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82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部分复习

绪论部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十七世纪四十年代B.十八世纪四十年代

   C.十九世纪四十年代D.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哥达纲领批判》的发表D.《反杜林论》的发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4、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D、一切从实际出发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

D.现代西方经济学E.古代经济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E.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康德的认识论B、黑格尔的辩证法

C、培根的经验论D、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E、狄德罗的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E、历史唯物主义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B、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D、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E、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第一章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D.矛盾性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5、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6、在意识起源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A、意识是纯粹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意识是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B、为意识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C、为人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D、反映

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1、刺激感应性是()

A、一切物质共有的反映形式

B、植物所持有的反映形式

C、动物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D、原生动物和植物所具有的反映形式

12、“神”“牛头马面”“千手千眼佛”“天马行空”等观点的产生是()

A、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虚幻的反映B、人脑自身的产物

C、人脑主观想象所产生的D、人脑对客观存在正确反映

13、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维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

14、规律是指()

A、事物的普遍联系B、现象之间的联系

C、事物的特殊的联系D、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6、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17、事物发展的根源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8、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9、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2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23、联系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24、旧事物是指()

A、已丧失存在必然性并日趋灭亡事物B、力量弱小而又面临困难的事物

C、具有缺陷和消极因素的事物D、正经历着严重曲折的事物

25、“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26、“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B、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C、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28、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A、事物的永恒运动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仅仅是数量的增减D、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29、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是()

A、核心的地位B、总和的地位

C、精髓的地位D、总特征的地位

3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31、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32、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

D、内因和外因关系

33、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4、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A、矛盾存在于量变和质变过程中B、矛盾存在于一切运动着的事物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现象的一定阶段中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始终

3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36、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37、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38、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39、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B、矛盾双方的统一

C、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D、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40、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A、主要矛盾B、矛盾的主要方面

C、事物的内部矛盾D、事物的外部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2、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的头脑里回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生产实践B.教育实践C.医疗实践D.科学实验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生产力

D、生产关系E、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5、“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C、房子是主观意志的产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E、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的客观实在

E、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7、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D、同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E、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8、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E、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火炊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0、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

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能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E、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1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

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

E、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

12、办一切事情都需要有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

这是因为()

A、有高度的热情就能从实际出发B、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C、认识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D、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结合才能科学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E、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3、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的作用,这是因为()

A、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B、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

C、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可能D、劳动使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E、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愈来愈多样化

14、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理念创造出来的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社会发展的产物D、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E、所有物质都有的

15、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随意性E、重复性

16、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椎动的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17、联系是客观的,这是说()

   A.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D.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E.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

18、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E.发展的观点

   1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0、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表现的有()。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看世界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指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

   C.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D.指事物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3、联系的多样性其主要形式有()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真实联系和假象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于()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D、新事物增添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E、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25、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或的灵魂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D、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本质

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26、根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

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B、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C、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D、反对分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E、反对分裂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A、具体化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理论形式

4、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求知欲望B、好奇心理

C、科学兴趣D、社会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其主要依据是()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8、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2、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A、本质和规律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反映

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D、现象的直接反映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A、先验论B、能动的反映论

C、不可知论D、消极的反映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基本规律是()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循环往复

B、认识、实践、认识的循环反复

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运动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1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16、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正确理论B、实践

C、客观事物本身D、大多数人的意见

1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A、都包含有客观内容B、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C、都是可知的和无限的D、按其本性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D、认识和理论是否相一致

19、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20、真理是()

A、标志主观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D、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2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2、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D、从实践到理性认识E、从感性认识到实践

2、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概念   B、知觉  C、表象  D、判断   E、推理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特征是()

A、客观是物质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是主观精神的活动,具有随意性

C、实践是能动的活动,具有自觉性D、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具有历史性

E、实践是动物式的本能活动,具有遗传性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C、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E、感性认识丰富了,自然就会变成理性认识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认识上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B、认识上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具体的认识和抽象的认识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E、认识的直观和理论关系

6、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B、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D、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E、遵循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7、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A、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B、实践经验可靠,书本知识不可靠

C、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D、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

E、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

8、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科学家培育作物新品种D、农民种田E、医师诊病

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A、都包含有客观内容B、都是具体的和有限的C、都有待于发展

D、都具有近似的性质E、都是对无限物质世界的接近

10、“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凡有用的就是真理。

”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B、唯心主义的真理观C、实用主义的真理观D、主观真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E、诡辩论的特征

1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表明()

A、人类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人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人类认识的不可靠性D、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E、人类的认识运动是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

1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C、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E、自觉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13、任何真理都是()

A、具体真理B、客观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