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210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生须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到答题卡规定得位置上。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等流时线是指流域上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

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做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值线,使得在同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时集中到流域出口,这就是等流时线图(如图所示,图中数值为相对值)。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等流时线弯曲方向与地形无关

B.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表示离流域出口越远

C.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表示流量越小

D.等流时线越稀疏,表示流域面积越大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甲河段落差最大

B.乙区域植被覆盖率最高

C.丙河段流量最大

D.丁区域地形最平坦

【答案】1.B2.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流时线及其影响因素的判读。

【1题详解】

等流时线弯曲方向与地形有关,A错;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距离流域出口越近,等值线的数值越小,数值逐渐向河流上游递增,即距离流域出口越远,B正确;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表示越靠近河流下游,流量应越大,C错;等流时线的疏密不能直接反映流域面积的大小,D错。

故选B。

【2题详解】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等值线应最稀疏,A正确;等值线较密集,表示流速较慢,植被覆盖率高会导致降水的汇流速度变慢,但乙区域等流域时线不是最密集的,B错;丙河段不是离流域出口最近的,故流量不是最大,C错;等流时线分布越密集,表示流速越慢,就地形而言该地形应该最平坦,而由图可知丁区域等流时线不是最密集的,D错。

故选A。

2018年某月在挪威班纳克(70°N,24°E)测到32摄氏度的高温,引起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担忧。

全球变暖以来,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是其它的地区的2.5倍,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该月多年平均10℃等温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相关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甲地东南方向

B.该月份的罗马正逢雨季

C.由甲到班纳克的最短航线为先东北再西南

D.从甲地到班纳克的最短距离约为9900千米

4.10℃等温线在班纳克附近分布纬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该海区极地东风较弱,降温幅度小

B.该海区受暖流影响,导致气温较高

C.该海区多为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D.该海区海冰融化慢,吸热少,气温降低幅度小

5.下列关于“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A.周边国家排放温室气体增加,气温上升

B.纬度高,极昼时间长,太阳辐射收入多

C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收入增多

D.冰雪消融,下垫面反射率下降,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3.A4.B5.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甲地纬度是70°N,经度是60°W,北京经度大约是116.3°E,纬度大约是40°N。

两地均在北半球,甲地纬度高在北,北京纬度低在南;两者的经度不同,一个东经,一个西经,两者之和小于180度,则东经的地方在东,西经的地方在西,说明北京在东,甲地在西,所以北京在甲地的东南方向,故选项A正确;由材料2018年某月在挪威班纳克(70°N,24°E)测到32摄氏度的高温知该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应是7月,罗马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故选项B错误;甲地和班纳克虽然在一个纬线圈上,但不是大圆,班纳克在甲地的正东,所以由甲到班纳克的最短航线是经过两点的大圆,航线方向应为先东北再正东再向东南,故选项C错误;从甲地到班纳克的最短距离约为90*111千米*cos70°小于99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A。

【4题详解】

10℃等温线在班纳克附近分布纬度较高,说明该处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由图示可知,班纳克位于北欧的西海岸,此处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受暖流增温效应影响,其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5题详解】

北极周边人口稀少,且没有具体材料说明周边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剧增,被及周边

国家经济发达也在控制工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故不会出现气温剧增的现象,故选项A错误;北极夏季有极昼,但是气温近30年升高速度才加快,故这变化发生和极昼关系不大,故选项B错误;北极晴天时,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量小,获得的热量少,故选项C错误;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海冰融化,海面的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故选项D正确。

【点睛】

(1)先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经度大在东,经度小的在西,(限于东半球)西半球经度大的在西,经度小的在东,然后再根据纬度判断南北,纬度大的北,纬度小的在南(限于北半球),如果在南半球,纬度小的在北,纬度大的在南。

据此产生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不是两点之间直线距离而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沿着这一段大圆弧线航行时的航线称为大圆航线,大圆航线是两点之间最短航线,也有最经济航线之称。

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为111KM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的距离计算公式为111*纬度差;任意纬线跨经度1°的弧长为111*cos纬度111*cos纬度*经度差;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的距离计算公式为111*cos纬度*经度差。

(3)影响等温线分布因素:

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气流运动、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

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积极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

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17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B.果园面积增加数量最多

C.林草地面积增加比例最大D.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减少

7.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A.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耕地的质量比以前提高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答案】6.D7.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小于10°的耕地2000年接近面积0.6hm²,而2017年不到0.4hm²,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降低,A错误;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但比例多不等于数量多,B错误;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变化大,而非比例最大,比例最大的为果园,C错;耕地总面积下降,由2000年的近1.3hm²,到2017年的0.75hm²,坡度大的、坡度小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D正确。

故选D。

【7题详解】

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农民经济收入状况,A错误;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可能下降,B错误;由图可知,坡度大于25°的耕地比例减少,耕地质量有所提高,C正确;水土流失状况可缓解,但不会被遏制,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图标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是关键,需抓住图像中的主要图例分析农业用地的变化,通过用地类型的变化推导相关问题。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政府鼓励农户、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将耕地流转过来统一经营,并配合休耕政策,将地力较差的地块休耕。

政府对转入耕地的农户、合作社或企业进行相应的补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现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

差距缩小B.我国粮食已自给

C.农村劳动力不足D.获取国家的补贴

9.推测实施“土地流转和休耕”的意义是()

①提高单产

②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耕地面积

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促进我国粮食的出口

⑤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8.C9.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包干到户,因为当时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

现在的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到少数人手里,因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而土地流转可以整合土地资源,便于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A错误,C正确;我国粮食基本能够实现自给,但这不是土地流转的原因,B错误;国家的补贴会对土地流转起到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9题详解】

土地流转可以整合土地资源,便于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③⑤正确;土地流转只是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并不会增加耕地面积,休耕在某种程度上则会减少耕地面积,②错误;我国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不会促进我国粮食的出口,④错误。

①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之所以进行经营权转让,其实主要是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较低。

大规模经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

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市只有生态效益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城市功能分区

C.生态红线区取决于南京环境承载力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11.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的生态意义()

A.调节城市的气候,增强热岛效应B.影响城市水循环,减弱下渗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提高南京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答案】10.C11.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不仅只有生态效益,A错误;设置生态红线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城市功能分区,B错误;生态红线的划定会着重考虑一个地区的资源、经济、科技及消费状况,即环境承载力,C正确;设置生态红线是为了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设置生态红线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发展,由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热岛效应可能会减弱,A错误;生态变好意味着植被会增加,所以下渗会增加,B错误;植被类型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C错误;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直接冲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处核设施停止运转,核反应堆无法正常冷却,只有向核反应堆里注入新的冷却水,受到核反应堆的污染,形成大量的核污染水,无处可排,于是日本在核电站周围建造大量的储水罐储存核污染水,预计到2022年核电厂废水储存设施将达到极限。

日本必须想办法尽快处理掉这些核污染废水。

日本政府提出了五个“可行性方案”,分别是“排入大海”、“用锅炉烧干”、“排入地下”、“电解”、“混入水泥埋进土里”。

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引起世界范围民众的强烈反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断日本最终选择将核污水直接“排入大海”的原因()

A.环境危害小B.处理成本低C.回收再利用D.海水净化强

13.推测对日本政府的决定反对最强烈的民众可能来自于()

A.印度B.冰岛C.日本D.巴西

【答案】12.B13.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为材料,涉及环境污染问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12题详解】

受到核反应堆的污染,形成大量的核污染水,对环境危害大,A错误;核污水无处可排,于是日本在核电站周围建造大量的储水罐储存核污染水,直接“排入大海”相对于建造储水罐处理成本低,B正确;核污水,核污水无处可排,且污染大,难以回收再利用,C错误;直接“排入大海”的原因海水净化强,而是无处可排,处理难度大,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对日本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而排入海洋,污染物会通过洋流进行扩散,扩散需要一定时间,且浓度会稀释,其他国家也会受影响,但影响相对更小,因此反对最强烈的民众可能来自于日本,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

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

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

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涨落的影响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D.河涌纵横交错

15.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A.乌涌B.猎德涌C.海珠涌D.大冲口涌

【答案】14.A15.C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中“河涌是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分析可知,“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一般每日涨落两次。

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

涨潮下游干流河水流入支流,落潮时支流水汇入干流,从而导致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

A正确。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多数河流流域降水均较集中,这不是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的主要原因,B错误。

据图中河涌分布分析可知,城区地形北部发育多条河流,地势较高,南部河道密集、河道较宽,地势较低,城区地势起伏大,C错误。

我国南方河网密集,河涌纵横交错,这不是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由材料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由图知,乌涌、猎德涌自北向南流动、大冲口涌自西向东流动,均具有一定落差,是单向涌,除河口局部受潮汐影响外,大多数水流顺畅,污水迂回往复范围小,ABD不需要建;只有海珠涌与珠江相连,联通两个河道,地势较低洼,河网密集,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

C正确。

故选C。

【点睛】广州市地形地貌特征为:

以山地为主的东北部区域;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的中部区域;以平原为主的南部区域。

棕榈油被称作“生物柴油”,具有清洁、安全、低碳、燃烧性好等特点。

欧盟试图通过使用棕榈油完成围绕全球变暖议题的减排任务。

棕榈油出产国之一印尼为满足市场需求,将大量泥炭沼泽森林焚烧转换为油棕种植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在泥炭沼泽森林焚烧之前,种植园主往往先开挖河道,其主要目的是()

①运输木材②运输棕榈油③排干沼泽水分④方便生产生活用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将原有泥炭沼泽森林开辟为油棕种植园()

A.减弱碳汇功能B.延缓地表径流C.增加生物物种D.缓解全球变暖

【答案】16.C17.A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泥炭沼泽森林地区由于丛林密布且沼泽广布,不利于焚烧且交通不便,开挖河道可以排除多余水分并改善交通,方便运输木材,①③正确;泥炭沼泽森林地区主要种植油棕,还未生产棕榈油,②错误;当地气候湿热,水源充足,开挖河道不是为了方便生产生活用水,④错误。

①③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将原有泥炭沼泽森林开辟为油棕种植园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效益下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减弱碳汇功能,增强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A正确,D错误;沼泽森林层次性强,覆盖率高,更利于截留水分,延缓地表径流,B错误;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

故选A。

【点睛】碳汇主要是指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植物会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弯上(如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首部拦河闸仅高37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径流稳定B.地质稳定

C.人口密度大D.地势落差大

19.与三峡水电站相比,锦屏水电站开发方式的优势是()

A.发电量季节变化小B.航运条件改善明显

C.减少库区移民搬迁D.拦截泥沙效果更好

20.“川电东送”与“川气东输”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B.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

C.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D.增加了能源的出口量

【答案】18.D19.C20.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季节变化大,排除A。

该处位于横断山区,处于板块交界区,且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地质基础不稳定,排除B。

雅砻江位于川西高原,人口密度小,排除C。

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部位,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成为选址的主要因素,D符合题意。

故选D。

【19题详解】

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灌溉。

三峡水库库容量大,调节能力强,而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m,库容较小,发电量受径流变化影响大,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变化大,导致发电量季节变化大,排除A。

锦屏水电站所在河段落差大,流速快,航运条件差,锦屏水电站对航道条件的改变较小,因此排除B。

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淹没的地区较少,与三峡百万移民相比,减少库区移民搬迁是锦屏水电站开发方式的优势,选项C符合题意。

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因此拦沙效果不突出,排除D。

故选C。

【20题详解】

水电、天然气不是新能源,A错误。

华东沿海地区能源缺乏,“川电东送”与“川气东输”可以为华东沿海地区保障能源供给安全,B正确。

是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不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C错误。

华东沿海地区能源缺乏,“川电东送”与“川气东输”不是为了能源出口,D错误。

故选B。

【点睛】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如:

水能、核能。

(2)新能源,如:

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4个大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罕坝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人根据坝上生态特点,大力营造落叶松人工林。

落叶松耐寒性强,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下生长。

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成为郁郁葱葱的万顷人工林海,创造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期,技术人员发现塞罕坝林场内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得出相关规律(如下图),为林场未来建设提供了依据。

(1)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建设者可能面临的困难。

(2)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以落叶松为主的理由。

(3)分别描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树龄、林下草本植被覆盖比例变化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措施以提高林场的土壤肥力。

(4)推测塞罕坝林场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途径。

【答案】

(1)东冷夏热,温差大;风沙严重,气候恶劣;缺水严重;位置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善,后勤保障困难。

(2)塞罕坝地处山地,且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落叶松耐寒性强,能安全越冬;地形以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利于其生长;沙质土壤广布,排水透气性好。

(3)关系:

随树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15年树龄左右达到最大值;随林下草本植被覆盖比例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措施:

合理采伐高龄树木,及时补种;增加林下草本植被

(4)通过采伐树龄较大的树木,提供原木,并可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培育绿化苗木等,增加收入;发展生态旅游活动,增加收入。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自然环境的过渡性特征及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森林的经济效益

【详解】

(1)由图文材料可知,塞罕坝林场地处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淡水资源短缺;夏热冬寒,高温与低温都不利于施工;多风沙天气影响建设者施工,甚至导致设备受损等;位置偏僻,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后勤保障困难。

(2)塞罕坝林场建设以落叶松为主的理由,可以从当地气候、土壤、降水等环境特征及落叶松植物特征分析。

塞罕坝林场纬度较高,位于42°N附近,属于我国温带地区,再加上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距离冬李风发源地比较近,冬季严寒。

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属于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材料中提到落叶松耐寒性强,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下生长。

此地多山地地形,排水条件好;落叶松耐寒性强,能安全越冬;此地靠近沙漠,沙质土壤广布,排水透气性好。

因此选择落叶松种植。

(3)由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树龄、林下草本植被覆盖比例变化图可知,随着树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5年树龄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最大值等。

随着林下草本植被覆盖比例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

提高林场土壤肥力的措施可结合图来回答。

树龄15年左右,土壤有机质达最大值,因此可合理采伐高龄树木,及时补种。

另外也可增加林下草本植被来增加土壤肥力。

(4)塞罕坝林场将“绿水表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途径实际是提高塞罕坝林场经济效益的措施。

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围绕森林开展经济活动,可以通过采伐树龄较大的树木,发展木材的深加工,提升木材的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培育绿化苗木等,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生态旅游活动,增加创收途径等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等。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麦茨巴赫冰湖湖面海拔3600m,位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的天山托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