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543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4 大小:2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4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4页
亲,该文档总共2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2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docx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备课

时间

教材

版本

语文出版社

授课年级

七年级(上)

授课

内容

第一课《忆读书》

课时

两课时

备课教师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老师整体阅读全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

3、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并且有选择性的多读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2、有选择性的读好书。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以及通过挑选比较读好书。

教学

难点

1、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

2、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

准备

(教具、资料)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

二、读书好:

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

精彩人物如生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导入

新课

古人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

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两分钟

 

 

 

 

 

一、关于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听老师阅读,解决字词

  

  1、请学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2、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笸(po)箩(luo):

用柳条或篾条等编成的篮子。

天罡(gang):

古书上指北斗星,也指北斗星上的柄。

地煞(sha):

a、星相学家指主管凶煞的星;b、指凶神恶鬼、比喻恶势力。

消遣(qian):

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渡过空闲时间;消困解闷。

烦琐(suo):

指繁杂、琐碎,也作繁琐。

堆砌(qi):

a、垒积砖石并用泥灰粘合;b、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

津津有味: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

知道的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的样子。

怒发冲冠:

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十分愤怒。

无病呻吟(无病而呻):

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每个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诵读。

诵读要求: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在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B、全文分为几个大部分?

分为四段:

第一段:

第1自然段,总说,激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段:

第2—11自然段,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段:

第12—13自然段,侧重于读好书,作者以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说要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段:

第14—15自然段,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A、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B、什么时候读的?

    C、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引导思考,解决以上问题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

第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简单介绍这些作品,可组织讨论。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

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

“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老师对以上几本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有学生来概括,老师对其进行补充。

(4)作者围绕这些书总结出来的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咬牙读——越看越懂——投入情感读

《聊斋志异》:

帮助写作

《水浒传》:

官逼民反——人物个性鲜明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

《精忠说岳》:

印象不大

《古典诗词》:

酷爱

《茶花女》:

知道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

兴趣不大,厌烦——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5)、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十五分钟

 

 

冰心先生再像你们这么大年龄的时候读了如此多的书,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增加了自己的阅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今天同学们在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是否也对读书有了自己的想法——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多读书。

两分钟

布置作业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

  

3、课外阅读:

寻找课文中出现的七本古典名著分别讲了什么故事,在下一节课中由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些书的故事梗概。

 

 

四分钟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

(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冰心老人是怎样“多读书”的,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读书有什么好处”以及我们应该“读什么好书”。

 

两分钟

 

 

 

 

一、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上节课给同学们留了一份作业(寻找课文中出现的七本古典名著分别讲了什么故事,在下一节课中由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些书的故事梗概。

)现在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老师,向我们介绍一下这些书的故事梗概:

明确: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国家,以及袁绍、袁术、吕布、董卓、刘表、刘璋、张鲁、马腾、韩遂、公孙瓒、公孙度等势力、以及最后一统中原的司马氏开创的晋朝,等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政治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

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

“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

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

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

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三、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

《荡寇志》清俞万春著  又名结水浒传  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所有水浒系列作品中唯一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金圣叹评本之立场有正反两说,尚无定论),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

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

」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

<精忠说岳>此书成书前就有不少写岳飞故事的小说流传,一种是脱离正史的虚构,一种是一一对照正史的复述。

《说岳全传》虚实兼而有之,它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汲取了过去岳传中的精华,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种小说,这也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

岳飞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有胆有识的军事统帅,是一位民族英雄。

他广收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训练了一支纪律森严、武艺高强的队伍,为民族的兴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说岳全传》实际上描写的是在岳飞率领之下的人民抗战,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写岳飞的书的明显区别和主要特点。

但作者在小说中对岳飞形象赋予过多的封建伦理色彩,为要表现他的忠孝仁义,有时竟违背常情。

另外,将岳飞与秦桧的矛盾说成是前世冤孽所致,忽视了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

小说粗线条描写多,常用口语,情节描写也多有重复,明显地保留着民间话本的痕迹。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

结实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

《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

《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名为《西游记》的著作主要有三部:

其一为元道士丘处机的地理著作《西游记》;其二为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其三为“华阳洞天主人”(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或李春芳)的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二)重点思考:

    1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三)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好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在文中找出作者如何选择读好书。

明确:

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

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迁移拓展,培养兴趣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

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

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三十五分钟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2、作者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五分钟

布置作业

对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进行简单点评,在你看来这本书好在哪里?

能给你什么样的启迪?

两分钟

 

 

《忆读书》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开篇第一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运用开放式教学,重点是学生在讲,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我上的这篇文章中,1、我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与时间顺序,逐个让学生们理解冰心先生在读这些书时的感受和体会,并由此感觉到冰心先生所说的: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通过学生们在课下通过各种媒体去了解《三国演义》等七本古典名著的故事梗概以及个人心得体会,让学生们明白要“多读书”。

3、通过以上的学习和交流,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并激励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由此来体味文中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2、通过网络查找关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茶花女》、《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3、《现代汉语词典》。

 

今天我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

本篇课文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强的教学特点。

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

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且在课前我让同学们预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段落大意,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在听完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显得比较容易。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第一堂课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把握教学重点,并且对于名著的讲解过多,虽然激起了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但是使得文章重难点不突出,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以及学生如何进行选择读好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同学们能够很好的融入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也符合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备课时间

 

教材版本

语文出版社

授课年级

七年级(上)

授课内容

第二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课时

1个课时

备课教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及作用。

2、了解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掌握生字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习他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

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第一部分(即课文的1—5自然段),是对四件事情的概括,从四件事情的描写中掌握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

1、划分段落

2、详略得当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马克吐温

 

一、生字词

二、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5)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照应

第一次尝试      巨大的反响

讽刺(详)——   辞工幽默诙谐

辛辣讽刺

恶作剧——“体谅”(创作风格)

嘲笑(略)——  敬佩,欣赏

挖苦(详)——  无地自容,当晚离开

第二部分(6-7)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马克吐温的形象:

1、敢想敢说,有正义感

2、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善于在实践中提升文学才华

3、善于抓住机会推销自己,做事写文章有创意

检查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接触过童话故事,也在小学课本上学习过很多古诗,这些我们都可以给他们取个名字——文学。

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都是阅读文学作品,而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生于密苏里州,父亲是一名法官。

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后当过印刷所的学徒,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船员和新闻记者,正是他丰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众多文学素材,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马克吐温”,英文是“MarkTwain”,原名意为“两噚”,领航员术语,即水深两噚,航船可以顺利通过,所以作者用它作为自己的笔名。

他的风格是诙谐幽默,含辛辣的讽刺,中国的鲁迅先生的文笔也含有辛辣讽刺。

2、分析课文

既然说作者的文笔是幽默中含有讽刺,那这篇课文中有体现作者的风格特色吗?

一起来看课文。

首先来看下字词:

㈠.重点字

滑稽(jī)撰文(zhuàn)煞费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

戏谑(xùe)诽谤(fiěbàng)乳臭未干(xiù)盛气凌人(líng)

趾高气扬(zhǐ)涉水过河(shè)言简意赅(gāi)

㈡.多音字

zhe等着xiě流血(多用于口语)

着zhuó附着血

zháo着慌xuè心血来潮(多用于书面语)

㈢.形近字

萝(luó)萝卜辑(jī)编辑徙(xǐ)迁徙

箩(luó)箩筐缉(jī)通缉涉(shè)涉水

㈣.词语释义

粗糙:

不精致,精细,草率。

琐闻:

细小零碎繁多的传闻。

苛责:

过严的责备。

尝试:

课文中是体验、经历的意思。

一般的意思是试、试验。

伶俐:

课文中是机灵的意思。

一般指聪明,灵活。

差事:

课文中是工作的意思。

一般指被派遣去做的事情。

议论纷纷:

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很多。

坐卧不安:

坐着、躺着都安定不下来。

形容由于有心事而心神不宁的样子。

㈤.词语辨析

六神无主:

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同】都形容惊惧不安。

【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如: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

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情临头。

如:

听得此事,我不免有些心惊肉跳。

【解题】

一、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这个“第一次”是指

他在印刷所当学徒的第一次文学创作经历;

二、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文章是以“第一次文学尝试”串起全文的;

三、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是这次文学创作使他展示了文学才华,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至关重要。

●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自己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的特点。

叙事有详有略,语言幽默诙谐,很具有讽刺意味。

●课文分析: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内容:

文章开头说“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十三岁和在座各位的年龄差不多。

十三岁的你们有打工赚钱的经历吗?

我想你们目前应该都还是温室里的花朵,有的可能偶尔还会在父母怀里撒娇,还不知道社会的现实与残酷。

而作者马克吐温十三岁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尝尽了人间百态。

正是他的这些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因此才有了举世瞩目的马克吐温。

而只有经历过重重历练的人才会对生活,对人生有所感悟。

现在请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在浏览课文时想一下这篇课文的段落应该怎样进行划分?

A同学:

第一部分(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性的句子开头。

第二部分(3—5段)—介绍作者编报的过程。

第三部分(6—7段)—报纸出版后的影响。

师:

这位同学说出了他的方法,其他同学还有意见吗?

B同学:

第一部分(1段)——讲第一次文学尝试的背景。

第二部分(2—5段)——编报的过程。

第三部分(6—7段)——报纸出版后的影响。

师:

两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找出最适合的划分方法。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段和第四段分不开,第一段作者进入叔父的报社工作,是为下文编报的出现埋下伏笔,有紧密的联系;而第二段到第五段很明显写了他编报的过程中的四件事,所以前面五段应该为第一个部分;后面两段是说明作者编报后所产生的反响,所以是第二部分。

因而课文可分为: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第6—7自然段):

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而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描述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四件事情)

第一层(1-2自然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详写)有正义感

第二层(3自然段)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

(详写)大胆

第三层(4自然段)热爱生活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略写)能干大胆

第四层(5自然段)热爱文学挖苦外乡人的诗。

(详写)有文学天赋

师:

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在第一部分,而第一部分是写编报的过程,在编报的过程中描述了四件事,请一个同学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是哪四件事?

C同学:

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

热爱生活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热爱文学挖苦外乡人的诗。

师:

这四件事找的很准确,大家仔细看一下作者对每件事的叙述有什么特点,或者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得出:

第三件事所用的笔墨比其他三件事情少。

那么为什么呢?

其实在这里,作者运用详略的安排来突出文章的重点。

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首先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