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76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

湘版美术九年级美术第四课教学设计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五课《门》第一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人文情感目标: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1、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3、设计一个有主题含义的门

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

主题设计征集令:

某市第一中学,为了更加彰显办学理念,激励广大师生,研究决定,设计、重建学校大门。

现面向社会征集学校大门设计方案(效果图)。

理念体现:

成长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设计元素:

学校、生活、成长、现代。

设计采用:

评选出的最终设计采用设计者,将被授予终身荣誉奖。

二、新授:

(一)、什么是门?

考究一:

谁是最先步入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

上古神话的回答是:

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描述: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

”大概自人类从树上爬下来,自有巢氏在地上架木造屋栖身以后,便有了门。

考究二:

孔子《论语·雍也》云:

谁能出不由户。

考究三:

象形文字,篆书“门”字,由左右对称的“户”字组成,单扇为户,双扇为门。

(五蠹(d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一)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

(二)言谈者(指纵横家),(三)带剑者(指游侠),(四)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五)工商之民。

韩非曰:

“此五者,邦之蠹也。

”蠹,蛀虫。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小结:

门,是建筑的出入口。

课件展示:

《北京四合院院门》

(二)、不同功能建筑的门。

1、欣赏图片:

《北京故宫中和殿》(宫廷)

《安微宏村》(宅第)

《北京老字号店铺》(店铺)

《山西五台山龙泉寺》(寺庙)

2、思考:

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门有什么功能?

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

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

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

标志性“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门,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

小结:

门,在由最初的防御禽兽大蛇,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多种艺术风格,完成了他的由纯实用到实用于艺术的结合的演变,这都离不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3、练习:

尝试说出传统建筑的门和现代的门的区别。

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

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五课《门》

理念体现:

设计元素:

教学后记

通过对不同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引导学生设计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五课《门》第二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设计一个有主题含义的门

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复习导入:

1、西北地区窑洞

2、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3、新疆民居

4、西藏拉萨八角街民居

总结:

由于地理气候和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历史原因、所形成的习俗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居,门的形制和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呈现出多样的审美特点。

三、人文思考。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譬如说,我们张口就能说出很多门的词语、成语、歇后语、典故、故事等。

如:

词语:

门风门望

成语:

夜不闭户关门闭户门庭若市门可罗雀光耀门庭歇后语:

门缝里看人门里掉不开扁担壁虎掀门帘

故事:

程门立雪

门文化:

门神

小结:

博大精深的中华门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薰陶得纹彩绚烂,折射着自己的精深。

感悟: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更加精确的描述出了门的精髓。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修管子的工人也许已经来过(就在你外出之时),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

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

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

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生命并不像一斗烟丝那样持续很久,而命运却把我们像烟灰一样敲落。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它像突然扯断了系在你心上的绳索。

重新打开它,是徒劳的。

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三、学习活动:

对比两到三个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的门,尝试从地理、历史、习俗等多个方面分析门的形制和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结课:

评价学生的表现。

第五课《门》第二课时

门文化

门神

教学

反思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六课《魅力永恒的建筑》第一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美术学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2.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3.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功能,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具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1.展示精美的图片。

设问:

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功能了?

你知道多少?

(居住遮风避雨的作用。

2.建筑的功能:

展示甲骨文中蕴含建筑原型图片和半坡原始居住复原图。

3.歌德说,建筑如凝固的音乐,好的建筑不仅满足其功能的需要,也是一件充满音乐般和谐韵律的作品。

他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

所以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其实,建筑师很多时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动物的建筑。

1.展示鸟巢的图片,你觉得鸟巢好的在哪?

有什么优点?

2.许多动物给自己搭建了完美的建筑,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

(学生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用准备的图片,从造型、取材、空间利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3.这些动物给自己建造的家,比如鸟巢、蜂窝、它们与建筑设计有关吗?

有什么关系?

(小组总结并发言归纳)

小结:

优秀的动物建筑从取材、造型、空间利用、自然环境融合等方面满足使用,便利的要求。

1.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在不同的地域,是否也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本土的不同材质,利用不同的空间,来设计不同的建筑作品呢?

(陕北窑洞陕北窑洞依山势以黄土为主要材料挖洞造室,冬暖夏凉;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冰屋用冰块制成,以抵御严寒,与环境融为一体。

2.说说你身边有哪些建筑与本地自然环境有关。

(湘西吊脚楼、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徽派建筑)

3.随着科技的发达,许多建筑逐渐摆脱了技术的束缚,更完美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葡萄牙吉马良斯的石头屋利用了传统的窗户和前门造型,又将建筑和环境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感觉像是自然形成的一道风景线,整体造型极富童趣。

1.苏州园林整体上风格如何?

如果在这里建一幢建筑,你会怎样设想?

(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创意)

2.通过组图分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风格。

1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又是现代版的诠释;

2对自然环境采取保护的态度;

3整体保持古典园林的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运用现代开放式的结构;

3.流水别墅设计风格分析。

1作品理念:

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结合在一起而出名的作品,是结自然环境采取保护态度的典型范例。

2材料:

在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中,运用最本色的砖、木、纸、水泥和玻璃材料,延续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最为单纯的亲密无间。

4.两建筑共同运用水造景,在以自然环境为本的原则上有哪些体现?

5.保护的态度;②融为一体;③力求节

如果我们要设计一幅建筑作品,如何用草图的形式来表现呢?

1.效果图2.立面图或者侧视图

 第六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建筑如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自然中的庇护所

教后

反思

教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

在绘画练习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大胆表现,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多数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涂色能力均有很大提高。

但部分学生作画时还不够细致耐心,教师还须分析原因寻找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六课《魅力永恒的建筑》第二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美术学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2.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3.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具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一引入

1.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

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

2.引导思考:

这些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

还是有区别的?

你能判断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哪些是西方古代建筑吗?

并小结

3.中西方建筑都有着其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们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差异巨大呢?

 

二、新授

1.布达拉宫图片的不同角度赏析,从造型、与自然环境结合、色彩、气势、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美。

2.五台山南禅寺整体、局部的照片赏析,从宗教角度分析作品的整体美感。

具体从造型(对称)、色彩(灰色)、木构(力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天坛组照进行分析。

从整体布局、色彩运用、祈年殿的造型和用材来对作品的设计思想、其所处时代的世界观等进行分析。

 

提问:

欧洲古建筑整体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材料?

这种材料给人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有什么不一样?

欧洲古建筑罗马竞技场雄伟、高大;米兰大教堂色彩肃穆。

尖顶、神秘。

1.从占地面积、用材、视觉感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小结。

不同的时代、政治体制、地域、人文环境、美学标准、世界观和宗教观都能在建筑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2.请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格特征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古代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小结:

中国的建筑多为木构,而且是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一个整体;西方建筑则多以石料为原材料,多采用拱券式。

 

3.“中国国家体育场、方舟、伊甸园”等建筑图片展示。

 

4.我们周围常有不同建筑崛起,如长沙的梅溪湖桥,浏览建筑图片,我们感受一下它们整体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从造型、自然环境等方面说说其共同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从仿生、智能、生态、环保、造型奇特、功能各异等方面进行总结。

三、课堂练习

试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建筑作品,撰写一篇200-300字的赏析文章。

四、课堂展评

生生、师生交流

第六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建筑与历史人文

教学后记

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七课《美丽家园》第一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美术学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尝试用平面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运用于住宅区折规划设计。

2.通过欣赏传统私家园林艺术,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能关注身边居住环境,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对居住区的建筑、景观、道路、生态环境等整体规划。

教学重点

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具准备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导入课题。

一)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带着问题继续欣赏园林图片(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

a. 叠山理水。

B.花草树木。

C.园路建筑

3.1、山是园林的骨架。

(对比欣赏溜园的观云峰和环秀山庄的假山)

3.2、水是园林的灵魂。

(没水的观云峰和有水的观云峰对比欣赏)

3.3、植物是园林的生命。

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4、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

(对比欧洲园林我苏州园林)引出苏州园林的——虽有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二)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

  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

  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

  C、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2、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4、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结合录象)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

5、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

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三)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

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 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5、 我们通过游赏,感受到了匾额中的诗词与书法,也体会到了建筑与植物的象征意义。

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

谈谈你熟悉的住宅区,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整理成短文。

(300字左右)

1.学生读短文,大家交流。

回家进一步考察熟悉的住宅区,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短文

第7课:

美丽家园

1、自然美

2、空间美

3.人文美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习惯也将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进一步改善,同时亦希望学生进一步建立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七课《美丽家园》第二课时

教材(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美术学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为我们居住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作出规划设计

2.参与调查,用图像、文字的方式记录、创作、展示,表达自己对环境的思考。

3.参与调查研究,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和现状,关心它未来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记录展示自己喜爱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推广。

教学难点

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巧妙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一、情境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既要继承传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咫尺之内造乾坤"的优秀文化,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的方法和形式来保护、改善我们的家园。

师:

到底我们的家园应该怎么设计呢?

二、欣赏启发

“介绍你居住的小区,它有什么特点?

还应增添什么?

理想的小区模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进入关注环境、了解社会的学习状态。

分析、探讨

1.介绍小区,了解小区的功能。

由学生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具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服务设施,如商店、医院、游乐休息场所等,在自然、地理、经济方面的特点。

2.画出你家周围的小区平面图。

设问:

你希望居住的小区模式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3.以讨沦的小区理想模式引导学生找出小区的特色:

居住环境、交通、小区设施、绿化等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学习的场所。

如《深圳华侨城生活小区》。

4.小区的规划理念:

注重人文素质,以人为本的设计是小区规划的重点。

5.关注细节:

卫生设施(垃圾箱)、小区健身设备、休息场地(坐椅)、指示牌等。

三、发展探究

就分析的小区特色、人文景观为小区命名。

使学生对于整体的小区规划有直观上的把握。

利用小区中有特色的景观进行命名,如晚枫小区、将军岩小区等。

未来的小区会是什么样呢

(以设计大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阐述各个小组的考察结果及对未来小区的设想)

小结各个小组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区的主题是以人为本,那么,各小组拟定的设计方案如何把握?

抓住什么特色?

2.深入分析:

关键词:

功能、文化。

3.案例:

《我们未来的小区》

设汁元素:

主题、设汁思路、小区平面图、主体景观剧。

主题:

人·自然-社会(人与环境的关联)、阳光·绿叶·水(绿化、高品位生活的追求)、传统·现代(设计中对于形式美的定位)

由各小组根据对小区的深入了解,将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绘制平面图和主题景观图形。

四、学习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个“我与环境”为主题的小型展示活动。

五、课堂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并鼓励评价。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七课《美丽家园》

关注我们的家园

规划你我的家园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气氛活跃。

济阳街道中学九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课题

美术作品概要(五)

教材(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美术学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对于推动西方美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名作

3.了解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成就

4.体会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的不同

教学重点

5.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名作

教学难点

体会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的不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一、高贵、典雅的古希腊美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