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757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x

届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七矛盾观与创新观

 

◎考情分析 从2019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其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辩证否定为高频考点。

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

题组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9)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2019·高考浙江卷,27)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题组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2019·高考广东卷,33)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4.(2019·高考江苏卷,30)漫画《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题组三 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

与创新意识

5.(2019·高考安徽卷,11)下面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2019·高考四川卷,1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题组四 主观题

7.[2019·高考浙江卷,40.(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

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8.[2019·高考海南卷,24.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大为不同。

材料一 由于气候变迁,甲县的耕地沙化严重。

为防止土地退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利用泡桐树适应性强、扎根较深、生长迅速等特性,探索出农作物与泡桐树间作的耕种模式,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又促进了农作物增产。

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县已经将46万亩(1公顷=15亩)沙化土改造为良田,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8%提高到现在的20.16%,主产作物小麦亩产增收15%至2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激发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材料二 乙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粮,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

该县为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计划五年内植树50万亩(约占该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19年一年要完成植树10万多亩。

为此,县政府制定了《实现“森林增长”的实施意见》。

由于适宜造林的土地并不多,为了完成任务,一些乡镇以每亩一年600元左右的价格将已种植小麦和油菜的耕地流转出来植树。

有的是农作物与树苗间种,有的是直接将地里的油菜、小麦全部刨掉栽上树苗。

这种做法既改变了土地用途,影响了粮食生产,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受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质疑。

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异。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异的原因。

 

◎备考指津 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说明中央要把“八项规定”制度落到实处,令行禁止、不搞例外,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打擦边球的必要性。

(3)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4)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我党反腐败斗争形势、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党在反腐败问题、经济发展方面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宣传思想工作为什么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6)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7)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

本专题高考命题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均有可能出现,且结合其他专题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综合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提示:

①对立与统一

②主次矛盾

③矛盾主次方面

④特点

⑤本质

⑥生产关系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主干整合]

1.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统一性)

斗争性(对立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易混提醒 

1.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2.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两层含义

(1)从存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从性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易错点拨

1.“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点拨: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

因此,“统一”和“对立”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与“对立”。

“对立”和“统一”指的是矛盾双方存在的关系,而非矛盾双方本身。

2.矛盾越少越好

点拨: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点拨: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点拨: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不可能斗争。

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命题预测]

预测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如左图是一只癞蛤蟆,如果把它逆时针转动90°(如右图),则是一匹骏马。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同一事物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③人们的认识受多种条件的限制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预测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曾提出一个“鸡三足”论的哲学命题,他认为鸡除了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二足”外,还有另一只是名称和符号的“足”,所以对鸡来说共有“三”只“足”。

公孙龙的论断(  )

①认同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②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③否定了意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

④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考点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干整合]

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关系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别

外延

主要矛盾是与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与“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

方法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特别提醒】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两点中包含着重点,两点离不开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两点之外的一点,重点离不开两点,离开重点谈两点和离开两点谈重点都不是辩证法的观点。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矛盾分析法的内容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易混提醒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

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容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联系

①复杂事物包含的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②都是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在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中由于地位作用的不平衡可分为主次矛盾,由于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的不平衡可分为矛盾的主次方面。

③二者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⑤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⑥都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区别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指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范畴

属辩证法的范畴

属唯物论的范畴

侧重点

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而“实”则强调从客观规律出发

哲学依据

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联系

①二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渠道,从根本上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刻表现和必然结果。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易错点拨

1.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点拨:

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点拨:

首先解决的矛盾,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

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时需要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好主要矛盾。

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点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但矛盾的次要方面能够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总体性质产生一定影响。

[命题预测]

预测一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3.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①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预测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当根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一刀切。

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①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考点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主干整合]

1.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包含着肯定,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是联系的中断

2.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结论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创新意识是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共同要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

第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易错点拨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点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2.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点拨:

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

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点拨:

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创新能否促进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守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命题预测]

预测一 辩证的否定观

5.俄罗斯名言说:

“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

”这启示我们(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矛盾双方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预测二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6.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

上海今日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

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  )

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如何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要求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在处理问题时则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把握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创新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

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辩证法: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3)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