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18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素材 鲁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走近孔子素材鲁教版必修2

鲁教版必修二活动性学习专题设计:

走近孔子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对《<论语>六则》等材料的研读,初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通过搜集孔子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培养积累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

3.根据目的搜集、处理信息,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进一步训练发言提纲的写法,培养与人自觉、自然交流的能力。

5.汲取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增强文化意识,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专题活动设想

本专题不同于其他文本单元的突出特点,是以活动为主体组织单元,即整个单元就是由四个语文活动构成的,学生不是先通过阅读文本来开展活动,而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引入文本学习。

本专题中的文本,主要用做开展活动的参考资源。

活动专题,既有听说读写等课堂活动,又有考察、调查、访问等社会活动,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样的学习方式。

选择孔子为专题内容,一是考虑到关于孔子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便于拓展语文课程资源。

直到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等仍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全国各地仍保存着大量的孔庙、文庙;特别是山东,作为孔子的故乡,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

二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从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看,以孔子为切人点,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义。

当然,仅靠短短的几节课,让学生对孔子及其思想作全面了解是困难的。

只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一下孔子思想,了解一点儒家文化,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本专题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依次是话说孔子、孔子名言展、讨论会、孔子文化考察。

第一个活动着眼于了解孔子其人其事,第二、三个活动侧重体会孔子思想,第四个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

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现成的答案,便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实施建议

活动性学习专题以学生为主组织活动,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不能越俎代庖。

各项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引导和提示,启发学生自己去设计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教师的引导主要放在学生容易忽视和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如第一个活动中要注意导语的暗示作用,它启发学生要从感性人手,还原孔子作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有的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如果学校不具备条件,教师应提供一些材料,如《论语》《史记》《孔子家语》《左传》等,供学生参考使用。

阅读材料时,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不要泛泛地浏览,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情况,引导更多同学积极参与。

各项活动要尽量组织得生动有趣、形式灵活。

例如讲述活动可参照电视台谈话类节目的做法,综合运用背景介绍、影视片段放映、现场交流、主持综述、嘉宾评点等形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获得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

讨论会要尽量邀请有关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对话,也可以用一些灵活的组织形式如评委打分、不同观点的人相互辩驳等,来活跃气氛。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为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

“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2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

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

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

天丧予!

”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

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

72岁时,突然得知仲子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

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逝世,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

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

北周时号“邹国公”。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

乾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尊孔子为“太师”。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执政时恢复公爵,改号“隆道公”。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或“文宣王”。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加号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圣先师”。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复称“至圣先师”。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的学说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孔子名言辑录

1.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做人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治学格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孔子文化考察

1.东方圣城

曲阜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被称为“东方圣城”。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2.“三孔”简介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氏孙居住的府第。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

九进庭院,三路布局:

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孔庙始建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

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

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

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桓帝令修孔庙,并派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诏在鲁郡“修起旧庙”,但当时孔庙的规模并不甚大。

西晋末年“庙貌荒残”。

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为孔庙有塑像之始。

唐初除了在国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修建“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外,皇帝又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

唐代修庙5次,北宋修了7次。

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扩大旧制……凡增广殿堂廊庑316间”。

金代修了4次,元代修了6次,明代重修、重建共达21次之多。

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十二年(公元1499年),当时孔庙遭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化为灰烬”。

皇帝朱右樘急忙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

到了清朝,孔庙又修建了14次。

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当时孔庙又毁于雷火。

世宗胤禛除亲到太庙祭孔外,又“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

为加快工程进度,还调集了12个府、州、县令督修,共用了6年时间。

历史上,孔庙先后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终于形成了目前这样的宏大规模。

现在的孔庙的规模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

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

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

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

“缭垣云矗,飞檐翼张。

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

……”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面积之广大,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它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

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

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

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

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

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

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

  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

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

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

”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

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3.帝王祭庙

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对孔子追谥加封的同时,还经常派官员到曲阜来祭祀,有时皇帝也亲自来曲阜顶礼膜拜。

皇帝到曲阜祭祀孔子始于汉高祖刘邦。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

历代儒家对此大肆宣扬,认为“汉家四百年命脉全在于此”。

至此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竞相效仿,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过阙里,命大司空宋宏祭祀孔子;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并亲御讲堂,让皇太子讲经;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刘祜先后来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也亲临曲阜祭祀孔子。

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过曲阜时皆亲祭孔子,玄宗还派礼部尚书苏延以太牢祭孔子墓。

五代时,北周太祖郭威在曲阜祭完孔庙,又专程去孔林祭奠孔子墓。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过曲阜,祭完孔庙也去祭拜孔子墓。

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孔庙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到孔林祭拜孔子墓也行一跪九叩之礼。

乾隆皇帝八次过曲阜,都在孔庙、孔林祭师孔子,三跪九叩,或两跪九叩,或一跪三叩,格外虔诚。

帝王派官致祭始于东汉光武帝,之后代代沿袭,总计有一百九十六次之多。

活动资源参考

论语六则

自主梳理

1.通假字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通)

莫春者,春服既成(通)

 

2.一词多义

①始吾于人也()

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③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

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听其言而信其行()

④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

()

①楚人未既济()

②春服既成()

③既而悔之()

④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③孰为汝多知乎?

()

④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

 

3.文言句式

①不吾知也()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

 

4.认识作者

孔子(前55l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他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集思探究

1.解释文题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这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文章赏析

第一则

原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到三十岁知书识礼,能够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五十岁时懂得世事的发展都是老天的安排,六十岁时一切的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从心到身,随心所欲,不越规矩。

赏析:

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深切感受,他用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则

原文: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烂的木头是不可雕琢的,废土筑的门墙是不可粉刷的;对于宰予么,还批评他什么呢?

”孔子又说:

“原先我对于人们,听了他们的话,就相信臣他们的行为;如今我对人们,听了他们的话,还要考察他们的行为。

就从宰予开始,我改成了这个态度。

赏析:

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的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的话,还要观察观察他的行为。

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启发。

“听其言而观其行”便成了千古名言。

第三则

原文: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

“就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也必有生来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如果他不及我,就在于他不像我那么好学。

赏析:

孔子认为许多人有天才,但没有加上学识的培养,因此不能成就事业。

就道德心理而言,问题也是一样。

任何人都有道德的基本因素,只是因为没有学问,不知道把这种道德心理的基本因素培养出来。

要使这种心理上善良的本质见之行为,就必须加上学问的陶冶。

第四则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吃饭连肉味都觉不出了。

他说:

“真没想到学音乐会使人达到这个境界!

赏析:

描写古代音乐好到如此程度。

所以孔子感叹,上古时代音乐的境界,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高明。

第五则

原文: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

“吃粗食、喝白水,手臂一弯就是枕头,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合道义的富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是我所关切的。

赏析: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

孔子说,只要有粗茶淡饭可以充饥,喝口白开水,弯起手臂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

舒服得很!

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乃至于把皇帝的官职送上来给你当,先得看清楚应不应该当。

第六则

原文: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亦何如?

”鼓琴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有其志也已矣。

”曰:

“夫于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旁,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此而拘束。

你们平常总是说:

‘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样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外面受到军事威胁,里面发生灾害饥荒。

让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勇敢而懂得礼义。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

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

“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则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

“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

宗庙祭礼的事,或者外交会见的事,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弹瑟的声音渐渐稀落,铿的一声,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的想法不同于他们三位讲的。

”孔子说:

“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志向罢了。

”曾皙于是说:

“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沂水里洗洗温泉,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感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