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莆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045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莆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美丽莆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莆田.docx

《美丽莆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莆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丽莆田.docx

美丽莆田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美丽莆田

绘 画 之 乡

198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局命名莆田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称誉。

莆田民间自古就有绘画传统,以师带徒,培养人才。

  历史上莆人艺术家曾以精湛书艺蜚声艺坛。

近代,有被夸为“人物第一家”的李霞,有“北齐南李”之誉与齐白石媲美的李耕;有被刘海粟称为“意思横逸,功笔新奇”的黄羲等画坛“三杰”,开创了仙游画派。

  从20世纪50年代起,境内莆仙两县就成立了文学艺术联合会,多次举办书画展览,不但为艺术家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促进了民间书画人才的成长。

50~70年代涌现了许英三、陈鹤、朱成淦、张英、陈毓和、孙仁英、李文朴、蒋金读、周秀廷、王元机等丹青高手和苏田著名漫画家。

  1983年后,莆田市成立文学艺术联合会,接着成立美术家、书法家协会,文化部门多次举办书画展览,组织作品参加全省、全国展览会,部分单位、学校、乡镇也举办了各个层次的画展书展,有力地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与书画人才的成长,又涌现了王武本、李金冬、王琛、李再樵、许经润、方纪龙、王鹏飞、林玉宇、张兆平、张清岩、罗中凡等一批画坛新秀,在省内乃至全国都稍有名气。

仙游从民国时起形成了“仙游画派”,新中国成立后又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

所有这些都为赢得“绘画画乡”称誉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莆田市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产品丰富多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雕刻工艺,在全国几大类工艺品种中,可与北京的景泰蓝、杭州的刺绣、景德镇的陶瓷齐名,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2000年4月获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田 径 之 乡

莆田市的体育运动,有悠久的历史,自1964年莆田县被誉为全国“田径之乡”以来,莆仙两县连续五届获此桂冠。

莆田所以能获此荣誉,首先是莆田的田径运动优良历史传统的延伸与发展。

  其次是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机构。

抗日战争胜利后,莆田体育界许多有识之士就倡议成立莆田体育促进会,领导与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时体坛各类群团组织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体育活动的普遍展开和体育成绩的提高。

  其三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拼搏的结果。

1953年3月全国田径测验赛在北京举行时,莆田黄寿锵、王国忠等5位运动员赴京参加。

同年8月,莆田有12位田径选手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一届华东运动会,王国忠、黄寿锵分别取得男子跳高冠亚军,徐凤山的男子三级跳远、箫金英的女子跳高,铁饼、低栏等都名列前茅。

1965年,福建省举行第五届运动会,莆田籍共有田径选手126人参加,夺得金牌29枚有18人次后被选参加第一、二届全运会和全国田径比赛。

蔡文秀、陈仲元、郭春波、余建华先后获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十项全能奖牌6枚,破2项全国纪录,9人达运动健将标准。

1974年,全国少年田径分区赛在莆田举行,当时莆田县单独组队以一县一师抗衡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福建等10个省市、自治区,揭开莆田县田径史新篇章,一大批田径新手脱颖而出。

  从1977年起,男子跳远选手刘玉煌,征战10年,足迹遍及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96次,夺得金牌56枚,3次夺得亚洲冠军,2次破亚洲纪录,9次刷新全国纪录,3次获全国田径十佳运动员,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

翁康强是中国大陆选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十项全能选手第一人,先后夺得第四、五两届全国运动会金牌和第九届亚运会金牌,6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创亚洲纪录,参加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后被评为全国“田径十佳运动员”。

男子十项全能后起之秀陈泽斌,1984年获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冠军,1986年夺得第一届亚运会金牌。

男子跳远新秀郑志佳于1980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男子跳远第一名,并打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纪录。

  据统计,自1959年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至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莆田运动员共夺19次金牌,2人3次打破世界纪录,1人破亚洲田径纪录,18人38次破13项全国纪录,还培养国际运动健将2人,全国运动健将54人。

1999年,他们又夺得国际比赛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1枚,当年莆田、仙游两县双双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田径之乡”称号。

  198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方毅视察莆田时,欣然题写“田径之乡”四字相策勉爰,今置于体育场大门口。

戏 曲 之 乡

莆仙戏古朴典雅,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杨美煊《莆仙戏曲·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由于它闪光于现代,所以莆田被称为“戏曲之乡”,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一是传统剧目多。

据1959年莆田戏曲表演艺术家黄文狄编著的《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介绍,莆仙两县收集莆仙戏传统剧目5000多个,演出抄本8000多册,音乐曲牌1000多支,居于全国所有剧种之首,且有许多传统剧目经剧作家改编,注入新的生命,焕发了青春,成为优秀传统剧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演出中获奖。

如《琴桃》《瑞兰走雨》《百花亭》《团圆之后》《三打王瑛》《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阿溜过关》《傻妹睦亲》《雨亭记》《春江痕》《公立告状》《珍珠衫》《借新娘》等。

  二是剧本质量高。

莆仙戏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演艺人,也孕育了一批剧作家。

这些剧作家,以传统莆仙戏为借鉴,吸收丰富的营养,改造传统戏,又创作出一大批新的历史剧和现代戏。

  20世纪50年代,由陈啸高、陈仁鉴、江幼宋改编的传统戏《琴桃》,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获剧本奖;尔后陈仁鉴改编的传统戏《团圆之后》于国庆10周年晋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陈毅等莅临观看,并获文化部嘉奖;国庆30周年时,由陈仁鉴、柯如宽等改编的传统戏《春草闯堂》,再度晋京演出,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被戏曲家誉为“戏曲推陈出新的精品”“民族的骄傲”。

1981年以来,郑怀兴新编历史剧《新亭泪》《晋宫寒月》《要离与庆忌》与创作的现代戏《遗珠记》《鸭子丑小传》《阿桂相亲记》,均在全省、全国戏剧演出比赛中获奖,轰动省城、京师。

1985年,周长斌的新编历史剧《秋风辞》,不仅获全国剧本一等奖,誉满京师,还被在京的剧作家评为“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历史剧制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外,周长斌新编历史剧《风火篇》、现代戏《涨潮》也获得很高的称誉;姚清水、祁宗灯改编的传统剧《状元与乞丐》,1981年晋京演出时也轰动全国,被称为莆仙戏的“又一颗晶莹明珠”。

  三是盛行而不衰。

随着电影艺术的提高,电视、录像的普及,许多表演艺术、戏种受到严峻挑战,而莆仙戏却至今盛而不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境内有专业剧团8个,业余剧团50多个。

至今,虽然随市场经济的出现,专业剧团的性质发生较大变化,而业余剧团有增无减,时下还有活跃于广大城乡的业余剧团100多个。

1986年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俞琳来莆检查工作时,亲题“戏曲之乡”四字送莆田市文化局。

综观莆仙戏盛行状况,获此称誉当之无愧。

武 术 之 乡

莆田市仙游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临湄洲湾。

全县面积1814.67平方公里,拥有103万人口,设18个乡镇。

仙游人民自古以来就爱好体育运动,习武健身之风盛行。

闲来习拳练武,耍枪弄棒成了代代相承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

单是宋朝年间就涌现出薛奕等许多武状元、武进士,其武技精湛,保家卫国万代流芳。

仙游县至今还保存有27个南少林拳种,深受广大群众所崇尚,习武人口已达十几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近五分之一。

仙游武术人才辈出,强手如云。

  仙游县四次蝉联全国“田径之乡”,是首批全国“体育先进县”。

1986年,仙游县成立了武术协会,有6个乡镇相继成立了武术分会。

武术运动日益普及化。

全县定期四年举行一届武术、田径等项目综合性运动会。

同时每逢传统节日都组织人员,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武术表演。

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仙游县就积极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武术运动员在省级以上的团体赛中获第一名12次、第二名6次、第三名5次,92人次获省赛的前三名。

所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有:

  王惠玲,获国家“武英级”称号,1991年在日本冲绳那霸市参加武交会中获一等奖,1992年在全国武锦赛套路个人赛中获女子南拳冠军,在七运会上获女子南拳系列个人全能冠军,在第十二届亚运会上获武术比赛金牌。

  陈帅,1993年在武昌全国少年“武士杯”赛上获男子甲组南拳冠军、南刀第三名,同年出访东欧五国,其个人表演在出访国引起轰动。

  其它武术运动员有郭建仙、余丹丹、郑雪华、陈俊杰、黄燕燕、郑翊、郑锋等多次获省武术比赛第一名。

  根据国家体委《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评选活动的通知》和闽武[1996]1号文件精神,仙游县于1996年8月向国家体委申报全国“武术之乡”。

同年10月,国家体委验收组来仙游评估验收,充分肯定了仙游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成绩:

县委县政府重视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武术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习武健身风气浓厚,武术流派拳种丰富多彩;武术成绩优异,人才辈出;武术教练忠于职守,成绩显著。

  1996年12月,仙游县派代表赴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授牌仪式。

中 国 摄 影 之 乡

2001年10月,在莆田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闭幕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莆田——中国摄影之乡”牌匾。

这个称号是莆田市摄影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摄影在莆田是一门新兴的艺术。

莆田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摄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莆田市一批老摄影家,认真培养摄影人才,他们举办影艺讲座,作品展览,采风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积极性,从而呈现出校园摄影、企业摄影、社区摄影的文化氛围。

莆田境内成立有摄影家协会、新闻摄影协会、老年摄影协会、青年摄影协会等30多个摄影组织机构,且先后有200人被推荐到中国摄影函授学院深造,使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才脱颖而出。

  1993年莆田举办了“雪津杯”中国福建湄洲摄影艺术节,来自境内外著名摄影家高帆、吕厚民等数百名相聚在妈祖故乡采风创作,极大地推动了莆田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莆田先后组织摄影家代表团赴新加坡、西欧各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不断开展摄影学术交流。

同时,还组织摄影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摄影艺术采风创作活动,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在全国及境外各类摄影大赛中,全市有近百幅作品获奖或入选。

刘妮妮的《今日小姑要出嫁》获上海第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马金焰的《渔家福地》获新加坡第十三届国际摄影展金奖。

同时,还有300多幅作品在省级各类影展中获奖。

中国摄影家协会确定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莆田举办。

    

中 国 木 雕 之 城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

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雏形;宋末元初,莆田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

至今莆田本土、台湾、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

老祖宗的辉煌出自名匠,归于名师,世代都有名闻八方的代表人物。

清末,名师孙廖熙擅长于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廖氏木雕”遂成为中外古董商竞相觅购的珍品。

故宫博物馆尚存多件“廖氏”木座和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人雕刻的贡品——贴金透雕花蓝。

近代,莆田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树木料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加显得色泽深沉,古色古香,龙眼木雕因此而美名远扬。

  建国以来,莆田木雕借时代东风焕发蓬勃生机。

1956年,莆田木雕创作一套乐器,其器缘、柄、肚、钮都装饰着用一寸见方的黄杨木片镂刻的三国演义人物及花果鸟兽等,精微细致,玲珑剔透,选送参加东欧捷克共和国展览会得到嘉奖;1959年,莆田木雕创作了圆雕人物、桌屏等27件,晋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979年以来,新中国第一代传承人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等人形成整齐的艺术创作班子,朱、黄两人创作的《三打祝家庄》、《立柱龙凤灯》等作品堪称全国一流的木雕精品;佘创作的《渔港之春》,黄创作的《十三朵金花》曾获选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闵国霖大师的天然木雕《达摩》、《寿星》等系列作品是业界公认的一流水准杰作,他于八十年代创作的黄杨木雕《洛神》首获全国工艺品质量评比优秀奖。

1989年以来,在京、沪、杭等地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莆田木雕精品叠出,载誉连连,总是以精细的传统绝技和大胆的现代创意不断赢得评委的高票,同行的肯定,媒体的宣扬和观众的赞叹,一件件金、银奖作品使莆田名声大噪,整体创作水平已名列全国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第二代传人方文桃、佘国平等一批大师级名人抓住机遇,创办木雕个体企业,并获得成功,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艺人纷纷重操旧业,先后走上办厂创业之路,促进了莆田木雕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外商、台商也来莆田创办木雕企业,使莆田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来料加工、设厂生产和设点贸易最多最集中的中心点。

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使莆田木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莆田共有木雕工艺厂近千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10多家,超百万元的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总产值达15亿元。

  生产的发展带来市场的开拓,莆田木雕生产经营者积极盯住国内外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著名木雕交易市场,如广州带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庙华宝街、北京潘家园古董城……哪里有木雕交易大场所,哪里就有莆田木雕经营商的踪影。

京沪、苏杭、浙江东阳、大连等地的木雕艺品批发商经常出入莆田,他们深入木雕企业、专业村和古老世家,整车整柜地运走莆田的木雕产品,如莆田市的仙游县,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品经营商驻扎在该县,参观和选购仙游木雕产品。

各路民间艺术家生产经营不断壮大,从家庭作坊到专业厂家,从本土办厂到驻外办厂,从单一经营到综合经营,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起上,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

莆田不但成为全国最大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的生产地,而且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礼品、工艺品、工艺家具的主产地和集散地。

近年来,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等国也纷纷购买和收藏莆田著名艺人的传统木雕艺品,莆田的木雕世家在外国(如澳大利亚)也办起了展销会,引起了海外有识之士的赞赏。

木雕行业已成为莆田民营企业的支柱产业,它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了一大批来自民间的能工巧匠,目前全市拥有省内外工艺美术院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20多人,工艺美术大师8人,以及一批具有中高级工艺美术职称的木雕艺人,100多位民间艺人因此获得“工艺美术师”职称。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

它具有多重的地缘特征:

东临大海,近有湄洲岛、南日岛相依,远有台湾岛作屏障;西北有大山阻隔,主要山脉使莆田与周边地区形成多重屏障,陆域为福州与泉州交接处的过渡地带。

莆田于唐代肇始发祥,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莆田开发初期就呈现许多优势:

一是远离兵燹。

唐宋两朝,中原烽火连天;这里却是世外桃源,政治上相对稳定,两宋经济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宋代成为莆田历史上文化最辉煌鼎盛时期,它留下的文化积淀为明清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二是由于地形阻隔,莆田发祥前是个封闭地区,当中原汉人带来他们用聪明智慧创造的华夏文化时,莆田便以拿来主义的办法,把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一个后来居上的态势;三是多元文化熏陶。

莆田开发后,各种文化基因都融入莆田,莆田以开放的心态给予接纳。

这就促进了莆田文化的成熟与发展。

正由于有这多种因素,使莆田从宋代起就被称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一千多年来,随历史演进,营就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具体表现在:

  一、人文璀璨。

自唐至清,在选拔封建社会主体的进士考试中,钟灵毓秀的莆仙两县考中2370多名进士(含特奏名等),其中获状元的12人,榜眼7人,探花5人。

进入宰相官阶的14人,当过尚书30多人,侍郎30多人,这些出仕者中,有的不仅为政坛上的俊秀,且也是文坛的高手。

唐黄滔“闽中文章初祖”的称誉,宋蔡襄的政德,郑樵的史字,刘克庄的文学,林光朝的理学,还有郑侨的清正,陈文龙的忠贞,江春霖的刚直,王于浩的无畏……这些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功绩彪炳史册,浩气振兴中华。

  二、文物丰厚。

莆田市拥有国家级文物4处、省级文物22处、市县两级文物387处。

这些文物中有名寺名刹几十处,广化寺、梅峰寺、龟山寺、三会寺、圆通寺、龙华寺、湄洲祖庙及三清殿等,有名塔几十处:

广化寺释迦文佛塔、东岩山石塔、凤山无尘塔、龙华双塔。

有古代水利工程陂坝多处:

木兰陂、泗华陂、延寿陂,还有建筑古樵楼等古遗址、摩崖石刻等,丰富多彩。

  三、著述浩瀚。

莆田人历代著述卷帧浩繁,据不完全统计,唐有25部,宋有632部,元代有60部,明代有994部,清代有470部,被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有书目57部1082卷,存目74部1196卷。

  四、妈祖文化。

妈祖出生于莆田沿海农村,生前除恶扶正,济世救人,逝世后人们仍信仰她,把她作为神来崇拜。

随历史演化,妈祖信仰演绎为妈祖文化。

至今全世界有妈祖信徒2亿多人,妈祖庙2500多座,几乎凡有华人的地方均有信仰妈祖及其庙宇。

尤为台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妈祖文化寻根热,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全岛有一百多座妈祖庙组团来湄洲谒祖,妈祖文化架筑民间文化交流桥梁,搭台唱经济戏,莆田市外贸企业中,台资占40%。

双 拥 模 范 城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我国东南沿海战略要地。

现辖1县4区1个管委会,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解放以来一直驻扎重兵,是福建省驻军较多的地市之一。

  多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和驻莆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指示精神不断拓宽双拥工作新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一是抓好群众、青少年和民兵国防宣传教育,建好各级教育基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爱国爱军热情;二是树立林春霖、李建新、郭宗信、陈文煌、余寿章、蔡银治、林瑞云等一批双拥先进典型,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形成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三是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系列军民共建活动,促进了军地三个文明健康发展。

   2000年莆田市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03年莆田市第二次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全 国 篮 球 城 市

莆田市自古以来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莆田人民一直具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尤其在篮球运动上有其悠久的历史。

  1904年刚刚创办不久的兴化培元学堂(今哲理中学)就修筑了篮球场。

1908年在莆田县全运会期间,哲理中学组织了篮球比赛。

1919年,清华大学莆田籍学生宋国祥参加中国篮球队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得亚军。

1942的初,吴德懋在一次车祸中遇难,福州、莆田、仙游等地先后举行追悼会,并举办“德懋杯”篮球赛以示悼念。

他所著的《女子篮球训练法》一书于1936年出版,很受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

翁祖烈的学生刘天锡留学美国,获体育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任教,著有《最近篮球技术》、《体育理论》等书。

吴德懋、程天泗、翁祖烈、林振新等杰出的体育先驱者,为莆田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一批批篮球健儿。

  近几年来,篮球运动在莆田大地广泛开展。

一是领导重视并积极参与,成功举办了多届市县区领导班子篮球赛,参加了全国篮球城市领导干部篮球比赛获第五名;二是经费落实;三是群众参与,全市有200多支业余篮球队;四是篮球阵地建设规范化与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是全国省的篮球协会基地。

训练基地培养的篮球运动员有32人被体育大专院校录取。

获全国比赛第一、二名各1个,全省比赛第一、二名各2个。

  莆田市于2000年4月申报创建全国篮球城市,11月经篮管中心评估验收,认为:

莆田市篮球活动有品位,其特点是群众喜爱、领导重视、社会支持、学校开展广泛。

一句话,这里的篮球活动氛围甚浓。

2000年1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体篮字[2000]434号批准命名莆田市为首批“全国篮球城市”(全国8个城市)。

莆田市于2002年7月申报创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篮球项目),获得首批全国青少篮球俱乐部单位。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