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6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灾中心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概述1205Word格式.docx

2、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NGO备灾中心和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第一时间发起成立了414玉树地震四川救援办公室,并从多方了解玉树受灾情况,并协调物资人力等资源,筹得大帐篷、棉被、药品若干、矿泉水、方便面、奶粉、救援工具、手充式电筒、保暖内衣、保暖手套、儿童防寒服、防潮垫、收音机、妇女卫生用品,并于4月17日送达玉树灾区。

3、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

地震当日,NGO备灾中心在友成基金会的支持下赶赴现场,与友成基金会、云南青基会益行工作组,召开会议宣布立联合工作站,共同搭建“盈江救灾公益组织联合工作站”。

截止到5月15日为止,联合工作站协调各类资源总价值计2162305.5元人民币,开展社区公共、志愿服务累计超过3000个小时,受益人数共计12786人。

其中NGO备灾中心协助友成基金会完成30个重灾村寨,3所学校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270,705.5元,受益1621户、8286人。

4、2011年6月6日,贵州省望谟县发生特大洪灾,NGO备灾中心第一时间与UR联合救援贵州团队前往开展灾情调研,并在望谟县打易镇、乐旺镇、新屯镇、复兴镇、郊纳镇、打尖乡开展灾害救援工作。

在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NGO备灾中心采购了10万元家庭应急包共350个发放到严重受灾的居民手中。

同时,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受灾严重的省份,NGO备灾中心都派出了救援队员前往进行灾情调研。

5、2011年9月18日四川巴中发生特大洪灾,24小时内NGO备灾中心派出救援人员完成了灾害评估,掌握了极重受灾村镇的详细需求并募集救灾资金25万元,48小时内采购了600个家庭应急包,并于72小时内运达巴中市的曾口镇、东榆镇、沙河镇、恩阳镇、流坝乡完成了发放。

(二)过度安置服务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结束后,NGODPC继续募集急需物资,保障群众生活。

包括200床棉被、10吨蔬菜、价值1万余元的药品、1400瓶食用油,100台风扇等灾区急需物资。

2、汶川大地震后,NGODPC先后在绵竹市、什邡市、崇州市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满足各个群体需求。

在此平台下,先后有250余名志愿者(包括当地灾民)参与医疗服务、儿童学习辅导、儿童及老人活动组织并开展、独居老人帮扶、贫困学生家访、心理援助、遇难教师家属及受伤儿童慰问、日常生活及生产协助等志愿服务,受益灾民达2400余人(包括200余名儿童)。

并且为香港土方子、香港智行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等12个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平台支持服务。

3、汶川大地震后,NGODPC在什邡市和绵竹市建设了社区公共空间,促进社区文化重建。

结合需求调研结果,先后建立了图书室、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影剧院等社区公共空间。

开展放电影、举办晚会等大众化集体活动。

共计播放电影50余场,举办社区晚会2场,服务人次超过7000人次。

4、2010年4月14青海玉树地震第一期救援行动结束后,NGO备灾中心、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心平公益基金会、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又联合发起了“吉祥-教师关爱”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该行动为灾区的1500名受灾的教育工作者发放慰问包,同时与当地志愿者一起开展多种慰问活动。

本行动自5月1日启动以来,经过一周的筹备,满载慰问包和祝福的车辆,于5月9日到达玉树灾区。

本次行动的慰问包总价值45万元,每个慰问包价值300元,内含慰问信、四川灾区祝福手工艺品、环保手电、保温杯、魔术头巾、笔记本、太阳帽、教师专用双色笔和工具书《床边的小豆豆》。

(三)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阶段NGO备灾中心在汶川地震重灾地区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以及青海省玉树州开设了项目办公室,主要执行了以下重建项目:

1、在绵竹市汉旺镇执行“汶川地震重灾区生产自救项目”。

本项目总计投入85万元,项目周期18个月,该项目协助当地农户成立了“自救生产合作项目组”,共计为183户当地农户提供发展养殖业的启动资金、圈舍修建资金70余万以及养殖技术培训4次、“自救生产合作项目组”能力建设培训2次。

项目实施期间,养猪户户均从项目中获利4500元,养牛户户均可从项目中获利6900元。

2、在绵竹市汉旺镇执行“汶川地震板房安置区文化重建项目”。

本项目总投入45万元,周期12个月。

该项目建设了板房安置区最大的社区活动中心“心空间”社区活动中心一个,平均使用率达到了3600人次/月;

“心空间”赠与亚洲影剧院播放电影112场,3360人次从中受益;

儿童活动中心播放科普电影27次,540人次的儿童从中受益;

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收录近6000册图书,阅读量达到30册/天,外借量达到15册/天;

老年活动中心平均每天为120人次的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举办社区联欢晚会3次,1500人次从中受益;

举办儿童活动12次,360人次的儿童从中受益;

举办社区可持续发展培训10次,296人从中直接受益;

支持10名当地人开展了6个创业项目,每个创业者可通过项目增加年收入至少达4500元/年;

组建了一只不低于50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并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3个互助小组。

3、在什邡市洛水镇执行“托克国际汶川地震灾民安置区社区中心计划”。

本项目总投入290万元,周期为24个月。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社区中心建设并提供各类免费社区服务;

通过小额资金招标的形式资助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两大块。

社区中心主要实现了观看电视、阅览书报、文艺晚会、体育竞技、放映电影,科普及健康知识普及、手工生产自救、社区健康服务、日常护理和康复、家庭教育、儿童学习及游戏等服务性功能。

小额资金招标进行了两轮,共资助了10个来自全国的初创型社会服务机构分别开展了老年服务、残障儿童康复服务、妇女创业及可持续生计、社区照料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教育、儿童发展教育等17个项目。

各项工作的开展覆盖了洛水镇7个板房安置区及周边的社区,共计服务36000人次,共计1500名当地居民直接从项目中受益,9000名当地居民间接从项目中受益。

4、玉树重建基础调研计划于2010年7月初启动,10月底结束,该项目在玉树州孤儿学校建立了“托克社区活动中心”,并组织小朋友开展了各种活动,继续巩固了4月14日紧急救援后的重建工作基础。

同时在青海省玉树州重灾区开展调研,了解当地详细需求,并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

组织青海玉树州孤儿学校的儿童前往四川什邡洛水灾区与洛水儿童进行了互动交流。

组织青海省学者、玉树州官员、以及社区代表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了考察访问。

三、NGODPC的主要重点工作领域

(一)、灾害管理与紧急救援

1、备灾;

2、社区减防灾;

3、灾害紧急救援;

4、民间应对灾害管理网络建设。

(二)、灾后社区恢复与发展

1、建设“公共空间”,回应受灾社区需求,修复社区创伤;

2、协助受灾人群增强参与和互助能力;

3、发展可持续生计,降低社区脆弱性;

4、为受灾人群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基金支持。

(三)、灾区NPO支持。

1、NPO能力建设培训;

2、小项目资金支持;

3、为初创NPO提供行政及智力支持。

四、管理执行团队

(一)、管理团队核心成员

1、张国远,男,生于1979年。

6年NGO工作及发展援助项目管理经验,2005年至今管理执行了28个国际、国内援助项目,现任NGO备灾中心秘书长、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历任攀枝花东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政协攀枝花东区委员会常委、攀枝花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陈渡强,男,生于1973年,法律专业背景,执业律师,现任NGO备灾中心研究部主任并代管灾害管理与紧急救援部,除从事法律及政策事务研究工作外,还负责灾害救援工作。

在本团队已工作5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管理执行经验,参加并指挥了2008年5月12日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3月10日盈江地震、2011年6月6日望谟水灾、2011年7月29日巴中水灾等灾害救援工作。

历任四川三才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NGO备灾中心汉旺项目办主任。

3、张伟,男,生于1984年,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项目部主任。

在本团队已工作5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管理执行经验,同时具备丰富的社会调查与评估经验,执行了国家科技部、民政部、日本东京大学等委托的社会调查项目。

历任攀枝花东区志愿者协会项目部副主任、攀枝花社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

4、王烯,女,生于1978年,服装设计专业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公共关系专员。

在本团队已工作6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执行经验。

曾任攀枝花东区志愿者协会公共关系部主任。

5、赵晨,男,生于1978年,教育学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副秘书长,在本团队已工作6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管理执行经验。

历任攀枝花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攀枝花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6、董凌妤,女,生于1977年,教育学专业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攀枝花项目办公室主任。

在本团队已工作3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管理执行经验。

7、胡新江,男,生于1988年,市场营销专业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成都办公室行政助理、紧急救援队队员,在本团队已工作3年,具备发展援助项目执行经验。

现负责本机构行政后勤工作,同时负责备灾仓库及救援物资物流工作,参加了2008年5月12日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3月10日盈江地震、2011年6月6日望谟水灾等灾害救援工作。

8、常丽桥,女,生于1983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现任NGO备灾中心都江堰项目办公室主任、都江堰市火凤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秘书长。

9、周麒麟,女,生于1968年,高级职业经理。

现任NGO备灾中心财务部会计师。

2年NGO从业经验,曾任乐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行政、财务经理,四川投资融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四川耶都资信评估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0、廖有俊,男,生于1986年,设计专业背景,现任NGO备灾中心灾害管理与紧急救援部项目助理。

参加了2011年3月10日盈江地震、2011年6月6日望谟水灾等灾害救援工作。

(二)、顾问委员会

1、黄浩明,男,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

2、胡代全,男,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发展组组长、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原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副厅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助理巡视员。

3、叶奇栋,男,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

4、段慧霞,女,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

5、韦克难,男,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6、谭祖雪,女,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副教授、社会调查专家。

7、王红虹,女,四川省扶贫办项目官员、四川蜀光社区发展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8、郭虹,女,生于1952年。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社会学家。

五、后记

截至目前,NGO备灾中心共计为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四川省社科院、台湾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NPI、绵竹民生合作社、心家园社工等单位,提供了会议支持、项目考察及访问交流服务49次。

NGO备灾中心承办了由国家商务部资助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外民间组织论坛”,来自近50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和NGO嘉宾参加了论坛,并参观访问了本机构的项目点。

NGO备灾中心还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超过300名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社会实践岗位。

NGO备灾中心在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为本地民众提供了急需的各项需求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南风窗杂志、中国社会工作杂志、民政部课题调研组、川西印象、德阳电视台、什邡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均到实地进行了采访及报道。

NGO备灾中心洛水项目办参与灾后重建的模式备受社会发展领域、学术界的认可,尤其受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四川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四川省省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郭虹研究员,以及原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副厅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助理巡视员,现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发展组组长胡代全先生的极力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