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797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docx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

——新兴县新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新城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2013年就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2014年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谋共建,全力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开创了新城教育事业新局面。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城镇位于新兴县的中北部,是新兴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17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

镇政府下辖36个村(居)委会97条自然村。

2010年,新城镇荣获“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广东百强、山区十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等称号。

2013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GDP)80.23亿元,同比增长21.5%;人均生产总值完成53268元,同比增长19.6%。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4%。

完成各项税收29500万元,比上年增加5119.84万元,成为云浮市唯一一个连续四年税收超亿元的城镇。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919.1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231.65万元,同比增长12.9%,农村人均纯收入10480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加917.96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等措施,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使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我镇有3所初级中学,11所完全小学,12个教学点,5所公立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全镇在校中小学生18961人。

其中:

初中生5484人、小学生13477人、在园幼儿7538人;中学教职工435人,小学教职工812人,幼儿园教职工799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适龄儿童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教育普及程度高。

2012和2013年我镇先后荣获新兴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的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始终坚持“振兴经济,教育先行”和“科教兴镇、商贸强镇”的战略,切实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的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照省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体系,举全镇之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全镇各中小学的创强任务,决心把新城教育推上新台阶。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优先解决教育问题。

历年来,我镇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各项教育法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与学校挂钩制度,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由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此外,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汇报,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工作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

每次召开班子会议,都会优先讨论研究教育问题,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树立了“教育管理无小事”的理念,在工作中优先研究、优先解决教育问题。

自2013年我镇正式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目标以来,我镇就一直把“创强”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新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下设创强办,由主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新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和《新城镇创强工作宣传方案》,同时还建立镇党委、政府,村(居)委和学校三级创强联动工作责任制,镇党委、政府把完成创强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镇蹲点村(居)干部、村(居)支书(主任)和各中小学校长年度政绩的依据。

2、营造创强良好氛围、凝聚全民之力创强。

为使我镇形成“全面宣传、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创强工作格局,镇政府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一是召开“创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

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办法及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

每周召开一次创强工作例会,了解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及时作出解决方案。

二是组织镇“创强”办公室成员和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和请进来的办法,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

三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在各村(居)委会、学校广泛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的宣传,制作户外广告牌,在街道显眼位置悬挂“创强”标语,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关心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共创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

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创强工作,新城镇党委、政府反复组织召开各级创强推进会,从各中小学新建项目的手续办理,旧校舍维修工程及各中小学的图书、仪器设备的添置,运动场地的规划建设,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等项目都作具体细致的规划。

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各学校实地调研,检查督办项目的落实,帮助各学校排忧解难。

由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创强工作指导到位,使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了凝心聚力齐创强的良好局面。

3、确保教育经费支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我镇认真落实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捐助”的投入机制。

近年来,镇政府在财政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仍然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逐年加大教育支出。

一是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镇财政对教育经常性支出逐年增长:

2011至2013年,全镇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8402.22万元、9795.3万元、11840.5万元,总额为30038.02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8.8%;而同期镇财政对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分别为3233.09万元、4003.8万元、4850.7万元,总额为12087.59万元(不含征地款),年均增长率为22.5%,其增长率大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

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2011至2013年,全镇中学生均教育经费依次为4826元、7184元、8193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依次为5736元、6429元、7968元。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2011至2013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1273元、3089元、3358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1459元、2258元、2937元。

二是争取社会捐资助学。

我镇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2013年广东翔顺集团捐巨资3688万元,建设翔顺实验学校,该校园占地面积81亩,校舍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可提供幼儿园和小学学位共1800个,现学校已移交使用。

2013年12月,镇领导联系了广东狮子会慈航服务队到枫冼小学捐资助学关爱大行动,资助了多名同学外,还给枫冼小学捐赠了设备设施及图书一大批,解决了该校的部分教学资源问题。

2014年2月至8月,新城镇裕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宝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新兴县车岗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县禧嘉丰环保有限公司、溢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对洞口小学、洞口中学捐资达30多万元,捐赠教学设备等,支持学校办学。

2014年3月至6月,新兴县洞口凌丰玻璃厂、洞口温氏饲料厂、黄岗宝鼎不锈钢厂等企业对黄岗小学捐资达15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公设备。

镇政府通过加大教育的支出和积极实施引资办学,使我镇的教育得到进一步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得到提高,优化了教育环境,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二)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积极协调,调整学校布局。

我镇地域广阔,全镇原有27所中小学校(4所中学、23所小学),17所幼儿园,但学校的布局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

镇党委、政府从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根据新兴县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布局,将城关中学并入环城中学,把雨洞、枫冼、仓夏、茅园、桥亭、陇塘、联群、下坪、三挺、大稳、黎源、黄岗设置为教学点,在北洞位置新建一所完全小学。

目前,我镇共有3所中学,11所完小,12个教学点,5所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

通过调整,我镇学校的布局基本合理,而且所有中小学均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大部分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

2、加大投入,建设规范化学校。

近年来,镇政府按照教育强镇的要求,共计投入资金12180多万元,狠抓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一是加强校舍的建设。

投入7000多万元,在城北新建了一所完全小学(翔顺实验学校),解决我镇小学入学难问题;投入建设经费740多万元,在洞口小学、州背小学分别增建了教学大楼;投入1940多万元,对各学校原来的楼房进行了标准化的装修或改造,新建或维修校门、围墙、校道等。

二是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

完善办学设备设施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镇政府共投入2300万元,对各学校的校园进行改造,重点建设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改建了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等仪器室,修缮了科学、音乐、艺术等功能室场,完善了体育文化等设施,还购置了一批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及办公设备,大力改善了办学条件。

现在全镇各学校功能场室齐全,有多媒体电教平台279个、计算机2300多台、校园网络系统42个、校园广播系统45个、图书481950册,教学器材充足,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同时,全镇学校均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学校通过校迅通等方式随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全镇大部分老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近三年,我镇投入200多万元,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添置了各具特色的宣传专栏,在各学校的教室里悬挂爱国和成才等内容的名言警句,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书画,走廊上悬挂学生的自创作品,学校还开设了“广播室”和“宣传橱窗”,“好人好事报告栏”,“文明讲坛”,“校园新形象”专栏,定期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舞人。

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书画、歌咏、广播体操比赛和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活动。

如环城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行了“三字经”、“弟子规”、“禅文化”等朗诵比赛;实验小学利用校园橱窗、小抄报等形式,开展每日一禅感悟活动,举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语言艺术周活动;镇政府在各中小学举办“禅文化”等征文比赛。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挥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修养。

这几年,我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全镇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上,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近三年来,有117人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36人次被评为县“师德标兵”、145人次被评为县“政德标兵”、278人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323人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近几年,我镇在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德、能、勤、绩的考核,在中层干部的任命上,通过民主推荐、严格考核、公平竞争,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提上中层干部岗位,学校的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近三年来,有12779人次参加教师培训,167人次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213人次参加学历进修。

一批教育教学富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三是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教师,各校的新老教师之间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等形式结对子,以老带新,互相促进。

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70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占83.8%;初中专任教师37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占81.2%。

3、狠抓教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一是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

二是保证教研经费和教研奖励的落实,将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贡献与教师绩效、评优等挂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

各校合理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保证每个科组有足够的教研活动时间。

四是加强教研交流活动。

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同时还邀请专家、名师到我镇办讲座、作报告等。

各种教研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使我镇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近三年来,教研工作成果累累:

全镇中小学共有立项科研课题104个,其中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63个;有390篇教师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15篇,省级46篇,市级50篇;有173篇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4、抓待遇落实,营造安教乐教氛围。

一是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月按时足额拨付到教职工银行帐户。

二是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并实现了“两相当”。

2011至2013年,教师年平均收入分别为45468元、54432元、56760元,略高于公务员收入。

三是落实教职工的医保、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镇政府于每年教师节都坚持召开庆祝表彰大会,镇相关领导经常上门慰问教师,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

近三年,共表彰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83人次,优秀教育工作者356人次,先进集体46个次,慰问退休、患病和困难教师105人。

目前,全镇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安教乐教。

(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积极创新模式和德育内容。

各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成功激励教育和感恩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科普展览、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尊老敬老的好作风。

如每年3月份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街道等进行清洁活动,部分学生自发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拉家常,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外化为行动。

另外,各学校经常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聘请交警到学校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多年来,我镇学生从未出现过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同时,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针对近年国内发生多起校园伤害事故,各学校都安装了监控设备、设置保安室、配备防暴警械;学校定期请有关专家对师生进行应急培训,举行防暴力、防地震、防火灾等事故的自救演练。

近三年,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均为100%,后进生的转化率均为100%。

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2.3%、93.4%、95.6%,后进生的转化率均为100%。

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师生违法率、犯罪率均为零,校园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减轻学生的负担。

镇政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立重点校、重点班,不给学校定“尖子生”名额,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

全镇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和推广课改经验,课堂教学重效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精讲精练。

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各学校坚决执行“减负”的相关规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节假日不补课,不滥发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

还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3.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各中小学校采取积极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法等。

近三年来,各学校通过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规范课程设置、推广课改成果、开展课堂教学比赛、加强教研指导和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工作跨上了新台阶。

如实验小学的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环城中学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1—2013年,全镇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期末水平检测合格率均超过89%;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检测全科合格率均超过72%。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26人次,其中获国家奖272人次、省奖387人次、市奖259人次。

4、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我镇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卫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扎实推进体卫艺术教育改革,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教育,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近年,各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主题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分享体育的快乐,从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011-2013学年,我镇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6.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33%;中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7%,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4%,优秀率为24%。

我镇在第27、28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镇小学组代表队连续两届婵联团体总分第一名,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也分别获得女子组冠军和男子团体第二名。

在第29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实验中学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实验小学获得小学组田径团体第二名。

2012年实验小校参加省“大课间”活动评比获二等奖,2013年,实验中学参加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评比获中学组一等奖。

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是我镇学校素质教育的另一特色。

各学校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课,并积极开展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每年学校均举办“六一”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各校都组建了众多的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并取得可喜成绩。

2011年实验小学学生合唱队参加省首届合唱比赛获三等奖。

2012年,实验小学的舞蹈《路灯下的舞蹈梦》参加省中小学生舞蹈比赛获二等奖。

2013年7月,实验中学报送的女声小组唱《我爱米兰》节目获得第八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赴港交流展演活动金奖,2014年6月,实验中学在组织和辅导第14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17卷)参选作品中荣获集体三等奖。

此外,近三年,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省举办的陶艺、版画等美术类比赛多次受到省的表彰奖励。

新城镇中心小学舞蹈队参加县、市、省艺术表演比赛分别获县一等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五)实行全民教育,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1、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争取“起跑”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镇积极顺应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幼儿启蒙教育,使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目前,全镇共有幼儿园17所,其中1所为省一级幼儿园,2所为市一级幼儿园。

幼儿园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通过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办园环境、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师资队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快乐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镇还鼓励、支持社会办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和管理,扩大招生规模,有效地解决了与日俱增的幼儿入园需求。

同时引导其规范办园,改善办学条件,使各幼儿园均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

目前,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实现了全镇幼儿教育全覆盖。

2、关注特殊教育,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十分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在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努力提高特教班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升办学条件,让特殊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前,该校有1个随班就读教室,有6名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教室的保障支持系统和教研网络,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档案。

在学校教育中,校长主管“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教师对特殊学生更关心、更爱护,对他们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根据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的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同时,学校能加强与特殊学生的家庭联系,形成合力,不断提高特教成效。

3、发展成人教育,铺设致富之路。

多年来,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师资以中学教师、农经办、计生办、林业站等部门的技术员为主,另聘请对口培训专业教师授课,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工作。

近几年,我镇先后组织农业技术、财会知识、种植业、建筑技术、电工技术等实用型专业培训,培训达12384人次,2011-2013年分别为3582人次、4163人次、4639人次,培训面分别达到10.8%、13.5%、15.2%。

通过各类型的培训,一批批受培训者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有的已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全镇有多个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覆盖粮食加工、废品回收、种养植等范畴。

4、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打造文化品牌。

我镇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社区教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一是大力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南外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已相当完善。

二是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构建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文化全面发展。

近年来,全镇投入286多万元完成了36个村(居)农家书屋的建设,合计藏书达42000多册,免费供居民借阅,同时完善了36个村(居)的文体设施。

目前,全镇共有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17个活动场所。

其中,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室、电教室、信息服务办公室等场室;文化广场设有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舞台等设施。

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节日,街道或村(居)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舞龙、舞狮、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

此外,还不定期举办科普、法制、农技、安全等各种讲座。

三是全面建设南外和谐宜居社区示范点。

镇政府对南外社区进行总体规划,积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将“六祖闻经地”的千年禅宗六祖文化底蕴融入其中,围绕“廉、忠、义、孝、悌、和、禅、勇”八方面内容的文化建设,新建立了15处文化景点,并先后建起了社区图书室、博物馆、体育室、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体设施,新建成慢行绿道近3公里。

同时,南外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广场舞蹈队、粤剧社、合唱团等群众文化团体,开展了发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外炮竹”制作工艺,并积极申报市级保护名录和省级保护名录,成立了云浮市首家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基地”。

该社区通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社区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和鼓励社区居民和在社区内居住的外来工经常性开展体育竞技、书画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