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60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撬分练1 地球与地图.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撬分练1地球与地图

专题撬分练1地球与地图

基础组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2016·武邑中学模拟]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等,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区域B.②区域

C.③区域D.④区域

答案 A

解析 纬度越低,相邻经度之间的实际距离越大。

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区域范围为(10°W~50°E,30°N~30°S),②区域范围为(60°W~0°,10°N~70°N),③区域范围为(140°W~110°W,10°S~40°S),④区域范围为(0°~45°E,0°~45°N),比较可知,①②两区域经纬度范围大,但①区域纬度更低,因此面积最大。

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

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④

答案 A

解析 在地图上,相邻1°纬线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邻1°经线之间的距离为111cosφ千米(φ为纬度),所以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图①(距离为111千米×20)和②(距离为111cos60°千米×20=111千米×10)。

[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答案 D

解析 赤道的实际长度约40000千米,通过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为五千万分之一。

4.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20厘米B.40厘米

C.60厘米D.80厘米

答案 A

解析 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大圆周长的1/4。

[2016·衡水中学周测]为了遏制全球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召开一次,2013年11月11日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2014年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甲比较,图乙(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答案 C

解析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图乙经纬度差比图甲大,表示的范围大,比例尺小。

6.利马位于华沙的(  )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利马大致位于西经77°,南纬12°;华沙大致位于东经21°,北纬52°;由此可知,利马在华沙的西南方向。

[2016·冀州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完成7~8题。

7.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和山脊。

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

故本题选择B项。

8.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B.178米

C.220米D.255米

答案 C

解析 图中区域内东、西两侧之间等高线共有7条,根据最大高差的计算公式:

(n-1)×d<最大高差<(n+1)×d,n为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因此其最大高差的计算应为:

(7-1)×30<最大高差<(7+1)×30,即为180<最大高差<240,最大高差可能为220米。

[2016·武邑中学周测]读下图,完成9~11题。

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B.55m

C.60mD.65m

答案 C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到85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选C项。

10.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

11.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B.40m

C.65mD.90m

答案 B

解析 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约为55米,坝底海拔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

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约为40米,故选B项。

[2016·衡水中学月考]图示是大陆上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图中灰色区域为河流,图示区域内水平岩层被河流侵蚀切割。

据此回答12~13题。

12.在图中沿AA′一线绘制剖面,则下面的剖面图与之相符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图中沿AA′一线的等高线数值先减小再增大,由此可以判断,沿AA′一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应该是谷地。

13.图中d、e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650米B.400米

C.380米D.480米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以判断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米,所以d点的海拔大于1500米、小于1600米,e点的海拔大于1000米、小于1100米,因此两点的高差大于400米、小于600米。

[2016·枣强中学猜题]读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的落差为147米。

回答14~15题。

14.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D

解析 ④处北部有一山脊,阻挡了山峰和④处之间的视线。

15.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1576米B.1989米

C.2165米D.2438米

答案 B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由海岸线为0米和山峰为3620米可计算得知,则湖泊位于1500米和2000米等高线之间;湖泊位于瀑布下游,瀑布落差147米,故湖泊海拔小于1853米;山峰海拔3620米,故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1767米、<2120米。

[2016·衡水中学期中]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

A.aB.b

C.cD.d

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判断出a位于山地的阳(南)坡,冬季采光较好;a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

b位于西侧山坡上,光照较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c位于山顶,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位于北侧山脊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

17.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

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

答案 A

解析 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最缓慢,最利于泥沙沉积。

18.图中陡崖(  )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米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米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米,底部海拔在0~30米之间等信息,可知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米;底部海拔有可能为11米;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宜建设交通线。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9.[2016·武邑中学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完成下题。

(4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答案 丘陵;鞍部。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数值、分布状况可知,该地海拔低于500米,起伏较小,地形类型应为丘陵;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可知,甲处为鞍部。

20.[2016·衡水中学期末]读东南亚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20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6分)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及大致长度。

(6分)

(3)图示范围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及顶部海拔分别在什么高度范围?

(8分)

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大致为自西向东;长度约35千米。

(3)相对高度H:

150米≤H<250米;顶部海拔H:

400米≤H<450米。

解析 第

(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别山地、丘陵、高原或平原,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走势。

(2)题,河流流向和山谷等高线凸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判别方向;运用图示比例尺,计算长度。

第(3)题,陡崖相对高度H:

(n-1)d≤H<(n+1)d(n表示重合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

陡崖顶部海拔≥“交会等高线最大数值”,<“交会等高线最大数值+1个等高距”。

能力组时间:

3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16·冀州中学期末]读我国南极考察站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77°E)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B.1020千米

C.1220千米D.1420千米

答案 C

解析 两考察站经度差异不大,纬度相差11°,从而可估算两地的距离约为1220千米。

22.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看69°S纬线的形状近似呈(  )

A.正圆B.椭圆

C.直线段D.曲线段

答案 D

解析 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不能俯视整个69°S纬线圈,因而见到的是曲线段。

23.我国泰山站(73°51′S,76°58′E)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据图可知长城站应位于泰山站的(  )

A.东南方B.东北方

C.西南方D.西北方

答案 D

解析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转,从两站的相互位置可以看出长城站应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24.[2016·衡水中学预测]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  )

A.坎昆位于墨西哥城的东南方向

B.坎昆与墨西哥城的直线距离大约160km

C.尤卡坦半岛的图上面积为80cm2

D.如果将该图比例尺放大3倍,则其比例尺为1∶6000000

答案 C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坎昆位于墨西哥城的东北方向;坎昆与墨西哥城的图上距离约2.5厘米,根据比例尺即可计算出其直线距离大约125km;根据比例尺与面积之间关系知尤卡坦半岛的图上面积为80cm2;如果将该图比例尺放大3倍,则其比例尺为现比例尺的4倍,为1∶1250000。

[2016·枣强中学热身]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不适合露营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答案 C

解析 图中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S处的河流向两边分流,说明是一山脊,不会有洪水威胁;P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可通视;T处为河流汇集的山谷,易发生山洪,不宜宿营。

26.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判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P→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判断剖面图;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的分布。

[2016·衡水中学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米。

据此回答27~28题。

27.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A

解析 照片显示远处有山地、近处为河流,且河流在图中由右上位置流向左下方;结合图中摄像机位置,可判断最可能是在甲位置拍摄的。

28.关于该区域地形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乙处能看到甲和丙

B.在戊处陡崖可进行跳伞

C.己处可形成冲积扇

D.河流流向大体自北向南

答案 D

解析 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总体上自北向南流。

乙甲之间有一山脊,故在乙处不能看到甲;戊处陡崖只有两条等高线相交,而等高距为10米,则此处陡崖相对高度不到30米,不适宜跳伞;己处位于山脊,不可能形成冲积扇。

[2016·衡水中学一轮检测]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

A.AB.B

C.CD.D

答案 A

解析 坡度线数值越大坡度越陡,河流流速越快。

30.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

B.乙地基带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D.河流从丁地流向甲地

答案 B

解析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除了坡度因素外,还有植被覆盖程度、土壤状况等,A无法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因而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该图只能反映坡度的大小和变化,不能指示坡向和海拔高低,所以C、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