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89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docx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历史大事记

安徽滁州定远大横山柴王寨及属地

历史考证记

安徽定远历史源远流长,古为淮夷之地,“境连八邑,衢通九省”,自古就是人类生息繁衍和兵家必争之地。

秦汉时境内曾置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候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

一、大横山的传说及地质考证。

位于定远城东30多千米处,现属定远县拂晓乡境内的大横山(古称横涧山)虽然仅有海拔230多米高,但地质学家鉴定已经历了2.3亿年风雨,算来还是260万年前形成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祖爷爷。

从东北方向飞腾而来的大横山,犹如一条青色巨龙在此驻足昂首,遥望蓝天。

从西面远看,山形酷似一艘巨大的、倒置着的金元宝。

自古相传,大横山储金藏银,山中仙人时常打开神门洞,牵神牛不知疲倦地为贫苦、弱小的老百姓犁田耙地。

人们应该感谢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在大横山钟灵毓秀出丹霞地貌、石林、乱石滩、仙人洞、五条沟等奇绝景致。

尤其是丹霞地貌,为中国东部六省一市独一无二的人间仙境。

淮河支流池河水环绕着大横山,缓缓东逝。

沿河两岸山水相依,土地肥沃,树木参天,瓜果飘香,河面白帆点点,鱼鹰阵阵。

千百年来招引着天下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前来探寻。

可以骄傲地说:

“大横山是皖东人的父亲山。

”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创造了丰富而厚重的江淮文化。

明嘉靖《定远县志.卷七-墓冢》记载:

“双乳墩、不妄墩,并县东七十里。

二墩突起平陆,势类茔冢。

相传为晋献公并骊姬墓。

二、境内古墓及原始人居住地考证。

不妄墩(境内淮河支流池河边上最大的土墩)

在大横山老龙头山前西南方,有大双墩谷堆(陪柴总考察时第一次看的两个土墩)。

远离大双墩3千米之外,我们透过薄薄雾霭远远望去,二个谷堆好似二座小山包,巍峨地矗立在疑似高高的山岗之上。

渐近谷堆千米之时,看出大双墩足有十几层楼那样高,像是不能否定的汉代大型古墓,比河南孟津东汉刘秀墓高二倍,是呼和浩特市南汉代王昭君的青冢大墓高出三倍,有十多个定远二龙谭村西楚霸王妃虞姬墓高,令人十分震惊。

大双墩谷堆,北距大横山3千米(柴王驻扎大横山攻打南唐皇甫山皇甫晖大将军时曾以此作为烽火台)。

这两座古墩东小南大走向,比墩下东南边村庄高出约50米,底座周围长约500米,二墩之间垒有约10米多长,30米高的连系梁台。

由大双墩谷堆北面,顺逆时针方向转去西边,墩下都是现在人安葬的坟墓,高高低低,有碑的,无碑的,随处都是。

从西面坟墓空隙中爬上陡峭的谷堆。

灰白色的土中有枯树根,有新栽的树苗,蔓草已经发芽生长,绿油油的一层。

大墩地表散落着很多灰色的陶片,麻麻歪歪的。

碎陶片是历代盗墓贼把不看好的陶器故意摔坏弄下的。

——话出有因,在清朝以前,几乎所有盗墓贼只盗取古墓里有价值的金银器皿、玉器、古玩,陶器一文不值,所以,这里陶器碎片丢得遍地皆是。

陶器碎片大小不一,以灰色陶器为主、间杂着红色陶片、浅红色片、夹砂陶片、少数黑陶片、古瓷片等,还发现陶器皿鼎足、云雷纹砖头。

类型多样的陶片,大多生长了青苔,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

陶器碎片外面大多饰有绳纹、鱼鳞纹、水波纹,少量素面;部分陶片里面印有十分清晰的麻布印纹、菱形方格印纹和少量手工刻划纹。

有一个浅红色的陶片上明显地刻划着两个“人”字形符号。

细看大双墩出土的陶器碎片,像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生活用品残片。

在距大双墩西约100千米处,有定远侯家寨古人类文化遗址,——安徽省1979年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确定为江淮流域6900年前原始社会早期文化类型。

在这里出土了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标本。

还发现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遗迹。

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粗红褐色陶、红陶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的堆纹、划纹、刺点纹、指纹等。

彩绘内外都有,以外彩为主,一般是在器物的口部用红带装饰,腹部多饰水波、网状、条带等图案。

刻划纹符号多为方格、斜方格、网状。

特别是陶器上的刻划纹,已经透露出中国古文字的雏形,为人类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认识依据。

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河姆渡古人类文化遗址,发现出土的麻布纹陶片,经鉴定为距今约7000年前烧制的陶器碎片。

红山大双墩出土的陶片同河姆渡文化、侯家寨文化类比,有很多相同之处。

可以肯定地判定:

大双墩是定远境内又一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7000年以前。

大双墩一带有池河水环绕,有美丽大横山作依托,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是古人类理想的居住之所。

从大双墩古陶器碎片看,7000多年前大双墩上的人类已经能打野麻搓绳、织网、织布,能烧制精美实用的陶器,制作生产工具,能够识别与制作有规则的菱形图案和三角形图案了。

这一文化现象是同期江淮古人类文化典型代表的定远侯家寨文化中所没有的。

地处落差较小的丘陵地带,有约50多米高的大双墩,虽然位于岗棱之上,但台型地势显而易见,根据灰土层结构,可以确定大双墩为7000多年前古人积土夯成,用于凿穴建窑洞,群居一体的家族部落大庄园。

大双墩四周地势较低且有多条河道,很可能是古人取土夯垒双墩所致。

距此地西南约90千米,有一个高高凸起的台型地,是6900年前九梓古人类文化遗址,就是古人从河道取土夯垒而成,建在小平原上的台地家园。

1995年版《定远县志》载:

“九梓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1米,东西宽59米,高8米,堆积较厚的灰层中夹有红烧土。

”安徽省考古人员“从采集的灰、红、黑等陶片及器物的底、口部残片观测,陶质火候较高,轮制,有绳纹、波浪纹、堆纹等,初定为新时期遗址。

”由此可知,九梓遗址属于定远侯家寨类型新石器文化遗址。

红山大双墩在形制上同九梓遗址台基极为相同,而且其规模远远高于九梓台地六七倍。

大双墩高度在7000多年前更有可能在80米以上。

为了防御其他部落强敌的入侵,防止水患与毒蛇猛兽的伤害,居住在大双墩上的古人类历经数代,甚至数百代的努力,逐渐把大双墩夯垒成为一个土制的“摩天百米大厦”。

上面建有多层窑洞,部落里所有人住进洞穴里,为了便于两个墩子上人的通行,还在双墩中间夯垒了一条高约30米的土坝过梁,类似于现在城市高楼大厦间的“空中走廊”。

垒制成的大双墩古人类家园,类似于2600年前巴比伦王国宏伟的建筑——“空中花园”;也类同于西方人的“通天塔”,在《圣经》问世之前5000多年的遥远东方,定远红山的古人类已经建造出西方人的大双墩“通天塔”。

(西方人只是在《圣经》里想象出奇诡、壮丽、人间所无,通向天堂的高楼大厦——“通天塔”)。

在红山古人类的脚下,缓缓流淌着的淮河支流池河水,他们爬上大横山可以狩猎,踩下池河水就能捉鱼虾,捞河蚌。

人类在发展,时代在变迁。

在古人类迁移出红山大双墩窑洞后,这里的高台成了闲置的大土丘,逐渐沦为诸侯王孙、达官显贵与四周老百姓看重的,安葬先人的风水宝地,几千年来一直延续。

墩上留有多个盗墓洞,也有贼人命丧墓中。

2008年,定远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红山大双墩古墓特大盗墓案,多名盗墓贼获刑十年以上。

这伙盗墓贼利欲熏心,疯狂作案,其中一个人钻进古墓再也没有上来。

历史上很多事目前无法科学解释,正如“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县九梓(九梓遗址属于定远侯家寨类型新石器文化遗址)就是我们现任总理李克强的家乡。

双乳墩(晋献公与骊姬墓)

在大横山老龙头山正南约一千米的地方,古人建有小双墩,距离红山街道东1.5千米,距离南面大双墩约4千米。

小双墩高约30米,墓座四周长约300米,灰白土夯击垒成,正南走向,每个墩子的西南右边都有较长的引颈,为当初建墩运土通道。

墩上灌木丛生,有盗洞多个。

小双墩表面很干净,找不到一块陶片、瓷片与砖块。

墩子周围有村民挖土建房,留下数处5米多高断土壁面,垒积夯实的墩土层次分明,清晰可见。

天雨淋注,不见坍塌,依然如故。

东墩是男子墓,西墩是女子墓。

盗墓贼曾多次在夜晚用炸药来炸盗过,上面留下多个盗洞。

“文革”前,在很远处就能看清四周没有屋舍,高大而光当的小双墩就像少妇一对奶头,饱满圆润,挺拔俊美,神秘诱人。

故后人称为双乳墩。

大双墩就像两座巍峨峻峭的尖山。

懂传统风水常识的人都会说:

大小双墩和冯墩大墓都占据了大横山南与西最好的正穴地气和池河水最活的灵气。

红山一带独特而优美的地理环境迎合了中国古老的风水习俗,为建造高等级的陵墓准备了条件。

尤其是被历代史籍记载,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献公与夫人骊姬墓。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

“在定远县东八十里有双墩,盖所谓晋献公。

”世世代代的定远民众总是传诵着色、才、性、智超群绝代的女人骊姬同心爱的夫君晋献公,被他们做了国君的孩子从遥远的晋国山西太原,运到钟离侯国旁的阴陵(定远),他们生前向往的天涯——定远红山神秘的红石峡下葬,给有幸的定远大地留下了最古老,等级最高的王陵。

凄美的爱恨情仇传奇故事,汩汩地流淌在定远老百姓的心中,永远年轻不老,永远有滋有味。

明代《定远县志》记载:

“晋献公、骊姬墓在县东北八十里大横山南双墩村,两墓高三丈,东西相距二十五步。

”据史载,晋献公(?

-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

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

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

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司马迁《史记》记载: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秋九月病逝,骊姬之子奚齐公子在相国荀息的拥立下继位。

十月,国君奚齐在为晋献公守灵时,被大臣里克弑杀在灵堂中。

相国荀息又拥立了骊姬的王妃妹妹生的公子悼子继位,安葬了晋献公。

十一月,大臣里克又弑杀了悼子,后迎取了狐氏生的公子夷吾继位,即晋惠公。

后来公子重耳继位,成为称霸中原的晋文公。

骊姬可能与儿子奚齐同时被逆臣里克杀害。

国君悼子极有可能把大姨娘骊姬同父王晋献公一起,从晋国运到他们的附属国钟离的区域定远,安葬在他们生前看好的“红山”,能让他们及早转世回生的绮丽而神秘红石峡一带。

这里记载“双墩”又是指哪个双墩呢?

按我们今天的测算,红山境内的大、小双墩距离县城都在八十里外,按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都像晋献公-骊姬墓。

但是,按明代人编写的县志记载“两墓高三丈,东西相距二十五步”的断言,似乎又只可能认定是小双墩。

而乐史判定王侯墓一个重要标准是“公侯之墓大于一十丈”,这只能认定大双墩是晋献公骊姬墓。

在2700多年前,晋国国君把晋献公与骊姬墓顺势建造在红山大双墩古人垒成的高台上,给有幸的定远大地留下了最古老,等级最高的王陵。

他们凄美的爱恨情仇传奇故事,汩汩地流淌在历代地理学家与定远老百姓的心中,永远年轻不老,永远有滋有味。

冯墩古墓

红山街道北一千多米处,还有一座冯墩古墓,位于大横山老龙头山西下方,依山临水。

省市县文物部门鉴于冯墩古墓严重被盗,于2001年4--5月间,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冯墩进行了发掘。

发掘前测得冯墩古墓,封土高7米,地径40米。

经发掘:

该古墓东西长15米,南北宽12.5米。

自墓口往下分设五级台阶,墓坑深5.4米。

葬具为一停重棺,撑室长3.87米,宽2.79米。

外棺为平底弧棺,长2.48米,宽1.32米(凸弧部分尺寸)。

内棺为长方形盒状,早期被盗贼破坏,仅存半截板及部分边墙板子,棺内人骨全部腐朽。

冯墩古墓为西汉早期大型土坑木撑墓。

大批撑木均为金丝楠木,历经二千多年不腐朽。

冯墩古墓在历史上已被盗三次,发掘后残存的文物较少,出土了青铜矛、青铜把手、铁斧、铁凿、陶罐、陶壶、陶钵等。

冯墩古墓的发掘,是建国以来滁州市发掘的一座最大的西汉早期大型古墓。

墓主人身份不详,根据墓葬的规模,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三、大横山(古称横涧山)与柴王寨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放眼难及的四野天边让人遐想神往,总能看到那里云雾弥漫,雨在落脚,竖耳倾听云游四方的人说,那里有神鹰出没,金银遍地,大雁当牛,酒盅作锅……有着说不完的美丽童话,少年人最向往的地方。

古代战火不断,繁华的地方只有遗留的建筑让人遐想。

人们根据大横山上遗留的柴王寨城墙,结合周边的地貌进行想象。

五代十国时柴王周世宗带兵驻扎大横山去攻打滁州,歇脚倒鞋土,长出土堆大小双墩。

因“柴不能进厨(滁)”——柴王竟然进了滁,他犯了地名,病死在柴王寨,长出了古墓,修建了柴王庙,留下了古寺古塔。

(在山南有古庙和泉水,大横山古塔两座,位于山腰,有大、小两座子母塔,大塔名兴慈,现只剩二层,残高11.2米,为一座仿木构建筑楼阁式砖塔。

《滁州志补遗》中有记载,有证可考为元至正十年(1350年)所建,距兴慈宝塔西南150米处,有一小塔,俗称小宝塔,又称子塔,砖石结构,残高16.9米。

距古塔不远处,便是法华禅庵寺的遗址所在。

法华禅寺,为元代法圭开山兴建,占地数亩。

鼎盛时有僧舍禅房百十余间。

六百余年香火,僧尼居一山而潜心向佛,晨钟,木鱼,颂经,暮鼓之声往复,上山下山之人往来如织。

只可惜日寇战火一炬,六百年的古刹,顿时灰飞烟灭。

公元2016年10月6日我们陪同柴王后人江苏又宁集团董事长柴红庆实地考察柴王寨时,虽然已过千年,残留的寨墙部分基础依存并绵延至山顶,寨前的广场上只长草,不长灌木。

而周边却各种野生树木郁郁葱葱。

行走广场的草上,冥冥之中依然能感受当年柴王指挥赵匡胤练兵的恢弘气场。

火红的峡谷即如沐浴着紫红色的晚霞,大大小小的岩崖异彩缤纷,齐集山岭与壑谷,鬼斧神工,简直岂有此理。

有一处岩崖如一头红红的嘴脸闭目抬起,像是千万年前被如来佛深压在五行山下还在休眠的智慧猿。

另有山崖上高台红岩像一只巨大的赤色神龟,被霞光惊醒,伸出高高而强有力的巨头在好奇地寻觅着红日。

也有形色如炸得老老的油馍,慰藉着兵荒马乱避难到此的饥饿人。

又有一颗巨大的,状如赤诚忠君报国,被奸臣陷害,被庸君误解而冤屈杀害的烈士昭示给苍天的红心,长使英雄泪痕新!

这里还有一组像是艰难西去远方的船队,漂泊在天底下红红的大海上,近岸后浪推着前浪,海岸线似惊恐的巨蟒在奔跑,赤红的,激荡的,甩动着长长的尾巴。

爬到悬崖峭壁上一块小小的开阔地,倾斜着红红的岩石,倒扣着一座红白相间的“天外遗物”,上底赭红,下边有五六层如飘动着的白色绸带。

从东边看,这座“天外遗物”就是一锭巨大的倒扣在天边的红白一体的元宝,拥有它可以富甲天下。

从南面看,它如一块巨大的玉皇大帝生日蛋糕,奶油与面包合为一体烘烤得由黄而暗红,饱满而匀称,睹之垂涎,不舔也能嗅到香甜。

到西边看,它就是勤劳善良的织女领着一群美艳仙女游览红石峡奇景,乐而忘返,情急之下,飘落在此一顶大小适中,半截帽檐乳白红润,顶部紫红的太阳帽。

凡尘下的人们总想捡起一戴,沾染一点织女芬芳的气息,好来增色添彩,好去苦度此生作寄托。

转到北边望,“天外遗物”犹如从浩淼的海上浪迹而来翻板遭难的渔船,让人痛念渔人的妻女一定在天边的码头焚香祭悼,恸地怆天地哭泣或许已过了十天半月,或许也有三月半载。

她们的泰山崩塌了,大海翻腾了,江河之水应和着不尽的呜咽,一生一世地在疼痛。

这里红石峡有一川山洼,静谧得可以做着“放牧大草原,一群年轻艳丽的女子一丝不挂地比着酮体俊美”的梦。

此地红石峡不看便罢,一看让你羞涩惊讶。

二只巨大圆润的红石岩如女人粉红色的腿股酮体东西相分,渐高渐隆丰腴得同肥大的臀部一脉相承,完美一体。

逐渐隆起了小腹与大肚遮掩了隆胸,体态斜斜地仰卧在高高山岭上,隐约露着像是贵妇人右半一小片脸,一只眼,半截眉,颧骨圆润而富态。

“小腹”底部粉红,凸出处还生着一丛丛深深的茅草——恰如粗犷的女人原始野性着豪放与壮美。

不知仰躺于此的贵妇人是春秋晋献公绝色美人骊姬,还是大唐玄宗风流千古的贵妃杨玉环?

不要说男人好色,不要说美人少子,都是大自然孕育亿万年的精华所致,都是在甜美刻骨的爱恋中繁殖出来的你我她。

——伟大力量孕育出伟大精灵,伟大文明。

奇山神貌的红石峡,钟灵毓秀,风物独绝,终于产生了大地回春的原动力:

天人合一爱相伴,爱满天下人丁旺,爱到极致回天地,红石峡谷爱不空……鬼才怪童贾平凹一定在他兴奋的梦中来过定远红石峡——他的神秘天涯,在他那空灵、睿智、返祖的灵魂中总是钟情《瘪家沟》那眼神圣的生命泉。

那部朝拜了数万年母体至上与女权至高的人类远古文明史,永远蕴藏在人类一代代子孙的血脉中。

雌性生殖器崇拜的信仰根深蒂固在世界各色人种的精髓灵魂里,默默地一茬又一茬地在发芽,开花,结果。

红石峡里的“瘪家沟”吉祥地蕴育着天地精华,延续着聪慧的江淮人家,贮存着华夏先祖雌性文明的胎记。

红石峡由于其鲜红艳丽的色彩类似于体现着人旺盛生命力的鲜血颜色,迎合了古代葬礼以鲜红棺椁为吉祥、高雅、显贵的风尚,更符合着古人对灵魂重生的信仰追求。

古人认为人有灵魂,死后就成了另一类人,称其为“鬼”,就到了另一个天堂去生活,尸体只能藏起来。

古人发现,只有将尸体掩藏在深深的地下才是最安全的,于是,就仿照活人的生活方式在地下为逝者修建了地宫。

神秘的红石峡招揽着历代王侯贵妃和将相来到他们的天涯安葬,他们沐浴在似流淌着鲜红生命血液的大地中,静静地入住在如来时路的母体里,祈盼着不甘远去的魂灵早日成为转世灵童,重享权力与独裁,财富与情爱带来的快感和奢靡。

在红石峡旁留下不少年代久远的古墓,其中,就有传说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皇帝在此安葬。

大横山山头一马平川,四周山沿尚显古代城墙痕迹——这就是传说的柴王寨。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定远人称之为“柴王”,是河北邢州尧山柴家庄人,从小在姑丈——后周皇帝郭威家长大,后收为养子,郭威驾崩,他继为皇帝。

柴荣在位六年,富国强兵,裁撤冗弱,招抚流民,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复苏。

柴荣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

传说他在攻打滁州时不幸染病身亡,英年39岁,魂丧天涯,永远长眠在定远红山的怀抱中。

红石峡的东谷悬崖巨石,老鹰棚一扇连一扇,火红地燃烧在绿树丛林中。

谷底流水已经沉淀,河床上松软洁净的红砂湿漉漉的,生满了粗细高矮种类繁多的绿树。

众鸟安家峡谷,羞做堂前燕,叽叽喳喳,四下都是谈情说爱的嘴,和谐共生,美美地做着各自暖暖的梦。

万树丛中,身着单衫杏子红的女诗人靓艳似红石,静弄翠叶,倾听松涛阵阵,留恋往返。

她那细白而肥敦敦的兰花手采摘一束山里红,姜黄色的娃娃包插满了红石峡中结出的棠梨果。

小小的棠梨如微型明月梨,灰不溜秋,兄弟情深,一簇簇十来个群生,颤动着小头头,也是绝好的降糖降脂药材。

红红的岩崖远景,清晰地留在观赏者镜头里,完美射入玩山人心灵深处甜美的记忆中。

南谷之上,岩崖犹似激荡的红红浪,一层一层往山顶上撞。

红岭岩砍山崖上凸显出一片神秘摇曳的芦苇,高高的犹如长在一湾海港码头旁。

没有水,没有土,没有肥,只有疏松的红岩砂在根上镶。

红山的精血养育了它,青杆子绿叶,山光水灵情意长。

神奇难觅的高山青青芦苇,你就是红石峡谷山顶洞上脸似银盆满月升霞公主的新娘帐,爱在青纱帐里潜滋长,没有哀伤,没有贵贱,只有青海湖畔西王母送来的天仙卓玛姑娘,生在天边,长长地留在人们心灵的港湾上。

大横山——悉心把你欣赏,恣肆把你偷偷地遐想,如酒醉心,天地无穷大,看见世间所有的啥。

天上人间都去也,万事释注着红石峡,梵音俚语悲欢离合着几人家,伸手抚摸从千万年前走来,祖先遗存给我们的温润蕴爱的灵与肉,烙印着生命渴求,彰显着生命繁衍的强健……心,不禁怦,怦,怦!

脸,不禁热,热,热!

总之,定远这片神奇的土地。

定远西部九梓走出了中国复兴之时的大国总理李克强。

东部,大横山,成就了中国宋、明两个大一统、称霸世界的汉王朝的起步(中国历史上,自秦朝以来,正真汉人一统天下朝代只有秦、汉、唐、宋、明,其中唐朝李氏是混血,故后宫发生多起兄占弟媳,儿取继母,父霸儿媳的事件)。

因柴王在大横山建柴王寨,让赵匡胤有发挥才干的机会,实现清流关大吉,一统富庶的南唐。

赵匡胤后来一统天下时也是完全实施柴王的施政纲领,让中国成为当时的GDP世界第一大国,柴王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下野后依然享受荣华富贵的皇族。

《史高宗纪》记载,明太祖初起义兵。

取横涧山,遂入滁州。

即元朝末年,朱元璋在离濠(今凤阳临淮)至定远收得驴牌寨地方3000兵和豁鼻山义军800人,破元兵张知院于定东横涧山,降元兵2万,经清流关入滁州。

备注:

1、钟离国,今凤阳县古称,明朝洪武七年改为凤阳县,国都在今凤阳县临淮关镇东3公里李二庄乡小卞庄西钟离古城遗址。

2、大横山,古称横涧山,形成于2.3亿年前。

3、大双墩,江淮流域池河支流边古文化遗址,同属侯家寨古人类文化遗址。

形成6900年前,后为古人墓地。

4、双乳墩,晋献公和骊姬墓,形成公元前650年。

5、柴王寨,柴王攻打南唐所建的军事基地,形成公元956年,主要助手赵匡胤。

编撰整理:

张道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