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937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音乐修改.docx

二年级音乐修改

课题

阿里里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乐于参与这首歌曲的音乐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

在演唱、聆听与模仿的过程中,体验2/4拍子的节拍韵律,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寻找到音乐旋律中的重复音调。

教学重点

体会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能用自然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括号内歌词的演唱及乐曲情绪的正确把握。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师:

你们去过云南吗?

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1)师播放歌曲,生听歌曲一遍

师:

你们喜欢听吗?

(2)师再次播放歌曲

师:

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你们想学吗?

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师:

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阿里里,撒小秧)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1)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2)学生随教学光盘一起演唱。

三、学唱歌曲

(1)老师示范演唱。

(2)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阿里里

作业设计

回家后将所学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

教后反思

 

 

课题

阿细跳月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

2、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和《跳月歌》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

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

彝族)

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彝家娃娃真幸福》。

过渡语: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

二、赏析《阿细跳月》。

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

(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

2、感受乐曲旋律不变的特征和五拍子的强弱规律。

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身体律动:

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教师总结:

五拍子是《阿细跳月》最大的节奏特点。

1、介绍《阿细跳月》曲名和由来:

“那么,《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由来的呢?

2、观看舞蹈视频,要求学生:

你们看出《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

(前三拍走、后两拍踢腿)

3、教师示范舞蹈,边讲解脚上的动作边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再听音乐练习。

4、学生安静地听辨《阿细跳月》的乐器和欣赏民乐版的《阿细跳月》视频。

①过渡语:

“同学们的舞蹈跳得真好,让我们休息一会,来听听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呢?

”(学生听赏后交流)

三、总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阿细跳月

(民乐合奏)

作业设计

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学跳《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

教后反思

课题

阿西里西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能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彝族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

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阿西里西》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教师课前播放《阿西里西》的歌曲的旋律,创设一种音乐氛围。

学生跟老师一起做拍手律动。

师生唱问好歌,在欢乐的歌声中进入今天的音乐课。

二、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找朋友》的歌曲录音,并带学生一起做律动并演唱歌曲。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如果生活中能遇到几位和自己志趣相同,能够共同成长的朋友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幸福吧!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随音乐演唱并律动。

3、师:

我们幸福的歌声飞越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感染了西南地区的彝族小朋友,你听,彝家的小朋友也唱起了幸福的歌儿。

教师播放《阿西里西》,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它的情绪是什么?

(播放音乐《阿西里西》)

三、趣味节奏,走进歌曲。

师:

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板书)这是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是彝族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彝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彝族人民善良朴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阿西里西》这首歌曲就是贵州彝族的一首民歌,是彝族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唱的一首歌曲。

(边介绍边播放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师: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听一听歌中都唱了什么?

(放音乐)

接下来,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师:

你还听到了什么?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

这时,我出示板书:

丘都拉迪,嗡啊(生齐读)并及时告诉孩子们丘都拉迪是一个衬词,表示彝族小朋友召唤小伙伴来做游戏时欢乐的心情,“嗡啊嗡啊,啊呀”也都是同一个意思。

1、了解了歌曲,接下来就开始学习歌曲。

首先, 按节奏读歌词,师提示“阿西里西”和“丘都拉迪”都要重复一遍。

2、学唱歌曲。

①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第一段。

听完我提示:

注意“丘都拉迪,嗡啊嗡啊,啊呀”是彝族小朋友召唤小伙伴时欢乐的心情,我们要唱得欢快、跳跃一些。

紧接着让他们按我提出的要求再听,模唱一遍!

②最后把第一段连起来随老师的钢琴一起唱一遍。

唱完后,及时给予评价。

③、师生接龙。

唱完后,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歌曲引导他们唱出快乐,热情的情绪

三、音乐游戏。

1、分组游戏,激发兴趣。

师:

《阿西里西》这首歌曲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演唱的歌曲,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我们也来一边唱着《阿西里西》一边做游戏,好吗?

请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喜欢做什么游戏,然后告诉大家。

讨论开始,师巡视。

问一问各组准备玩什么游戏。

接下来,各组分别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音乐开始就开始,音乐结束,游戏也就结束。

活动结束请同学评价一下各组的游戏做得怎么样,做得好的组给予表扬。

强调游戏的时候,跟着节拍来做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节奏!

2、歌表演。

师: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随着《阿西里西》这首歌的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吧,请同学们起立,站好,师教给学生几个彝族舞蹈动作,学生跟做,最后,大家一起在歌曲中舞蹈,边唱边跳。

3、音高、唱名、手势。

师弹奏,生随着琴声唱唱做做,并将老师弹奏的顺序记在□里。

四、音乐知识

1、练一练中高音可先降低八度演唱,而后再提高八度。

2、学会手势后感知音程之间的关系。

3、轻声演唱。

五、总结升华。

师:

今天,同学们唱得高兴,玩得高兴吗?

是啊,我们学会了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感受了欢快的情绪,其实不光是彝族的小朋友是我们的好朋友,生活在祖国妈妈的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都是我们好朋友。

最后,让我们在《爱我中华》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板书设计

阿西里西

23122162

52525165

作业设计

将《阿西里西》的舞蹈介绍给自己的弟弟妹妹。

教后反思

课题

金铃铛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乐的情绪演唱歌曲,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部分。

过程与方法:

能随着音乐边唱边律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唱歌曲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以及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

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挂图、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

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

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

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

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

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

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

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

可播放歌曲,也可由老师范唱。

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

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

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

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二、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

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

《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

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

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

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

最好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

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

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板书设计

金铃铛

欢快

作业设计

画秋天、写秋天。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教后反思

课题

丰收之歌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集体舞创编技巧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感受音乐

1、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展现一副美丽的秋景)

2、音乐游戏“猜谜语”

①、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收获了很多好东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②、除了这些苹果橘子,在田间,老师还看到很多农民伯伯在忙碌着,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二、节奏练习

1、田间的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

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

(收割:

刷刷刷挑担:

嘿哟加油声:

加油干)

2、老师给农民伯伯们配上了节奏,同学们试试看:

收割:

XXXX|XXXX|XXXX|X0‖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挑担:

XXX|XXX|XXX|XX‖

嘿哟哟嘿哟哟嘿哟哟嘿嘿

加油声:

XX|XXX|XX|XXX‖

加油加油干加油加油干

(分组表演,加动作,然后合起来)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看资源,初听歌曲:

师:

除了这些,老师还带回来一首歌,请大家听一听看一看。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啊?

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请你给歌曲取个名字。

(生回答)

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

3、学习歌谱

⑴、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

⑵、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

a、i53|135|135|ii||

b、4666|3555|2432|10||

(3)、完整的唱歌谱

4、加上歌词唱一唱

⑴、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

⑵、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⑶、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

a、教师分析讲解,出示板书

节拍:

2/4拍

情绪:

欢乐地

演唱方法:

跳跃的,有弹性的

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进行了一次秋游,体验并感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欢就让我们把这份喜悦带到你们的生活中吧!

板书设计

金铃铛

收割:

XXXX|XXXX|XXXX|X0‖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挑担:

XXX|XXX|XXX|XX‖

嘿哟哟嘿哟哟嘿哟哟嘿嘿

加油声:

XX|XXX|XX|XXX‖

加油加油干加油加油干

a、i53|135|135|ii||

b、4666|3555|2432|10||

 

作业设计

学会唱《丰收之歌》

教后反思

课题

摘果子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教学难点

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熟悉音乐,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

(欢快)

2、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

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创编摘果子的动作。

1、学生交流。

(学生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徒手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

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学生不同方位摘一摘。

(一只手摘,两只手摘)

C、上面的果子摘完了,其它地方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三、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1、学会了摘果子真高兴,我们也去果园摘果子吧!

那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去果园的呢?

教师示范。

提问:

老师是怎样去的?

让学生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

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2、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脚跟、脚尖、跑跑跑。

3、学生听音乐练习踵趾步。

A、教师哼唱,学生练习。

B、跟音乐合拍地做踵趾步。

四、完整练习律动:

摘果子。

1、教师哼唱,学生做踵趾步、摘果子。

2、跟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完整听音乐跳律动《摘果子》。

A、创设情境:

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

让我们听着快快的音乐去摘果子好吗?

C、这边的果子摘完了,让我们换个地方摘更大更好的果子吧!

五、节奏练习

按节奏朗读13页歌词,然后边读边拍,并看图编词。

六、活动延伸:

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板书设计

摘果子

劳动愉快

作业设计

练习踵趾步。

教后反思

课题

阿凡提骑驴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幽默、有礼貌感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

2、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

1、唱准十六、切分节奏。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教学组织

1、师生问好

2、幸福拍手歌

二、导入新课

1、师范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生回答是哪民族的歌曲(由于这首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进一步聆听熟悉点的歌曲)

2、再范唱《欣起你的盖头来》和《大阪城的姑娘》几句,再加上动作演唱。

3、师:

这几首歌曲都是非常有名又好听的新疆民歌,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对,56个。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新疆风味的歌曲。

在新疆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看看他是谁?

(展示阿凡提图片):

这是谁呢?

给老师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师总结:

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4、那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三、聆听歌曲《阿凡提骑驴》

1、欣赏歌曲,找找少年阿凡提是怎么样的人物

2、感受歌曲的韵律及音乐情绪

3、复听歌曲,找出哪句旋律最独特,为什么?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生学唱谱子

3、生用“lu”母音代词来演唱歌曲

4、生有感情的朗读歌曲,并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来朗读歌词

5、带词演唱歌曲,

6、连唱歌曲

五、律动表演

1、让学生学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为歌曲伴舞。

2、为歌曲伴奏,

XXXX|XXXXX|

六、学习音符“7

1、学习“7”的音高、唱名及手势。

2、在音乐中感受“7”的音高。

3、音阶练习。

七、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阿凡提骑驴

XXXX|XXXXX|

作业设计

学习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后反思

课题

对十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猜谜语活动中表现出天真、烂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力求创造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歌唱的同时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难点

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并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歌表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

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师: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师用铃鼓敲打节奏: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二、唱出心中的感受;师:

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师:

《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

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

(师用铃鼓敲打节奏: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一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

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

)师:

同学们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很不错!

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师:

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

(教师板书课题)

师:

《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

怎样说的?

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

(学唱歌曲的教学步骤是:

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

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

3、老师教唱难点。

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

师:

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

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创编一种得一颗星,最后看哪组学生创编的多,给创编又多又好的组画笑脸)

2、教师将学生编的较恰当的词写在黑板上。

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1、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采用多种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唱一唱。

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评,小结。

板书设计

对十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一||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