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770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docx

高三地理复习课后专题练习26

一、选择题

(2013·四川)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考查城市化特点以及读表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表中三个时间段,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高于相应时间段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三个时间段城市人均用地均增加,因此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

第2题,主要考查读表分析能力。

表中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均不断增长,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A错误;乡村人口数量的增减没法判断,B错误;表中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比较高(至少3.77%),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错误;城市用地增长,农业用地面积应有所减少,D正确。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4.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重工业区、过境干道和火电厂周围的PM2.5浓度较高,说明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燃煤。

第4题,高新技术开发区环境优美且靠近文教区,布局合理;商贸区位于市中心,地租高,占地面积小;重工业区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对城区有污染;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有利于货物集散。

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变化特点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主要原因是(  )

A.二环路以外地租上升

B.二环路以外人流量更大

C.市中心人口不断减少

D.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市中心地租最高,交通干线处地租水平高于两侧。

第6题,二环路以外地租水平比市中心低,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大型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

A.组合式B.条带式

C.集中式D.分散式

8.该城市功能区(  )

A.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商业园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C.造纸厂可以布局在F处工业区

D.服装厂最适宜布局在E处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城区是集中连片的,即属于集中式。

第8题,由图可知,大型批发市场位于主要公路边,在建二环公路和筹建高速公路也将从附近经过,交通将会非常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园区没有分布在城区中心;F处位于河流上游,不适宜布局水污染严重的造纸厂;E处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最适宜布局污染严重的重工业。

阿比让是西非最大的港口城市,其城市形态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城区(  )

A.被埃布里耶溩湖分割成多个部分

B.沿铁路线呈条带状分布

C.城市外部形态为团块状

D.城市地域形态主要由人类规划而成

10.下列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整个城区被埃布里耶溩湖分成多个部分,城市外部形态为组团状,城市地域形态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10题,丙地有交通干线分布,交通便利,且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

下表为世界各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单位:

%)统计表(含预测)。

读表完成11~12题。

时间

地区

1925年

1950年

1975年

2000年

2025年

全世界

20.5

29.7

37.9

47.0

58.0

发达地区

40.5

54.9

70.0

76.0

82.3

欠发达地区

9.3

17.8

26.8

39.9

53.5

非洲

8.0

14.7

25.2

37.9

51.8

拉丁美洲

25.0

41.4

61.2

75.3

82.2

北美洲

53.8

63.9

73.8

77.2

83.3

亚洲

9.5

17.4

24.7

36.7

50.6

欧洲

37.9

52.4

67.3

74.8

81.3

大洋洲

48.5

61.6

71.8

70.2

73.3

11.1950年-2000年各洲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

A.拉丁美洲B.北美洲

C.欧洲D.大洋洲

12.2025年亚洲城市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B.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C.工业数量增大,失业人口减少

D.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

【答案】 11.A 12.A

【解析】 第11题,对比表中各大洲统计数据可知,1950年—2000年拉丁美洲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12题,2025年,亚洲城市化水平达到50.6%,城市化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B项和D项不是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可能导致失业人口增加。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14.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则发展b2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15.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交通运输功能区已不能满足客货周转的需要,该城市要规划建设一个飞机场,该飞机场较为合理的位置是(  )

A.aB.b

C.cD.d

【答案】 13.B 14.C 15.D

【解析】 第13题,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一般分布在交通最发达、地租最高的中心位置;工业区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对外联系方便,一般分布在地租较低的外围地区;普通住宅区要满足工作、购物都较方便的条件,一般分布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选B。

第14题,b1距市中心较近,为低级住宅区;b2位于距市中心较远的郊区,为高级住宅区,通常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区。

选C。

第15题,飞机场应建设在地势相对较高且平坦、降水较少、远离市区、地价低的开阔地带,d地位于农耕区,地价较低,地势平坦,降水较少,晴天多,而且距离市区较远,有利于飞机安全起降,故在d地建设飞机场比较合理。

选D。

下面为我国两城市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②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①地形和河流、②水陆交通便利

B.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

C.①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D.①②都是水陆交通便利

17.②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⑤D.①④⑤

【答案】 16.A 17.B

【解析】 第16题,对两幅图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河流名称及铁路、山脉、矿产等周边地理事物可确定①城市为太原市,②城市为天津市。

太原市地处汾河河谷平原,东、西、北三面均为山地,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所以地形和河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铁路、公路交通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天津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临近渤海且有海河流经,水陆交通便利,过去是作为北京的海上门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选A。

第17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与其近海的地理位置有关,可以发展为天津市乃至整个京津唐工业区的港口职能服务区;港口作业要有大面积的土地,这里有土地的优势;该地还有国家政策支持。

选B。

二、综合题

1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

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

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