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434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docx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

一、项目名称

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二、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构建了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新模型,揭示了三江复合造山过程与成矿背景,为建立铅锌成矿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创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阐明了三江造山带铅锌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机制;揭示了三江造山带大型铅锌矿床的定位机制,建立了4种不同的控矿模式和勘查模型;运用大陆碰撞铅锌成矿理论和矿体定位预测技术,指导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该项目提升了我国的矿产勘查评价水平,增加了我国铅锌资源储备。

项目实施10年来,新发现有色金属矿床(点)20多处,使多才玛铅锌矿床、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然则涌铅锌银矿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新增资源量:

铅锌1100万吨,银1000吨,铜100万吨。

优选出了56处找矿预测靶区,其中A类找矿优选靶区达11处,B类找矿靶区19处,C类找矿靶区为26处。

潜在经济价值1553.4亿,拉动商性勘查资金7.1亿元,市场融资近3.1亿,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该项目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已获发明专利1项,知识产权1项。

正式出版1部专著和45篇学术论文(SCI检索13篇)。

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地质找矿一等奖2项。

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加速西部矿产资源勘查,寻找战略接续基地,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任务迫切、意义重大。

三江造山带作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战略接续基地,其南段已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而北段因工作程度偏低,成矿规律不清,勘查技术低效,找矿一直停滞不前。

为此,自2006年始,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启动了一批科技攻关和资源勘查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科技引领、重点突破、高效勘查”总体部署,历经10年攻关,取得了成矿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

(一)构建了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新模型。

模型强调:

三江造山带经历了古特提斯两期俯冲和中新生代三次碰撞的叠加转换,具有“大型逆冲褶皱带+小型陆内盆地”盆山结构特征;俯冲期陆缘弧长英质岩系和弧后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建造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碰撞期逆冲褶皱带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构造环境。

(二)创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

理论指出:

大规模铅锌成矿发生于大陆碰撞后期,产出于大陆碰撞带的大型逆冲褶皱系内;在碰撞产生的逆冲推覆-褶皱系统,深根部发育拆离-滑脱构造,前锋带形成构造圈闭(如盐穹构造、溶洞构造和反冲构造);碰撞挤压应力驱动氧化的盆地流体沿拆离-滑脱带向前锋带侧向运移,并萃取金属;应力松弛或压-扭转换引起含矿盆地流体与原位还原流体混合,导致金属硫化物在构造圈闭内淀积成矿。

该理论有别于经典的MVT铅锌成矿理论,深刻揭示了三江造山带铅锌成矿规律,科学预测了一条1500km长的铅锌多金属巨型成矿带,为区域矿产勘查部署和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研发了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查模型。

识别出三江造山带4种不同矿床式(金顶式、河西-三山式、东莫扎抓式和多才玛式),查明了主控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矿床勘查模型和最佳方法组合,为不同整装勘查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四)实现了重大突破,发现1个超大型和2个大型铅锌银矿。

在沱沱河地区,根据成矿理论开展构造岩相填图和勘查方法实验,创新提出“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勘查部署方案。

通过系统勘查,在多才玛矿区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新增铅锌资源量620万吨,一个超大型铅锌矿由此诞生。

在玉树地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圈定控矿断裂系统,采用激电中梯和地电化学测量,探测含矿建造空间展布,通过系列钻孔,控制矿体位置,在莫海拉亨和东莫扎抓矿区实现突破,探获铅锌资源量分别为150和108万吨,均达大型规模。

该成果共累计新增资源量:

铅锌1100万吨,银1000吨,铜100万吨,实现了青藏高原北缘铅锌找矿近30多年来的最大突破。

该成果已获发明专利1项,知识产权1项。

发表论著46篇部(SCI检索13篇),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地质找矿一等奖2项。

该成果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和矿产勘查评价水平,增加了我国铅锌资源储备,潜在经济价值1553.4亿,拉动商性勘查资金7.1亿元,市场融资近3.1亿,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四、客观评价

(一)省部级验收评价意见: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江”北段铜、铅锌、银矿床综合评价技术开发与应用》被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验收专家组评价:

课题取得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

(1)建立了“三江”北段古特提斯“双洋盆、双俯冲”模式,为古特提斯“多岛弧盆”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证据;

(2)识别并总结出沉积岩容矿Pb-Zn贱金属矿带、VMS铅锌银矿带、玢岩型Fe矿带和斑岩Cu-Mo矿带等4种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为“三江”北段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其中,沉积岩容矿Pb-Zn贱金属矿带的提出,对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的突破和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建立了以评价模型为驱动、成矿信息提取为基础、基于证据权法的区域矿产定量预测方法体系,对“三江”北段成矿潜力预测和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提出了两类大陆碰撞环境矿床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并在成矿预测区和找矿靶区得到验证,应用构建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实现了找矿突破。

2.“973”课题《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作用与成矿构造背景》被以国家973验收专家组评价为:

解剖了古特提斯阶段洋陆俯冲、陆陆碰撞过程,为深入理解相关矿产背景提供了新思路;详细研究了印-亚大陆碰撞过程的变形响应,揭示了变形历史、变形样式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而探讨了大陆碰撞引发的块体变形构造模型,为理解新生代成矿过程提供了约束;开展了典型矿区构造-岩相填图,为构建成矿模型奠定了基础。

成果最终获得91.1分。

3.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价及技术应用开发》项目被验收专家评价为:

应用成矿系统理论,划分了与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的沉积岩容矿铅锌铜多金属成矿亚系统和与喜山期浅成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铜钼成矿亚系统,提出的莫海拉亨式铅锌矿床成矿模型具有创新性;建立的青海三江沉积岩容矿区勘查技术方法组合,通过勘查实践,对青藏高原找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新发现的打古贡卡、陆日格、莫海拉亨、耐千等十多处矿床、矿点,取得了显著的找矿突破;对区内东莫扎抓、莫海拉亨、然者涌等六个矿床点初步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多金属332+333+334总资源量为281.3万吨,潜在价值976.7亿元;圈定出5处成矿远景区,优选出45处找矿靶区。

专家委员会同意通过成果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项目成果所获的科技奖励

1.项目成果之一《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

2.项目成果之二《青海三江源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综合研究与找矿突破》获2015年青海省科技二等奖。

3.项目成果之三《青海然者涌-东莫扎抓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获得2013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项目成果之四《青海省杂多然者涌—东莫扎抓铜多金属矿评价》获2012年度青海省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

5.项目成果之五《青海省杂多县莫海拉亨-叶龙达铅锌矿普查》获青海省2013年度青海省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

6.项目成果之六《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建立新模式——构造-岩相填图新成果》获得2010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

(三)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评价:

1.代表性论文《Two-phasesubductionandsubsequentcollisiondefinesthePaleo-tethystectonics…..》美国地质学会GSABulletin发表。

被美国地质学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Burchfiel评价为“构建了全球最复杂碰撞带之一的构造演化模型,加深了对地球动力学、浅表过程及成矿作用的理解,并为全球古特提斯重建提供了关键制约”。

2.代表性论文《SanjingTethyanmetallogenesisinS.W.China……..》被国际SCI杂志《OreGeologyReviews》主编N.Cook评价为“是对三江特提斯区域成矿的十分重要贡献”。

3.项目中文核心成果在国内重要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以专辑形式出版,被认为“为认识三江北段产于逆冲推覆带中以碳酸盐为容矿岩石的铅锌矿床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对该类型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提出了意义的思路”。

4.《国土资源报》对项目取得的多才玛找矿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指出青海多才玛铅锌矿跃升为特大型铅锌矿床,是“产学岩结合促进地质找矿大突破”,“多才玛矿床的快速找矿突破得益于科技立项面向找矿实际、勘查资料与科研资料交流共享、科研认识与找矿勘查快速互动,是科技服务找矿、院地紧密合作的充分体现”。

5.国际地科联在2011批准以项目为依托申请的IGCP-SIDA-600国际合作项目(Metallogenesis of Collisional Orogens in the East Tethyside Domain)时指出:

“这些申请者在过去研究中已取得了标志性的创新成果,相信该项目一定能够带来更新的思想和激动人心成果,能够对相关矿产的找矿勘查产生重要影响”。

(四)应用单位评价:

青海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海省柴达木地勘院等单位都充分肯定了项目成果的重要作用,认为项目成果“为打造三江北段(玉树)国家级铅锌矿资源基地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五、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创建的“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已成为认识三江成矿带及世界其他造山带内碳酸盐容矿铅锌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和开展资源潜力评价的必备参考和理论工具,正式出版的1部专著和45篇学术论文(SCI检索13篇),得到地质同行的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论文被完全他引391次。

以项目成果为基础,研究团队获得2个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个面上基金项目资助、1个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个国际IGCP项目资助。

项目研发的针对逆冲推覆带铅锌矿床找矿方法等成果被勘查部门和科研院所(如青海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广泛应用在三江成矿带内,有效提高了勘查效率和勘探水平,推动了行业进步。

项目实施10年来,新发现有色金属矿床(点)20多处,使多才玛铅锌矿床、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然则涌铅锌银矿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新增资源量:

铅锌1100万吨,银1000吨,铜100万吨。

优选出了56处找矿预测靶区,其中A类找矿优选靶区达11处,B类找矿靶区19处,C类找矿靶区为26处,使三江带有望成为我国千吨级铅锌矿产资源储备地。

成果应用单位及其所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情况总结于下表:

附件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理论与技术

应用的起止时间

13

青海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2.3-2013.11

14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1.3-2013.11

15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2.3-2013.11

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2.3-2013.11

17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2.3-2013.11

18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2.3-2013.11

19

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1.3-2013.11

20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级及技术应用开发

2010.4-2012.12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勘查方法

中国

申请公布号CN103760608A

2014年04月30日

CN103760608A

青海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李善平

已公布

发明专利

一种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方法

中国

专利号:

ZL201210586855.8

2012年12月30日

1772588

中南大学、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彭光雄、邵拥军、李善平

授权公告日:

2015年8月26日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候选单位将该项目作为单位重要的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协助组织和完成项目所下达目标任务、结题与项目登记。

2.候选单位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整体研究方案,同时积极帮助和支持项目联系各个单位,组建研究队伍,积极支持该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3.候选单位为项目所在研究团队提供了研究所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如地质所离子探针中心、同位素实验室等为大量的样品测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获得一批重要的年代学数据和同位素测试数据,为重大构造事件确定和成矿物质示踪等创新成果的取得提供了技术支持。

4.候选单位积极支持项目举办学术会议,推广成果。

(二)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2006年以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大力支持《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实施,安排局属地勘单位(地调院、五勘院)积极开展合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候选单位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议,提升技术管理人员对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认识,为该地区矿产勘查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指导了沱沱河地区和玉树地区各类项目(45项)找矿实践。

相继发现东莫扎抓铅锌多金属矿床、莫海拉亨铅锌多金属大型矿床、多才玛铅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累计新增铅锌资源1100万吨、银1000多吨、铜100万多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358”地质勘查工程目标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1.2006年以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开展合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议,提升技术管理人员对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认识,为该地区矿产勘查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指导了玉树地区各类项目找矿实践。

相继发现东莫扎抓铅锌多金属矿床、莫海拉亨铅锌多金属大型矿床,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358”地质勘查工程目标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1.2006年以来,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大力支持《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实施,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开展合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议,提升技术管理人员对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认识,为该地区矿产勘查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指导了沱沱河地区找矿实践。

相继发现多才玛铅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和纳保扎陇-那日尼亚铅锌大型矿床,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358”地质勘查工程目标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候选单位将该项目作为单位重要的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协助组织和完成项目所下达目标任务、结题与项目登记。

2.候选单位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整体研究方案,同时积极帮助和支持项目联系各个单位,组建研究队伍,积极支持该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3.候选单位为项目所在研究团队提供了研究所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如地质所离子探针中心、同位素实验室等为大量的样品测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获得一批重要的年代学数据和同位素测试数据,为重大构造事件确定和成矿物质示踪等创新成果的取得提供了技术支持。

4.候选单位积极支持项目举办学术会议,推广成果。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一)2006年初,经中国地科院地质所侯増谦所长与青海地质调查院张雪亭副院长讨论协商,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之课题“三江北段铜、铅锌、银矿床成矿规律及勘查评价技术研究”。

该项目起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

项目负责人为侯増谦和张雪亭(后因调离,潘彤任副负责),来自地科院的杨天南、杨竹森、宋玉财、田世洪和博士研究生刘英超和张宏瑞,与来自青海地调院的孙泽坤、王富春、赵呈祥、鲁海峰等组成了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在三江北段(青海南部地区)开展了历时5年的攻关,取得了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找矿突破。

该申报项目的成果完成人主要来自以侯増谦(成果第一完成人)为首的研究团队与潘彤(成果第二完成人)为首的矿产勘查团队。

(二)在上述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沉积岩容矿铅锌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理论问题,杨天南研究员组织申请了973课题“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作用与成矿构造背景”,侯増谦组织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云南省政府的联合基金“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与此同时,原青海地调院李世金总工及青海地调院(含地勘五院)的地质同仁(王富春、孙泽坤、赵呈祥、王秉璋、汪元奎、鲁海峰等),相继承担了玉树地区和沱沱河地区的若干多金属矿普查评价和铅锌矿综合评价技术研究项目。

虽然两支队伍承担着来自不同渠道的科学研究与勘查任务,但始终密切合作,协同攻关。

(三)特别是青海地勘五院组织实施多才玛矿区勘查评价过程中,遇到勘查突破的瓶颈,侯増谦带领团队在矿区范围开展了大比例构造-岩相填图,查明了控矿规律,开展了6条地球物理剖面测量,提出了找矿方案和验证建议。

在李世金总工和侯増谦所长的亲自主持下,来自地科学院的科研队伍与来自地勘五院勘查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实现多才玛超大型矿床的重大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此外,科研与勘查深度融合,两支团队密切配合,先后在玉树地区开展了矿区构造-岩相填图和矿床勘查模型构建以及找矿方法研发,成果得到迅速转化,推动了莫海拉亨和多莫扎抓大型矿床的双双突破。

(五)作为合作成果,上述成果完成人联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排名

侯増谦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主持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铅锌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技术研究,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提出碰撞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铅锌成矿系统的核心思想,预测了千余公里铅锌成矿带;

3.提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认识和新看法,初步阐明了三江造山带铅锌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机制;

4.提出“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找矿方法和布钻建议,对多采玛找矿重大突破做出贡献。

2011.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三)

2005.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1

潘彤

教授级高工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第二负责人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第一负责人,主持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和勘查评价技术研究,组织协调了国家地调专项和青海产、学、研各类项目,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提出了三江北段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铅锌成矿系统,建立了莫海拉亨铅锌矿床成矿和勘查模式,出版相关专著1部;

3.将课题成矿理论具体应用于找矿实践,有效指导了莫海拉亨、然则涌等矿区(点)的找矿勘查,大幅提升铅锌矿的资源量;

2

宋玉财

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的主要成员,开展了三江造山带铅锌区域成矿规律、典型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查模型研究,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完成金顶矿床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提出金顶矿床盐底辟构造控矿的核心思想,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型;

3.揭示多才玛矿床控矿要素,预测富厚矿体发育空间,组织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参与建立找矿模型,对多才玛找矿重大突破做出贡献;

4.系统揭示三江造山带内铅锌成矿系统的发育特征和控制要素,为创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做贡献。

3

李世金

教授级高工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1.作为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和勘查评价技术研究,组织协调了国家地调专项和青海产、学、研各类项目,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提出了三江北段主要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模型和找矿方向,建立了茶曲帕查-多才玛铅锌矿床成矿和勘查模式;

3.提出了区域找矿思路和合理的找矿方法手段,有效指导了多才玛、茶曲帕查等矿区的找矿勘查,大幅提升铅锌矿的资源量

4

杨天南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国家基金项目,参与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成矿规律和铅锌成矿模型研究工作,为取得创新点做出重要贡献;

2.通过三江基本构造格架重建、构造变形历史分析和构造-岩浆组合研究,发现三江造山带经历古特提斯两期俯冲和中-新生代三次碰撞构造演化过程。

3.开展了兰坪盆地金顶矿区、沱沱河地区多才玛矿以及玉树地区莫海拉亨和多莫扎抓矿区的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查明了控矿构造,为建立矿床勘查模型奠定了基础.

5

孙泽坤

教授级高工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作为国家地调专项课题负责人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要人员,开展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和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技术研究,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确立了青海“三江北段”为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提出了三江北段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建立了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3.应用建立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对青海省重要成矿带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不同景观区的方法技术,大幅提升了铅锌矿找矿效果。

6

杨竹森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国家基金项目,参与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铅锌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技术研究工作,为取得创新点做出有贡献;

2.参加了兰坪盆地金顶矿区大比例构造-岩相填图,为建立金顶矿床成矿模型和揭示区域成矿规律做出了贡献;

3.参加了“逆冲推覆构造控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找矿方法示范,为多才玛找矿重大突破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201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排名47)

7

王富春

教授级高工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1.作为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主要技术骨干、国家地调专项课题负责人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要人员,开展了三江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和铅锌矿床成矿与找矿研究,对创新点做出实质性贡献;

2.建立了东莫扎抓、莫海拉享铅锌矿床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提出了铅锌矿勘查的方法技术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