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448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docx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教学园地

04-011107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一

                             

  夸张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

  夸张这种手法产生很早,几乎是同我国古典诗歌同时产生的。

早在我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中就出现夸张,如《河广》篇:

“谁谓河广?

曾不容舠。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河狭窄的容不下一条小船,路途近的一个早晨就到,这皆属于缩小夸张。

《诗经·云汉》篇: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说周朝的百姓一个也没有剩下,这属于夸大夸张。

  最早从理论上以专文来探讨夸张手法的是东汉的王充。

他在《论衡》中写了《艺增》、《儒增》、《语增》三篇评述夸张的文章,对经书圣典中的夸张,有时辩护,有时批评;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常常不赞成;对世俗传言中的夸张,更多的是否定。

他在解释“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句话时,说“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

无以知,意从准况也。

使人或时不知,至诚以为然;或时知而欲以喻事,故增而甚之。

”指出夸张与诗人的想象有关,与诗人的强烈感情有关,与比喻也有密切的关系。

  对夸张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是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说“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

同王充相反,他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持肯定态度,认为不仅无害,而且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而且具有“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的艺术魅力,“神道难摩,精言不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运用得好甚至能“披瞽而骇聋”。

如何运用夸张,刘勰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

这些论述不仅道出了夸张的本质特征,也划分了夸张与夸大失实的界线。

刘勰在《变通》中还直接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术语。

一、夸张的审美价值

  夸张有如放大镜,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特性,获得鲜明的印象和具体深刻的感受。

在诗歌中,夸张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更加突兀生动,用于说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能将情、景、物、我溶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情味,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种美学效果:

  1、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

  夸张能创造意象美,这种意象具有超常变异性。

它以变形的手法,改变事物原有的人们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这一意象是读者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因而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新奇感受,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

当我们读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噫吁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后,对庐山瀑布的壮观、对朋友的情谊,对太白峰的高峻和蜀道的艰难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新奇独特的感受,从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杜甫形容胡马的剽悍削瘦: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这是个叙述句式,究竟如何剽悍如何削瘦,我们只能有个模糊印象。

李贺在《马诗》中对此加以夸张形容: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通过这一想象加夸张,对马的剽悍削瘦印象就会极其深刻形象。

研究者常说,李贺的奇谲源于杜甫,这话不错,还要加一句,他也发展了杜甫的奇谲!

再如形容山高的诗句,李白有“连峰去天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王维有“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其中有夸张,但究竟如何高峻,还是印象不深。

如果改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题峰顶寺》),“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同样是李白的作品,甚至是同一首诗中,其意象就要新奇得多,给人的印象也要强烈深刻得多!

  2、夸张能产生浓郁的情感美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是一种最长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情感不仅是诗的活动的原始动力,也是诗的生存价值所在。

有人说,情感是诗歌面颊上的红晕,没有了情感,诗就显得苍白无力。

夸张是诗歌创作主要修辞手法之一。

因为夸张能够充分表现情感美。

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那种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种狂放深沉的愁绪,如排山倒海而来,让人震惊,让人叹服,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柳宗元的《江雪》将冬日雪原的荒漠苍凉,天地无语死一般的沉寂,渔翁寒江独钓的孤独与执着,通过夸张让读者视野产生强烈震撼,从而深深感受到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壮志未酬又身处荒州的旷世孤独之情感。

又如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慨叹,通过夸张让我们深知什么是英雄末路,什么是命运之困厄和错位!

  3、夸张能够表现崇高美

  美学形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优美,一种是壮美。

“胡马、秋风、塞北”是壮美,“杏花、春雨、江南”是优美。

壮美又称“崇高”。

西方美学家朗吉诺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内涵:

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

(《论崇高》)就诗歌中的崇高而言,其内在是一股强大的不可遏止的气势,外在则是以粗犷、激扬、刚健、雄浑、浩瀚等形式美为其特征。

就审美经验而言,能使读者在接受中受到震撼,产生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使生命主体在感奋中得到升华。

夸张的手法是产生壮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情感表现得更热烈,从而创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

例如盛唐诗人岑参的边塞诗,被诗论家称为“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在他笔下的西北边塞风光,奇特而又瑰丽;戍守的将士们,慷慨而又悲壮。

无论是“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塞外奇寒;“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走马川狂风,也无论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雪夜急行军,“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激烈战斗场面,都给人雄奇壮伟的艺术感受,都产生一种崇高美。

这种崇高美的产生与构思、想象、瑰丽的语言不无关系,但夸张手法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上面提到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即是夸张,上面没有提到的“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醉里送裴子赴镇西》,“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更是夸张。

这些夸张,把西北边塞的苍茫、粗犷、奇特;戍守将士们的英勇、慷慨和悲壮的献身精神宣泄得热烈而又充分,让读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

  5、夸张能制造出幽默美

  夸张往往把表现对象推到超常的极点,使之夸张变形,这就造成真实事物与夸张事物之间的矛盾或不协调,从而产生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

如元代无名氏的《嘲贪汉》,讽刺一个吝啬鬼: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着用。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夸张的手法结合辛辣语言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又如元代无名氏的这支小令《醉太平·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散曲列举了六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做法进行夸张,对贪婪搜括者的手段和心理进行极大地讽刺,使读者在幽默中领略世事百态!

二、夸张的

  夸张的修辞学有两种分法:

一是按时间范围,可分为程度夸张和超前夸张。

其中程度夸张又可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按构成标准划分则可分为单纯夸张和融合夸张。

  

(一)时间范围上的

  1、扩大夸张

  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用途、程度等往大、快、高、重、长、强等方面进行夸张。

  数量上的夸张如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一击九千纫,相期凌紫冥。

”((赠郭季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等。

  特征上的夸张如杜甫的为《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这是称赞一位著名画家王宰画的《昆仑方壶图》,时间约在代宗上元元年(760)。

题为“戏题“就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

王的原作没有传世,但我们通过诗人的描绘、夸张和想象,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使我们对这幅山水图的种种特征,诸如布局、景物以及精妙之处都异常清晰地留下深刻印象,其中诗情画意,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

“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

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

这是静态的山水画,还有动态的人物表演,更是通过夸张紧紧抓住其形象特征,诗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器行》,其中回忆歌舞伎公孙大娘当年跳剑器舞时的情形: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于健舞类,舞者身着军装,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激昂顿挫的节奏。

这位公孙大娘特别擅长跳剑器舞,据晚唐郑嵎的《津阳门诗》介绍:

“公孙剑伎皆神奇”。

下有自注:

“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另一位晚唐诗人司空图《剑器》诗称: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可见这是位剑舞的高手。

但剑器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姿,舞者的着装、道具,音乐的节奏、旋律,今已失传;听众的表情、感受,我们也无法亲自目睹耳闻。

但是通过杜甫这首出神入化的诗作,我们对唐代剑器舞的特征以及这位舞者的绝技都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其中“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大娘弟子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骖龙翔舞”,则是形容这位舞者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这皆是将比喻与夸张相结合的复合夸张给我们留下的鲜明而深刻的视觉印象。

  用途上的夸张如杜甫形容一匹战马的功用: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李贺形容葛布精美的质量和夏日带来的清凉的一首诗更是奇特,题为《罗浮山人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葛布,又称夏布,作夏季服装,稀疏凉爽。

诗的首句形容织葛布时,葛布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次句则以“六月兰台风”夸张葛布的疏薄凉爽。

五、六两句夸张天气的炎热,为末二句剪葛为衣作铺垫。

因为酷热的天气,使人想起葛布,想起那穿在身上产生凉爽舒适感觉的葛衣,更引起人们对葛布的渴求。

诗的首联是比喻加上夸张,五、六句是想象、拟人加上夸张,都是复合夸张的运用。

  程度上的夸张运用得更为广泛,如李白诗中夸张行走之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言价格之贵则有“金蹲清酒斗十千,玉盘珍谨值万钱”((行路难》其一),言感情之深则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言落差之大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

  2、缩小夸张

  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作用、程度等往小、慢、矮、轻、短、弱等方面说的夸张。

如张祜《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贺《咏怀》: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韩愈《左迁兰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即是数量和作用上的夸张,通过极力缩小,以示数量之少,时间之短,但作用之大、怨恨之深,后果如此之严重。

  缩小夸张中的作用上夸张,如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杜甫《宿府》: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数量上夸张,如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声鸡”。

程度上夸张的,如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韩愈的《调张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梁甫吟》: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等。

  3、超前夸张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写红娘去张生处邀请赴约,红娘“‘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可早到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

对方没有说请去赴约,张生就答应下来,通过将时间上应该在后来出现的调到前面的超前夸张,将张生的喜出望外、情急之状刻画的生动且有幽默感。

这种超前夸张在《红楼梦》中也很多,如《红楼梦》第一回形容贾雨村和甄士隐饮酒时情形:

“雨村、士隐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狂饮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兴致,酒到杯干”。

《红楼梦》第四三回:

“宝玉道:

‘这条路是往哪里去的?

’焙茗道:

‘这是出北门的大道。

出去了冷清清,没有什么可玩的。

’宝王听说,点头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

’说着,越发加了两鞭,那马早已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

其中“酒到杯干”和“加了两鞭,那马早已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属于超前夸张。

  古典诗词中也多超前夸张,如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闲居》:

“恰离了绿水青山,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王勃《秋江送别》: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风月带江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等。

范仲淹《渔家傲》说“酒入愁肠,顿作相思泪”,那是正常的时间顺序,这里是“酒还未饮就化作相思泪,这自然是超前夸张。

卢挚小令中所说的“来到竹篱茅舍”也应该在离开绿水青山之后。

王勃诗中的“早秋”只能是今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但不应该早于自己早年离乡之时;李贺诗中的“空山凝云颓不流”也应该在音乐家李凭弹奏之时,这里音乐弹奏还未开始,仅仅是“吴丝蜀桐张高秋”。

以上皆属于超前夸张。

  

(二)构成标准上的

  以上是从时间范围上进行,如果从构成标准上,则可以分成单纯夸张和复合夸张两大类。

  1、单纯夸张

  就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通过动作、数字或成语表现出的夸张,也叫直接夸张。

直接夸张可分为动作和动态夸张、心理夸张、数字表现夸张和借典故夸张几种类型:

  

(1)动作和动态

  李白《古风二十四》将得势宦官的熏天气焰夸张为“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登太白峰》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夸张太白峰之高峻;《游泰山六首》“扣天摘瓤瓜,恍惚不忆归”,《蜀道难》“扪参历井而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诗句,通过“扣天”、“扪参历井”等夸张动作极言泰山之高,蜀道之难。

  李贺的“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日出行》),卢纶的“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送郭判官赴振武》),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则属于动态夸张。

我们知道,唐代有几篇咏洞庭的诗篇非常有名,其原因除了构思的精妙,想象、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豪壮外,动态夸张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静态的描叙洞庭湖辽阔浩瀚,而是强调它内蕴的气势并充满动态感:

首句“八月湖水平”就是夸张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时刻洞庭湖的水势,一个“平”字就足见其烟波浩渺之状。

第二句“涵虚混太清”则是夸张洞庭湖包容了天地,将天空都纳入其中。

第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动态感更加强烈,夸张得让读者似乎都跟着拍打的浪潮而晃动。

与其相埒的还有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的名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是以强烈的动态感来夸张洞庭湖的浩瀚。

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上,经常有人在楼门两边题诗,搞得楼主人不胜其烦。

于是,他请人将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分刻于左右序门。

游人墨客见刘长卿咏洞庭的名句“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都排不上队,于是,“不敢复题矣”。

  

(2)心理夸张

  用夸张的手法抒写慷慨悲壮的心灵。

李白常用此法来抒发报国之志和对国事的关切,对君王的忠诚和眷念以及咏歌友谊,如“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走笔赠独孤附马》),“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

”(《寄东鲁二稚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也有不少这样的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秋兴八首》),“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谁念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等,皆是心理夸张。

  (3)借助数字表现夸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得最多的数字是“三”和“九”以及它们的倍数,如六六、九九、三十六、三千、九千等,这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有关,也与汉民族习惯有关,俗话就有“凡事不过三”、“六六大顺”、“九九归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

以李白诗歌为例,如: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独不见》),“颜公三十万,尽付酒家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古风·胡关饶风沙》;“逸气漩被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话?

”(《天马歌》),“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年杯”(《上云乐》),“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一击九千纫,相期凌紫冥”((赠郭季鹰》)等。

其它数字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佳肴值万钱”(行路难》其一),“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等。

杜甫在使用夸张手法时,“一”、“三、“万”用得较多,如“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等。

  (4)以典故表现夸张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使用的是夸张手法,如“挥汗如雨”、“人山人海”、“动辄得咎”、“车水马龙”等。

古典诗词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曹植的《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再如杜甫《贫交行》:

翻手为云复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诗中提到的“翻手为云复手雨”、“管鲍贫时交”即来自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管鲍之交”只是有的颠倒过来。

有的诗中的一些精美的夸张词句变成了后来的成语,如白居易《长恨歌》“后宫粉黛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变成了“三千宠爱”,《琵琶行》中的“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变成了“声如裂帛”;苏轼《念奴娇·赤壁》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变成“风流人物”,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变成“寒江独钓”等。

  2、间接夸张。

又称融合夸张、复合夸张。

就是借助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方式表现出的夸张。

  

(1)借助于比喻表现出来的夸张

  如有这么两首民歌,一首是汉乐府中的《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另一首是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两首诗词皆是痴情女子对所爱的人的热情表白,在主人公呼天抢地立下爱情盟誓后,再以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荒诞巨变作为“与君绝”和“罢休”的条件:

《上邪》中是山河消失——“山无陵,江水为竭”;四季颠倒——“冬雷震震,夏雨雪”,再度回到混沌世界——“天地合”;《菩萨蛮》中同样是山河消失——“青山烂”、“黄河彻底枯”,再加上“水面上秤锤浮”、“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这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来渲染主人公那种火山爆发式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在文人作品中,苏轼多用这种比喻加夸张,如:

“微风万顷靴纹细”(《游金山寺》),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游金山寺》),“海若东来气似霓”(《八月十五日看潮》),“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有美堂暴雨》),“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等。

  

(2)借助对比表现夸张

  李、杜诗中就有不少借助对比来表现的夸张,如李白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渡愁攀援”(《蜀道难》),“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古风》十五),“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古风》三十四),“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远别离》),“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等。

杜甫的如“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

  (3)以对偶、排比的表现夸张

  以对偶表现夸张的如: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白帝》),“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等。

  以排比表现夸张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甫,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