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年级.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93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学各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各年级.docx

《小学各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各年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各年级.docx

德育目标及实施办法

铁力市第一小学

铁力市第一小学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要点。

低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懂礼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同学;喜欢班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热爱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一年级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上课铃响后肃静、快速回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2.课前能主动预习,养成勤动笔,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能大胆发表意见。

4.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5.早自学能自学地朗读或完成作业,不讲空话,不离开座位,服从值日班长的管理,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6.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成;认真审题,爱动脑,仔细答题,书写工整,有了错误及时订正并弄懂。

7.认真学写铅笔字,写字姿势要准确,做到“三个一”,保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8.课外多看书、多识字、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二)礼仪习惯:

1.升降国旗要行礼,能准确地唱国歌。

2.衣着整洁,不忘佩戴绿领巾。

3.尊敬长辈,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同学间互相团结,不讲脏话、土话和粗话,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

4.课间或午间不打闹、追逐,开展有益的活动,并注意安全。

5.出操集会快、静、齐,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学习区内不大声喧哗。

6.午间进餐要排队,尽量不掉饭菜,菜盆轻放。

7.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三)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经常换洗衣服,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桌面或墙上乱涂乱刻,保持教室内外的环境整洁。

4.不挑食、偏食,不乱吃零食;早饭在家吃,不买路摊上的食物,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5.节约水电及时关水龙头和电灯;合理使用零花钱,爱惜粮食。

6.值日生要遵守值日要求,在保证干净的同时,注意打扫的速度。

7.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班级整洁,发现废纸杂物主动捡拾。

(四)安全习惯:

1.路上行走靠右边,横穿马路要当心。

2.乘坐公交车上下车遵守秩序;不在车上吃零食及把头(手)伸出窗外。

3.不玩火、不玩电、不玩刀具;不做危险性游戏,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隐瞒并及时求援。

4.离家离校要向家长和老师打招呼,征得同意再去。

(五)劳动习惯:

1.经常整理书包及课桌。

2.学会自己整理房间。

3.认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

二、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

特别信任老师。

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三、实施重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入学情绪,从各方面帮助家长及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与规定;

2、适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重点进行上课、课间休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4、组建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

5、落实常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B、班主任工作: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4、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讲礼貌;

5、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渐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C、任课教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学习用具摆放等的训练。

D、家庭和社会工作:

成立家长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新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第二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指导一年级老师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2、进行入队教育,上好队课,做好整体入队工作;(具体整体入队时间各学校可自行规定)

3、进行常规工作的落实、检查与反馈,组织听课活动,促进班级常规工作质量的提高;

4、组织好一年级作业检查工作,对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巩固学生已养成的好习惯;

5、定期召开年级会议,讨论、交流经验。

B、班主任工作:

1、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工作,逐渐提高要求;

2、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家访,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3、进行班干部轮流民主竞选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C、任课老师工作:

1、严格且耐心地配合班主任工作,重点培养预习复习习惯、听讲习惯、完成作业习惯;

2、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

D、家庭和社会工作:

1、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二年级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上课铃响后肃静、快速回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2.课前能主动预习,养成勤动笔,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能大胆发表意见。

4.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5.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成;认真审题,爱动脑,仔细答题,书写工整,有了错误及时订正并弄懂。

6.认真学写铅笔字,写字姿势要准确,做到“三个一”,保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7.课外多看书、多识字、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二)礼仪习惯:

1.升降国旗要行礼,能准确地唱国歌。

2.衣着整洁,不忘佩戴红领巾和校徽。

3.尊敬长辈,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同学间互相团结,不讲脏话、土话和粗话,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

4.课间或午间不打闹、追逐,开展有益的活动,并注意安全。

5.出操集会快、静、齐,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学习区内不大声喧哗。

6.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7.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征得同意后再进去,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三)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经常换洗衣服,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桌面或墙上乱涂乱刻,保持教室内外的环境整洁。

4.不挑食、偏食,不乱吃零食;早饭尽可能在家吃,不买路摊上的食物,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5.节约水电及时关水龙头和电灯;合理使用零花钱,爱惜粮食。

6.不进游戏室、不打电子游戏。

7.值日生要遵守值日要求,在保证干净的同时,注意打扫的速度。

8.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班级整洁,发现废纸杂物主动捡拾。

(四)安全习惯:

1.路上行走靠右边,横穿马路要当心;不骑自行车及三轮车。

2.乘坐公交车不抢头,上下车(船)遵守秩序;不在车上吃零食及把头(手)伸出窗外。

3.不玩火、不玩电、不玩刀具;不做危险性游戏,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隐瞒并及时求援。

4.离家离校要向家长和老师打招呼,征得同意再去。

5.不能单独去河边、井边玩耍。

(五)劳动习惯:

1.经常整理书包及课桌,每周洗一次桌套。

2.学会自己整理房间,经常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事。

3.认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

二、二年级学生特点:

已经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遵守校规校纪,但由于自控力不够稳定,行为规范方面常常有反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三、实施重点:

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热爱学校的教育。

四、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制定学期计划,确定教育重点及内容,指导各班开展工作;

2、落实常规教育的检查督促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开展唱国歌、做广播操、系红领巾等比赛。

B、班主任工作:

1、继续巩固常规教育,开展好即时性班级活动和常规性班级活动;

2、结合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观;

3、通过班会、班主任课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C、任课教师工作: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

D、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开办讲座,征求建议,统一教育思想。

第二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继续把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放在首位;

2、开展推选校园小卫士、小助手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

3、号召学生多和好书交朋友,年级内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

B、班主任工作:

1、巩固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重点是是读书姿势要正确、上课专心倾听、作业完成要认真,课外阅读要有乐趣的教育;

2、教育学生继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是按时到校,认真打扫卫生,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

3、结合“我是班级小主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C、任课教师工作:

结合课堂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发现培养学生的专长。

D、家庭和社会工作:

假期组织学生成立护绿小队走进社区,参加环保活动。

中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能自觉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环保意识,能积极参加劳动,勤俭节约、不攀比;懂得尊重老师,孝敬长辈,能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拥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三年级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上课铃响后肃静、快速回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2.课前能主动预习,养成勤动笔,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能大胆发表意见。

4.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5.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成;认真审题,爱动脑,仔细答题,书写工整,有了错误及时订正并弄懂。

6.认真学写钢笔字,写字姿势要准确,做到“三个一”,保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礼仪习惯:

1.升降国旗要行礼,能准确地唱国歌。

2.衣着整洁,不忘佩戴红领巾和校徽。

3.尊敬长辈,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同学间互相团结,不讲脏话、土话和粗话,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

4.课间或午间不打闹、追逐,开展有益的活动,并注意安全。

5.出操集会快、静、齐,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学习区内不大声喧哗。

6.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7.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征得同意后再进去,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三)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经常换洗衣服,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桌面或墙上乱涂乱刻,保持教室内外的环境整洁。

4.不挑食、偏食,不乱吃零食;早饭尽可能在家吃,不买路摊上的食物,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5.值日生要遵守值日要求,在保证干净的同时,注意打扫的速度。

(四)安全习惯:

1.路上行走靠右边,横穿马路要当心;不骑自行车。

2.乘坐公交车不抢头,上下车遵守秩序;不在车上吃零食及把头(手)伸出窗外。

3.不玩火、不玩电、不玩刀具;不做危险性游戏,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隐瞒并及时求援。

4.离家离校要向家长和老师打招呼,征得同意再去。

(五)劳动习惯:

1.经常整理书包及课桌。

2.学会自己整理房间,经常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事。

3.认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

二、三年级学生特点:

处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形成期,情感表达不稳定,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行为控制力较弱,模仿性强,道德认识水平较低,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三、实施重点:

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为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关爱他人,强化常规教育。

四、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指导队员学会自己组织召开队会,了解队会的一般程序,训练各中队旗手、护旗手;

2、指导队员了解少先队队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

5、年级组内展开小型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

B、班主任工作:

1、通过组织教师节、国庆节活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尊重他人、孝敬长辈教育;

2、结合班级布置、卫生评比等活动,进行爱劳动勤俭节约教育;

3、引导学生文明过年,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

C、任课老师工作:

1、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类趣味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D、家庭和社会工作:

组织家长委员会活动,形成年级家长委员交流网络,便于家校沟通,并开展知识竞赛型亲子活动。

第二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结合庆“六一”,组织“红领巾艺术节”活动,给学生搭建舞台,展示自我;

2、继续开设队课,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实践能力;

3、召开家长会,可以是专题型的、经验介绍型的、成果汇报型的等,共同探讨家校教育模式;

4、制订暑期活动计划。

B、班主任工作:

1、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和开设班主任课,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组织学生参加植绿护绿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对小干部进行培训;

4、开展班级“巧巧手”竞赛活动,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C、任课教师工作:

联合组织“动手动脑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肯钻研、爱科学精神。

D、家庭和社会工作:

学校联合社区开展“我爱社区”主题教育活动。

四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四年级培养目标

(一)礼仪习惯

1、升降国旗要行礼,能准确地唱国歌。

2、衣着整洁,不忘佩戴红领巾和校徽。

3、尊敬长辈,不与长辈顶嘴;见到老师能热情行礼问好。

不讲土话、脏话和粗话,使用礼貌用语。

4、课间、午间不打闹、追逐,不大声喧哗。

开展有益的活动,注意安全。

5、出操、集合快、静、齐。

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食堂进餐要排队,尽量不掉饭菜。

6、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7、进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得老师允许才进去。

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做客要讲文明,客人来访要主动让座端茶。

(二)学习习惯

1、课前能主动预习,养成勤动笔、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上课时专心听讲,敢于提问,能大胆发表意见。

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4、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审题、多动脑,仔细答题,书写工整,有了错题及时订正、弄懂,能多种办法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5、认真学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学会搜集、整理资料,课外多阅读好书,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书籍。

养成勤作笔记的好习惯,学会交流心得。

(三)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常理发,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4、不挑食、不偏食,不乱吃零食,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

5、不打电子游戏,不玩赌博性的游戏。

6、节约水电,合理使用零用钱,爱惜粮食。

(四)安全习惯

1、路上行走靠右边,横穿马路要当心。

不骑自行车或三轮车。

2、乘坐公共汽车和渡轮,不抢头,上下车(船)遵守秩序。

不在车上吃零食及把拳(手)伸出窗外去。

3、不玩火、不玩电,不玩刀具,不做危险性游戏。

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隐瞒并及时求援。

4、离家、离校,要向家长和老师打招呼,征得同意再出去。

(五)劳动习惯

1、经常整理书包和课桌,每周洗一次桌布套。

2、学会自己整理房间,经常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事。

3、认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清洗红领巾、手帕、桌套等。

5、保持校园、教室整洁,发现杂物、废纸能主动捡拾。

二、四年级学生特点: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转变过程中,独立意识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教学,兴趣爱好体现明显,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烈的人际交往愿望。

三、实施重点:

加强年级、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班风,正确的舆论,爱惜集体荣誉。

围绕“养成教育”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四、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设立少先队各类小岗位,引导学生树立民主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

2、指导队员参加红领巾科社团活动,参与创建宣传阵地,增强少先队组织活力;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庆和纪念日,指导各中队开展中、小队活动及校外实践活动;

4、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年级的常规管理制度。

B、班主任工作:

1、开展榜样学习活动,确定班级目标。

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做好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起始工作;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小岗位,积极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指导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C、任课教师工作:

抓好课堂德育渗透,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D、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召开专题家长会,指导家长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互相交流家教经验。

第二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加强常规教育的检查督促评比;

2、组织“绿色文化节”、“快乐读书节”庆“六一”活动:

3、继续开设队课,培养少先队员的参与能力;

4、制定暑期活动计划。

B、班主任工作: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为指导,通过班队会、班主任课抓实常规教育;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色文化节”、“快乐读书节”、庆“六一”等活动;

3、认真做好学年收尾的各项工作,召开好家长会,为做一名合格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做准备;

4、安排好学生的假期活动及进行重点家访工作。

C、任课教师工作:

根据学科特点,组织作业、作品展活动,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育。

D、家庭和社会工作:

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做网络文明教育讲座。

高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品德;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帮助别人,愿意为集体服务;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基础。

五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五年级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开小差;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2.认真作业,按时完成,不拖拉、不抄袭;仔细审题,多查资料,遇到疑难及时请教,变不懂为知识点。

3.多读书、读好书。

经常去书店和阅览室,看书时读、写、思相结合。

认真做好笔记,记录重点问句。

读后能写一些读后心得,相互交流所得经验。

知识及体会。

(二)礼仪习惯

1.尊敬师长,爱护幼小。

能虚心接受老师和长辈的教导,及时与老师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3.礼貌待人,校内不讲方言,能用礼貌用语;不征得他人同意不随便动他人东西;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4.以诚信为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答应别人的事及时做到;勇于承认错误,努力改正。

5.做事前多换位思考,不冲动莽撞办事,不给别人添麻烦。

(三)生活习惯

1.保持环境卫生,认真做值日,不敷衍了事;不留卫生死角,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遇到脏物及时处理。

2.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3.爱护学习、生活用品,不乱丢乱抛,用完后随手整理。

4.爱惜粮食不浪费,中午用餐排队入食堂;吃饭不讲话,盛饭盛汤相互礼让,保持桌面整洁。

5.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不边走边吃,少喝饮料多喝水,不吃不买不合格或过期的食品。

(四)安全习惯。

1.遵守公共秩序,不急追猛跑;不玩火,不抽烟,不喝酒;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不逞能,不做危险的游戏和动作。

2.增强安全意识,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循序渐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遵守交通规则。

不在学校规定的路段骑车,骑车靠右行,不追逐嬉戏,不违章停车、超车,不脱把骑车,不骑快车;不并排骑车,骑车不带人;来回路上注意避让大型车辆,如有需要下车让行。

(五)劳动习惯

1.认真负责地完成值日工作,不拖拉。

2.主动帮助他人做事,公益事情热心做。

3.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劳动中的自我保护。

4.做事不蛮干,不急干,多想法子,设法探索方法巧干。

二、五年级学生特点:

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处在由幼稚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时期。

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自主性和自尊心进一步加强,渴望得到友谊。

仍然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

三、实施重点:

增强学生自觉进步的需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不怕苦教育。

学会公平竞争,以诚待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巩固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2、开展公民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3、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开展主题活动,指导各中队开展中、小队活动及校外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B、班主任工作: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管理;

2、召开家长会介绍高年段德育工作特点,做好家校共同教育工作;

3、通过班会、班主任课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交友教育。

C、任课教师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D、家庭和社会工作:

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讲法律常识课。

第二学期

A、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

1、通过学习《守则》和《规范》,进行树立公德意识教育;

2、做好“红领巾艺术节”的组织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