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40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9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docx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溶液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液

1.(2013.兰州市)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2.(2013.上海市)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

3.(2013.北京市)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4.(2013.泸州市)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

5.(2013.佛山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6.(

3分)(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7.(2013.株洲市)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A.NH4NO3固体B.生石灰C.KOH固体D.苛性钠

8.(2013.南宁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

9.(2013.昆明市)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10.(2013.兰州市)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2.(2013.成都)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

13.(2013.日照市)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4.(2013.北京市)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

15.(2013.南京市)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生石灰D.氯化钠

16.(2013.庆阳市)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图2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取一定量的NaClB.称取3gNaCl

C.量取47mL水D.溶解

17.(2013.佛山市) 100克2%NaOH溶液配制等操作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98.0mL水

B.将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2.0gNaOH

C.将pH试纸伸入2%NaOH溶液中测得pH=13.7

D.10ml2%的NaOH溶液加入10mL水稀释得到1%NaOH溶液

18.(2013.福州市)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C

19.(2013.烟台市)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20.(2013.株洲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蒸馏水时,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来源:

学&科&网Z&X&X&K]

C.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21.(2013.佛山市)常温下,将1克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或振荡),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A.汽油 B.蔗糖 C.氯化银 D.氧化铁

22.(2013•滨州)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23.(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4.(2013.上海市)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

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

25.(2013.咸宁市)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

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甲

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p水=1g/cm3)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26.(2013.北京市)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27.(2013连云港)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28.(2013.咸宁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

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9.(2013.潍坊市)氯化钠是重要的盐。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30.(2013.资阳市)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31.(2013.菏泽市)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如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32.(2013.安徽省)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33.(2013.泸州市)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

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4.(2013.德州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发生变化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额浓度A﹥B

 

35.(2013.孝感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36.(2013.泉州市)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7.(2013.宜宾市)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来源:

Zxxk.Com]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形成不饱和

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38.(2013.青岛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39.(2013.潍坊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40.(2013.哈尔滨)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

41.(2013.连云港)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42.(2013年德阳市)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

减小

43.(2013.河北省)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

丙>乙>甲>丁[来源:

Z。

xx。

k.Com]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44.(2013.眉山市)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

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

C、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

甲>乙>丙

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

45.(2013.呼和浩特)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了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都可达到饱和

C.t2℃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

 

46.(2013.荆门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7.(2013.吉林省)结合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8.(2013.盐城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0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0C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降温的方法

 

49.(2013•扬州)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

B.t2°C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

C.t3°C,两溶液中KHO3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

D.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

50.(2013.绍兴市)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B.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D.t2℃时。

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51.(2013.昆明市)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

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

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52.(2013.烟台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53.(2013.金华)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

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54.(2013.株洲市)(6分)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g;蒸馏水g;配制时应选用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1)5

(2)203050(3)C(4)要

55.(2013.泸州市)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偏小”)。

20%偏小

56.(2013.眉山市)(4分)已知98﹪浓H2SO4密度为1.84g/cm3,62﹪浓HNO3密度为1.14g/cm3;若要配制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溶液,则应将(填化学式)沿玻璃棒缓慢倒入盛有(填化学式)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装瓶。

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浓H2SO4浓HNO3引流搅拌[来源:

学科网ZXXK]

57.(2013.泸州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ABCD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1)CBDEA

(2)B(3)加速溶解

58.(2013.达州市)(3分)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

⑵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法提纯B;

⑶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来源:

Z&xx&k.Com]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

⑴S:

(100+S)⑵蒸发结晶⑶B

59.(2013.庆阳市)(4分)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a点的含义是;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的方法。

(1)25

(2)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B(4)

冷却热饱和溶液

60.(2013.南京市)若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13.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量取

61.(2013.河南省)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

t2℃时分别将100gA、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

需加水g。

>100

62.(2013.陕西省)(4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A=B>C

(2)不饱和(3)有晶体析出(4)A>C

63.(2013.娄底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CBA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37.5%

64.(2013.泸州市)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来源:

学科网]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1)相等

(2)A(3)降温

65.(2013.大连市)右图是甲、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