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64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节能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1、编制依据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图纸

(2)工程施工合同

(3)国家及重庆市颁布的主要有效施工规范、规程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GB50300-2013

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3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3

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5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建筑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格

DBJ50/T-159-2013

6

全轻砼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DBJ50/T-151-2012

7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06J607--1

8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10J121

9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建筑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

DJBT-073-13J06

10

泡沫砼屋面保温隔热建筑构造

DJBT-070-13J03

2、工程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

萨固密(重庆)密封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位于重庆市合川工业园区(原中染纺织有限公司用地)。

本工程由以下子单位工程组成:

、汽车密封系统生产基地厂房:

建筑面积21318m2,其中新增厂房建筑面积4527m2;为单层工业厂房,建筑高度9.2m。

结构形式为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为砖墙。

、食堂:

建筑面积1822m2,占地面积898m2,共2层,建筑高度9.2m。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倒班楼一:

建筑面积3200.5m2,占地面积625.19m2,共5层,建筑高度19.5m。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混炼车间:

建筑面积6565.02m2,占地面积4152.24m2,厂房地上4层,生产辅房地上2层,建筑高度23.2m。

结构形式:

混炼中心厂房两侧单层的为钢结构,中间四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生产辅助用房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开闭所:

建筑面积197.12m2,占地面积197.12m2,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4.4m。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消防水泵房:

建筑面积321.84m2,占地面积321.84m2,单层建筑,建筑高度4.65m。

结构形式:

站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门卫室:

门卫室一:

建筑面积42.67m2,占地面积50.07m2,共单层建筑,建筑高度3.1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门卫室二:

建筑面积23.60m2,占地面积23.60m2,共单层建筑,建筑高度3.8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门卫室三:

建筑面积32,11m2,占地面积35.14m2,共单层建筑,建筑高度4.1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2.2、墙体节能工程

填充墙体:

本工程外墙采用200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导热系数(限值λ≤0.54W/m.K),801Kg/m3≤干密度≤900Kg/m3,外壁厚≥25mm,排孔数≥12排、宽度方向孔洞排数≥5排,孔洞率≥45%,燃烧性能A级;外墙外保温采用20mm厚难燃型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限值λ≤0.03W/m.K),干密度≥32Kg/m3,燃烧性能B1级。

2.3、门窗节能工程

门窗:

本工程窗材料采用中空6高透光Low-E+9A+6透明玻璃,玻璃遮阳系数0.62,整窗遮阳系数0.50,传热系数2.7W/m·K2。

2.4、地面节能工程

地面:

200mm厚全轻混凝土,导热系数(限值λ≤0.16W/m.K),560Kg/m3≤干密度≤650Kg/m3

2.5、屋面节能工程

屋面:

50mm厚难燃型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限值λ≤0.03W/m.K),干密度≥32Kg/m3,燃烧性能B1级,与外墙交接处做600宽度水平防火隔离带。

3、施工部署

3.1、建筑节能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执行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为副组长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

唐安庆(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副组长:

姚家骥(项目执行经理)——负责现场施工指挥、质量监督工作

孙娜(项目技术负责)——技术总部署、方案编制及交底

组员:

李林、冯麟、樊勤杰、杨生河、刘飞、唐熙孜——现场施工管理、协调

陈正益——现场施工质量及细部施工做法管理

3.2、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通过认真学习建筑节能工程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建筑节能工程的各项工作均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将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等执行。

为完成好本工程的建筑节能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将对以下环节作为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点:

(1)分包单位的选择:

建筑节能工程的分包单位,应选择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并对其在施工过程中(或已完工的工程)进行考察。

(2)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要求

A.建筑节能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B.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记录;

2)、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用于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场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

3)、对材料和设备应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第59页附录A及本规范各章的规定在施工现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C、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阻燃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等的规定;

D、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E、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当无上述要求时,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正常施工环境湿度下的自然含水率,否则应采取降低含水率的措施。

(3)、施工过程控制

A、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B、施工前应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将技术关口前移。

施工前认真做好作业指导书,做好技术交底。

C、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和样板引路制度,做好预测预控及全方位的过程控制。

D、做好技术复测及资料整理工作,主要材料及施工过程操作要留有痕迹,具有可追溯性。

E、对关键部位及特殊工序要责任到人,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控制。

F、做好各专业接口及预留预埋的专业检查。

G、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节能保温材料。

节能保温材料不宜在雨雪天气中露天施工。

3.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A、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检验批、分项工程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外墙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以及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和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确认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

B、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节能工程的检验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

②、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检员、施工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设计单位相关专业的人员参加;

③、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监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

(5)、建筑节能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B、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C、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D、应具有严重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6)、建筑节能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合格;

B、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7)、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B、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C、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D、严寒冷、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结果应合格;

E、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

(8)、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时应对下列资料核查,并纳入竣工技术档案

A、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洽商记录;

B、主要材料、设备和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见证试验报告;

C、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D、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必要时应核查检验批验收记录;

E、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记录;

F、严寒冷、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检验报告;

G、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H、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I、其它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

4、施工计划

4.1、材料计划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1

全轻混凝土

1100(m³)

2

20mm厚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2900(m2)

3

50mm厚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1500(m2)

4.2、施工机具计划

序号

机械名称

数量

备注

1

砂浆搅拌机

3

2

QTZ63塔吊

2

3

手推车

10

4.3、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砖工

27

2

抹灰工

18

3

砼工

15

4

杂工

20

4、主要施工方法

4.1、墙体节能工程

墙体外保温采用20厚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4.1.1难燃型挤塑聚苯板施工工艺流程:

1基层处理

彻底清除基层墙体表面浮灰、油污、脱模剂、空鼓及风化物等影响粘结强度的材料。

②为增加挤塑板与基层几面层的粘结力,应在挤塑板两面各刷界面剂一道。

③配置专用粘结剂:

A将5份(重量比)干粉砂浆倒入干净的塑料桶,加入1份净水,应边加水边搅拌,然后用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搅拌5分钟,直到搅拌均匀,且稠度适中为止。

B将配置的粘结剂静置5分钟,在搅拌即可使用,配置好的粘结剂宜在1小时内用完。

C专用粘结剂的配置只准许加入净水,不得加入其他添加物(剂)。

④网格布翻包:

门窗洞口、变形缝两侧等处的挤塑板上预粘网格布,总宽度约200,翻包部分宽度为100,具体做法如下:

网格布裁剪长度为180加板厚。

首先在翻包部位抹长度为100宽度为2的专用粘结剂,然后压入100长的网格布,余下的甩出备用。

⑤粘贴挤塑板

A标准板规格尺寸为1200*600,对角线误差小于2,挤塑板用电热丝切割器或工具刀切割,尺寸允许偏差为±1.5。

B排版:

按顺砌方式,竖缝应逐行错缝,墙角处应交错互锁。

门窗洞口四角处应采用整块板切割成型,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C将配置好的专用粘结剂涂抹在挤塑板的背后,粘结剂压实厚度约为3,为保证粘结牢固,涂胶粘结面积不得小于被粘贴板面面积的50%;粘结方法可采用条粘法和条点法。

a条粘法:

用齿口镘刀将专用粘结剂水平方向均匀的抹在挤塑板上,条宽10,厚度10,中距50。

b条点法:

用抹子在每块挤塑板周边及中间抹宽50,厚度为10的专用粘结剂,再在挤塑板分隔区内抹直径为100,厚度为10的灰饼。

D将抹好专用粘结剂的挤塑板迅速粘贴在墙面上,以防止表面结皮而失去粘结作用。

不得在挤塑板侧面涂抹专用粘结剂。

E挤塑板粘贴由勒脚部位,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每排板应错缝1/2板长,局部最小错缝不得小于200,在墙角处应交错互锁并保证墙角垂直;粘贴时应轻柔、均匀挤压,及时用2米靠尺压平操作,保证其平整度及粘贴牢固,板与板之间要挤紧,不得有缝,因切割不直形成的缝隙,用挤塑板条塞入并磨平。

每粘完一块板,应将挤出的专用粘结剂清除。

F板粘贴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不得大于2mm,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松动和空鼓。

⑥安装固定件(锚栓):

A固定件在挤塑板粘贴8小时后开始安装,并在其后24小时内完成。

按墙面每平方米设置不少于4个,任何面积小于0.1平方米的单块板应设置一个锚固件布置方式现场酌情处理(详下图)的位置用冲击钻钻孔,孔径10,钻入基层墙体深度约为60,固定件锚入基层墙体的深度约为50,以确保牢固可靠。

B自攻螺丝应挤紧并将工程塑料膨胀钉帽与挤塑板表面齐整或略拧入一些,确保膨胀钉尾部回拧,使其与基层墙体充分锚固。

C在阴阳角、檐口下和孔洞边缘部位的锚栓加密布置,锚栓间距不大于300mm,距基层墙体边缘60mm。

⑥打磨:

A挤塑板接缝不平处应用粗砂纸打磨,动作为轻柔的圆周运动,不要沿着与挤塑板接缝平行的方向打磨。

B打磨后及时将挤塑板碎屑及浮灰用刷子清理干净。

⑦作装饰线角:

A根据设计要求用墨线弹出需要做线角的位置,并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校正。

B凹线角使用开槽器将挤塑板切成凹口,挤塑板凹口最薄处不小于15。

C凸线角应按设计尺寸切割后,在线角及对应挤塑板两面刷界面剂一道,再涂满专用粘接剂,使其粘贴牢固。

⑧抹底层聚合物砂浆:

A聚合物砂浆的配置同专用粘结剂。

B将配置好的聚合物砂浆均匀的涂抹在挤塑板上,厚度为2。

⑨压入网格布:

A网格布应按工作面的长宽要求裁剪,并应留出搭接宽度。

网格布的裁剪应顺经纬向进行。

B在门窗等洞口周围网格布翻包,四角均应附加一层网格布加强,整幅网格布应在洞口周边翻包及附加网格布之上。

C在洞口及网格布翻包部位的挤塑板正面和侧面,均涂抹聚合物砂浆(只允许此处的挤塑板端边抹聚合物砂浆)。

将预先甩出的网格布沿板厚翻转,并压入聚合物砂浆中。

D将整幅网格布沿水平方向绷直绷平,注意将网格布内曲的一面朝里,用抹子有中间向上、下两边将网格布抹平,使其紧贴。

网格布水平方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00,垂直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80,搭接处用聚合物砂浆补充底层砂浆的空缺处,不得使网格布皱褶、空鼓、翘边。

E在凹凸线角处,应将窄幅网格布埋入底层聚合物砂浆内,将整幅网格布在窄幅网格布之上,搭接宽度80。

F在墙身阴阳角处两侧网格布双向绕角相互搭接,各侧搭接宽度不小于200。

、抹面层聚合物砂浆:

A抹完底层聚合物砂浆并压入网格布后,待砂浆凝固至表面不粘手时,开始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抹面厚度以盖住网格布为准,使聚合物砂浆总厚度为2.5~3.0。

B为提高外墙抗冲击能力,应增加一层网格布,并按照前两项工序进行两边,聚合物砂浆总厚度约为3.5~4.0。

、变形缝、界格缝处施工:

A墙身变形缝的金属盖缝板应在挤塑板粘贴前按设计定位并与基层墙体固定牢固。

B在金属盖缝板与挤塑板相接处及界格缝处填塞发炮聚乙烯实心圆棒,其直径应为缝宽的1.3倍,分两次嵌入密封膏,深度为缝宽的50~70%。

C密封膏的施工应注意不要污染两边挤塑板面层。

饰面层的施工:

饰面层采用水溶性涂料时,施工前应修补聚合物砂浆不平处,并用细砂纸打磨,然后进行涂料施工。

修补孔洞:

A当脚手架拆除后,应及时对孔洞进行修补。

对墙体孔洞用相同的基层墙体材料进行填补,并用1:

3水泥砂浆抹平。

B根据孔洞尺寸切割挤塑板并打磨其边缘部分,使之能严密封填于孔洞处。

并在挤塑板两面刷界面剂一道。

C待孔洞水泥砂浆凝固后,将挤塑板背面涂10厚的专用粘结剂,将挤塑板塞入洞中,注意不要在四周边沿涂专用粘结剂。

D裁剪面积能覆盖整个修补区域大小的网格布,并与周边网格布搭接100。

E涂抹底层聚合物砂浆,埋入修补用的网格布,待表面不沾手时,再涂面层聚合物砂浆,厚度应与周边一致。

4.2、地面、屋面保温工程

本工程地面保温采用200厚全轻混凝土。

屋面采用50厚挤塑聚苯板。

4.2.1、全轻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地面采用600级密度现浇全轻混凝土,全轻混凝土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如下表:

系统的基本构造

节构示意图

基层楼板①

凿毛、界面砂浆②

全轻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③

4.2.1.1、全轻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排水立管管根、地漏防水、厨卫防水层施工→泼水试验合格→基层清理、凿毛→找标高冲筋贴灰饼→提前两天关水润湿基层→楼板裂缝检查、标记→裂缝处理→润湿基层及基层处理→浇筑全轻混凝土→刮杠找平并第一次收平→碾压提浆并第二次收平→表面拉毛处理→养护→切缝→验收。

4.2.1.2、全轻混凝土施工准备

(1)施工条件

A、施工现场应通电通水,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B、材料进场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材料应分类存放。

网格布、干混料存放应注意防雨、防潮。

(2)施工机具

A、强制式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水平运输手推车等。

B、常用抹灰工具及抹灰的专用检测工具、水桶、扫帚、水锤、方尺、拖线板、钢尺等。

4.2.1.3、全轻混凝土施工工艺

(1)检查基层

由于地面保温直接关系到业主接房时室内标高,因此在进场前必须对地坪标高进行复测。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调整处理方法,超偏差大的,提出整改要求,总包单位应在收到整改通知当日给出答复,并安排人员进行必要整改后,才能进行施工。

1)对照图纸,确定基准测量层。

确定室内标高,首先要与土建共同确定基准复核土建的基准点。

2)测量:

根据楼层检查情况,对实际施工的楼层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

1 要考虑地面平整度不够的误差,即测量时注意复查;

2 测量点要定点统一;

3 测量结果要记录。

3)测量数据记录分类:

对测量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对各种结果进行分类,同时对照各楼层进行误差寻找,得出误差结果。

4)处理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要对误差大、需要调整的位置进行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同时,将资料(原始)整理成册报设计室,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的工作。

5)楼地面整体面层施工前,应全面对电气安装预留线管进行排堵,避免地面施工后进行二次排堵,对成品造成破坏。

(2)界面处理

施工前应检查基层质量,并对基层进行凿毛处理,应保持基层的清洁,清除积水,油渍应擦拭干净;施工前应先润湿基层,但不得有明显积水。

(3)材料性能要求

用于保温地面施工的材料主要由轻骨料和粉料组成,两者均为袋装半成品,其相关符合《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50/T-151-2012中的要求。

(4)保温材料施工

全轻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应按干混料和轻骨料两个组分采用包装方式配套供应到现场;原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抽样复检,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进场后应分类堆放,干混料要保持干燥,做好避雨、防潮措施。

1)全轻混凝土保温的配比:

配方陶粒:

胶粉料:

水=2包(100L):

一袋(40kg):

11kg

在全轻混凝土搅拌时,使用预湿处理的轻骨料,宜采用下图的投料顺序;

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塌落度损失和防止离析。

当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计较重时,浇筑前应采取二次拌合,但不得二次加水。

全轻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入模内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5min,保温层施工达到厚度要求,间隔10小时后,保温层达到初凝后可进行碾压,提浆施工。

3)全轻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1.5m,当倾落高度超过1.5m时,应加串筒、斜槽或溜管等辅助工具。

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拌合物捣实和避免轻集料上浮为原则。

4)混凝土布料要准确及时,布料时严格按灰饼的高度控制混凝土摊铺厚度,严禁超厚。

布料时先用铁铲铺开。

5)刮杠初平及第一次收平:

混凝土布料后,用2.5米塑钢刮杠依“灰饼”赶平混凝土,然后用铁板进行初步收平。

6)全轻混凝土面层应在初凝前开始抹压作业,摸压用铁抹子不少于3遍,然后用铁抹子板收平。

第一遍在现浇全轻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收平工作,若轻粗骨料上浮,将其用铁抹子压入混凝土内并抹平;当面层开始凝结时,进行第二遍抹压,做到尽量不留抹痕;面层开始初凝前,进行第3遍抹压,将抹痕压平收光为止。

7)碾压提浆及第二次收平:

在铺全轻混凝土初凝(收汗)后,面层上人踩有脚印但不下陷时,应用铁滚筒纵横交错来回滚压3~5遍,直至表面泛浆为止,然后用铁板收平、并将多余浮浆清理干净。

收平时应注意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用铁板压平。

8)浇筑成型后,宜采取拍板、刮板、辊子或振动抹子等工具,及时将浮在表面的轻集料颗粒压入混凝土,提浆后用塑料扫帚进行简单有序的顺拉毛即可。

9)全轻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关水养护。

当环境温度低于1℃时应进行防冻养护。

(4)保温材料施工要点

1)基层处理:

楼面在布料前,应先根据楼面积水情况,铺撒适量干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0.5),并采用大扫帚来回扫浆,确保基层水泥浆均匀、成活后程黏稠状,并清理掉表面多余积水,水泥浆结合层随扫随浇。

2)楼面基层凿毛处理(俗称“抓毛”):

采用楼面专用“凿毛机机”将凝结在楼地面上的混凝土、砂浆清理松动,然后采用人工将楼层打扫干净。

抓毛不能刮伤抹灰墙面,墙根等机械死角,应采用人工剔凿的方式进行清理。

3)楼地面整体面层施工前,应全面对电气安装预留线管进行排堵,避免地面施工后进行二次排堵,对成品造成破坏。

4)厨房、卫生间门口位置提前用1:

2水泥石屑做反坎收口,便于楼板基层关水润湿。

反坎厚度应结合楼层结构1米线进行施工,其上口标高应与地坪完成面标高保持一致。

5)整体面层施工前,应提前两天关水润湿,关水深度应根据气温确定,水不宜过多,一般在关水两天后润湿楼面基层上的余水刚好能用于搅制水泥浆结合层为宜,一般深度20~30mm。

6)根据墙面结构1m控制线,并结合整体面层设计厚度,确定好同一楼层建筑楼面从1m控制线向下的统一高度,并确保面层厚度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备注:

同一楼层不能统一时,应确保统一套房间应统一高度)。

班组需根据建筑楼面控制高度贴“灰饼”(50*50见方水泥砂浆)(俗称“打疤”);贴“灰饼”前应检查楼层净高,如结构施工的误差不能在地坪浇筑时补救,需对楼面或天棚进行处理后再施工楼面整体面层。

地坪因有保温节能要求,保温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对结构板超厚位置应进行剔打处理。

7)“灰饼”的纵横间距按大于2000mm控制,斜向间距不大于2500mm,确保赶平收面时2500mm长的尺方能搭到两个“灰饼”上面。

室内过道两侧均应贴“灰饼”。

阳台、露台应按设计坡度并坡向地漏进行贴“灰饼”;

8)全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成后,应在2天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全轻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

尽量后期采用关水养护。

9)成品保护:

在养护期间和面层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上人行走或插入后续工序施工,涂料、安装工程施工使用的高凳应采用胶皮将脚跟包裹后适用,在地坪完成的房间进行腻子施工时应满铺彩条布遮盖处理,避免造成地坪污染。

10)现场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搅拌前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基层温度、水温计算所需水的用量以及全轻混凝土干混砂浆与轻骨料的配比;

(b)单次搅拌量不宜超过0.5m3;

(c)施工现场搅拌顺序和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

a)粗轻骨料与1/2水混合后搅拌60S;再加入HZ全轻混凝土干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