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63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docx

顶板管理安全评价

二顶板管理安全评价

表2-5-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12101工作面计量单位:

m,㎡,万t

采煤队

采煤一队 

采面名称

12101 

作业时间

28天

剩余可采长度

 145m

切眼长

109 

采面倾角

 10°

煤厚

 3.5m

采高

 2m

剩余储量

 8.6万t

支护形式

 2.6π型梁配合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

回采工艺

 炮采

伪顶岩性、厚度

直接顶岩性、厚度

泥岩8.3m 

老顶岩性、厚度

 细砂岩3m

直接底岩性、厚度

 砂质泥岩2.6m

老底岩性、厚度

 细砂岩2.6m

地质构造情况

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10°左右。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简单,但顶底板起伏较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底板松软度

 坚硬

矿压显现情况

明显 

老空、老巷情况

 无

采面初放、回收

 回采

周期来压步距

70-80m 

有无仰采大于10°

 无

隐蔽工程情况

老塘悬顶面积

 无

煤层及帮顶情况

松软

冲击地压影响情况

无 

影响支架架设的因素

顶底板松软,煤层松软 

评价结果

B类顶板

评价人员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面一表,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查、备案。

表2-5-2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汇总表

工作面名称:

12101工作面计量单位:

度,米

设计长度(m)

工作面

名称

面长

剩余可

采长度

煤厚

倾角

影响顶板安全评价的主要因素

顶板管

理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660

 12101工作面

 109

145 

3.5 

10 

 无

B类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合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3、回采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综采面安装、工作面初采初放、采面回收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且沿推进方向跨度超过两个排距。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工作面在构造发育区回采,工作面过老空、老巷期间,帮顶松软破碎、煤层干燥、易片易冒,顶板松软,10度以上的仰斜开采,采面坡度20度(义络、李沟、大黄山超过30度)以上,周期来压明显段。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不符合A、B两种顶板管理类型特征的管理类型。

4、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1)作业时间:

指采面的月初到月末或月初到采面结束的时间段。

2)煤厚、指作业时间段内采面的煤层厚度。

3)采高:

指作业规程规定的采高。

4)支护形式:

综采的填写液压支架/型号;炮采面的填写工作面支架梁、单体柱规格型号。

5)地质构造:

主要填写断层的个数和参数、褶曲、单斜构造和底板变化情况。

6)底板松软度:

根据支柱的钻底量填写,钻底的填松软,不钻底的填坚硬。

7)矿压显现情况:

根据采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采面支架的变形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填写,可填写不明显、明显、强烈等。

8)老空、老巷情况:

老空填有或无;有老巷的应填写老巷个数及与切眼的层位(上层、同层、下层老巷等)和夹角关系9)隐蔽工程情况:

指掘进队在送采面两巷及切眼时是否发生过冒顶、空顶及顶底板离层等情况,应填有或无(有的必须上图)。

10)老塘悬顶面积:

没有悬顶的填无,有悬顶的应按实际悬顶面积填报。

11)煤层及帮顶情况:

根据煤层及顶帮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干燥、松软、易片、易冒或稳定填报。

12)支架状况及架设影响因素。

13)评价结果:

应根据采面实际情况选择A类顶板、B类顶板、C类顶板进行填报。

14)结论及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对采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

15)要求集团公司直管矿井:

(1)将下月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材料于当月28日前报送生产技术处;

(2)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参与人员必须是本人签字。

(3)各矿上报评价材料包括评价表、汇总会审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二顶板管理安全评价

表2-5-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11111工作面计量单位:

m,㎡,万t

采煤队

 采煤二队

采面名称

 11111

作业时间

 28天

剩余可采长度

165

切眼长

200 

采面倾角

 11°

煤厚

 3.9

采高

 2

剩余储量

 19.9

支护形式

2.6π型梁配合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

回采工艺

 炮采

伪顶岩性、厚度

 无

直接顶岩性、厚度

砂质泥岩18.3m 

老顶岩性、厚度

 细砂岩3.4m

直接底岩性、厚度

 砂质泥岩4.6m

老底岩性、厚度

 砂质泥岩或细砂岩3.6m

地质构造情况

 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在11°左右。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内无大的构造,但顶底板起伏较大。

底板松软度

坚硬

矿压显现情况

明显

老空、老巷情况

采面初放、回收

回采

周期来压步距

70-80

有无仰采大于10°

隐蔽工程情况

老塘悬顶面积

煤层及帮顶情况

松软

冲击地压影响情况

影响支架架设的因素

顶底板松软,煤层松软

评价结果

B类顶板

评价人员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面一表,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查、备案。

表2-5-2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汇总表

工作面名称:

11111工作面计量单位:

度,米

设计长度(m)

工作面

名称

面长

剩余可

采长度

煤厚

倾角

影响顶板安全评价的主要因素

顶板管

理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403

11111工作面 

200

165

3.9

11

无 

B类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合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3、回采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综采面安装、工作面初采初放、采面回收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且沿推进方向跨度超过两个排距。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工作面在构造发育区回采,工作面过老空、老巷期间,帮顶松软破碎、煤层干燥、易片易冒,顶板松软,10度以上的仰斜开采,采面坡度20度(义络、李沟、大黄山超过30度)以上,周期来压明显段。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不符合A、B两种顶板管理类型特征的管理类型。

4、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1)作业时间:

指采面的月初到月末或月初到采面结束的时间段。

2)煤厚、指作业时间段内采面的煤层厚度。

3)采高:

指作业规程规定的采高。

4)支护形式:

综采的填写液压支架/型号;炮采面的填写工作面支架梁、单体柱规格型号。

5)地质构造:

主要填写断层的个数和参数、褶曲、单斜构造和底板变化情况。

6)底板松软度:

根据支柱的钻底量填写,钻底的填松软,不钻底的填坚硬。

7)矿压显现情况:

根据采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采面支架的变形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填写,可填写不明显、明显、强烈等。

8)老空、老巷情况:

老空填有或无;有老巷的应填写老巷个数及与切眼的层位(上层、同层、下层老巷等)和夹角关系9)隐蔽工程情况:

指掘进队在送采面两巷及切眼时是否发生过冒顶、空顶及顶底板离层等情况,应填有或无(有的必须上图)。

10)老塘悬顶面积:

没有悬顶的填无,有悬顶的应按实际悬顶面积填报。

11)煤层及帮顶情况:

根据煤层及顶帮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干燥、松软、易片、易冒或稳定填报。

12)支架状况及架设影响因素。

13)评价结果:

应根据采面实际情况选择A类顶板、B类顶板、C类顶板进行填报。

14)结论及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对采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

15)要求集团公司直管矿井:

(1)将下月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材料于当月28日前报送生产技术处;

(2)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参与人员必须是本人签字。

(3)各矿上报评价材料包括评价表、汇总会审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二顶板管理安全评价

表2-5-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14171工作面计量单位:

m,㎡,万t

采煤队

采煤三队 

采面名称

 14171

作业时间

 28天

剩余可采长度

 72

切眼长

111 

采面倾角

 0°

煤厚

 3.7

采高

2m 

剩余储量

 4.6

支护形式

2.6π型梁配合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

回采工艺

 炮采

伪顶岩性、厚度

炭质泥岩2m 

直接顶岩性、厚度

泥岩 5.2m

老顶岩性、厚度

 中砂岩6.1m

直接底岩性、厚度

 炭质泥岩或砂岩2.6m

老底岩性、厚度

 炭质泥岩或细砂岩7.5m

地质构造情况

 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12°左右。

根据以往和现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简单,但顶底板起伏较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底板松软度

 松软

矿压显现情况

不明显 

老空、老巷情况

 无

采面初放、回收

 

周期来压步距

 

有无仰采大于10°

 无

隐蔽工程情况

 无

老塘悬顶面积

 无

煤层及帮顶情况

 松软

冲击地压影响情况

无 

影响支架架设的因素

顶底板松软,煤层松软 

评价结果

 B类顶板

评价人员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面一表,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查、备案。

表2-5-2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汇总表

工作面名称:

14171工作面计量单位:

度,米

设计长度(m)

工作面

名称

面长

剩余可

采长度

煤厚

倾角

影响顶板安全评价的主要因素

顶板管

理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400

14171工作面 

111 

72 

3.7 

12 

 无

B类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合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3、回采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综采面安装、工作面初采初放、采面回收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且沿推进方向跨度超过两个排距。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工作面在构造发育区回采,工作面过老空、老巷期间,帮顶松软破碎、煤层干燥、易片易冒,顶板松软,10度以上的仰斜开采,采面坡度20度(义络、李沟、大黄山超过30度)以上,周期来压明显段。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不符合A、B两种顶板管理类型特征的管理类型。

4、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1)作业时间:

指采面的月初到月末或月初到采面结束的时间段。

2)煤厚、指作业时间段内采面的煤层厚度。

3)采高:

指作业规程规定的采高。

4)支护形式:

综采的填写液压支架/型号;炮采面的填写工作面支架梁、单体柱规格型号。

5)地质构造:

主要填写断层的个数和参数、褶曲、单斜构造和底板变化情况。

6)底板松软度:

根据支柱的钻底量填写,钻底的填松软,不钻底的填坚硬。

7)矿压显现情况:

根据采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采面支架的变形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填写,可填写不明显、明显、强烈等。

8)老空、老巷情况:

老空填有或无;有老巷的应填写老巷个数及与切眼的层位(上层、同层、下层老巷等)和夹角关系9)隐蔽工程情况:

指掘进队在送采面两巷及切眼时是否发生过冒顶、空顶及顶底板离层等情况,应填有或无(有的必须上图)。

10)老塘悬顶面积:

没有悬顶的填无,有悬顶的应按实际悬顶面积填报。

11)煤层及帮顶情况:

根据煤层及顶帮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干燥、松软、易片、易冒或稳定填报。

12)支架状况及架设影响因素。

13)评价结果:

应根据采面实际情况选择A类顶板、B类顶板、C类顶板进行填报。

14)结论及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对采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

15)要求集团公司直管矿井:

(1)将下月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材料于当月28日前报送生产技术处;

(2)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参与人员必须是本人签字。

(3)各矿上报评价材料包括评价表、汇总会审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表2-5-3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15采区回风巷

设计

长度

(m)

掘进

长度

(m)

掘进

层位

支护

形式

断面

(㎡)

坡度

变化

情况

掘进

方式

顶底板

岩性

构造及钻探情况

老空老巷采空区等情况

允许

掘进

长度

(m)

评价

类型

主要隐患

及措施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651 

326 

L7灰岩,距煤层16m

锚网喷 

18.3

-3‰

炮掘

顶板泥岩,底板砂质泥岩

无 

无 

651 

 C类

严格按规程作业 

 C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面一表,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生产处

审查、备案。

3、参与评价的人员通过对巷道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评价意见(是否同意掘进)和允许掘进长度。

4、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

1)允许掘进长度:

为当月评价掘进工程量,应与瓦斯(冲击地压)评价所允许的掘进工程量相一致。

2)掘进层位:

为本月评价范围内掘进巷道所处岩煤类别及与煤层的关系(顶板或底板);突出区域的岩石巷道要填写距离煤层的

法线距离。

3)坡度变化情况:

巷道施工坡度或沿煤层顶(底)板掘进或破底掘进及掘进巷道坡度及变坡的具体位置。

4)掘进方式:

综掘、炮掘或手稿掘进。

5)顶底板岩性

(1)煤巷面:

①煤层的顶底板岩性;②掘进巷道顶、底部岩性;③煤层厚度、倾角。

(2)半煤岩面:

①煤(岩)层在巷道的位置,岩性;②煤层厚度、倾角;③煤层顶底板岩性。

(3)岩巷面:

①巷道顶、底部及断面内岩层岩性;②当月掘进期间是否脱离原层位进入其他煤(岩)层中。

6)构造及钻探情况

(1)地质构造:

主要针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可能揭露的各种地质构造。

①有无断层,断层性质和断层两盘岩石层位;②有无褶曲,顶底板起伏,是否造成打顶、打底、揭煤等。

(2)对于应采用钻探方法来探明构造、老空、老巷的是否进行钻探验证。

7)老空、老巷与施工巷道的相对位置,是立交的填写掘进巷道与老空、老巷的相对位置(上或下部)及与间距;老空、老巷内是否存在其他安全隐患。

8)评价类型:

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严格按照顶板分类标准确定评价类型。

9)主要隐患及措施:

掘进巷道内是否存在影响顶板管理和其他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则简要说明;根据评价类型和辨识的主要隐患是否制定针对性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当班带班领导、科室、区(队)相关人员是否进行巡查、现场跟班监督落实措施的执行;对于特殊地点是否采用特殊作业程序和防范措施。

表2-5-4煤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11150工作面扩切眼

设计

长度

(m)

已掘进

长度

(m)

掘进

层位

煤层

厚度

支护

形式

断面

(㎡)

坡度

变化

情况

掘进

方式

顶底板

岩性

构造及钻探情况

老空老巷采空区等情况

允许

掘进

长度

(m)

主要隐患

及措施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159

159

沿煤层底板

4.5

工字钢棚

11

10°

炮掘

顶板泥岩,底板砂质泥岩

无 

无 

159 

顶底板松软,应加强注水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面一表,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查。

3、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巷道坡度20度以上、过断层破碎带、揭煤以及顶部为煤的半煤岩、采用非常规方法施工大

断面硐室、综采面扩切眼、煤仓、交叉点(十字头)施工、过老空老巷、冒顶处理等。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巷道坡度10—20度、煤巷施工断面≥16㎡、顶底板松软破碎、构造比较复杂以及巷道开门、贯通、提(落)巷、开钻场、小水仓、工具室、碴硐等。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不具备A类、B类作业特征的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表2-5-5新开口、贯通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表

工作面名称:

开口

贯通

开口、贯通主

要隐患及措施

评价

类别

评价

结果

评价人员

设计

长度

(m)

开口层位

及顶底板

岩性

开口支护方式及规格

开口附近

巷道加固

情况

有无

开口

设计

被贯通

巷道

名称

被贯通

巷道

支护

贯通点

加固

方案

贯通

落煤方式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合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表2-5-6巷道维修顶板管理评价表

修护地点:

12101工作面下巷

施工

区域

工程量

(m)

围岩性质(煤岩类别,顶底板岩性)

施工

坡度(°)

巷修前、后支护形式

巷修前、后净断面(㎡)

巷修前巷道状况及附近采掘情况

维修方式(提、落、扩等)

作业方式(是否放炮)

安全

出口

个数

(个)

运煤(矸)方式

是否受冲击地压影响

主要隐患及措施

评价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

人员

12101工作面下巷

40

煤巷

顶板泥岩,底板砂质泥岩

原巷道坡度

U型钢棚/ U型钢棚

10/16

支架推扭变形严重,巷道断面10㎡,影响运输、通风及行人安全

扩修

风镐

2个

皮带输送机

顶底板松软,应加强注水

B类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3、巷修、回收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1)围岩性质:

指巷修、回收段巷道煤、岩别,顶、底板岩性。

2)巷修前、后支护形式:

分锚喷、砌碹、架

棚(工字钢、U型钢、坑木等)支护,用“/”分开。

3)巷修前、后断面:

指巷修巷道的目前实际断面和巷修后的净断面,用“/”分开。

4)维修方式:

主要指提(落)巷、背杆、扩修等。

5)作业方式:

指巷修是放炮或手稿施工。

6)工程量:

指下月计划巷修或回收巷道的工程量。

7)顶板管理类型:

按《巷道维修、回收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标准》执行。

8)评价意见:

对巷修或回收巷道顶板类型作出定性评价结论。

9)要求集团公司直管矿井于每月28日前将评价表及电子版(word格式)报送生产处和通风处。

 

表2-5-6巷道维修顶板管理评价表

修护地点:

11111工作面上巷

施工

区域

工程量

(m)

围岩性质(煤岩类别,顶底板岩性)

施工

坡度(°)

巷修前、后支护形式

巷修前、后净断面(㎡)

巷修前巷道状况及附近采掘情况

维修方式(提、落、扩等)

作业方式(是否放炮)

安全

出口

个数

(个)

运煤(矸)方式

是否受冲击地压影响

主要隐患及措施

评价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

人员

11111工作面上巷

20

煤巷

顶板砂质泥岩,底板砂质泥岩

原巷道坡度

U型钢棚/ U型钢棚

10/16

支架推扭变形严重,巷道断面10㎡,影响运输、通风及行人安全

扩修

风镐

2个

皮带输送机

顶底板松软,应加强注水

B类

B类顶板

矿井负责人审核意见:

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说明:

1、本表由各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会同地质测量部门及各采煤队对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填写。

2、本表以工作面为评价单元,每月评价一次,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核同意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分别于每月底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查、备案。

3、巷修、回收顶板安全管理评价填表要求1)围岩性质:

指巷修、回收段巷道煤、岩别,顶、底板岩性。

2)巷修前、后支护形式:

分锚喷、砌碹、架

棚(工字钢、U型钢、坑木等)支护,用“/”分开。

3)巷修前、后断面:

指巷修巷道的目前实际断面和巷修后的净断面,用“/”分开。

4)维修方式:

主要指提(落)巷、背杆、扩修等。

5)作业方式:

指巷修是放炮或手稿施工。

6)工程量:

指下月计划巷修或回收巷道的工程量。

7)顶板管理类型:

按《巷道维修、回收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标准》执行。

8)评价意见:

对巷修或回收巷道顶板类型作出定性评价结论。

9)要求集团公司直管矿井于每月28日前将评价表及电子版(word格式)报送生产处和通风处。

 

表2-5-6巷道维修顶板管理评价表

修护地点:

14171工作面运输巷

施工

区域

工程量

(m)

围岩性质(煤岩类别,顶底板岩性)

施工

坡度(°)

巷修前、后支护形式

巷修前、后净断面(㎡)

巷修前巷道状况及附近采掘情况

维修方式(提、落、扩等)

作业方式(是否放炮)

安全

出口

个数

(个)

运煤(矸)方式

是否受冲击地压影响

主要隐患及措施

评价类型

评价

结果

评价

人员

14171工作面运输巷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