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640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docx

动物营养学考试整理

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测定方法;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影响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因素;以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

我国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现状

■瘤胃的特点

1、体积:

成年牛瘤胃100—150升。

2、采食时间:

8小时左右/天。

3、反刍时间:

8—11小时/天。

4、每个食团反刍40—50次。

5、唾液分泌量100升左右。

6、唾液呈弱碱性。

7、瘤胃上皮对水分等成分不断吸收。

8、牛不断采食饲料、同时食糜不断从瘤胃中流出。

9、牛每天饮水30—100升左右。

■瘤胃内容物的特性

1、瘤胃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为38—41OC之间,平均39OC。

与体温相比,瘤胃温度变异较大。

2、瘤胃的pH值:

一般在6—7之间。

pH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饲料的组成、饲料的物理结构、饲料的营养成分以及唾液的分泌等。

3、瘤胃的缓冲能力:

当饲料或其它物质的pH值在6.8—7.8时,瘤胃内容物可以进行很好的缓冲,超出这一范围,瘤胃内容物的缓冲能力就显著降低。

瘤胃中的主要缓冲物有:

碳酸盐、磷酸盐和挥发性脂肪酸。

4、氧化还原电位:

瘤胃中很少有氧气存在。

少量的氧可能来自于饲料和饮水。

瘤胃基本上是无氧环境。

氧化还原电位反映了氧的存在与否。

瘤胃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在-250—-450mV之间,平均为-350mV。

5、渗透压:

本指标反映了瘤胃液中离子的浓度。

一个渗透摩尔含有6×1023个离子/升溶液。

渗透压一般在260—340毫渗透摩尔/千克之间,平均为280毫渗透摩尔/千克。

6、瘤胃中的气体:

CO2和CH4是主要的气体。

瘤胃中含氧量较少。

■瘤胃细菌的分类

(一)根据细菌对饲料分解的特点分类

1、纤维分解菌:

这类细菌主要靠分解饲料的纤维素为生。

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主要靠这类细菌来完成。

纤维分解菌对pH值比较敏感。

当pH<6.2时,生长就受到抑制

2、淀粉分解菌:

这类细菌主要以日粮中的淀粉为生。

对pH值的变化不敏感。

当pH值为5.6-7.2时,绵羊对大麦淀粉的消化率不受影响。

3、蛋白质分解菌:

少数几个品系的细菌可以分解蛋白质。

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类可以快速降解为氨。

可溶性较差的蛋白质以较慢的速度降解。

清蛋白降解很慢。

血粉几乎不降解。

4、产甲烷菌:

这类细菌以氢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甲烷和水。

甲烷产量与干物质采食量有直线相关关系。

(二)根据细菌在瘤胃中的位置分类

1、游离于瘤胃液中的细菌:

主要以可溶性营养物质为食物。

2、附着于饲料颗粒上的细菌:

主要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食物。

3、附着于细胞上的细菌:

包括附着于瘤胃上皮细胞和原虫细胞上的细菌。

附着于瘤胃上皮细胞的细菌有几个重要作用:

利用通过瘤胃上皮细胞扩散到瘤胃中的氧气,保持瘤胃的无氧环境;产生脲酶,将瘤胃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消化脱落的上皮细胞

(三)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的分类方法(CNCPS)

瘤胃细菌被分为发酵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细菌(SC)和发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细菌(NSC)。

SC细菌仅利用氨作为氮源,而NSC细菌可以利用氨、氨基酸和肽。

这种划分反映了瘤胃细菌对氮的利用,使瘤胃微生物群体简化。

瘤胃细菌消化饲料的方式:

饲料到达瘤胃后,细菌很快附着于饲料颗粒上。

然后从饲料的缝隙或气孔进入饲料颗粒的内部,生长繁殖,从内到外消化饲料。

即瘤胃细菌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是从内到外。

(四)原虫在瘤胃消化中的作用

1、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发酵纤维素。

2、可以发酵淀粉。

3、可以分解利用脂肪。

4、可以利用蛋白质。

(五)去原虫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1、去原虫可导致瘤胃pH值下降。

2、去原虫可使细菌的数量增加,瘤胃氨浓度下降。

3、去原虫可使甲烷产量下降4、去原虫可导致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下降。

5、去原虫可使采食低氮高能日粮的反刍动物的氮沉积增加

(六)研究瘤胃原虫功能的方法

1、从瘤胃中分离,进行体外培养。

2、对动物进行去原虫处理。

包括:

动物出生后进行隔离饲养,不感染原虫;用药物去原虫;取出瘤胃内容物,洗瘤胃,杀死原虫,在将瘤胃内容物放入瘤胃;减少原虫对细菌的吞食。

(七)影响瘤胃微生物群体的因素

1、地理环境:

不同地区的牛,其瘤胃原虫的种类有差别。

2、饲料成分:

饲喂不同日粮的牛,瘤胃原虫的数量有差别。

3、个体差异

■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细菌之间的关系1、产物—基质关系2、竞争关系

(二)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关系

1、原虫吞食细菌2、细菌把死亡的原虫作为营养来源3、产物—基质关系和竞争关系

■厌氧真菌的特点

严格厌氧。

可以利用植物多糖和可溶性单糖。

可以利用氨作为氮源。

主要产物是乙酸和氢。

在微生物物质中占8%。

其作用主要是消化低质粗饲料。

去除真菌,可使秸秆消化率下降。

■粗饲料的加工处理

(一)、加工处理的技术

(1)物理加工技术:

包括浸泡、切短、粉碎、粒化及蒸汽处理等。

(2)化学处理技术:

NaOH、Ca(OH)2、KOH、NH4OH及尿素处理等。

(3)生物学处理:

酶制剂、细菌和白腐菌。

生物学处理的方法:

(1)用纤维素复合酶类处理

(2)用活性细菌处理(3)用白腐真菌进行处理。

为什么生物学处理的效果不稳定?

(1)、微生物的处理实际上是酶的处理。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接种的微生物与饲料上的其它微生物存在竞争的关系。

(3)、瘤胃中本来就存在纤维素酶,额外添加纤维素酶并不能促进纤维素的消化。

(4)、饲料的成分复杂,单一的酶不能有效促进饲料的消化。

(二)、饲料加工处理的原则

(1)、加工处理应该能够补偿瘤胃的功能;

(2)、加工方法简便易行;(3)、加工成本低。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一)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分为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淀粉、糖)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合称为中性洗涤纤维(NDF)。

纤维素、木质素合称为酸性洗涤纤维(ADF)。

这种分类方法没有把化学成分与动物的消化利用结合起来,是一种纯化学分析方法。

(二)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的分类方法

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四部分:

CA为可溶性糖类,在瘤胃中可快速降解,发酵速度为100—300%/h;CB1为淀粉,为中度降解成分,发酵速度为5—40%/h;CB2为可利用细胞壁,为缓慢降解成分,发酵速度为5—10%/h;CC为不可利用细胞壁。

碳水化合物的不可消化纤维为木质素×2.4。

本方法的特点是,把碳水化合物的成分与瘤胃的发酵结合起来了。

■影响碳水化合物发酵的因素

1、饲料的加工2、日粮的配合(精粗饲料的比例)3、反刍动物的饲喂方式。

4、其它调控因素

■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挥发酸的吸收

吸收位置:

75%在瘤胃被吸收,20%在瓣胃和真胃被吸收,少量在小肠被吸收;吸收方式:

被动吸收

(二)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因素

1、瘤胃液渗透压瘤胃液渗透压升高,挥发酸的吸收速度下降。

2、瘤胃的pH值pH值下降,挥发酸的吸收速度提高。

3、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

■过瘤胃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大约占到达小肠蛋白质的30-35%。

2、过瘤胃蛋白质的组成与消化率:

由于饲料的非降解蛋白质为被酶降解后剩余的蛋白质,所以氨基酸的组成可能与原来的饲料有差异。

大多数饲料过瘤胃蛋白质的消化率为80—90%。

■影响瘤胃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能量

(1)每摩尔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可产生4—5摩尔ATP。

(2)瘤胃微生物的能量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和生长需要:

瘤胃细菌的维持能量需要为0.022—0.187g碳水化合物/g细菌/h。

NSC和SC细菌的维持需要分别为0.150和0.050g碳水化合物/g细菌/h。

(3)瘤胃微生物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大多数细菌不能利用其它营养成分作为能量来源。

2、含氮化合物

(1)瘤胃细菌可以利用氨合成本身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2)肽类和氨基酸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3)提高微生物生长繁殖效率的重要原则是瘤胃发酵达到能氮平衡。

3、含硫化合物

(1)每kg瘤胃微生物干物质含有8g硫。

(2)瘤胃微生物的氮、硫比例比较稳定。

ARC认为为14:

1。

Harrison和McAllan(1980)报道为8.6:

1—30.8:

1。

(3)不同来源的硫的利用效率不同。

元素硫的利用效率比硫酸钠的利用效率低。

4、含磷化合物

(1)磷是组成瘤胃微生物RNA和DNA的成分。

(2)瘤胃微生物的含磷量为2—6%。

5、瘤胃内容物外流速度或稀释率

(1)外流速度和稀释率的概念

(2)瘤胃内容物稀释率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的影响(3)理想的瘤胃内容物稀释率

■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价值

1、瘤胃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稳定。

2、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数量大约占到达小肠蛋白质的65—70%。

3、反刍动物对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率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的真消化率为85%左右。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转化的利弊

1、对于优质蛋白质饲料而言,转化不利。

例如豆饼、花生饼等。

2、对于质量较差的蛋白质饲料而言,转化有利。

例如啤酒糟等。

■优质蛋白质饲料的过瘤胃保护

(一)对优质蛋白质饲料保护的必要性

(二)保护的方法

1、热处理:

例如:

125oC下,菜籽饼加热10分钟。

2、化学处理:

以2g/kg甲醛处理豆饼。

3、其他处理向豆饼中添加还原性糖或硫酸锌可有效保护蛋白质。

■非蛋白氮化合物在瘤胃中的代谢

(一)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原理:

1、日粮中的含氮化合物完全为真蛋白时,瘤胃液中存在非蛋白氮。

2、日粮中的含氮化合物完全为非蛋白氮时,瘤胃液中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

3、NH3是瘤胃细菌利用非蛋白氮的形式。

(二)尿素用作蛋白质代用料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尿素分解过快,造成:

(1)氨的利用率下降;

(2)动物发生氨中毒。

2、解决的方法:

(1)控制饲喂频率;

(2)与饲料混合完全;

(三)脲酶抑制剂能否提高尿素的利用效果?

1、尿素在瘤胃中必须由脲酶催化才能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2、尿素不分解为氨就不能被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3、不分解的尿素可被瘤胃上皮吸收或流出。

4、脲酶抑制的调控效果最终应看动物的氮平衡是否有改善。

(四)如何计算尿素的用量(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的方法进行计算。

瘤胃能氮平衡=用可利用能估测的MCP—用RDP估测的MCP=DOM×144—RDP×900=NND×40—RDP×900=0,平衡良好

>0,能量多余,需补充可降解氮;<0,能量不足,需补充可利用能

(五)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尿素的途径

1、尿素糊化淀粉应用了瘤胃能氮平衡的原理。

2、尿素舔块应用了少添勤喂、防止氨浓度过高的原理。

3、尿素氨化秸秆应用了少添勤喂的原理。

4、直接向日粮中添加尿素要特别小心!

(六)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尿素的前提条件

1、尿素只能给动物提供氮源,并不能提供其它营养成分。

因此,尿素并不是反刍动物日粮的必需成分。

2、只有当蛋白质饲料的市场价格较高时,在生产中使用尿素才有价值。

■瘤胃中脂肪的来源及其作用

(一)来源:

饲料、微生物合成、内源脂肪

(二)作用:

1、脂肪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倍,因此可用于提高反刍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的日粮能量浓度。

2、脂肪和脂肪酸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3、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如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对于动物是必需的脂肪酸。

■脂肪对瘤胃发酵的作用

(一)对瘤胃pH值的影响

与添加脂肪的种类有关。

饱和的动物脂肪对pH值的影响较小。

一般情况下,添加脂肪对pH值没有影响。

(二)对瘤胃微生物生长与活动的影响

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这些脂肪酸有较高的表面活性有关。

可抑制瘤胃微生物细胞的通透性及其它活性。

(三)对纤维素消化的影响

对饲料颗粒的物理包被作用,阻止了瘤胃微生物的作用。

可降低支链脂肪酸的浓度,降低纤维素发酵效率及纤维素的消化率。

(四)对瘤胃VFA产量和乙/丙酸比例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表明,添加脂肪降低乙酸浓度,提高丙酸浓度,导致乙酸/丙酸比例下降。

这也与脂肪的添加量和脂肪种类有关。

(五)对瘤胃发酵气体产生的影响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瘤胃发酵甲烷的产生。

(六)对矿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与阳离子易形成皂类,因而添加脂肪会降低阳离子的消化率。

长链脂肪酸与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减少了微生物可利用的阳离子。

■脂肪在瘤胃中的变化

(一)酯解作用:

脂肪在瘤胃中可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分别被发酵、分解。

(二)生物氢化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不饱和键,在瘤胃中易获得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这一过程叫生物氢化作用。

(三)瘤胃微生物对脂肪的吞食与合成

■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一)为什么要利用脂肪:

对于高产奶牛,需要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减少能量负平衡。

提高反刍动物产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二)添加脂肪存在的问题:

造成饲料干物质特别是纤维素消化率下降。

(三)添加脂肪的途径

1、以脂肪酸钙的形式补充将脂肪与钙制成钙皂后,形成了不溶性的皂化物,以钙皂的形式添加脂肪基本上不影响瘤胃发酵的功能。

2、以脂肪包被颗粒的形式补充。

3、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补充。

4、直接饲喂油籽,例如棉籽。

5、直接向日粮中添加油类。

■作为标记物的条件

1、对动物本身无毒无害。

2、在动物瘤胃内不被吸收。

3、不与消化道内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回收率高。

5、易与瘤胃内容物混合均匀。

■液体标记物

1、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glycol)分子量为4000的PEG,30%的水溶液。

2、铬EDTA3、钴EDTA

■固体标记物

1、铬标记饲料的制备2、三氧化二铬(Cr2O3)

■液体标记物的应用方法

1、一次性投入存在的问题:

标记物与瘤胃液混合不均匀。

造成测定结果有较大的误差。

2、持续灌注法:

能够解决标记物与瘤胃液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包括瘤胃液稀释率、瘤胃液外流速度和瘤胃液体积。

1)、液相平衡的计算:

Y=ae-kt(Y:

标记物的瞬时浓度a:

零时刻的纵轴截距或拟合估测的标记物初始浓度;k:

瘤胃液稀释率(%/h)t:

采样时间)

2)、固相平衡的计算:

f=f0e-kt(f:

真胃中标记物浓度达到高峰后的氧化铬浓度。

f0:

零时刻的纵轴截距或拟合估测的标记物初始浓度。

k:

固相的稀释率(%/h)t:

采样时间)

■标记物技术的局限性

1、基本假设:

假设瘤胃处于“稳定状态”。

即瘤胃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瘤胃液的稀释率基本保持不变。

2、测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前一个时间点的标记物浓度低于后一个时间点标记物的浓度。

(2)实际测定的标记物初始浓度与用曲线拟合计算的标记物初始浓度有差异。

饲料到达瘤胃以后,要在一定程度上被降解。

例如饲料蛋白质可以被部分降解。

被降解的部分称为瘤胃可降解蛋白质(RDP),没有被降解的部分称为瘤胃非降解蛋白(UDP)或过瘤胃蛋白质(by—passprotein)。

■尼龙袋技术的基本假设及存在的问题

1、基本假设饲料的尼龙袋消失率为饲料的尼龙袋的降解率。

2、尼龙袋的规格难以标准化3、动物的饲养管理难以标准化。

4、最终结果导致误差很大。

■灌注营养技术

1、为动物安装瘤胃瘘管和真胃插管。

至少恢复2周。

2、将动物转移至消化代谢笼。

3、调节蠕动泵的速度,使灌注量符合试验要求。

4、接通缓冲液、挥发酸和酪蛋白灌注管,开始灌注,并停止饲喂和饮水。

5、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有关测定。

6、试验结束,将动物移入饲养棚,先饲喂少量饲料,而后逐渐增加,不需要接种瘤胃液。

灌注营养技术的应用

1、研究瘤胃上皮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规律。

2、研究瘤胃上皮对水的转运。

3、研究反刍动物的内源氮的排泄。

4、研究瘤胃上皮对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正常瘤胃发酵的指标

(1)温度;

(2)pH值;(3)渗透压;(4)无氧环境;(5)瘤胃细菌与瘤胃原虫;(6)发酵基质的流入与发酵产物的流出;(7)瘤胃对酸度的缓冲能力;(8)瘤胃上皮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工瘤胃

1优点

(1)节约人力物力与时间

(2)测定方法容易标准化(3)能够进行某些体内法不能进行的研究

2、缺点

(1)人工瘤胃的研究结果难以直接用于动物

(2)人工瘤胃需要装有瘤胃瘘管的动物

3、应用:

研究瘤胃为生态的形态和特征;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测定产气量,测定营养价值消化率,测定发酵的产物。

■微生物蛋白质测定技术

1、低蛋白纯化日粮法

2、二氨基庚二酸法(DAPA法,diaminopimelicacid)

(1)原理:

DAPA存在于瘤胃细菌细胞壁上,含量相对稳定。

(2)基本假设饲料和瘤胃上皮细胞中的DAPA被广泛降解。

(3)计算方法MN/NAN=(食糜中的DAPA/NAN)/(DAPA/微生物N)

(4)存在的问题:

瘤胃原虫中不含有DAPA,同时,DAPA在瘤胃中会被代谢。

造成测定结果代表性较差。

需要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反刍动物。

3、十二指肠核酸法(RNA法)

(1)原理瘤胃微生物含有RNA,且含量比较稳定。

(2)基本假设饲料和内源上皮细胞上的RNA被广泛降解。

(3)计算方法MN/NAN=(食糜中的RNA/NAN)/(RNA/微生物N)

(4)优缺点:

与DAPA法相比,RNA法的代表性较强。

但是,饲料的RNA未必完全降解。

需要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反刍动物。

4、应用同位素35S、15N、32P作为标记物测定微生物氮

该技术的优点是很准确,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需要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动物。

5、应用尿液嘌呤衍生物估测瘤胃微生物氮的产量

(1)基本原理与假设

A、日粮中的核酸和嘌呤在瘤胃中大部分可被降解,流入小肠的核酸大部分来自瘤胃微生物。

B、瘤胃微生物核酸在小肠中被广泛降解,释放出核苷和碱基。

C、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没有被利用的嘌呤被转化为嘌呤衍生物,进而从尿中排出。

包括尿酸、尿囊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四部分。

D、如果已知嘌呤氮和微生物氮之比以及微生物嘌呤在小肠中的消化率,则可计算流入小肠的微生物嘌呤和微生物氮。

■共轭亚油酸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共轭亚油酸是指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具有位置和空间构型的十八碳二烯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

2、主要类型:

共轭双键起始于羧基端的第8、9、10、11个碳原子。

(1)顺9,反11—共轭亚油酸

(2)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

■CLA的生物学作用

1、抗癌作用2、对营养物质的再分配作用和改善肉质的作用3、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影响反刍动物脂肪中CLA的因素

1、向瘤胃提供生成CLA前体的底物:

植物油包括葵花油、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和花生油等。

鱼油或鱼粉。

2、改变瘤胃环境进而影响与氢化有关的细菌:

日粮的精粗比例的变化,导致瘤胃pH值的变化。

3、既能提供脂质底物、又能改变瘤胃菌群的因素。

■影响饲料效率的因素

饲料添加剂,牛群繁殖管理,遗传,季节影响和应激,牛群结构,运动

♦粗料质量粗料应最少贡献奶牛40%的DMI。

如果要提高饲料效率,就不能用低质、低消化率粗料来淡化粗料部分应提供的营养

■分级指数定义:

对粗饲料的CP和NDF经过校正后,粗饲料的可利用能的随意进食量.

 

■鸭饲料能量评定方法的建议

⏹TME的精确性最高,可加性好,初步确定为鸭饲料代谢能测定的最佳方法。

⏹测定鸭饲料代谢能最少需要试验动物数为7只;

⏹试验预试期为3天;

⏹禁食排空期和排泄物收集期均为36小时;

⏹强饲量为50~70克;

⏹排泄物收集方法为塑料袋法;

⏹试验动物恢复期为7天。

1.鸭对大多数原料消化率都比鸡高。

但高的比例不一.

2.鸭对麦麸、玉米皮、啤酒糟、胚芽粕、洗米糠这些中性洗涤纤维较高的原料的代谢能、氨基酸的消化率显著高于鸡。

3.鸭对鱼粉、肉粉、肉骨粉、血粉、皮蛋白粉等动物蛋白原料的代谢能、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鸡。

4.鸭对菜粕、棉粕、葵花粕等植物蛋白消化率高于鸡。

5.鸭对玉米、小麦、豆粕等鸡消化率高的原料消化率差异不明显。

6.鸭对油脂的消化利用率比鸡高。

■研究幼龄鸡的营养需要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内源营养和外源营养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后延的营养作用;提高或促进鸡在前期生长阶段的免疫功能;

(2)0~2周鸡前期料的营养学特点及对以后生长阶段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降低雏鸡死亡率综合技术。

■维生素与氨基酸的关系

(一)胆碱、蛋氨酸和甜菜碱--活性甲基

胆碱营养作用:

机体构成成分,活性甲基供体,提高脂肪酸在肝脏内的氧化利用。

蛋氨酸营养作用:

合成蛋白质、转变为光氨酸、提供硫元素、提供活性甲基和促进脂肪代谢。

■甜菜碱营养作用:

渗透压保护物质、提供活性甲基、促进脂肪代谢(尤其是胆固醇代谢)。

Ø在实用日粮中,添加胆碱还是甜菜碱,存在分歧。

如果是甲基供体不足,就增重而言,二者可能无显著差别,甜菜碱甚至效果更好

Ø甜菜碱除了供甲基的效率高于胆碱之外,还具有下列特性:

对体内渗透压激变有缓冲作用,提高抗球虫药的疗效,与维生素配伍稳定性好,保持粪便较低的含水率

Ø甜菜碱目前的价格比胆碱高

Ø色氨酸和烟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色氨酸可转化为烟酸

Ø不同品种,不同生命阶段,转化率有所不同。

人约60毫克色氨酸可转化为1毫克烟酸,雏鸡的转化比为45:

1,种母鸡的转化比为187:

1

■维生素与矿物元素

维生素E和硒的关系

Ø硒是磷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G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清除组织内已形成的过氧化物,抗氧化第二道防线。

ØVE定位于细胞膜上,可阻断细胞外自由基对膜的攻击,有利于保护膜的完整性,构成抗氧化第一道屏障。

Ø硒与VE相互协同,在体内共同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与其它抗氧化物质共同维护细胞内氧化还原体系的平衡。

维生素D和钙磷

VD的一般功能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水平,维持骨骼的正常矿物质化和机体的其他机能。

动物对VD的需要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的钙、磷比例。

无论这一比例如何偏离最佳范围,VD需要量都会提高。

但VD提高不能完全代偿钙和磷的严重缺乏

维生素A与锌

维生素E和维生素C:

VE和VC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

二者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体内过氧化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均具有抗应激作用;均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等。

VE的许多缺乏症状也与VC相似。

1.VE对VC合成的作用

在大鼠和豚鼠中发现,VE缺乏会降低血浆VC水平,影响VC的合成。

文杰(1993)证明,日粮高水平的VE(80mg/kg)可提高鸡血清VC水平

2.VC对VE状态的影响

Combs(1976)证明,日粮VC提高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降低动物对硒的需要量。

VC可促进硒的吸收(Combs,1976),这可能是VC具有还原活性的结果。

在同一项研究中,日粮VC对VE的吸收没有影响

■分子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应用主要有两方面:

1)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改造或生产营养物质。

某些天然物质的营养价值不高,或存在某种缺陷,可以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改造。

如通过改变k-蛋白的组成和含量可以提高牛奶营养价值和防止消毒奶和炼乳凝结;

Ye等人将三种基因引入水稻中,使其产生β胡罗卜素,使大米呈现出金黄色。

Guerinot指出:

大多数改变遗传特性的实验仅需要转移一种基因,而Ye等人成功地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