有时会影响到蓝色溶液的观察。

这往往是由于铜过量或浓硫酸的浓度不够造成的。

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反应外,加热过程中还往往发生下列反应:

5Cu+4H2SO4(浓)

3CuSO4+Cu2S↓+4H2O

Cu2S+2H2SO4(浓)

CuSO4+CuS↓+SO2↑十2H2O

CuS+2H2SO4(浓)

CuSO4+SO2↑十S↓+2H2O

由于Cu2S和CuS都是黑色的,因而使液体呈黑色。

5.浓、稀硫酸氧化作用不同的原因

浓硫酸是一种氧化作用相当强的氧化剂,特别是当加热时,它的氧化性就更强了。

浓硫酸的氧化作用是由于分子里有氧化数为+6的硫所引起的。

加热时,绝大多数金属(Au、Pt例外)都能跟浓硫酸发生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根据它们还原性强弱的不同,硫酸分子里氧化数为+6的硫,能被还原成不同氧化数的产物,如SO2、S和H2S等。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生成SO2。

在加热情况下,当还原性强的锌跟浓硫酸作用时,主要生成SO2,但往往同时有单质S和H2S生成。

Zn+2H2SO4(浓)

ZnSO4+SO2↑十2H2O

3Zn+4H2SO4(浓)

3ZnSO4+s↓+4H2O

4Zn+5H2SO4(浓)

4ZnSO4+H2S↑+4H2O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生成S和H2S的倾向就越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氢以后的拿属,在加热情况下跟浓硫酸反应,都生成SO2,而不生成S和H2S。

例如:

Cu+2H2SO4(浓)

CuSO4+SO2↑十2H2O

  稀硫酸跟活泼金属反应,能放出H2。

Zn+H2SO4(稀)

ZnSO4+H2↑

这种氧化作用,实际上是由金属跟稀硫酸里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而引起的。

因此,稀硫酸的氧化作用是一般酸类共有的性质。

但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例如Mg、Zn、Fe等,或者说是这些活泼金属的还原性把氢离子还原了。

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例如Cu、Ag、Hg等,则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参考学生搜集的有关酸雨及酸雨危害的相关资料,通过观看影视录象、图片资料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

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问题提出】酸雨的危害是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你想知道人们目前是如何防治酸雨的吗?

【指导阅读】教材P89—P90

【归纳小结】一、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1.含硫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涉及到的反应有:

2SO2+O2

2SO3SO3+H2O=H2SO4

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

2.防治措施:

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

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问题提出】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气体之一。

酸雨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的形成与SO2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我们有必要来更加详细地学习SO2的化学性质。

二、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

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创设情景】按下图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SO2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石蕊试液变红;品红溶液褪色;溴水褪色;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归纳小结】

2.SO2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⑴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H2O

H2SO3(二元中强酸)

SO2+Ca(OH)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

SO2+2NaOH=Na2SO3+H2O(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尾气)

*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钙基固硫法)

CaCO3

CaO+CO2↑;CaO+SO2=CaSO3

SO2+Ca(OH)2=CaSO3+H2O

2CaSO3+O2=2CaSO4

⑵SO2具有漂白性:

常用于实验室对SO2气体的检验

【创设情景】将上述实验中褪色了的品红溶液进行加热,发现溶液变回红色

【对比分析】SO2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加热后,这些无色物质又分解成有色物质。

【归纳小结】具有漂白性物质及其漂白原理:

(1)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

(2)HClO、O3、H2O2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3)SO2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⑶SO2具有还原性

2SO2+O2

2SO3

SO2+X2+2H2O=2HX+H2SO4

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硫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

它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目前工业上是如何制取硫酸的呢?

【创设情景】展示接触法制硫酸的设备模型或者指导学生查看教材91页中的硫酸制备流程图。

【分析讲解】

一、接触法制硫酸

流程设备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沸腾炉S+O2

SO2或4FeS2+11O2

2Fe2O3+8SO2

SO2接触氧化接触室2SO2+O2

2SO3

SO3的吸收吸收塔SO3+H2O=H2SO4

*为了防止形成酸雾,提高SO3的吸收率,常用浓硫酸来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

【提出问题】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金属矿石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洗等都要用到硫酸。

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硫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初中学习过的硫酸的性质和应用

二、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

硫酸是二元强酸H2SO4=2H++SO42-

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硫酸用于酸洗除锈

【创设情景】演示:

取大的表面皿两只,其中一只倒入少量浓硫酸(用玻棒使之展成薄层),另一只倒入少量稀硫酸,待用。

另取两只1000mL的大烧杯,悬罩在两只盛有开水的小烧杯上,经3~4s,再移罩到两只表面皿上。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罩在盛有浓硫酸的表面皿上的烧杯,其壁上的水雾顷刻消失,而另一只烧杯的烧杯壁则依然一片模糊。

思考一下,这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特性?

可以如何应用浓硫酸的这种特性?

【学习反馈】2.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干燥剂

【创设情景】演示:

取一张滤纸,置于表面皿上。

用胶头滴管往滤纸上滴入几滴浓硫酸。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滤纸上浓硫酸滴到的地方迅速变黑。

思考一下,这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特性?

在实验中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

【学习反馈】3.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硫酸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皮肤上不慎粘到浓硫酸时应用布小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NaHCO3溶液。

【创设情景】演示:

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浓硫酸,用如教材P92图4-6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思考一下,这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特性?

【学习反馈】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分析讲解】浓硫酸可以将许多金属氧化:

金属+浓硫酸→硫酸盐+SO2↑+H2O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6价的S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H+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

【学生活动】根据刚才的分析,写出稀硫酸和浓硫酸分别与锌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反馈】Zn+H2SO4=ZnSO4+H2↑;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创设情景】展示:

一铁罐浓硫酸,密闭

【学生活动】思考:

铁可与硫酸反应,为什么可将硫酸密闭在铁罐中?

塞子可以不要吗?

【分析讲解】浓硫酸将铁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保护膜阻止铁进一步与硫酸接触,反应中断,这种现象叫钝化。

冷的浓硫酸可以将铁、铝钝化,可以用铁槽车或铝槽车储存或装运。

【探究活动】取适量的蔗糖于小烧杯中,通过玻璃棒引流往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认真观察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学习反馈】蔗糖变黑,体积膨胀,产生疏松多孔的碳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

用手触摸小烧杯外壁有烫的感觉,烧杯口有白雾——浓硫酸吸水放热,使水汽化

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自己被还原产生SO2

C+2H2SO4(浓)

CO2↑+2SO2↑+2H2O

第三课时

【提出问题】硫在自然界主要以硫单质(游离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化合态)等形式存在。

【学生活动】S元素有-2、+4、+6等多种价态,请大家列举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习反馈】一、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1.-2价:

H2S、Na2S、FeS;+4价:

SO2、H2SO3、Na2SO3

+6价:

SO3、H2SO4、Na2SO4、BaSO4、CaSO4、FeSO4

【指导阅读】P93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2.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提出问题】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

以硫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请同学们从S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一下相关的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

【学生反馈】S转化为SO2和SO2的催化氧化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SO3和水化合的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分析讲解】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0+4+6

SSSS

2.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相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⑴实验室制取H2S

原理:

FeS+H2SO4(稀)=FeSO4+H2S↑

装置:

启普发生器、固体+液体反应的简易装置

检验:

H2S+CuSO4=CuS↓+H2SO4

尾气处理:

H2S+2NaOH=Na2S+H2O

⑵实验室制取SO2

原理: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装置:

固体+液体反应的简易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提出问题】硫酸盐除了BaSO4、PbSO4外,大多数都可溶于水。

SO42-可以和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实验室经常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SO42-。

【演示实验】分别取少量的Na2CO3、AgNO3和Na2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再分别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观察现象。

另取少量Na2SO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浊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盐酸和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讲解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SO42-离子检验的时候,SO32-、CO32-、Ag+等离子均可能会产生干扰。

利用沉淀能否溶于盐酸(不是硝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会将BaSO3氧化为BaSO4)来排除CO32-、SO32-的干扰。

可以先加盐酸酸化,通过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来排除Ag+的干扰。

【归纳小结】

⑶SO42-离子的检验:

SO42-+Ba2+=BaSO4↓

取少量待测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部分。

(1)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知道工业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3)初步认识喷泉实验,Cu与HNO3反应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部分。

(1)由N的化合物性质、转化、应用学习,进而理解研究氮元素的化学意义。

(2)通过喷泉实验,Cu与HNO3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讨论氮气及其化合物的各种应用的科学价值,由此带来的问题,克服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教学目标的后二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4.教学重点,氮的各种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实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工作原理,铜与硝酸反应,装置的选择与操作过程。

二、教学主要过程

[板书]第一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1.[问题情景]初步介绍人类对N2、氮的化合物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由此而生产的环境问题(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问题与探究]氮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N2存在。

N2非常稳定,不易转化为化合物。

而动植物生长需要的是化合态的氮(NO3-,NH4+)。

在人类还无法将N2转化为化合物之前,自然界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呢?

[板书]途径一:

雷雨发庄稼

放电

[实验探究]湿润的空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的反应

[板书]结论:

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问题与讨论]如何证明NO2与H2O反应的产物中有NO?

[板书]途径二:

生物固氮

[板书]途径三:

含氮矿物风化。

[板书][问题与讨论]

(1)、指出上述各种途径中氮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2)、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氮肥(含氮化合物),上述途径都不适合人工模拟生产氮肥。

给出你的解释。

2.[情景设计]

介绍人类各种工业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氮肥生产、冶炼金属、汽车行驶产生大量氧化物进入大气。

由此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背景知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过程

高温

N2+O2===2NO2NO+O2===2NO2

汽车尾气引发的光化学烟雾反应

2NO+O2===2NO2NO2===NO+OO+O2===O3

O3和NO2均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

[板书][问题与讨论]

(1)、环境问题是如何出现的?

(2)、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克服环境问题有哪些途径?

[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

(1)、人类不当使用科学技术的结果。

(2)、极力追求商业利润。

(3)、治理,使用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环境意识教育。

[小结]由上述讨论,可知化学技术不是孤立的科学问题,其是否合理与安全使用,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持续性。

[作业]

1.收集一试管N02气体,倒置于水中。

观察水最终在试管上升的高度,占试管全长的比例。

2.收集NO、NO2各一瓶,利用空气、水和生石灰来吸收这两瓶气体。

试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板书][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创设情景]氮肥人工合成的途径、原理、及氮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板书]N2+3H2

2NH3

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板书][问题与探究]研究各种氮肥的性质,并由此提出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1、用两支玻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把两支玻棒靠近一些。

观察现象。

2、用两支玻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把两支玻棒靠近一些。

观察现象。

[板书][证据与结论]

NH3:

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显碱性。

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但成本低。

氨水应在阴凉处保存。

雨天、烈日下不宜施用氨态氮肥。

NH4+盐:

固态,易分解,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产生NH3而挥发。

比NH3易于保存和运输,但成本更高。

Cl-SO42-不被植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影响植物生长。

不能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不能雨天使用。

[板书][思考讨论]

(1)、依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氮肥在农业上的使用,有可能在哪些地域,什么时候产生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哪些应对预案?

(2)、同等质量的氯化铵与硫酸铵,谁的肥效更高?

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你会怎么选择购买和使用氮肥?

2.[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1).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2).溶液变红色的原因?

(3).喷泉的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

[板书][思考讨论]

(1)、图4-15装置,若去掉胶头滴管,怎样让喷泉发生?

(2)、实验室制取NH3,并用水吸收时,极易发生喷泉现象。

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3.[板书][实验探究]加热分解NH4Cl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